A. 老年人幾歲算過壽
一般人從60歲起過壽。每10年一大壽
B. 老人幾歲可以做大壽
滿60歲為花甲之年應該做壽,然後滿70歲、80歲為整壽,俗稱大生也應該做壽。88歲為米壽要做,90歲以後每年都應做壽。其餘年分則因人而異,可做可不做。因各地習俗不同,沒有統一規定。總之過了60歲之後每年做壽也是可以的。
做壽統稱「過生日」。在關中農村,老人、小孩均過生日,中青年卻很少過。
舊時醫療條件差,小孩長大不易,故民間稱其過生日為「過門檻」,很重視12周歲以前的生日。嬰兒滿周歲,主人裝扮一新,宴賓客。一般親友送衣帽、玩具等禮品;外婆送虎頭鞋等。抱小孩至酒席間開眼界,討口彩;席畢抓周,驗天賦。12歲以前,每到生日,穿新衣,吃美食,尤其中午一頓臊子面必不可少,稱「長命面」;當日孩子無論有何過錯,都可免責。至12周歲春節,舅家最後一次送燈(故有「外甥打燈籠——照舊」之說),以後生日可過可不過。
一般兒女給父輩50歲開始做壽,但倘若往上還有更老的長輩,如爺爺輩,則做壽輪不到父輩,只有老人謝世,父輩過壽才能夠心安理得,否則,有咒老人快死之嫌。逢整數如60歲、70歲、80歲為大壽,兒輩更重視,慶典更熱烈。但73歲、84歲為門檻,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之說,過壽時故意往大說一歲,意即已經跨過了「門檻」,有長壽之相。
過壽當日,女婿、外甥攜煙、酒、肉、壽糕,其他親戚、朋友以點心、酒、雞蛋相賀。招待以炒菜與長壽面為多。現在,鄉間祝壽者甚多,規模亦逐步趨大,除一般禮儀外,殷實之家還給老人尤其是高壽者播放電影,錄音、錄像乃至唱大戲,待客也由普通的「五盤子」向「八碗」、「十全」、「十二件子」、「十三花」等宴席發展,其中不乏相互攀比心理,但臊子面(擀薄切細,很長,亦稱長壽面)必不可少,而且過壽之人必須吃第一碗。
C. 按中國風俗習慣,七十歲能過生日嗎
按中國風俗習慣,七十歲能過生日。
人降生在世界上這一天叫做「生日」,又稱「壽誕」、「壽辰」,祝壽是指晚輩為長輩慶祝壽辰。人們常說「祝九不祝十」,故老人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之人主要為老人的子女、女婿、晚輩至親,以及近鄰厚友。不同於一般過壽,整壽禮需備有壽幛、壽衣、壽人、壽桃等。
70歲生日是老人的大慶之年,故壽宴要大辦,宜隆重熱鬧,以示重視,民間做壽忌諱「中斷」,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若祝壽之人不能親臨壽宴現場,過後亦需補上禮物。老人過生日送禮講究其寓意是否吉利,故鍾表、鞋、杯子這些是千萬不能送的禮物。
七十大壽的講究
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老人作壽時,親朋好友前來祝賀。禮物多為壽桃、壽面、布匹及帶壽字的糕點。布匹俗稱「壽帳」,均掛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壽帳上寫些吉祥語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給男子常用「仁者有壽」、「貴壽無極」,送女子則用「蓬島春藹」、「壽域開祥」等。
D. 老年人什麼年齡開始過生日
老年人一般是60周歲開始過生日。若父母還健在,那還是等老家(父母)過世後再過為好。
E. 老人多少歲過壽
60歲叫作花甲壽,70歲叫作古稀壽,80歲叫作耄壽,90歲都叫耆壽。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壽之分,100歲稱上壽,80歲稱中壽,60歲稱下壽。所以年輕人慶祝生辰,只能稱「做生日」,不能稱「做壽」。50歲或60歲以上者慶祝生辰,才可稱「慶壽」。
做壽時注意事項:
在為老人做壽時,民間有做「九」不做「十」、做虛(歲)不做實(歲)的習俗。也就是說遇到50、60、70和80等整十歲壽辰時,要將其提前到虛歲49、59、69、79歲時來舉行。
到了整十生日時,反而無所表示。因為民間認為「十」有到頭、到頂的意思,「十全為滿,滿則招損」,這當然是不吉利的。所以人們將整十的壽辰提前到虛歲逢九的壽辰來做,「九」與「久」諧音,以表示壽還沒有盡頭。
主辦慶壽時需准備柬帖、壽桃、壽面、壽聯、壽幛等,還要設立「壽堂」,這些將在明天繼續分享。
F. 老人多少歲過壽
祝壽 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七十九歲過八十大壽,俗稱整壽。
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近鄰厚友也多臨識賀。整壽禮有壽幛、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一般過壽只有壽人、壽桃。 古人對生辰甚為重視。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
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做壽老人(50歲以上)誕辰日的慶祝活動,逢十稱大壽,如「五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但這種大壽並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歲數。因為九在十個數字中數值最大, 人們為討個吉利,故形成了這種「慶九不慶十」的風俗。作大壽前要向至親好友發請柬,發放日期一般在作壽的前三日,否則為失禮。民諺日:「三日為請,二日為叫,當天為提來。」親友接到請柬,便准備壽禮屆時前往,俗稱「拜壽」。主人還要大擺壽宴,賓客痛飲,有的還請來堂會,增加喜慶氣氛。拜壽也稱「祝壽」。老人作壽時,親朋好友前來祝賀。禮物多為壽桃、壽面、布匹及帶壽字的糕點。布匹俗稱「壽帳」,均掛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壽帳上寫些吉祥語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給男子常用「仁者有壽」、「貴壽無極」,送女子則用「蓬島春藹」、「壽域開祥」等。 壽堂一般設在堂屋,正面掛壽簾,兩旁配有對聯書些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古語。八仙桌上擺有香爐、蠟千、壽蠟、「本命延年壽星君」神碼兒,以及黃錢、紙元寶、千張,使之下垂供案兩旁。條案上擺壽桃、壽面等寓意長壽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塊紅墊子,供拜壽者跪拜時用,平輩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頭。 送燈花兒燈花用彩色燈花紙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燈花的數目比作壽者的歲數要多兩個,一個為「本命年」,一個為「增壽年」。
晚間由作壽者上香點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燈盤,列隊至大門外與神碼、敬神錢等共焚之。 坎兒年人到年老時壽命上的關口,北京有句老話:「三十三大拐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閻王數一數。」33、55、66、73、84都為坎兒年。人們認為,人活到這個歲數如果度得好便能長壽,否則,便可夭折。人們為了長壽,所以在坎兒年倍加小心,並想辦法「破解」以圖長壽。常用的辦法是系紅布腰帶,傳說紅色可以避邪消災。老北京還有在本命年和60歲以後系紅布腰帶的習俗。
祝壽主持詞 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大家中午好: 又是一個萬物爭榮的盛夏,也到了五月花季盛開的時候,在公元2006年月日這個美好的日子裡,我們歡聚一堂,在這里為老壽星舉行八十大壽儀式。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老壽星及其家屬,向在座的各位至以最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掌聲) 今天我受老人兒子的委託,做此次壽宴的主持人。說句實在話,我並沒有播音員那磁性的嗓音,但為了表達我對老人的一片祝福心情,我滿臉微笑地登上這主持的舞台,還希望大家能給我以掌聲鼓勵。(謝謝) 在這里我謹代表所有的嘉賓,祝願老人家增福增壽增富貴,添光添彩添吉祥。 諸位朋友、各位來賓,今天真是群賢畢至,鼓舞歡欣。前來祝賀的有老朋友、老鄉親,還有不少放下農忙趕來的親屬們,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前來赴宴、祝福。這正是:親朋共享天倫樂,歡聲笑語壽滿堂。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老壽星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是「壽」字,寓意就是福壽滿堂、歡樂遠長。在這里讓我們共同祝願老壽星壽比南山、天倫永享。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八十年的風雨中老人家寒心茹苦地將子女扶養成人。八十年風風雨雨,八十載生活蒼桑。歲月的淚痕消消地爬上了他的額頭,將老人家的雙鬢染成白霜。大千世界裡,孩子們把心中的話語都灑向老人那寬厚慈愛的胸膛。「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認真工作,發奮圖強」簡單的話語,讓兒女鐫刻在心,永記不忘。老人的辛苦並沒有白費,在他的教育下,子女們都已經長大成人,為老人贏得了無尚的榮光。現如今老壽星一家是五世同堂,正可為兒子孝,兒媳能,女兒賢,女婿強。就連在校學習的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們也是聰明伶俐,成績優異,捷報平傳,後繼有人。(掌聲) 讓我們一起恭祝老壽星,福如東海,日月昌明。松鶴長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歡樂遠長。同時也祝願在場嘉賓的每一位來賓都幸福安康!最後祝各位來嘉賓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讓我們共同渡過這美好的時光,下面我宣布壽慶正式開始。 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老壽星的家人把老壽星扶上壽堂。(請放鞭炮) 下面舉行拜壽儀式。 首先請老壽星的兒子輩代表獻祝壽詞。 請老壽星的孫子代表輩獻祝壽詞。
1、請老壽星的兒子、兒媳上堂拜壽 一拜,祝老壽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二拜,祝老壽星日月昌明、松鶴長春; 三拜,祝老壽星笑口常開、天倫永享。 (請老壽星的兒子、兒媳們獻壽詞) 請老壽星為兒子、兒媳們回贈祝願詞 。
2、請老壽星的女兒、女婿上堂拜壽 一拜,祝老壽星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二拜,祝老壽星萬事如意、晚年幸福; 三拜,祝老壽星生日快樂、後福無疆。 (請老壽星的女兒、女婿們獻壽詞) 請老壽星為女兒、女婿們回贈祝願詞 。
3、請老壽星的孫子、孫女上堂拜壽 一拜,祝老壽星吉祥如意、富貴安康; 二拜,祝老壽星事事順心、幸福長伴; 三拜,祝老壽星笑口常開、身體安康。 (請老壽星的孫子、孫女們獻壽詞) 請老壽星為孫子、孫女們回贈祝願詞 。
4、請老壽星的外孫子、外孫女上堂 一拜,祝老壽星壽比天高、福比海深; 二拜,祝老壽星日月同輝、春秋不老; 三拜,祝老壽星生日快樂、福星高照。 (請老壽星的外孫子、外孫們獻壽詞) 請老壽星為外孫子、外孫回贈祝願詞 這正是喜看兒女站堂前,只願家風代代傳。讓我們一起點燃生日蠟燭,唱起生日歌,共同祝願老壽星增富增壽增富貴,添光添彩添吉祥。一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共創美好未來。 請攝像師為老壽星全家照張全家福。(照完後) 現在有請老壽星吹滅生日蠟燭,分享生日蛋糕。(奏生日快樂)
G. 老人都是多少歲過壽
1、二十弱冠
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埋橋禪,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彎塵女子。
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
3、六十花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干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後稱年滿六十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時代、年紀、年歲。
4、七十古稀
古稀,指七十歲。古稀的意思是原有古來稀少,由於古代醫學技術不發達,能夠活到七十歲的老年人比較少消余見,因此用古稀來形容七十歲。唐·杜甫 《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5、八十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
七十曰耄,頭發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鐵也。皮膚變黑色如鐵也。後用耄耋指代八九十歲。
H. 老人做壽應該在什麼年齡
一般60歲開始過壽,另外就是家庭成員以及後輩必須來給老人送禮物過壽禮。
我國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是從60歲開始算起,60歲以上的就稱之為老年人,而且都是退休的人,通常這類人都叫過壽,而不叫過生日。當然有些長壽的地區,恨不得要到70歲以上才辦壽宴,70歲以下都感覺叫做中年人。當然這些地區也是少數地區,大部分地區都是50歲以上就該步入老年人群體了,現在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就是女性50歲退休,男性55周歲退休。所以從國家層面來上來說,50歲往後的一部分人可以稱之為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生活了。
我們平時都能聽到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就是30歲的你可以獨立了,事業獨立,人生獨立,家庭獨立,經濟獨立,所以叫三十而立。40歲的時候,事業穩定,家庭穩定,社會地位穩定,已經能看透一切了,所以叫四十不惑。等到了50歲的時候可以說半截身子都已經入土了,該退休的已經退休了,兒女該成才的,也都成才了,所以這個時候叫做五十知天命。等到了60歲以後,幾乎都是兩鬢斑白,正式加入老人群體,所以這個時候得過壽,都是非常隆重,且應該子孫滿堂的情況。
在很多農村地區,只要在村裡有人過大壽,那麼整個村的人都會來到,和晚輩們會給過壽的長輩磕頭行禮,家屬以及直系後輩都會送禮物聚會,所以一般過壽的情況下都是非常的隆重且場面非常大的。當然也有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規模可能就小一些。但是不管怎麼樣,到了60歲往後的人,幾乎都是過一天少一天,也希望兒女們也經常回家看看他們,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的年紀。
I. 父母年紀已經大了,超過幾歲可以給老人做壽
中國自古就有給老年人祝壽的習俗和傳統。無論子女在哪裡,父母生日那天都會趕回來為家人祝壽。因此人們習慣於在生日這一天舉行慶賀活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過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