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養老保險是交的越多,到時候拿的多嗎
是的 ,交得越多,到時候拿的養老金就越多 ,因為國家政策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所以趁著年輕,有條件,應該多交點兒養老保險費 ,到老了,生活就會有保障 。
2. 農村養老保險和社保是一樣嗎
農村養老保險和社保是不一樣的。
1、養老保險: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
2、社保: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2)社保和農村養老保險哪個拿得多擴展閱讀:
一、農村養老保險具有的特徵:
1、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
2、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
3、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新老更替,實現就業結構的合理化;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於社會穩定;能夠激勵年輕人奮進,提升工資標准,為退休後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於從側面上促進經濟發展。
養老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而且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關繫到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經濟、文明發展,需要我們予以足夠的重視。由於養老保險的實施范圍很廣,被保險人享受待遇的時間較長,費用收支規模龐大,因此,必須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在全社會統一立法、統一規則、統一管理和統一組織實施。
二、農村社保具有的特徵:
1、社會保險的客觀基礎,是勞動領域中存在的風險,保險的標的是勞動者的人身;
2、社會保險的主體是特定的。包括勞動者(含其親屬)與用人單位;
3、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
4、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
5、社會保險基金來源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繳費及財政的支持。保險對象范圍限於職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保險內容範圍限於勞動風險中的各種風險,不包括此外的財產、經濟等風險。
3.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靈活就業如何選擇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比較少,待遇也比較低,不一定幾年會調整一次養老金。靈活就業的人員養老保險是職工養老保險,每年的繳費比較高,退休的待遇相對也比較高,退休之後每年調整一次養老金。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覆蓋城鎮戶籍非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這項制度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共同構成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城質保有兩個突出特點,一個是城質保的資金來源,除了個人繳費之外,還有政府對參保人員繳費給予的補貼,個人繳費越多,政府補貼也越多,並且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全部計入參保人的個人賬戶,是城職保的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由賬戶儲存額也就是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總額來決定,基礎養老金則由政府全額支付。
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是一種保險政策,有一類沒有固定的工作,失業或再就業的人屬於靈活就業人員,針對這類人的養老保障,國家頒布實施了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政策。因後就業人員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必須按照規定進行就業登記,以個體身份參加社會保險,按規定繳費基數,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年限不同,繳費檔次不同,領取的標准也不同,繳費滿15年的,月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個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工資乘以20%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20。繳費不滿15年的靈活就業人員,如果不願意繼續繳費的,不能按月享有基本養老金待遇,其個人賬戶累積儲存額和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中,劃入統籌基金的部分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