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餅的做法

長壽餅的做法

發布時間:2020-12-25 03:29:27

㈠ 土豆的做法大全

土豆做法多樣,蒸著吃,伴著吃,炒著吃,怎麼吃都好吃。

現在現在來介紹香煎土豆片、香辣土豆、酸辣土豆絲、薯片、土豆沙拉做法。

香煎土豆片
【食材】

土豆、大蒜、小蔥、白芝麻

【調料】

郫縣豆瓣醬、生抽、油

【做法】

1.大蒜切成蒜末,小蔥切蔥花

2.土豆去皮洗凈切成0.5cm左右

3.鍋里燒開水放入土豆片,煮1-2分鍾撈出瀝干水分

4.鍋刷一層油,放入土豆片煎至兩面金黃,微微焦黃時盛出

5.鍋里加少許油,燒熱後倒入蒜末,大半勺豆瓣醬炒出紅油

6.把煎好的土豆片倒入鍋中,加兩勺生抽翻炒入味

7.散上芝麻蔥花即可出鍋

香辣土豆
【食材】

土豆、蔥、蒜、紅辣椒

【調料】

辣椒粉、孜然粉、香菜籽粉、鹽

【做法】

1.土豆切塊洗凈,中小火蒸20分鍾

2.切好蔥末蒜末,紅辣椒也切碎備用

3.鍋里倒油開中火,油燒熱放入土豆塊,不著急翻動,可以晃一晃鍋,等待土豆微焦

4.另起一鍋燒油,把蒜末紅辣椒炒香,倒入土豆,辣椒粉,孜然粉,香菜籽粉翻動均勻5.撒入蔥花即可出鍋

酸辣土豆絲
【食材】

土豆、青椒、紅椒、大蔥

【調料】

白醋、花椒、干辣椒、白糖

【做法】

1.土豆切成均勻細絲

2.土豆絲放入冷水中,加入兩勺白醋防止氧化

3.青椒紅椒切絲,大蔥切片,此時把土豆絲瀝干水分

4.鍋里開小火倒油,油溫度不高的時候放入花椒干辣椒,炒到輕微變色時瀝出花椒辣椒

5.轉大火,放入蔥絲土豆絲,炒到土豆絲漸漸透明時放入切好的青椒紅椒絲,繼續翻炒

6.快熟時倒入白醋與白糖提鮮出鍋

薯片
【食材】

土豆

【做法】

1.土豆去皮,切成厚薄適中的薄片

2.用清水浸泡洗去澱粉,半小時後簡單搓洗,瀝干水分

3.鍋中倒油,七八成熱時一片一片放入土豆片

4.不時的翻面,使其受熱均勻

5.土豆片完全失去水分撈出瀝干油

6.室溫或陰涼出放涼後放入密封袋裡即可保存上四五天

拉絲土豆餅
【食材】

土豆、馬蘇里拉芝士芝士、雞蛋、澱粉

【調料】

鹽、蔥姜蒜粉(白鬍椒粉)

【做法】

1.土豆切片放入蒸鍋20分鍾蒸熟

2.加入鹽、蔥姜蒜粉搗成細膩的土豆泥備用

3.把土豆泥揪一小團按扁,揉入馬蘇里拉芝士,變成圓餅

4.圓餅裹上澱粉(拍去多餘的粉末),沾雞蛋液,再裹一層澱粉

5.鍋里到一層油,燒熱後小心放入土豆餅半炸半煎

6.煎到兩面焦黃是即可出鍋

土豆沙拉
【食材】

土豆、雞蛋、酸黃瓜、火腿

【調料】

食鹽、黑胡椒、蛋黃醬

【做法】

1.土豆雞蛋切塊蒸熟,雞蛋剝殼備用

2.雞蛋、酸黃瓜、火腿切丁

3.准備一個碗,倒入土豆塊,雞蛋,酸黃瓜,火腿,調料瓶食鹽,黑胡椒,蛋黃醬

4.最後攪拌即可食用

㈡ 放什麼東西碾面條能夠好吃和有營養

概念面條(noodle),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和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面條的歷史
面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物,它有著源遠流長歷史。在中國,東漢年間巳存記載,至今超過一千九百年,最初只稱為「餅」,「水溲餅、煮餅」便是中國面條先河– 「餅,並也,溲麵使合並也」(引:劉熙<<釋名>>),其意指用水將麵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稱之為「餅」;以水煮的面條或面塊亦全作「餅」稱。
在不同朝代均有對面條之記載。由初期的東漢、魏晉南北朝、到後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紀錄。但起初對面條之名稱卻不統一,除普遍水溲麵、煮餅、湯餅外,亦有稱水引餅、不託、餺飥等。 「面條」一詞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面條」為長條形,花樣卻多不勝數,什麼冷淘、溫淘、素麵、煎麵……皆屬「面條」;制面方法之多亦令人嘆為觀止,可擀、可削、可撥、可抿、可擦、可壓、可搓、可漏、可拉……中華面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可作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據史錄,很多達官貴人均喜吃面,並會以麵食招待貴賓。
中國全盛時期–唐朝,便有提到當時宮廷要求冬天要做「湯餅」;夏天則做「冷淘」(冷陶即現今之冷麵/過水涼面)。元代出現了可以長期保存的「掛面」;明代又出現了技藝高超的「抻面」。這些制面技藝的出現都為面條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清代最有意義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現,而且在乾隆年間又出現了別開生面的「伊府麵」。其實中華麵食在清朝發展巳相當成熟且穏定,甚至各個地區均有其獨特風味,如中國五大名面:四川擔擔面、兩廣伊府麵、北方炸醬面、山西刀削麵及武漢熱乾麵。加上中外文化交流與發展,更令中華面條、麵食之文化於全世界大放異彩。
中華面馳名中外,對世界之麵食文化亦有深遠影響。現今的日本拉麵實於一九一二年由中國引入傳統拉麵製作技巧到橫濱。
面條的文化
面條主要用麥子麵粉製作,於面出現之前,飯、粥為普遍中國人的主食,但當面出現後,面條地位即跟米食平起平坐–北方人主以麵食為主糧;南方人雖倚重吃米飯,但麵食亦成為重要小吃。
南北兩地之面條實有著天壤之別。南方的「面」指以麵粉製成的面條,以蛋面為主,用的並非雞蛋而是鴨蛋黃,面身幼、面質爽口彈牙。其中生面、乾麵皆有之。廣受歡迎的有細條乾麵及蝦子面;北方的「面」則指以小麥磨成的粉,面條多不用蛋,用之以鹼水,加入鹼水能令面條變得容易消化,故面條成為北方人主要食糧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條面較粗,面質軟滑柔韌。如果在北方如果說「要面」,老闆只會給予麵粉;而在南方,賣的則會是巳加工好的面條。
北方人以面為主食,因而麵食較重其質和量。北方人做面常加時令葉類鮮熟,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味重油多,配料及湯相對較咸,主要是驅寒,飯量大的也可配饅頭、燒餅。據dfybd近40年吃、做面條經驗,南方反之。因南方人以米飯作主食,面條為小吃或招待、迎合北方人口味,因小巧習慣喜以小碗盛放,但不放蔥姜、葉菜,喜歡放醬油、榨菜、明菜油,一般是掛面,外觀和口味對嗜好面條一族來說差強人意。
傳統面條當然以人手巧制,由和粉、打面、拉麵或切面全用人手,不過南方及北方做面亦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北方出名拉麵,固名思義用手拉制而成,拉麵要做得軟滑但有韌性,絕非易事,需膂力過人,對力度控制要得宜,剛中帶柔,才能做出佳品。反觀南方面條,卻重柔中帶剛,爽而不脆,關鍵亦在做面時的力度,面團和好後,利用人體的彈跳力以大竹壓之,面團壓簿,最後切成幼條。
要數特色的中華面,首推伊府麵,簡稱「伊面」,既可以湯煮,亦可作干炒,由清乾隆進士伊秉綬家廚所創。伊府麵中國南北兩方皆有製作,尤以閩、贛最出色。伊府麵之特色在於它不用水和面,改用雞蛋液;經沸水煮後用冷水沖涼、烘乾,再用油炸,令其變半成品。因製法獨特,可適合不同煮法,所以伊府麵確是面中上品及筵席上的特面點。
另一聞名中外的擔擔面,於一八四一年出產於四川。意思簡單之極–挑擔叫賣的面;當時民生苦困,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為求生計,挑起擔子沿街賣面。雖說麵食於古時算為上品,達官貴人均喜愛之;但擔擔面並不只專賣給有錢人吃,其對象反著眼在平民大眾。擔擔面起初只在橫街窄巷擺賣,面質相當粗糙,僅用滾水淥熟,湯底則用辣椒油、豉油,再加少許炸菜,味道辛辣,以作裹腹。要到後期才進入了大飯店、賓館,再與其他小吃登上酒席桌。
在香港極受歡迎的雲吞面,面底是生面。生面早時產於廣東,以雞蛋或鴨蛋做面,雞蛋令面身變得爽口;鴨蛋則令生面增添蛋香。好的生面稱為銀絲幼面,面要幼,煮後呈黃色,當然要爽口彈牙,不能太硬亦不能太軟,而最重要的是,生面煮後不可帶鹼水味。
面條的故事

中華面條除了南北文化各異,其實很多面款亦含不同意義或有其背後獨特故事。
傳統中華面條–長壽面。中國人每逢生辰設於宴會最後必吃食品,因面條長長的,寓意長命百歲。古時吃長壽面象徵祝福新生男嬰長命百歲,此世俗一直沿襲下來。吃面時要將一整條面一次過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夾斷,亦不可以口咬斷之。吃長壽面除寓意長壽外,也代表敬老。有傳黃帝於漢朝冬致當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後的每一個冬至都以吃長壽面代表敬老,所以長壽面又稱「冬至面」。其實有關「長壽面」的意義眾說紛紜,以上僅屬其中。 (引:)
壽辰時吃的面線亦會稱為「壽面」。面線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種叫法:結婚時送予女方的會叫「喜面」;孕婦於產期吃的稱「福面」;以面線相贈親友的則是「太平面」 ;老弱及病者吃的,屬健康食品的,面線會被稱為「健康面」。民間有傳面線乃九天玄女為母親王母娘娘祝壽而費煞思量所准備之賀禮。因而做面線的人家中都會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福州面線的品種繁多,有雞蛋面線、龍須面線、銀絲面線等。 (引:<<中國名食掌故>>)
又例如先前曾提過的「冷淘」,原由當今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所創。據說武媚娘年輕時天姿國色,十四歲巳被選入宮當才人。因要與青梅竹馬的愛人–常劍峰分開,臨進宮前他倆到一麵店吃面。有見當日天氣炎熱,媚娘靈機一動,與老闆研製出柔軟可口的「冷淘」。巧遇當天是媚娘生日,為了懷念當年情境,致以後每逢武則天壽辰之日心命御廚烹煮冷淘,直到壽終正寢此習都並未曾變改。 (引:<<中國名食掌故>>)
陝西岐山面又有著另一故事,岐山面又稱「和氣面」。話說西周時,殷紂王妒忌周文王姬昌功績,將他囚禁在羑里的城堡。後來周文王回到家鄉,鄉親見他因受苦而變得消瘦,都帶來大量食物予之補身。周文王為答謝大家對他的愛護,便親自做面、並以大家帶來的食物煮麵招呼。當面吃完,大家將剩下的湯倒回,再滔面。這種只吃面、不喝湯的吃法被稱為「和氣面」。 (引:<<名食故事>>) [編輯本段]中國的面條種類在古代中國,食品衛生條件較差,相對於其他食品而言,經過煮沸的面條最為潔凈,可以大大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因此面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由於制條、調味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面條品種,遍及各地。著名的面條有:
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
山東的福山拉麵;
濟南的打鹵面;
蓬萊的小面;
河南的燴面,糊塗面條,手工面葉,漿面條,撈面,熗鍋面,鹵面(俗稱蒸面條)等;
貴州的腸旺面;
岐山的臊子面;
山西的刀削麵;
蘭州的清湯牛肉麵(蘭州拉麵);
武漢的熱乾麵;
四川的擔擔面;
上海的陽春面;
廣州的餛飩面(有餛飩、面線合成);
香港的撈面(不同於北方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
台灣的擔仔面、牛肉麵等。
安徽的板面
河北的龍須面、勁面王。
北方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以其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點。米粉,米線和河粉也是面條的種類。 [編輯本段]歷史在中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 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面條。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面;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面條製品。
《荊楚歲時記》說:「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避惡。」惡,疾病和污穢也。伏天蒼蠅細菌多,飲食不潔,易患腸道疾病,而「湯餅」用開水沸煮,趁熱吃,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會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病人抵抗力差,當然要吃最潔凈的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侍候病人的飯食,多用面條。
今人考證,湯餅實際是一種面片湯,將和好的面團托在手裡撕成面片,下鍋煮成。如果將「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帶廣為流傳的刀削麵。後來制面工藝改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樣粗細,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齊民要術》),這時面的樣子類似寬面條。到晉時,又成細條狀。傅玄《七謨》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忽游水而長引,進飛羽之薄衍,細如蜀繭之緒,靡如魯縞之線」,這幾乎可以和厲恩海的手藝相媲美了。
面條的形狀最後定格為長條。到宋代,湯餅也改稱為面條(唐時叫「不託」)。面條的這種樣子,使人的聯想「因勢賦形」,把面與生日、壽誕聯系起來。按風俗禮儀,過生日賀誕辰吃長壽面。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面?宋人馬永卿在《懶真子》中說:「必食湯餅者,則世欲所謂『長壽』面也。」為什麼面條能作為人長命百歲的象徵?因為面的形狀「長瘦」,諧音「長壽」。面條也就成為討口彩的最佳食品。還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時,人們認為壽命長短與人中長短有關,人中長短取決於面孔長短,而面條正暗合「面長」,長壽面由此而來。 [編輯本段]做法面條的做法五花八門,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的面條做法:
打鹵面
材料:面條、肉餡、黃花、木耳、香菇、大蔥、雞蛋、醬油、料酒、糖、鹽、雞精、蒜。
做法:1.香菇、木耳、黃花泡發。2.鍋中倒入油,放入肉餡炒熟後加入蔥花、香菇、木耳、黃花翻炒片刻,然後加入醬油、料酒、糖、鹽、雞精,再加入適量水。3.淋入打散的蛋液,勾芡撒上蔥花、蒜末。4.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然後將鹵澆在面條上即可食用。
擔擔面
材料:面條、豬肉餡、豆芽菜、大蔥、薑末、蒜茸、辣椒、芝麻醬、白菜心、香菜、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湯、花椒面、豬油。
做法:1.鍋中倒入油,放入豬肉餡炒散待用;白菜心焯熟待用。2.用豬油將蔥、姜、蒜爆香,放入辣椒、豆芽菜、肉餡煸炒,然後加入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高湯,出鍋時放入芝麻醬、花椒面炒勻。3.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然後將鹵澆在面條上,放入焯熟的菜心、香菜即可食用。
腸旺面
材料:雞蛋面90克,豬大腸50克,五花肉250克, 血旺25克,綠豆芽15克,白鐵豆腐250克。
三合油、糍粑辣椒、腐乳、味精、甜酒釀、胡 椒粉、蒜泥、薑末、蔥花、高湯等適量。
做法:
1、煮。豬腸洗凈去異味,煮至半熟撈出切成塊 加香料煮。2、五花肉煮熟切成小丁,入鍋加鹽炒出油後,潷去油放入甜酒釀,烹點醋,炸成脆哨。 3、豆腐切成小丁用鹽水泡一下撈出濾干,用油炸成泡哨撈出;4、油鍋中再加入脆哨油、腸子油、糍粑 辣椒,炒出香味,加入薑末、蒜泥、豆腐乳加水煮開,潷出紅油待用。5、雞蛋面與豆芽放入開水鍋中約煮1分鍾,撈入面碗中放上腸子、脆哨、豆 腐泡哨,用漏勺裝入血旺片在鍋中氽一下,放在面條上,舀入高湯、紅油、味精、蔥花即可。
蘭州正宗牛肉麵
材料:熟牛肉、拉麵、牛肉清湯、牛油、白蘿卜片,油潑辣椒,香菜、蒜苗。
佐料:陳醋
做法:煮過牛肉的湯撇去浮沫,加入白蘿卜片和牛油煮沸,待用;
香菜、蒜苗切末,熟牛肉切丁,待用
將麵粉加鹼揉好,手工拉成面條(有一定難度,也可以用壓面機壓好),煮熟後撈出;
面條中舀入清湯(淹沒面條),抓香菜、蒜苗末,牛肉粒,澆上油潑辣椒即可食用。
使用時淋一點陳醋去腥,中和面鹼。
油潑辣椒製法:上好紅辣椒面,白芝麻,花椒面,鹽混合裝瓷碗。將清油燒7—8成熟後倒入瓷碗攪勻,油的量一定要超過辣椒面的量。辣椒食用量憑個人口味。
註:正宗牛肉拉麵面型多樣,有龍須細,細,二細,三細,韭葉,柳葉,寬,二寬等等,拉麵師傅會依每個人口味不同制出不同的面型。
雞絲涼面
材料:白斬雞、面條、黃瓜、芝麻醬、麻油、糖、醬油。
做法:1.面條煮熟後撈出,在冷水中過一下。2.白斬雞切成絲,黃瓜洗凈切成絲,均放在煮好的面條上。3.芝麻醬放入碗中加入麻油攪勻,再加入醬油、糖用冷開水稀釋,然後淋在雞絲涼面上即可食用。
麻醬面
材料:面條、麻醬、蔥花、精鹽、味精、熟色拉油。
做法: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加入麻醬、蔥花、精鹽、味精、熟色拉油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蝦仁丸子湯面
材料:黃瓜、蝦仁、肉餡、姜、蕎麥面、鹽、澱粉、料酒、黑木耳。
做法:1.將蝦仁清洗干凈,加入少許料酒和鹽攪拌均勻後再用水沖洗干凈。2.將蝦仁剁碎,加入適量鹽、澱粉,順時針方向攪成泥狀,再用手抓成球形待用;在肉餡中加入適量鹽、澱粉,順時針方向攪拌成泥狀,抓成球形待用。3.將蕎麥面煮熟放入碗中備用。4.將蝦球、肉餡球、黑木耳、黃瓜片、薑片一起放入沸水中煮熟,再加少許鹽調味。5.將調味好的鹵澆在面上即可食用。
榨菜肉絲面
材料:瘦肉、榨菜、蔥、面條、料酒、醬油、濕澱粉。
做法:1.瘦肉切成絲,加入料酒、醬油、濕澱粉拌勻,腌制10分鍾;榨菜切成絲後先泡20分鍾去除鹹味。2.鍋中倒入油,放入肉絲炒散,再放入榨菜,炒勻後盛出。3.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再放入炒好的榨菜肉絲和蔥花即可食用。
煮麵技巧:煮麵條,人們習慣將水燒開,再放進乾麵條去煮,這種方法其實不對。因為乾麵條進入沸水的短時間內,面條表面迅速軟熟,形成一層「隔膜」保護層,阻止沸水再滲入乾麵條內部,造成了「硬蕊」面。這樣煮,既費時又不易熟。
正確的煮法是,在煮麵的水沸騰前2-3分鍾將乾麵條放進鍋里,使乾麵條有一個被水滲透的機會,待水滲透乾麵條後,煮麵水也沸騰起來,面條很快就會被煮熟了,這樣煮又省時又容易熟。
回鍋面片
材料:瘦豬肉,小白菜,西葫蘆,油豆腐,土豆,綠豆芽,西紅柿,麵粉。
配料:鹽,雞精,生抽,辣椒面,花椒面,味精,油,生薑少許,蒜蓉少許,食醋。
做法:瘦豬肉切小片,過油炒熟,待用。
小白菜切段,西葫蘆、土豆切小片,油豆腐切小塊,西紅柿切小瓣待用。
麵粉加水,和成面團,用擀麵杖攤開,用刀劃成3-4厘米寬1厘米厚的條,待用。
搭油鍋,待油熟後把生薑、蒜蓉,辣椒面倒入炒香,放肉片煸炒,加入西葫蘆片,土豆片,油豆腐塊,小白菜段,綠豆芽翻炒,加入鹽,雞精,生抽,花椒面,味精,水少許繼續翻炒。待燴菜5-6成熟後加西紅柿瓣,翻炒至熟。
換湯鍋,倒入水,煮至沸騰,將切好備用的面條一一揪成3厘米見方的薄片入鍋……待面熟後用漏勺打出,倒入燴菜鍋中。
重新搭菜鍋,把面片和燴菜翻炒均用,淋食醋裝盤。 [編輯本段]原料介紹面條俗稱「面」、「水面」、「面條子」;古稱「湯餅」、「奢面」、「素餅」、「煮餅」、「水引餅」、「不託」等;面條一詞是後來才有的;據考證,我國面條起源於漢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面條要在「湯」中煮熟,所以又叫「湯餅」。早期的面條有片狀的、條狀的。片狀的是將面團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鍋而成。到了魏、晉、南北朝,面條的種類增多。著名的有《齊民要術》中收錄的「水引」、「??」,「水引」是將筷子般粗的面條壓成「韭葉」形狀;「??」則是極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編輯本段]營養分析面條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面條易於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 [編輯本段]相關人群一般人皆可食用,病濕熱者忌食麵條。 [編輯本段]製作指導1. 新鮮切面不宜存放時間過長,以免營養成分受損;
2. 買來的切面有時鹼味很重,在面條快煮好的時候,加入幾滴醋,可以使面條鹼味全消,面條的顏色也會由黃變白。
3. 就品種來說,常吃的有湯面條,撈面條、鹵面條、炒麵條、炯面條、蒸面條、燴面條、拉麵條等。從形狀上說,有一厘米寬的寬面、窄如韭葉的窄面、細如發絲的龍須面,也有菱形的面葉兒、綿長不規則的面片等。從味道上說,有淡味、鹹味、辣味、酸味等。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面條易於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 [編輯本段]其他相關《夜航船》:「魏作湯餅,晉作不託。」
《釋名疏證補》:「索餅疑即水引餅。」
《齊民要術》記有「水引餅」的做法:「細絹篩面,以成調肉〔月霍〕汁,持冷溲之。水引,按如著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揉搓令薄如韭葉,逐沸煮。」
束皙的《餅賦》說,冬日宜吃湯餅:「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後庚闡《惡餅賦》有「王孫駭嘆於曳緒,束子賦弱於春綿。」
傅玄《七謨》有「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
劉禹錫有詩《贈進士張盥》:「憶爾懸孤日,余為座上賓。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
蘇東坡有《賀人生子》:「甚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璋出。」 [編輯本段]備注1. 新鮮面條有切面、揪面和拉麵等。切面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一般市售的新鮮切面都是機制的,其味道和口感比掛面要好,但很多人還是喜歡吃手擀麵;
2. 面條的製作方法,因季節的更替不斷變化;
3.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多吃湯面條、拉麵條、燴面條,裡面放些乾菜、酸菜或新鮮青菜。有些地方的人愛吃清水面條,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面條湯內攪入麵糊,這種帶糊的面條,人們俗稱為「糊湯面條」;
4. 夏季人們多吃撈面條,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莧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5. 春秋季人們多吃鹵面、炯面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獲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喜歡用蒜苔和豆角做鹵面。因為這些菜是做鹵面的固定菜,所以蒜苔和豆角上市的時候,也是人們吃面條最多的時候,平時三兩天里最少要吃一頓鹵面。

閱讀全文

與長壽餅的做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歌曲第一句是孝順 瀏覽:669
父母落戶濟南有什麼好處 瀏覽:45
80歲以上老演員男照片 瀏覽:990
在和龍市級醫院學生體檢得多少錢 瀏覽:527
養老金交多少錢每月領取 瀏覽:694
東台敬老院電話號碼 瀏覽:115
父母每天忙碌的事情有哪些 瀏覽:457
養老保險基數下調 瀏覽:424
農村戶口領400元養老金 瀏覽:774
合肥退休金最低 瀏覽:943
阿里多少歲老年痴呆 瀏覽:625
2017年老年痴呆防治日 瀏覽:552
長壽鳳城監獄怎麼走 瀏覽:509
遼陽暫停發放養老金 瀏覽:772
2014年上海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加工資 瀏覽:80
呼和浩特咨詢養老保險打什麼電話 瀏覽:800
中國養老金缺口2012 瀏覽:679
長壽小面怎麼加盟 瀏覽:544
學佛不能孝順父母嗎 瀏覽:817
保定老年大學形體舞蹈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