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老鄉真孝順

老鄉真孝順

發布時間:2025-10-13 18:27:48

孝順的佟大為:用20年喚醒植物人父親,與關悅一起贍養老母親,你怎麼看

佟大為這個人,大家也是很熟悉的了,沒有想到,他在小時候日子會過得這么艱苦。其實剛開始他的家庭很幸福的,但他的爸爸出了意外,成為了植物人。媽媽還有姥姥都不讓他姐弟倆知道,但終究還是瞞不過。

有一個消息讓他們非常開心的,二十年了,他們的爸爸蘇醒了!佟大為的爸爸開始慢慢地說話,即使還不能說太多話,可是身體也慢慢好轉了!

佟大為從小到大堅持到今天,沒有放棄自己的家人,同時也在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他們一家人也會越來越幸福!

佟大為真的是一個好男人,大家覺得呢?歡迎大家到下方評論哦!

㈡ 鳳凰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如此的不受人待見呢

「鳳凰男」,指的是那些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留在城裡生活工作的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


所以鳳凰男其實很苦,很累,卻又不能改變自己,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好在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發現鳳凰男這一詞已經很少再有人提及了。

㈢ 安徽男子自掏腰包帶著村裡老人一起出門春遊,從小伙的舉動中體現出了什麼

安徽男子自掏腰包帶著村裡老人一起出門春遊,從小伙的舉動中體現出了小伙對老人的關愛,也體現了小伙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同時也反映了農村留守老人孤獨的老年生活。另外,從這件事中能夠看出來老年人們平時確實獲得的陪伴也太少了。如今很多農村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他們孤家寡人,幾乎只有過年的幾天才能夠見到自己的子女,甚至有些在過年的時候都見不到,就這樣孤獨一輩子,直到老去。他們一輩子也沒有出過這個小山村,隻眼巴巴地盼望著,希望能夠看到孩子們回來的身影。年輕人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掙錢真的很重要,但是有句話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能夠陪伴父母的日子也不多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㈣ 山東人特點

一,山東人的老鄉觀念特別強。山東有句話叫: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兩個本來萍水相逢的人,只要一說是老鄉,就會頓時去掉戒心,無話不談。去年11月去廣州,在回來的路上,就因為一句鄉音,就跟在濟南做化妝品一位美女聊了一路,回來以後又約時間請我吃過一次飯(吃飯時候我才知道她原來是濟南惠春堂的董事長)。因此,跟山東人打交道,設法扯上老鄉關系,或者通過老鄉引薦,往往會收到很特殊的效果;

二,無論多大的官,無論多有錢,每到年底,在外的山東人都會想辦法趕回老家,就好象不回家過年,是一件天大的遺憾。這一點,膠東半島的人尤甚;

三,山東話分濟南話和膠東話2大分支。山東17個地市,每個地市都有自己的方言,由2大分支衍生。而且,每個地市的每個縣,甚至每個縣的不同鄉鎮,方言都有明顯的區別。山東話很土,土得掉渣。膠東話比濟南話土。這也說明山東人忠厚。大多數山東人很難改掉自己的方言,這種對方言的迷戀,反應出山東人濃厚的鄉土情結。對很多山東人來說,講普通話是一件很別扭同時也是非常可笑的事兒。因此,除非是職業要求,一般山東人很難割捨自己的家鄉話。

山東人的另外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忠誠度比較高。山東盡管北有黃河天險,南有泰山天然屏障,又近中原之地,沃野千里,人口眾多,扼守南北要沖,也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但是,翻看歷史可以發現,古來的帝王中沒有一個是山東人。即使水泊梁山的草寇宋江,也只敢說是替天行道,日夜夢想的就是殺人放火引起朝廷重視以後被招安。這種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滲透到了山東人的骨子裡和血液中。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是一代又一代山東人不變的追求。很早以前,看過一本德國人寫的論山東人的書,他給山東人的評語就是:山東出好官。這里所謂的好,大概就是指的忠誠度比較高吧。中國政界有句話,叫山東人保邊疆。大家可以看一下,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陝西省委書記、黑龍江省委書記等這一圈中國邊疆省份的一把手無一不是山東人。

山東人的忠君思想延伸到日常的百姓這里,就是對自己的上司忠誠。進一步推而廣之就是對朋友忠誠。因此,山東人出賣朋友的人極少,一旦被發現,就會為人所不齒。

山東人還有一個特點是重名輕利。在這點上,大概跟上海人正好形成鮮明對照。對山東人來說,利益當然是不可忽視的,但面子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面子與利益形成沖突,我相信,大多數山東人會忍痛舍利而求面子。在這里需要解釋一下的是,這里所說的面子,並不是通常所說的那種虛榮擺闊之類的東西,而是一種以精神上的或者說是人格方面東西為主的混合物。比如,你幫別人做了事,別人給你一定的酬謝,按理說是天經地義的。但是,絕大多數山東人會因為擔心落個貪利的臭名,而百般拒絕。再比如,朋友之間小聚,不論什麼原因,山東人到最後往往會爭著埋單。不是山東人不愛財,而是山東人愛面子勝過了一切。盡管吃虧以後也會痛罵,但下次還會照舊。山東人最感到自豪的,不是自己做了多大的官,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自己的人品不被人挑剔。這大概就是儒家文化熏染的結果吧。

這種重名輕利的文化傳統,造就了山東人的豪放不羈的性格。大家可以看一下充斥中央電視台的山東產品廣告,就基本可以領略山東人這種名重於利一擲千金的性格特徵。想當年,老家山東的譚希松接手央視廣告部主任以後,專程來到山東,得到山東幾家企業老總的支持以後,策劃了震動全國上下的殘酷的標王爭奪戰。孔府家、孔府宴、齊民思、秦池,均以大手筆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秦池這樣一家山東貧困縣的小酒廠,居然敢以6600萬和3.2億的天價先後兩次奪標,創造了中國廣告史上的神話。我相信,6600萬也好,3.2億也好,都並非來自精確的計算,純粹都靠的是一種感覺。這種做法,好壞姑且不論,大概也就是山東人才肯吧。

說一說山東人與酒的關系。

在很多外地人眼裡,山東人都是嗜酒如命的一群。有本研究山東的人書,裡面專門就有一章,叫:酒缸里泡大的山東人。所以,外地人一旦遇到山東人,第一反映就是能喝酒喜歡喝酒。去年到海南,海南的朋友在吃飯時,看到我不大喝酒,倒是周圍的來自河南河北浙江北京的朋友很能喝,就覺得難以理解。我告訴他們:山東人不是嗜酒,而是怕別人喝不過癮。因此,來了朋友,山東人會沒命地勸別人喝酒,大有不喝爛醉誓不罷休的氣概,好象所有的交情,自己對朋友所有的感情,都凝聚在了這酒里。而在自己家裡,或者是去了別人那裡,都是基本不喝或盡量少喝。在山東人看來,酒不過是加強交流的氣氛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工具而已。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象山東這樣一個酒類消費大省,除了青島啤酒以外,沒有多少品質很好的酒。我想,這大概就是通常所說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因為只是個交流和溝通的工具,所以,只要能喝的面紅耳熱,把朋友連同自己一起喝倒就足夠了,哪兒有空去細品酒的優劣呢?我記得我從很少的時候,父親就用筷子蘸酒讓我習慣酒的味道,到如今,酒齡也算是有30多年了,可我仍然無法區別一瓶五糧液與一瓶高粱大麴之間的本質上的區別。只要能醉人,什麼不是酒啊?

再說一說山東人的保守。

山東人的保守,大概全國有名。但在我看來,這種所謂的保守,其實系於兩端:一是來自對規矩、制度、章法的敬意,二是不肯為了一時的利益去僥幸拿名聲涉險。我認為,這也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投機雖然可以取巧於一時,但後患也無窮。至於為一時的利益行險僥幸,我更覺得不值。大多數的山東人信守的是不求別人、不與人爭而與自己潛力競爭的原則,按這種原則行事,可能是是速度慢了一些,但畢竟感到塌實和安逸。去年跟一位山西的朋友閑扯,說到這個事。山西的朋友打了個比方:廣東人象一輛轎車,非常輕便,容易啟動,但載重量少。山東人更象一輛大卡車,啟動非常慢,也不輕巧靈便,但一旦啟動,就後勁很大。作為一個山東人,我非常樂於接受這位山西朋友的觀點

說說山東的男人和女人。

一提起山東人,很多人會想到人高馬大、山東大漢之類的字眼。其實,這完全是誤解。我身高1米78,這在山東,也基本屬於比較高的個頭了。所以,我認為山東出好漢的說法,一多半來自於水滸傳的「流毒」。山東男人的好處,更多地不在於外表,而是骨子裡的那種豪放和仗義。在有些地方的人看來,山東男人鹵莽,做事喜歡直來直去不喜歡繞彎子,智商比較低。其實,這也正是山東男人的可貴之處。受孔孟的影響較深,山東男人都有著很強的是非觀念,嫉惡如仇,並且相信別人跟自己一樣有著對是非的判斷標准。所以,一旦確認自己做事符合正義,就會無所顧忌。至於山東男人重名輕利重義氣輕財帛,也並非是智商較低,不知道自己吃虧,而是他們相信好的名聲不僅是人生世上的立足之本,更是財富的真正源泉。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取捨上,他們寧肯舍近求遠。我認為,這也許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滲透了儒家思想的「魯派智慧」。

說到山東男人,就不能不捎帶說一下東北男人。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東北人中,山東人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在黑龍江省,山東人大概佔到55%以上。這些離開本土,跨海進入傳說中的深山老林闖盪謀生的山東人,既秉承了山東人的忠厚,又把山東人骨子裡的豪放不羈發揮放大到了極致。因此,通過觀察東北男人,可以更深地去了解山東男人的天性。

一直沒機會去成都親眼看一看,所以,無法把山東的女人跟四川的女人做個比較。但我一直對山東無美女的說法嗤之以鼻。小的時候,聽說蘇杭一帶美女如雲,一直心嚮往之。從1985年第一次去蘇州起,先後5次去蘇州,卻一直沒有見識到想像中的江南美女。從1985年起,曾經無數次去上海,也許是無緣一飽眼福吧,看到的能夠稱得上漂亮可觀的女子也不多。所以,有一次就跟朋友一起研究這個問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上海這些年大概是近親雜交的緣故,人種退化,所以美女產量不斷下降了。但反觀山東各地,且不說青島,煙台,威海等沿海一帶城市,就是一些小小的縣城,漂亮女子也隨處可見。濟南的鞏俐、青島的林青霞、倪萍、煙台的范冰冰,就是她們的代表。也許是看慣了的緣故嗎?

聽人說,東北嚴寒,養男不養女;南方炎熱,養女不養男。而山東地處南北分界,又是半島,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所以,養男也養女。山東女人,身材大多中等,容貌端莊,雖不嬌媚但性情溫婉,雖然擁有北方女人的剛強但又不失之粗放,而且性情大多賢惠,較少浪漫花哨和不切實際的念頭,一旦認定某個男人,就會塌塌實實地跟他過日子,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望夫成龍上。丈夫成龍無望,就不折不撓地再把希望寄託在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上。這樣的女人,不是內外美兼備嗎?


㈤ 關於孝順的的名人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
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2、著名文學家魯迅的孝順故事
魯迅從小到大都擁有一顆孝心。少年時,作為長子的魯迅,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主動地承擔起典當舊物和為父親請醫買葯等雜務。母親六十大壽時,魯迅先寄回60元錢,給母親過生日,在生日將臨時,又特意從北京趕回紹興,為母親祝壽。
為了讓母親愉快,魯迅特邀請演員來家裡唱戲。這一天,全家熱鬧非凡,也是魯迅母親最欣慰的一天。
後來,魯迅在北京西城八道灣購置了一套住房,購房當年,魯迅就親自返回紹興,把母親和全部家屬接到了北京。母親愛吃火腿,魯迅在上海時,經常寄火腿給母親吃。母親愛讀言情小說,魯迅多次購買張恨水、程瞻廬的小說寄給母親看。
3、國學大師黃侃的孝順故事
國學大師黃侃,雖放浪形骸,卻奉母至孝。黃侃自幼喪父,由生母和慈母將他撫養長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黃侃回到家照顧了六個月,母親就去世了。黃侃大慟,吐血不止。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黃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請好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這幅畫成為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
對慈母田氏,黃侃也是非常孝順。他在京鄂間千里來來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隨身攜帶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是其父黃雲鶴留給慈母的,本為黃父當年准備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給了慈母。慈母去世後,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以後,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全家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4、許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著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著這么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裡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背著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么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裡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5、陳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6、袁世凱葬母
袁世凱是個孝子,1892年帶著娘親劉氏到了赴任的朝鮮,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條約談判正急之時,劉氏去世。按常規,袁世凱要申請離職丁憂回籍營喪。但朝廷正自身難保中,當然不會批准。
1902年6月,政府實授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面還有成堆的中央級職銜。9月,太後賞袁的生母劉氏一品封典,並賞銀3000兩,給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風光至極,但遇上他那個嫡母二哥就灰頭土臉了。一句話:在外你是國家大員,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儀還得按家規來。所謂的家規乃中國傳統,第一長門為尊,第二妻妾有別。總之,袁母身為庶妻,死後不能入祖墳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夾棺並葬,只能殯在塋外。
此時的袁世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卻不得不屈就長門世敦,幾次與其磋商,能否額外抬舉一下,兄長就是不肯讓步,甚至不著孝衣反穿上了紅袍,對袁世凱傷害太大,兄弟之間反目成仇。在對待娘親方面,袁世凱是一點不讓步的。
袁世敦的阻擋,也激起了他的反彈,他要大操大辦,讓身為妾婦出身的娘親最後風光一下。在袁寨東北15里處選擇了洪家窪新墓地,佔有耕地120畝:墳園40畝,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數間,由看墳人常年看守;主墳40畝;塋門前佔地40畝,豎牌坊、立14塊石碑,石人石馬排列兩廂,
辦事地點設了三處:一在故居袁寨,具體辦理殮殯事宜;一在袁張營大帥府,大擺靈堂,接待達官貴人追悼弔祭;一在洪家窪墓地,專門辦理安葬祭祀事宜。弔祭者絡繹不絕,觀禮者人山人海。
袁家開宴夜以繼日,一次就開200多桌,據說井水都為之而乾涸,附近的河南老鄉可開了跟,他們激動地說:感謝朝廷,感謝太後,感謝袁宮保,幾輩子沒見過這么大的排場,就連孝子袁世凱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場景都讓他們傳述至今!

閱讀全文

與老鄉真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嫌棄他家遠怎麼辦 瀏覽:213
今年國企退休漲工資嗎 瀏覽:871
徵兵體檢不合格項目有哪些 瀏覽:182
不妨克父母是什麼意思 瀏覽:417
什麼職業不易有老年痴呆症 瀏覽:213
孕前體檢需要准備哪些材料 瀏覽:215
老年人補鈣什麼鈣最低啊 瀏覽:926
廣東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專用折查詢 瀏覽:669
幼兒園中班重陽節的由來教案 瀏覽:990
主持人如何感動父母 瀏覽:130
什麼牌子衣服適合50歲 瀏覽:139
兒子是工作人員不孝順怎麼辦 瀏覽:706
農村公婆如何養老問題 瀏覽:357
福建省老年大學改革方向 瀏覽:116
橡膠行業男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635
反思孝敬父母500字作文 瀏覽:156
瓦房店城鎮職工退休金 瀏覽:926
50歲睡不著練靜功有效嗎 瀏覽:226
2006年退休金上調湖北 瀏覽:220
不養父母的人如何處理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