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多少顆「牙齒」是富貴命
每個人的牙齒都不一樣,有的人牙齒多,有的人牙齒少;有的人的牙齒整齊,而有的人的牙齒奇形怪狀。其實,不同的牙齒代表著不用的性格命運。本期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有32顆牙齒的人命運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㈡ 為什麼稱尖牙為長壽之牙
為什麼牙齒能決定人是否長壽呢?年過70歲的老人,如果還有或多於20顆牙,比牙齒不到20顆的,5年死亡率可降低大約60%。這項研究跟我在臨床上的發現很吻合。對於老人而言,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不僅美觀、生活質量高,還有益於健康、延年益壽。
牙齒和人體的營養吸收息息相關。老人的牙齒數目比較多,質量比較好,就擁有較強的咀嚼功能,不僅能多吃東西,可吃的食物也會豐富一些。而牙齒較少者,無形中就會自我提醒年齡已大,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這樣的心理壓力反過來會影響到老人的食慾、行動等,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給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日常生活中,每個老人都需要愛護自己的牙齒,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做到每天有效刷牙,這是預防牙病最重要的手段。具體來講,就是每天刷牙至少兩次,每次3分鍾或更長時間。刷牙時要注意將刷毛與牙面呈45度角,刷毛朝向牙齦方向,呈小圓弧狀轉動刷頭,每個部位5~10次,盡最大的可能將每一顆牙齒、每一個牙面都刷到。注意不要橫著刷牙,力量不宜過大。提倡使用牙線和牙縫刷,更有效清除牙齒鄰面的菌斑。
第二,應當多吃一些「護牙食品」。其中包含高纖維食品,如蔬菜、粗糧、水果等;還有含鈣較高的肉、蛋、牛奶等;同時還要避免食入過多的甜食。
第三,定期洗牙,定期檢查。「洗牙」是用超聲潔牙機去除口腔內的牙菌斑、牙結石,這是預防牙周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刷牙和洗牙不能相互代替,刷牙僅僅能夠去除牙齒表面的軟垢和沒有鈣化的菌斑,而對牙周健康危害更大的牙結石,只能靠超聲潔治,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洗牙」。如果牙齒表面的菌斑、結石沒能及時清除,就可引起牙齦炎、牙周炎等一系列疾病,這是老人牙齒松動脫落的主要原因。
齲病和牙周病是老年常見口腔疾病,這些疾病的初期沒有什麼症狀,不容易發現,需要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老人最好每年進行一次牙檢,發現牙病及時治療,這樣才能避免牙齒遭到進一步或者更深的傷害。
㈢ 有口好牙,長壽第一步
受訪專家: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教授俞光岩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生理功能,包括口腔的生理功能都會發生各種退化性的變化,因此,在很多人看來,牙齒松動並沒有什麼要緊的,「老掉牙」是必然的。實際上,除了自然的衰老規律,生活方式是影響「掉牙」的重要因素。臨床經驗也證實,落牙未必年老,壽高未必牙落。本期,我們特邀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教授俞光岩,為我們解讀一口好牙在健康長壽中的重要作用。
幾乎所有老人都有齲齒。
《生命時報》:我國老年人主要存在哪些口腔健康問題?
俞光岩:我國老年人主要的口腔疾病:第一是齲齒,即「蟲牙」,是引起牙痛、造成缺牙的主要原因。我國中老年人齲齒患病率高達98%。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牙齦逐漸萎縮,牙根的一小部分就會暴露出來,再加上老年人唾液減少,口腔自潔作用變差,便很容易在牙根部位形成齲齒,即臨床常見的根面齲。
第二是牙周病。即牙齒周圍的牙齦、牙槽骨長期存在慢性炎症,使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從而引起牙齒松動、移位、牙周溢膿、咀嚼無力(不敢咬硬物)等現象,使牙齒的穩固性受到影響,是「老掉牙」的重要原因。
《生命時報》:與其他年齡人群相比,老年人口腔疾病有什麼特點?
俞光岩:進入老年後,身體各系統器官功能不斷下降,機體抗病能力減弱,不僅能引起一系列增齡性改變,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亦可增高。單就口腔疾病來說,老年人的口腔問題不是他們特有的疾病,但與青壯年人群所患口腔疾病有所不同——因機體耐受力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往往病程長、病情相對較重、治療相對復雜;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與體征、不易察覺,症狀出現後表現又非常多樣化;同一種口腔疾病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差異很大;老年患者往往同時罹患幾種口腔疾病,且往往還伴有患有多種全身性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
《生命時報》:我國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哪些方面存在差距?
俞光岩:口腔健康 與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也被認為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我國民眾的口腔保健意識在不斷增強,口腔保健行為也有所改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最近一次)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口腔健康素養水平逐漸提高。在65歲~74歲老年人群中,平均存留牙數從2005年的20.97顆增加到2016年的22.50顆;全口無牙的比例從2005年的6.8%下降到2016年的4.5%。但要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整體口腔健康水平還有差距,國人的口腔保健意識也不夠強。在美國,口腔疾病治療費用相當高,為減少出險,牙科保險公司通常會鼓勵投保人群定期做口腔檢查、洗牙,預防口腔疾病發生。因而,他們的口腔保健意識非常強,口腔疾病患病率也較低。
口腔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
《生命時報》:請您分析一下老人口腔問題多的原因。
俞光岩:身體隨著年齡增長發生退行性改變,如牙齦萎縮、牙縫增寬、牙根外露等,是老年人牙病增多的主要原因,這是一種自然規律。同時,由於幾十年咀嚼的磨耗,牙面的釉質被大量磨損,生理的牙尖磨平,也會更易引起各種牙病。
《生命時報》:人到老年,沒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可能面臨哪些健康挑戰?
俞光岩:口腔健康 是全身健康 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疾病如牙周炎會導致牙齦紅腫疼痛、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牙周溢膿、口腔異味等症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影響正常進食,誘發營養不良等健康 問題。
已有眾多研究證實,口腔疾病不僅影響到口腔健康 ,還與全身健康 密切相關。口腔疾病,特別是牙周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都密切相關。比如,牙周病患者若患有糖尿病,往往血糖不易得到控制,而糖尿病患者更易得牙周炎,且往往炎症較重;積極治療牙周疾病,對控制血糖有非常積極、明確的作用;有牙周病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80歲時得有20顆牙。
《生命時報》:一名健康 的老年人的口腔應達到什麼標准?
俞光岩: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十大健康 標准,其中一項是針對口腔的健康 標准,即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感、牙齦色澤正常、無出血。世界牙科聯盟對口腔健康 下了以下定義:口腔健康 是多方面的,包括說話、微笑、嗅覺、味覺、觸覺、咀嚼和吞咽功能,以及通過面部表情自如地表達一系列情緒的能力。不伴有疼痛、不適與復雜的顱面疾病。
日本人早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全民口腔健康 計劃,即「8020」計劃,希望通過努力,人們到80歲時,口腔內還能有20顆功能牙。我國沒有專門針對80歲人群口腔健康 狀況的調查資料,對於65歲~74歲人群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口腔內的平均存牙率較過去有所提高,但是存留牙的質量和存牙率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生命時報》:老年人維護口腔健康 應注意哪些方面?您認為,生活中的哪些細節需要格外提醒?
俞光岩:對老年人來說,首先要注意口腔常見疾病的預防,如齲齒、牙周炎。這就要求老人做到至少一天兩次刷牙,飯後漱口。刷牙時注意刷牙質量,做到「面面俱到」,充分清潔牙齒縫隙。建議老年人使用含氟牙膏,可預防齲齒。牙齒敏感者可選用脫敏牙膏。
定期口腔潔治,即洗牙,建議每年1~2次,這是預防和治療牙周疾病最基本、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步驟。定期口腔檢查也能在早期發現口腔疾病、早期治療,既減輕口腔疾病治療的復雜性,縮短療程,也節省治療費用。
牙齒缺失後要及時修復。牙齒缺失後沒有及時修復,會導致缺牙兩側的牙齒出現傾斜或移位、缺牙間隙逐漸縮小、對頜牙伸長、局部咬合關系紊亂,使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嵌塞、齲病、牙周損傷等問題更易出現。另外,牙齒缺失同時影響面容,還會導致說話不清,尤其是全口無牙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活動,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及時修復缺失牙,既提高咀嚼能力,又維護良好的面容。
《生命時報》:護牙是一生的功課。對於保護牙齒,除了個人,政府相關政策是否還有改善空間?
俞光岩:口腔健康 是文明的窗口,社會 進步的標志。世界牙科聯盟提出的「2030願景」中指出:口腔衛生是一項基本人權和衛生基本組成部分,要把口腔衛生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全民健康覆蓋等國家的衛生 健康 政策中,確保人人享有最佳的 健康 服務,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全民口腔健康 需要全 社會 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個人做好口腔 健康 自我維護,「口腔 健康 我做主」;口腔醫學專業人員、醫療機構、新聞媒體,要做好口腔 健康 的科普教育,讓民眾更多地了解口腔 健康 的重要性,掌握維護口腔 健康 的知識和方法。另外,相應政策支持也很重要,比如,在北京市,洗牙是可以報銷的。政策支持對百姓的 健康 行為有很重要的引導作用。
口腔疾病可防可治,疾病重在預防, 健康 貴在維護。希望老年朋友不斷增強口腔保健意識,持續改進口腔保健行為,有效預防口腔疾病,自覺維護口腔 健康 。人人擁有 健康 口腔,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
㈣ 為什麼農村說「人老了牙齒還好」不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農村說「人老了牙齒還好」不是一件好事?「老人有好牙齒,但這不是一件好事」這句話確實在農村流傳開來。這意味著老人的牙齒很好,還會咀嚼他們的子孫後代,這會影響他們的命運。事實上,這是一種沒有任何科學理由的說法。這句話起源於食物短缺和少吃的時代。當時有一對夫婦,上老下小,每年都吃不飽飯。你只能吃吞食麩皮的蔬菜,這通常不足以填飽你的胃。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物質條件更加豐富。所有人都希望他們的家人和自己能長壽。他們都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口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因為補牙太貴了。全民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為人們提供了生命保障。城市老年人退休後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也有相應的養老保障和農村醫療保障。因此,目前的老年人基本上不需要子女的金錢和物質支持,這也減輕了子女的很多經濟壓力。如今,值得炫耀的是,家裡有長壽的老人。「家裡的老人就像一塊寶藏」。在節日期間,四代人在一起將是一幅多麼溫馨的畫面啊。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願世界上每一位父母、每一位祖父和祖母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