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葯養生湯的介紹
中葯養生湯,顧名思義就是用中葯加上食材,通過煲燉做出的湯,用料講究,湯靚味美,再加上多加中葯材來滋補身體,使得中葯養生湯在成為中國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Ⅱ 中葯湯配方大全
買本葯對!
Ⅲ 中葯湯怎麼熬才是正確的
所謂一帖的中葯,就是一天的劑量,有人會分兩次,有人分三次,總之就是要在一天內把上面的葯材服用完畢。首先,在熬中葯湯前,要先注意:1.如果有石膏、黨蔘等礦石類或是塊根類的葯材,或是像附子要加強熬煮以去毒性的葯材,要先下,也就是一開始就先放下去熬煮。2.如果該帖葯中有些芳香類葯材的話,象是細辛、辛夷、薄荷等,需要後下,也就是等湯快好的時候再放入,以免揮發性成分逸散殆盡。台灣民間流傳的「三碗水熬煮到兩碗水」,這種方法相當不科學,因為很多揮發性葯材的成分早就跑到空氣里,浪費掉了。正確的熬煮中葯湯的作法如下:1.將葯材先用清水沖洗,去除灰塵雜質。清洗後,加水蓋過葯材約一、兩公分後,以大火煮開,葯湯滾了後,再用大火煮個兩、三分鍾(目的在殺菌),接著轉小火熬二十~三十分鍾,取出葯湯倒在碗里,這是第一批葯湯。2.再放冷開水入葯材中,火滾後再以小火熬二十分鍾即可,這是第二批葯湯。3.第一批葯湯裡面花草類的揮發性成分較多,第二批葯湯裡面根莖礦石類的成分較多。將第一批的葯湯加上第二批的葯湯,倒在一起混合後,便是一天內要喝完的湯葯。可以分成兩次或三次服用。沒有服用完的,則先放在冰箱冷藏。要特別提醒讀者,如果中葯湯冷掉了,千萬不可以放到微波爐中加熱,因為微波會改變葯性。如果要加熱,可用玻璃、陶瓷容器重新煮開或是隔水加熱。另外,熬煮葯材的容器不可使用鋁鍋,也盡量避免使用鐵器甚至不銹鋼,應以陶瓷或玻璃最佳。在熬中葯湯的時候,一定要加蓋,盡量使有效成分保留在湯汁里,敏感的人,聞到湯汁的香味,過敏症狀就已經開始舒緩了,這就是有效物質逸散到空氣中的緣故。
Ⅳ 可以燉湯的中葯有哪些
當歸。
以前我們這一個老闆開了個葯膳飯店,一個湯是用王八燉的。對客人內說是用了二十多種香料燉容出來的。其實這老闆私下給我老舅說,就一味:當歸。
客人每次打他們店門口過啊,那個濃郁香味直沖鼻孔。好多城裡年輕人哪懂這個啊,再加上門口小姐姐一忽悠。哇塞,這老闆中葯下的足啊,貨真價值,得去吃吃看。所以他家店可是火了一陣子。一份十全大補雞湯288一盆,實際上只有當歸是真的,其他都是買的批發市場8塊錢的那種所謂滋補中葯包,毛線用都沒有。
他後廚里一口大湯桶,燉這一桶子的雞。有客人點單了,直接從裡面撈出一隻,加湯放到火上擱點紅棗和枸杞,再燒開就得了。三分鍾走菜,288到手,那幾年他真是數錢數到手酸。
另一種香得不得了的香料是新鮮的木姜子。每次從酸湯魚的門口過,都能問到一股類似洗滌劑味道的香味。這個就是木姜子了。
由於新鮮的收獲期很短,所以基本上現在店裡用的都是曬干變黑的,香味已經沒有新鮮的濃了。
魚身上綠色的就是木姜子,用油一澆,真的滿屋都是香味。而且魚肉也是好好吃。
Ⅳ 什麼中葯熬出來是白色的湯
淮山,茯苓來,芡實熬出來的自湯顏色也是奶白色的,淮山健脾、厚腸胃、補肺、益腎。茯苓,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芡實,固腎澀精,補脾止泄。治遺精,淋濁,帶下,小便不禁,大便泄瀉。
Ⅵ 中葯歸脾湯配方
歸脾湯組成:白術(3克)
當歸(3克)
白茯苓(3克)
黃芪炒(3克)
遠志(3克)
龍眼肉(3克)
酸棗仁炒
(3克)
人參(6克)
木香(1.5克)
炙甘草(1克)
。
Ⅶ 煲湯用什麼中葯材好
我們常用煲湯的中葯材有:黨參、枸杞、黃芪、當歸、白芷、白果、百合、羅漢果、山葯、芡實、淮山葯等等。
黨參:性平,味甘。功能:強壯身體,補氣補血。黨參根長圓錐狀柱形,表面是灰棕色或黃白色,斷面淡黃棕色,中間有黃色圓心。一般中葯店出售的黨參都是切好的片狀。黨參在一般中葯店都可以買到。
枸杞子:性平、味甘。功能:補腎、明目。它的特點是既能補陰又能養血。成品的枸杞呈鮮紅色,沒有果梗和雜質。在一般超市和中葯店都能夠買到,如果顏色太深可能存放時間過長或變質,建議不要購買。
黃芪:味甘,性微溫。功能:強壯身體,補氣止汗。黃芪成品外皮黃褐色,質地柔軟,發綿,斷面有菊花心。葯店出售的黃芪既有段狀,也有片狀。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購買。一般中葯店和超市均可買到。
當歸:性偏溫,味甘。功能:補血調經。當歸成品一般都是切片出售,質地堅硬,香氣濃郁,是中醫重要的補血活血及常用的婦科良葯。一般中葯店都可以買到。
白芷:性溫、味辛。功能:能祛風,止痛。白芷成品外皮棕色一般都是切片出售。白芷在普通的中葯房均可買到,很便宜。
白果:原名「銀杏」,性平,味干、苦、澀,有微毒。功能:止咳平喘、止帶濁,縮小便。白果成品顏色比較白,籽粒飽滿。在需要的時候將皮打碎取出果仁。一般在超市和葯店都可以買到。
百合:性平,味甘。功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成品是整齊不碎,呈黃白色。百合均以肉厚、質硬、白色為佳。用硫磺熏過的百合,表面潔白僵硬,上面有一層析出的白霜,用口嘗一下味道是酸的。這樣的百合千萬不要購買。因此,不要認為越白越整齊的百合就是好百合。
羅漢果:又名假苦瓜、拉汗果。味甘、性涼。功能:潤肺、利咽止咳、生津止渴、降脂減肥、潤腸通便。羅漢果成品呈棕色、圓形。富含糖甙、果糖、葡萄糖及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抗衰老、抗癌美容的作用。一般葯店都可以買到。
山葯:性平,味甘。功能:補脾益胃、強腎固精,現代醫學證明,山葯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降血糖、抗氧化、加速創傷癒合等功效。山葯有收澀的作用,故大便乾燥的人不宜食用。菜市場出售的山葯主要以柱型為主,無論購買什麼品種,都要選擇沒有斑點的購買,有斑點的可能感染病害,食用價值降低。一般在超市和菜市場均可買到。
芡實:又名雞頭米,味甘、澀,性平。功能:固精,止帶,止瀉。成品是白色成熟種仁,無硬殼。在購買時要選擇顆粒飽滿,均勻,粉性足,無破碎、乾燥無雜質的購買。芡實一般在葯店和超市都能買到。
淮山葯:淮山葯性平而味甘,歸脾,肺,腎經。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等養生功效。經常用淮山葯煲湯食用可改善激素失調、增強抗病能力、加速受損組織修復、保持精力旺盛,還能預防和改善惡性腫瘤、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肥胖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症狀。
山楂:山楂有消食健胃和行氣散瘀的功效,可用於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和高脂血等症的食療。尤其是焦山楂的消食導滯作用更強,主要用於肉食積滯和瀉痢不爽等症的治療。
玉竹: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可用於燥咳、勞咳、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及筋脈攣痛等症的食療。
陳皮: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有調中帶滯、順氣消痰和宣通五臟的功效,可用於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等症的食療。
桂圓:桂圓也叫龍眼,有補益心脾和養血安神等功效,可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和血虛萎黃等症的治療。
甜杏仁:甜杏仁又叫南杏仁,其味苦,性微溫,有小毒,能潤肺、通便,可用於陰虛肺熱、咳嗽、咽干舌燥和大便干結等症的食療。
羅漢果:羅漢果味甘性涼,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潤腸和通便等功效。羅漢果的主要功效是止咳化痰,可用於肺熱或肺燥咳嗽、百日咳及暑熱傷津口渴等症的食療。
紫蘇:紫蘇味辛,性溫,歸脾、肺經。其葉和梗均有辛溫發散、理氣寬胸、調整睡眠、暖胃和助消化的作用,但紫蘇葉偏於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紫蘇梗則長於理氣寬胸、止痛安胎。
甘草:甘草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及調和諸葯的功效與作用,主要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和癰腫瘡毒等症的食療,還能有效地緩解葯物的毒性和烈性。
Ⅷ 中葯湯 為什麼能治病
中醫的方劑是經過兩千多年的經驗積累下來的。經過現代生葯學的研究,中草葯中內含有很多容活性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甾體化合物等,可以起到治病作用。在熬制中葯湯過程中,這些有效成分溶解到湯里,所以起到治病作用。現在的一些中成葯,西葯等也是從一些草葯中提取有效成分製成的。
Ⅸ 增強記憶力的中葯 葯方 中葯湯
人參6克、五味子15克、麥冬10克、遠志10克,節菖蒲10克,枸杞15克、棗仁6克熟地15克、丹參15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有養心安神益智的功效。
Ⅹ 用中葯煲湯先了解葯性
能有人認為,煲湯不就是幾種原料下鍋一煮,這有什麼難的?其實,煲湯的學問數不勝數。一鍋好湯不僅要有「精挑細選」的材料,還需要「天衣無縫」的配合、「拿捏得當」的火候等。就此,記者采訪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和中國烹飪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烹飪名師石萬榮先生。
煲湯,選料很關鍵
一、選料要得當
這是制好鮮湯的關鍵所在。用於制湯的原料,通常為動物性原料,如雞肉、鴨肉、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這類食品含有豐富蛋白質和核苷酸等,肉中能溶解於水的含氮浸出物,是湯鮮味的主要來源。
俗話說,「肉吃鮮殺、魚吃跳」,但王宜表示,剛宰殺的肉其實並不適合熬湯,我們所說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後3—5小時,此時,魚、畜或禽肉中的各種酶,會使蛋白質、脂肪等分解為人體易於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最佳。此外,采購時還應注意,肉類最好異味小、血污少。
二、搭配有講究
在做湯的時候,一般不需添加奶或奶粉來增稠,一來這些材料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容易出沫子,使湯渾濁,二來口感也不好。此外,為使湯的口味純正,一般不用多種動物食品同煨。
許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可以使營養素起到互補作用,即餐桌上的黃金搭配。比如說,煲魚翅湯時,不妨加入肉、蛋等,可以使魚翅的蛋白質生理價值發揮到最好;海帶燉肉湯,酸性食品肉與鹼性食品海帶能起到組合效應,這在日本也是很風行的長壽食品。
三、火候要適宜
一般而言,60℃—80℃溫度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而煲湯時食物溫度應該長時間維持在85℃—100℃。因此,煨湯火候的要訣是大火燒沸,小火慢煨。這樣可使食物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使湯既清澈,又濃醇。
四、時間勿太久
王宜主任指出,許多人心中有個誤區,煲湯時間越長越好,其實,這樣反而容易破壞食物中的氨基酸類物質,使嘌呤含量增高,營養成分大量流失。她介紹,魚湯的最佳熬制時間在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2小時左右,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破壞,且水面要沒過蔬菜,以和空氣隔離,從而減少營養損失。
五、配水要合理
煲湯時最好涼水入鍋。用水量通常是食品重量的3—5倍,使食品與冷水一起受熱,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湯,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
六、不銹鋼鍋也能煲湯
傳統觀念認為,煨制鮮湯時,用陳年瓦罐效果最佳,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會使湯更鮮香、更濃厚。王宜表示,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用不銹鋼鍋熬湯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她介紹說,將鋼鍋中煲制好的湯汁放進攪碎機中打碎,攪拌的過程可以使大脂肪顆粒乳化為乳糜顆粒,使湯呈乳白、滋味醇厚,由於熬制時間短,還充分保留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七、放料有學問
大多數北方人認為,煲湯要加香辛料,諸如味精、香油、胡椒、姜、蔥、蒜之類。而石萬榮認為,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喝湯講究原汁原味,這些香料大可不必。即使用的話,用量也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湯的原味。由於配料起的是調和口感的作用,所以使用時必須要有側重點,其他的配料放少許就好。
此外,要注意調味料的投放順序,鹽應當最後放,因為鹽會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有礙鮮味成分的擴散。
有句俗話叫:葯食同源。嚴冬將至,很多人都會找來當歸、枸杞等葯材,煲一鍋「滋補湯」來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
然而,中國中醫葯學會庄乾竹告訴記者,不同的中葯特點各不相同,用中葯煲湯之前,必須通曉中葯的寒、熱、溫、涼等各性。選材時,最好選擇經民間認定的無任何副作用的人參、當歸、枸杞、黃芪等材料。另外,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溫和的湯料。如身體火氣旺盛,可選擇如綠豆、蓮子等清火滋潤類的中草葯;身體寒氣過盛,就應選擇參類作為湯料。
白果。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歸肺經。可以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宜用於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等。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淮山(山葯)。可補中益氣、壯陽滋陰、鎮心安神、潤膚養發,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治五勞七傷諸疾。但感冒、濕熱、實邪及腸胃積滯者慎用。
party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者。忌與藜蘆同用。
茯苓。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宜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暢通便、消炎止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虛萎黃、頭暈心悸、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跌打損傷,是非常適合女性調理身體的一種食材。
六種菜適合做湯:海帶、白蘿卜、蓮藕等
不少人喜歡用蔬菜煲湯,新鮮又有營養。王宜表示,各種新鮮蔬菜是鹼性食物,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內,可使體液環境呈正常的弱鹼性狀態,有利於人體內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質重新溶解,隨尿排出體外,尤其以下幾種蔬菜。
海帶。性寒味咸,有化痰、軟堅、降血壓的功效。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病人食用,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也有很好的療效。佝僂病、軟骨症、骨質疏鬆患者等都可以多吃海帶。海帶湯還可以禦寒,由於其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於刺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白蘿卜。其中含有木質素,能分解致癌物亞X,所以有抗癌作用。另外,白蘿卜是人體補充鈣的最佳來源之一,這種有機鈣在蘿卜皮中含量最多。
西洋菜。是廣東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最肥美的是從初冬到春末。西洋菜常見的吃法,就是和豬瘦肉、鴨腎、生魚等一起來煲湯,將西洋菜煲成深,然後連菜帶湯一起吃。
菜乾。用新鮮的白菜曬干而成,其好處是,既可貯存作長年食用,經太陽曬後,吸收了日光的紫外線,含豐富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纖維素,能消除內火、清熱益腸。此外,菜乾更可防止壞血病和皮膚病。
蓮藕。熟蓮藕性味甘、溫、無毒,可以補心生血,健胃開脾,滋養強壯,蓮藕湯利小便,清熱潤肺。平時可以配合豬瘦肉或者豬骨頭一起煲湯喝,加入適量綠豆口感會更好。
竹蓀。竹蓀屬於鹼性食品,長期食用能調整中老年人體內血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具有降血壓的作用。此外,竹蓀還可以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腹壁脂肪貯積等。
肉類煲湯別晚上喝
說了這么多煲湯的要領,您是不是已經躍躍欲試了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肉類材料的功效。
排骨湯抗衰老。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50—59歲這10年是人體微循環由盛到衰的轉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收到葯物難以達到的功效。
魚湯防哮喘。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療肺呼吸道炎症,預防哮喘發作,對兒童哮喘病最為有效。
雞湯抗感冒。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氣管膜的血液循環,增強黏液分泌,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狀。煲制雞湯時,裡面可以放一些海帶、香菇等。
牛肉湯中放番茄。煲牛肉湯時,放一兩個番茄,可以增加湯中番茄紅素的含量,而且果酸能嫩化牛肉纖維,使肉質更鮮美。
豬蹄湯不宜常吃。由於其中的膠原蛋白不能完全利於吸收,會給胃腸消化系統帶來麻煩,即使要吃,也要與青菜、蓮藕放在一起煮。
最後,王宜提醒,肉類煲湯較油、熱量高,不適合晚上食用,選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