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聊城市2010年有多少人口出生
全市總面積9700平方公里。轄9個縣(市、區),14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6486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17.8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5.79萬人。男女性別比101.9:100。人口出生率8.95‰,死亡率5.08‰,人口自然增長率3.87‰。有少數民族43個,56785人。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578.99萬人。 用總人口乘以出生率即578.99萬×8.95‰=51819.605
㈡ 問下山東聊城在山東那個位置.在多少人口、和最好更多方面、
聊城市地處經濟較為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西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於北緯35°47'~37°05'和東經116°16'~116°32'之間,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總面積9700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35.24萬人,外來流動人口約12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數民族38個,約有6.73萬人。市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55318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49畝。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平凡、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37個鄉、鎮、辦事處,9000個村委會。2001年末,全市企業單位1219個,事業單位1481個,機關單位1010個,全部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為325020人。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100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5)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產業。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欄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只。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北京。 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路。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路。「聊城信息港」是中國公眾多媒體信息網的一部分,它與國外信息網相連,實現了與世界資源共享。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跡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特別是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聊城經濟發展迅速、百業俱興。200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9.45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91.9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08.66億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9.5∶43.5∶27.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312元。 工農業總產值573.47億元。 實有耕地面積553183公頃,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1.84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3.01億元,糧食產量423.87萬噸,棉花產量8.47萬噸,油料產量27.70萬噸,水果產量34.99萬噸,蔬菜產量743.66萬噸,肉類總產量39.20萬噸,禽蛋產量30.10萬噸,大生畜年末存欄150.55萬頭,水產品產量39.08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2元。 全部工業總產值453.4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3.40億元。全市工業企業1301個,大中型工業企業102個(國有工業企業53個),小型企業260個。國有工業企業87個、總產值965123萬元,集體工業企業57個、總產值299471萬元,股份合作工業企業12個、總產值114154萬元,股份制工業企業84個、總產值1026504萬元。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16個、總產值130033萬元,中央工業企業1個、總產值9577萬元,省屬工業企業2個、總產值52438萬元。 出口總額126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1%,進口總額4527萬美元、比上年減少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實際利用外資額36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5.3%。公路客運量1779萬人,公路貨運量881萬噸,電信業務總量126862萬元
㈢ 聊城人口2021年總人數口是多少
截至2022年3月,聊城市沒有更新新的人口普查數據,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聊城市常住人口為5952128人。
聊城:
聊城,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山東西部,東南隔黃河與濟南市、泰安市為鄰,南部隔金堤河與河南省為鄰,西部隔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相望,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接壤,地處東經115°16′—116°32′和北緯35°47′—37°02′之間,總面積862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3月,聊城市下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聊城市常住人口為5952128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 57898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2265人,增長2.80%,年平均增長率為 0.28%。
聊城市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013374 人,占 50.63%;女性人口為 2938754 人,佔49.3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 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 102.54,與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下降 0.52 個百分點。
全市人口中,0-14 歲人口為 1397180 人,占 23.47%;15-59歲人口為 3426459 人,占 57.57%;60歲及以上人口為 1128489人,占 18.96%,其中 65 歲及以上人口為 831288 人,占 13.97%。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聊城
㈣ 聊城多少人口
人 口
597.06萬人
聊城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和河南省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
㈤ 聊城房價還能漲嗎
非官方論山東聊城的房價走勢
一、 引言
1、中國人口總量約14億!
2、2019年1月1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指出,當前,中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他說,中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據研究,中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男性的平均壽命約66周歲,女性的平均壽命74周歲;未來法定退休年齡:男65,女60!
2、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建築業持續快速發展 城鄉面貌顯著改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報告顯示,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2.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7.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9.2平方米。
二、 聊城簡介
聊城位於山東省的西北,北鄰德州、河北 ,南鄰菏澤、河南省,東臨濟南、泰安,西鄰河北省,人口總數約600萬,轄區東昌府區、臨清市、陽谷縣、莘縣、茌平縣(現在自任為茌平區)、東阿縣、冠縣、高唐縣。GDP 屬於官方數據,參考意義不大,故省略。官方平均工資5400元/月(2019年),經濟發展力和實力全省倒數第一或第二。非官方調查數據工資收入2500-5000元之間(大部分沒有社會保險)。消費潛力不足,生活壓力很大!屬於標準的四線城市。
1. 聊城的房價以市區或東昌府區內為參考,2019年12月為時間點進行數值對比分析。老城區的新房價格(叫價)一般再1.1萬左右,二手房也在1.1萬左右,新房舊房價格基本持平。新城區的開發區或「高新區」部分區域新房叫價基本為1.2萬左右,舊房為0.9萬左右,新房和舊房價格差距較大。但總體上的真實交易價均比叫價能低0.2萬左右,真實的交易價分布再0.8—0.95萬之間,符合正態分布。再看租房價格,因為租房價格最能反應該區域房地產真實發展水平。市區以130平-150平的房子,最高月租不會超過2000元,拎包入住的大趨勢價格為1200左右的月租。開發區的房租更低,基本維持在1000以下,尤其是一些位置較好的回遷房基本再600元左右。租售比非常低!說明房價的增長動力嚴重腎虛!!假如聊城再維持高房價進而持續走高,那麼租房是最明智的選擇。
2. 聊城現有房屋數量。以新北環-東環-南環-西環 逆時針旋轉內的區域進行統計。已建成、在建的、商品性質和集體性質的所有住宅已經超過40萬套。該區域內最大的社區為阿爾卡迪亞群居建築,估計房源再4萬套左右,堪稱聊城市內最大的鋼鐵棺材區-貧民區。
3. 聊城房地產的持有人群和消費人群。除了開發商以外,持有者主要是散漫零星的家庭住房投資,兼有部分隱形炒房客,小部分為自己居住用。聊城市區內以官員、商賈擁有房屋數量高達80%,一個科級、副處級幹部家庭平均擁有房屋4套以上,廳局級幹部家庭平均擁有房屋8套以上,關鍵崗位的領導和特殊權力部門幹部家庭擁有房屋10套以上!而廣大的工人群眾隊伍一般都維持在1套或2套富裕房屋之間的水平,這已經包括繼承所得得房屋了。
而真正需要買房得人就是消費人群主要是結婚等剛需、改善性住房為主!這些人也是所謂得房地產得韭菜,需要開發商定期收割!但是韭菜長得不高,減產得趨勢嚴重。
4. 房價得構成。房子由土地價格+建安成本構成。聊城目前第二最貴得土地為500萬一畝(聊城碧桂園),第一最貴得877元一畝(聊城祥生房地產)。建安成本一般均控制在1200元/㎡以內!!!多層房屋得建安成本控制在900元/㎡以內。這里所說得建安成本是建築安裝公司得中標價格(含稅含利潤)水電暖甚至中等裝修切符合國家標准質量得價格。實際中再結合偷工減料非法分包等,成本還能降低200-400元/㎡!真實的建安成本1000元/㎡(高層)、600元/㎡(多層)。再算土地價格摺合到樓面價;以聊城市祥生房地產的祥生金鱗府為例,他的樓面價最高不超過3000元/㎡!祥生的高層樓房的理論成本也就再4000元左右!其他位置的樓盤理論成本也就再3800以內!!但是叫價均超過1萬,明面利潤為163%。為了暴利,不能不提另外一個概念:公攤。因為目前國家法律對公攤沒有明確的要求,所以公攤就是開發企業的一塊遮羞布!用它掩飾骯臟赤裸的欺詐!山東省的公攤全國有名,聊城的公攤在整個山東最有名:大、很大、超大!以祥生金麟府為例子,他家的房子公攤還不算太離譜,高層基本再24%-29%之間,多層的房屋公攤再15%左右。這些公攤是什麼,只知道有疏散樓、電梯等,其實還有物業的用房,大門、甚至地下人防工程都會算在公攤里。此外還有一個公攤神器:規劃圖。開發商先按10000㎡規劃,實際中也就蓋了9000㎡,然後找到政府部門非弄個12000㎡,然後再把這個2000㎡分攤到每戶的公攤里,就造成了有的170的房子 實際使用建築面積也就110㎡的樣子,140㎡的套內也就90㎡不到!
現實中,一幢30層的一類高層建築的虛假公攤銷售所得就能抵消該幢樓的建安成分!所有說樓房的真實成本也就是開發商購地的價格!!
另外,開發商購地的價格也有虛假,這已經是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公開的秘密!比如說,開發商以800萬一畝的價格拿地,政府公示備案等等,其實大部分情況是政府只要求開發商付到50%-70%即可,或者全額付再返給開發商或者以無償劃撥其他土地等補償措施彌補開發商。
綜上所述,聊城開發商的的樓房成本其實也就在2000-3000一平的真實成本。
可能有人會反駁說,人工、水泥、鋼筋都漲錢了,成本哪能不漲?我不反駁,請細細閱讀上面所述,疑惑自解之。
5. 聊城的房地產的官方環境。一言之:政府和開發商都希望買房者均成為接盤者!WHY?很簡單,這是一個類旁氏騙局的模式。不管買房者是炒房客還是剛需還是其他等等,地方政府(LG)和開發商(LM)都希望買房者永遠付款買房,LG和LM永遠收錢割韭菜。只有這樣,房地產永遠不會倒,哪怕是一年賣幾套的房子,也不會崩盤!
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永遠是利益共同體。證據有兩大塊:一,農民工、包工頭的工資和工程款永遠會被拖欠甚至不了了之,政府職能不會認真負責的處理;這一現象再降低開發商的建安成本;二,購房者被開發商欺騙,政府部分同樣也不會認真負責真心處理開發商,哪怕是開發商做的天怒人怨!這個行為再幫助開發商獲得非法利益而不受應有的懲戒!
地方政府通過人民賦予的權力進行選擇性解釋法律法規,誘導人民進行高房價消費。比如劃分學區房,劃片就近上學,具體要求工作社保、居住證、房產證等等,看似正規,實際上在濫用權力使用所謂「正規的程序或手段」要求身處「不正規不法制的社會環境」中的群眾。可想而知,群眾很受傷!比如,聊城有多少企業能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繳納社保,有多少勞動者收到不公平待遇投訴甚至仲裁,職能部門認真負責貫徹了這個法律,切實保護勞動者了嗎?
6. 開發商的後續吸金之術。後期物業服務就是開發商敲骨吸髓的另一手段。與其說是「物業服務」不如說是「吸血服務」。聊城的新房物業費動不動就是1.5元-1.8元-2元,基本都在1.8元以上了,還得按照購買的建築面積繳納,物業費的真實繳納情況和賬目從來不對業主公開。業主只需要知道「該繳物業費」就行,其他與業主無關,物業公司當然也是開發商控制的公司是業主的大爺,大爺提供的服務業主敢說不好?! 公共電費、電梯費、照明費、垃圾費等等名目繁多且需要另外繳納。用一個例子說明物業費的暴利,假如一棟高樓,建築面積30000㎡,賣到33000㎡,300戶,物業費1.8元/㎡/月,其他費用一戶600元/年;繳納率85%,該幢樓一年的物業收入=1.8*33000*12*0.85+600*300*0.85=75.9萬元。因為房屋的保修一般為5年,由建築施工方承擔,所以前五年物業只會負擔點衛生和安保費即可。另外,小區內還能通過廣告來創收,粗略估計該棟樓一年最低能創收6萬元。那麼該幢樓的物業收入最低能達到82萬/年,而該棟樓的建安成本也就3200萬元。30多年就能通過物業賺回建安費用,實際中,物業只需要25年的時間就能替開發商賺回建安費!
7. 公共區域非法銷售。典型案例就是地下人防工程設施。人防工程屬於國家所有,平時由業主使用,最廣泛的用途就是車位。因為涉及到物權法、合同法、人防專門法律以及各地政府人防管理部門的具體解釋不通,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因此開發商認為是自己的,可以隨意買賣,或者變相買賣。但是人防車位不能辦理產權,大部分已經把整個成分算在整個樓盤了,由全體業主付款了,所以實際的司法案例中人防車位只有使用權,使用權歸全體業主共同所有,物業可以根據業主委員會的委託進行管理,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該收入用於小區。但是開發商吶,開始變相售賣或者明目張膽的售賣,聊城的車位一般在6萬-12萬不等,一般人防車位會按0.6-0.8的比例配置,那麼這幢樓最低配有180個車位,一個車位賣10萬,那麼最低就能非法所得1800萬!
三、 聊城房地產的困境
上面所講的聊城房地產如何的暴利,相比讀者都有所了解。但是為什麼好多人都在講開發商不好過吶?究其原因就是地方政府不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造成的!
法律明確規定,先審批後建設,先資金到位再開工。但是現實中,都是邊建邊報送材料,甚至先建後報送審批,或者乾脆不報,愛咋地咋地!最後無法辦理房產證,讓購房者承擔!另外,開發商根本沒資金,都是通過所謂的黑色關系中標,同時通過銀行貸款和民間高利貸套取資金先繳納土地出讓金首付啊,再要求施工方墊資施工,空手套白狼!地方政府和商賈一同操作,國家的建築法就成了一紙廢文!施工方也沒有什麼錢,為了中標就得答應開發商的要求。施工方也就大包,也開始貸款高利貸獲取啟動資金,大部分情況下再轉移風險,開始非法分包拆包,出現了二包三包四包等,等到真正施工的人員手裡已經不低於8包了!中間的每個環節開始賴賬,就出現了包工頭、工人被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資了,這就是聊城的建築生態系統。也是全國的建築業政治生態環境。
四、 聊城未來十年的房價走勢分析。
聊城房價還會漲,,,,繼續漲。責任和推手就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開發商聯合作秀,鼓動壓迫百姓使勁買房,增加購買的氛圍環境壓力,但就是不增加購買力!鄙人大膽估計2025年的聊城市區房價均價能達到1.8萬/㎡,實際交易價不低於1.5萬/㎡,但是2025-2030年 會逐漸回歸到2.5-3.5噸小麥價格/平方米。2025年就是聊城房地產業的拐點,同時也是第一個拐點。後期還會有新的拐點,所有的拐點都是下降的拐點
那麼有讀者會問,人家地方政府掌握地方行政大權和內參消息,開發商也是大富大貴之人,難道他們不知道這些風險嗎?我一個草民在此闊論妄言,是否自取其辱?不可否認,他們的確掌握政治資源,但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不是任何外部勢力能擅自干擾的?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現在也是騎虎難下,進退兩難!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政績,建設發展是最簡單最突出的發展方式:簡單粗暴見效快。另一方面,只要中國城鎮化建設不停止,開發商就有賺暴利的環境。
聊城這個地方,老百姓除了種蔬菜,除外打工,買賣鋼材,別無他法之生存。公檢法學醫的工資能拿到1萬以上,其他的事業單位和國有銀行、國電、石化等壟斷行業能超7000左右的工資,這些好單位優秀階級的人是買房的好韭菜,也是將來開發商重點收割的韭菜。
五、 贅言。
未來數年內,房產稅將開始全面徵收。這也是城市發展終結的一個政策性標識。土地財政轉向為財產稅收。
另外,未來有幾類不動產是不能投資的:
1. 商鋪。當前行情下的商鋪已經無任何投資價值,開發商把未來50年可預見的收益通通加在售價里了。商鋪的數量每年在增加,幾乎每個小區,每個新建的樓盤全都配套有好多個商鋪,但是與之相伴的人口增長及消費能力在逐漸下滑,這就造成了高房價與群眾消費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更甚者,外省市的商鋪都在聊城售賣,免費接受看房。還有什麼託管之類的,簡直就是典型的旁氏騙局。這個矛盾也就是目前中國全面小康社會背景下的一個典型的矛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下的一個典型社會經濟矛盾。
2. 公寓。公寓處處是坑。全國各地都在賣公寓,河北的公寓跑到山東來賣,而且宣傳是入住各大知名國際知名酒店託管,如果真是這樣得話 就是您拿錢開發商用你的錢蓋樓賣給人家用,您只得到連利息都不到的利潤。況且很大情況下,這些宣傳都是騙人的,根本實現不了。
3. 海景房。一個當地人白送都不會住的「概念房」。一言蔽之,騙人的玩意。
㈥ 聊城市人口2021年總人數口是多少
聊城市人口2021年總人數口是201萬人。
根據山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紅黑統計公報庫 顯示聊城市常住人口為5952128人,男性佔比50.63%,女性佔比49.37%,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23.47%,15-59歲佔比57.57%,60歲以上佔比18.96%,65歲以上佔比13.97%。
聊城人口分析
2010年開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聊城市常住人口總數為5789863,其中男性有2938609人,女性有2851254人,男女比例達到103.06,可以統計到的戶籍人口數量為6018686人,少數民族在人口中佔比為0.96%。
非農業戶口比重為17.89%,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2134661,鄉村人口為3655202,整個地區家庭總戶數為1753952。普查數據是比較精準的數據,但是因為年限已久,只能起參考作用,各地區統計公報中透露的數據更加准確一點。
2019年末2020初常住人口平穩增長。年末常住人口609.83萬人,城鎮化率52.72%。(聊城市2019年統計公報)戶籍人口647.03萬,男性332.69萬,女性314.34萬,總戶數209.66萬。
㈦ 山東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是怎樣的
中青在線濟南5月24日消息, 作為全國老年人口第一大省,目前山東老年人收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這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24日召開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介紹,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2057萬人,占總人口的20.68%,65歲以上老年人口1307.98萬人,占總人口的13.15%。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呈現出怎樣的特點?此次發布會上,山東省老齡辦黨組書記、主任丁希濱詳細介紹了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山東調查工作情況。
據了解,為應對形勢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近兩年,山東10餘部門先後出台涉老政策50餘項,涉及養老、醫療、文化、維權、教育、優待等多方面,在助推養老服務業發展、推進「醫養結合」、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例如,《山東省「十三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將養老服務業列為重點發展領域,並設定目標到2020年,全省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到6000億以上。《關於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或轉制為企業、社會服務機構,初步形成功能完善、運行高效、權責明晰、監管有力的公辦養老機構管理服務體系。
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養老服務機構達到3300餘家,各類養老床位67萬張,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近34張。同時,「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達到1200餘家,養老服務信息平台達到100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分別達到4179個和9880個。省級財政出資培訓高級養老護理員和管理人員1.5萬人次,19家院校設立了養老服務相關專業。
據介紹,下一步,山東將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破解醫養結合難題,助推老齡產業升級發展。同時,全力做好老年扶貧工作,探索建立更加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更加符合老年人期待的優待制度,完善相關考核機制。
㈧ 聊城有多少人口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聊城市常住人口為578.99萬人,常住人口數量名列全省第八。其中東昌府區98.14萬人;臨清市71.96萬人;冠縣76.49萬人;莘縣95.88萬人;陽谷縣77.07萬人;東阿縣35.26萬人;茌平縣52.01萬人;高唐縣47.34萬人;經濟技術開發區24.84萬人。
㈨ 聊城人口多少
根據最新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聊城常住人口為578.99萬人,名列全省第八
根據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決定,聊城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5月11日,聊城市統計局、聊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辦公室發布了《聊城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報中對統計的初步匯總數據進行了公布。
為更方便市民理解統計數據各項指標意義,12日,記者訪了相關統計專家,就第六次人口普查聊城初步匯總數據、山東省人口普查數據以及國家(指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下同)人口普查數據進行了比較分析。
常住人口10年增加37.8萬人 增幅高於全省及全國平均水平
【數據】全市常住人口為578.99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41.19 萬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37.80萬人,增長6.98%,年平均增長0.68%。
第六次人口普查聊城常住人口總數佔全省人口(9579.31萬人)比重為6.04%,第五次人口普查聊城常住人口總數佔全省總人口(9079.31萬人)比重5.96%,上升了1.08個百分點。
【比較】另據數據顯示,全省常住人口增長5.50%,年平均增長0.54%;全國常住人口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為0.57%。兩次人口普查之間,聊城常住人口增幅高於全省及全國平均水平。
【分析】據統計專家分析,常住人口數與經濟發展有一定的關聯,常住人口數增加或許與聊城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有關。
而據聊城各縣(市、區)常住人口數據顯示,東昌府區人口最多,達98.14萬人,莘縣位列全市第二,有95.88萬人。
各縣(市、區)常住人口數:(從高到低排列)(稍後上圖)
男女性別比不降反升 不過仍處於合理區間
【數據】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93.86萬人,佔50.75%;女性為285.13萬人,佔49.25%,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0.37提高為103.06。
【比較】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省和國家的人口性別比都呈下降趨勢,聊城人口性別比卻增加了,不過雖然增加,仍然低於國家的平均水平。
全省常住人口中,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2.53下降為102.33。
國家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為105.20。 【分析】就聊城人口性別比增加,業內人士分析,這或許與B超技術的發展有關。
而統計專家則表示,從上述數據看,我省男女比例處於合理區間,而且起伏很小,更趨於合理。專家認為與這些年人們觀念的改變有關,主要還是因為聊城執行了比較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
家庭戶規模縮小 專家分析稱:與外來務工者增多有關
【數據】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75.38萬戶,家庭戶人口為556.12萬人,平均家庭戶規模為3.1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5人下降了0.28人。
【比較】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家庭戶規模。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省常住人口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21人減少了0.23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
㈩ 聊城市有多少人口
大概609萬多。2019年數據,現在估摸得610 萬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