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0歲叫做年滿花甲,超過70歲叫做年逾古稀。
❷ 年齡別稱四十歲、六十、七十之年是什麼
40歲:不惑之年;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古稀之年。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0歲謂耋、90歲謂耄。
❸ 60是花甲之年,70歲是古稀之年,77歲是什麼
77歲屬於年逾古稀。
70歲屬於古稀之年,60歲屬於花甲。60多屬於年過花甲,70多屬於年逾古稀回。來自唐·杜甫《曲江》詩:答「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年逾古稀發音:nián yú gǔ xī
意思:指年齡已經超過了七十歲。逾:超過古稀:指年齡到了七十歲,又稱古稀之年。
成語出處:唐代·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同義詞:桑榆暮景,風燭殘年,年老力衰,桑榆末景,老態龍鍾,日薄西山。反義詞:如日方升,年富力強,春秋鼎盛,風華正茂,血氣方剛。
示例:
1、賀壽慈年逾古稀,精力未衰。
2、他已年逾古稀了,看起來病歪歪的。
❹ 60歲稱為________70歲稱為________之年八九十歲高齡則稱為________之傘
1襁褓 未滿周歲的抄嬰兒
2孩提 2—3歲的兒襲童
3垂髫 幼年(又叫總角)
4豆蔻 女子13歲
5及笄 女子15歲
6加冠 男子20歲(又叫弱冠)
7而立之年 30歲
8不惑之年 40歲
9知命之年 50歲
10花甲之年 60歲
11古稀之年 70歲
12耄耋之年 80,90 歲
13期頤之年 100歲
❺ 古人在年滿60歲時稱作什麼70歲稱作什麼
60歲花甲,70歲古稀。
❻ 60歲稱為什麼70歲稱為什麼之年8090稱為什麼之年
首先,60歲是稱花甲之年 而70歲稱之古稀之年 接著 80歲稱杖朝之年 然後90歲稱耄耄之年 最後我再擴展一下100歲的,100歲稱之為樂期頤 這些是我小學時老師要求背誦的 現在記得迷迷糊糊 但還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望採納
❼ 60是花甲之年70歲是古稀之年77歲是什麼
77歲屬於年逾古稀。
70歲屬於古稀之年,60歲屬於花甲。60多屬於年過花甲,70多屬於年逾古稀。來自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年逾古稀發音:nián yú gǔ xī
意思:指年齡已經超過了七十歲。逾:超過古稀:指年齡到了七十歲,又稱古稀之年。
成語出處:唐代·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同義詞:桑榆暮景,風燭殘年,年老力衰,桑榆末景,老態龍鍾,日薄西山。反義詞:如日方升,年富力強,春秋鼎盛,風華正茂,血氣方剛。
示例:
1、賀壽慈年逾古稀,精力未衰。
2、他已年逾古稀了,看起來病歪歪的。
❽ 年過花甲、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別指多少歲
1、年過花甲[ nián guò huā jiǎ ] 花甲: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形容一個人年齡已經超過60歲。
2、而立之年[ ér lì zhī nián ] 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
3、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翻譯: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
4、古稀之年[ gǔ xī zhī nián ] 稀:少。指人到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翻譯: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同類詞語:
1、三十而立[ sān shí ér lì ] 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譯: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
2、年登花甲[ nián dēng huā jiǎ ] 花甲:用干支紀年,指六十歲。年紀已到六十歲。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翻譯:手裡揉搓著六十花甲子,循環往復如同撥弄著珠子一樣。
3、年逾古稀[ nián yú gǔ xī ] 指年齡已超過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翻譯: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❾ 六十歲叫花甲之年,七十歲叫古稀之年,不過,八十歲叫什麼
八十歲的稱呼是杖朝之年;
八十歲之後分別是:
八十歲到九十歲的稱呼是耄耋之年;
九十歲的稱呼是鮐背之年;
一百歲的稱呼叫做期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