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中老年人如何看待公德

中老年人如何看待公德

發布時間:2022-04-19 23:09:50

① 老人的道德問題

老人為什麼必須忍耐寂寞呢?關愛老人是全社會的責任。更是小輩的責任。

② 作為老年服務從業人員如何培養和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義務觀

作為老年服務從業人員,要想培養和養成比較高的道德素質,必須要以人為本,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親人一樣去照料,才有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要熱愛這份職業,才有可能在這個行業中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③ 結合社會公德,十三億老人扶不起 如何看待道德和法律

這類事情幾十年前就有了 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道德與法律的角度來考慮的確可以說很多 可以確定的是訛詐是違法的行為 不去訛人已經是最低的道德了 但是目前依法追責的效果也並不好 近些年值得關注的是「彭宇案」法官和稀泥似的判決 「若不是撞的你為何要扶」 導致了社會的分立 但是這過程中施助者越來越的學會了保護自己 而且也先從自身有能力助人為樂做起 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看起來有時候確實冷漠了 但是每每到這個時刻人性中的慈悲還是會顯現 不要對人失去信心 即使這社會已經道德淪喪如此 讓人可以感動的事情還是會有很多
但是問題不僅僅如此 從訛人的人去考慮的話 人均生活水平 保險 社會福利 中老年人心理狀態等等等等 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說清楚的 建議目前以完善立法為主 至上而下的 以此類案件的判例調整社會關系 剩下的事情可能就是多宣傳宣傳正能量了... 能做的很多 會好的

④ 遇到沒有公德心沒有羞恥心的老年人你會怎麼辦

遇到這種老人了絕對不能坐視不管,讓自己受委屈,遇到沒有公德心的老人就應該勇敢的站出來職責他們,如果他們繼續耍潑耍無賴,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報警,讓警察來管他們,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

⑤ 道德究竟是什麼

我覺得世間並不存在善良和罪惡,這些詞彙實在不夠嚴謹,事物只是事物本身而已。

⑥ 如何理性看待社會公德

一、公德意識的淡薄則主要是由於對公共空間的意識的淡薄
中華文化不在乎公共空間.余秋雨說,自古中華文化倡導「忠孝兩全」,注重朝廷和家庭,但對於兩者之外廣闊的公共空間,一直以來卻都比較陌生.余秋雨舉了生活中的例子說,北京的司機都很愛侃,他們對很多事情都很有道義感,甚至會不滿美國打伊拉克;但是就在聊天的時候,他們會朝窗外吐痰,會不給救護車讓道,甚至缺乏起碼的人道主義.
而不在乎公共空間往往導致了社會公德的缺乏.中國傳統文化不注重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劃分與區別.經常有外國人抱怨中國遊客隨地吐痰、高聲喧嘩、在旅館大堂打牌等等低劣行為,認為沒有道德.他們的失態,只說明他們不知道公共空間的行為規范.那就是缺少公德.
二、越是高尚罕見的人格特徵越是超越常規生態,越與普通民眾脫離,因此無法成為公德,公德是普通的民眾日常可以做到的規范,大多都呈現為平凡狀態.
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和思想家也看出了君子之道無法成為有效的社會公德,因此他們從儒家裡邊引申出一整套的禮教道學,像忠孝節義、禮義廉恥、三從四德,並且讓它們都具有各自相應的行為規范,產生了不少的約束力.這在形態上有點像我們所說的社會公德了,但是,請注意,這些行為規范雖然里邊也有一些好東西,卻明顯地缺少理性論證,每一項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誇張性、最後幾乎一一都扭曲變形了,成為人性的桎梏,反而成為不道德的了.注意啊,從公德變成不德.因此,早在明清兩代,甚至直到近代現代,從這種桎梏當中解救少男少女,倒反而成為一種社會公德.
總而言之,在中國的文化當中,一些最優秀的內容沒有成為社會公德,而企圖成為公德的那些部位又很快的成為不道德的桎梏.
所謂社會公德,既不是僅僅是為了表現自我完善,也不是僅僅是為了確立家庭成員間的尊卑關系,而主要是著眼於他人,尤其是素昧平生的他人.正是在如何面對素昧平生的他人這個問題上,社會公德中的「社會」和「公」才能充分體現.以這個標准來看,古代社會那種近似於公德的那些針對於男人和女人的行為規范,大多著眼於家庭和朝廷,因此不能看作是真正的社會公德.所提出的英雄模範基本上不屬於我們在說的社會成員如何面對他人的那種常見性的問題.對於普通民眾,他們有可能提供曲折的精神啟發,但不能提供實際的行為規范.
中國文化在社會公德的問題上造成的缺憾,是因為歷來習慣於以罕見的道德典範來替代日常的道德行為.
那些永遠倡導的是神聖話語、古代聖賢、戰場的烈士的社會永遠在設想著幾百年都遇不到的特殊人物和特殊事件,證明它對現實完全失去了信心,而且不知道從何處來打理;而那些倡導的是准時上班、依法納稅、熱心公益的社會,則從幾百年不遇回到了每天必遇、每人必遇,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是有序的,和諧的,在良性運作的.因此,越是落後越講大話,越是沒有希望越要把古今中外的名人拿來掩飾,等到真正發展了,就沒有這一切了,只剩下了日常行為的細細叮嚀.
三、那就是把職務行為當作了社會公德是一種偏差性替代
今天我們的主流道德話語,已經更多地集中在那些勞動模範、專業英才、得獎人士身上,這本來沒什麼錯,但是,按照中國的習慣,總是把他們的職務性的成功看成是道德行為,至少要去尋找道德原因.這不僅顯得十分勉強,而且嚴重的貶低了道德,它的獨立內涵,妨礙了社會公德的完整的建立.
當然敬業與道德是有關系的,也可以稱之為職業道德,這畢竟不能替代我們正在論述的社會公德的中心含義.產生這種替代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文化在秦漢以後很長時間因為崇尚實用,缺少宗教精神,時間一長,漸漸的淡化了善惡的界線,強化了成敗的界線.

⑦ 老年人的道德在淪喪嗎

社會就是這樣,每個年齡層里都有好人和壞人,不是老人就一定慈祥的!也不是小朋友都是好孩子!人之初性本善!經過社會的大染缸後,什麼顏色都有了!

⑧ 遇到沒有公德心沒有羞恥心的老年人該怎麼辦

只能裝作什麼也不知道啊,他們沒有公德心,我自己有就好了,畢竟像我這種有公德心的人也不會去指責別人。

⑨ 怎樣看待「社會公德」

簡稱「公德」。是指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要求每個社會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准則。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 什麼是道德,道德就是人們為了維護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 社會公德是一種存在於社會中間的道德,就是人們為了維護我們社會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 。同理,私德就是存在於小我群體中間的一種道德,就是為了維護我們小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摘自《中國幸福學研究》有助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一)社會公德的含義 社會公德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社會公德是指:反映階級、民族或社會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會、一定國家特別提倡和實行的道德要求,甚至還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視和推行。狹義的社會公德是特指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為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准則。它一般指影響著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禮貌、清潔衛生以及其他影響社會生活的行為規范。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最廣泛、最一般關系的反映。在階級社會中,盡管存在各種不同階級的劃分,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分工,但處於同一時代的同一社會環境里的全體社會成員,為了彼此的交往,為了維持社會的起碼比活秩序,郡必須遵守為這個肘代和這個社會所必需的起碼的簡單生活規則。 (二)社會公德的特點 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的一種沉澱和積累。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基礎性。 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在每一個社會都被看做是最起碼的道德准則,是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會公德,是對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礎之上還有許多更高的道德標准和道德要求。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又昭示著一個社會 道德風氣好壞的程度。 2.全民性。 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范圍。在同一社會中,任何社會成員不管屬於哪個階級或從事何種職業,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簡單規則,都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社會輿論譴責。國家、社會團體、機關單位有時甚至可以以國家權力或行政權力、經濟權力予以干預。 3.相對穩定性。 社會公德作為「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就知道的、千百年來在一切行為守則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是人類世世代代調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關系的經驗的結晶。這種最一般的關系,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形態里都存在著,因而,調整這種關系的社會公德在歷史上比起其他各種道德分支來,具有更多地穩定性。而且社會公德總是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保存和發揚其進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後的、不合理的部分。 編輯本段【二、社會公德的內容與要求】 社會公德的內容是對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規范和要求。在我國現代社會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為: 1.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2.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時時快樂、事事順心,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對不法行為,每個公民都應當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見義勇為,都有責任和義務自覺維擴社會治安。 3.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4.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范,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人們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才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才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巧和諧,並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遵紀守法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共同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法紀來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履行法紀規定的義務,敢於並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斗爭,並能正確運用法紀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 編輯本段【三、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起碼、最簡單的行為准則,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是適應社會和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社會作用。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1.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准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 2.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一方面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礙於或有害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這主要是通過社會公德的規范方式來促進社會和個人棄惡揚善,扶正祛邪,從而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非強制性地調節和規范著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言論和行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為滿足社會與社會成員的需要服務。 3.社會公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會公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穩定而深刻、廣泛而持久。社會道德又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人們實踐社會公德的自覺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狀況。因此,如果社會公德遭到了踐踏和破壞,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就可能會瓦解,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將被破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會的精神文明當然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但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社會的道德風尚通常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整個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一種反映和體現。因為,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總是先從社會風尚中表現出來。總之,在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進行的基礎,是現代社會必須高揚的基本道德。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責任感考慮自己的行動,遵循體現社會群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規范。

⑩ 關於公交車上老年人給老年人讓座的看法和社會公德的認識

我認為這樣挺好的呀,因為老年人和老年人的身體也不一樣,如果一個老年人看到另外一個老年人身體不太好,給他讓座也是挺好的,如果一個老年人看到另外一個老年人身體不太好,給她讓座也是挺好的呀,這是說明一個人的素質和社會公德心是比較好的呀

閱讀全文

與中老年人如何看待公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關孝敬的唐詩 瀏覽:141
養老院職務結構圖 瀏覽:891
長壽湖面積有多大 瀏覽:446
老人家鄉失蹤 瀏覽:14
4千元養老金在一線城市什麼水平 瀏覽:498
原來投保的養老保險公司不符 瀏覽:415
宋美齡怎麼保養的那麼長壽 瀏覽:862
湖南副高專業技術人員退休年齡 瀏覽:307
父親60歲蛋糕寫字 瀏覽:223
餘杭良渚隨園嘉樹老年公寓 瀏覽:311
老人家很開心的笑成語 瀏覽:441
工作總結敬老院2019範文 瀏覽:841
老年痴呆書名叫什麼 瀏覽:45
體檢胸透在哪個科室 瀏覽:20
蚌埠和宿遷哪個更適合養老 瀏覽:199
吳江老年大學烹飪班 瀏覽:113
養老院租房大概要准備多少錢 瀏覽:394
劍三重陽節老人 瀏覽:907
南昌養生酒招商代理如何辨別真假 瀏覽:287
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的退休金是都一樣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