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辯論賽,就我方觀點社會養老比居家養老好,求三辯辯詞,是幽默反駁。還有可以問對方的問題。
年齡大需要人照顧,可現在獨生子女的多,找保姆和找人聊天都不容易,在家會覺得很孤單,時間長了會有沒人管的感覺。找一個好的養老機構,起碼人多不會覺得孤單。我媽就是在家由保姆照顧,可她經常打電話讓我們回去陪她,理由就是說說話,如果在機構,人多,這個問題就會好很多。
望採納,謝謝!
Ⅱ 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我該支持還是反對
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我會選擇反對。
孝順的內核往往充斥著悔恨,包含著無數我們抉擇錯誤的時刻,包含著無數我們無法忘懷的瞬間,所以,我們今天做的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你可以選更輕松的路走,你未來30年,父母都在養老院,你開開心心,周末去看一眼,你也可以做一個更艱難的選擇,你一直跟父母吵吵鬧鬧,但是總有一天,當他們閉眼的時候,你可以對父母說,你們這一輩子對得起我,我這一輩子也對得起你。
Ⅲ 父母主動提出老了住養老院,你會支持嗎
我覺得我不會支持,可是我也無力反對。
每個人都會有年老的時刻,有些人選擇讓子女養老,有些人選擇去養老院養老。當父母到了老年階段主動提出去養老院,我覺得我不會支持,可是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反對。
父母的老去,代表著我已經成為這個家庭的頂樑柱,可是現在的我還沒有這個能力支撐起整個家的生活,我心中很愧疚,可是也很無奈。
有些事不取決於我支持或不支持,我想父母最後還是會做出更有利於生活的選擇。
Ⅳ 辯論題目是「該不該把父母送的養老院」我是反方
1我贊成送養老院,當然我們還得尊重老人的意願。如果父母生養兒女僅僅是為了防老,那麼這樣的觀點是可悲的,無疑是把子女當成了一種滿足自己需求的工具。我們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不等於不管老人,也不等於從此可以對老人不聞不問,更不等於遺棄老人。 在我生活的城市裡,很多老人已經進了養老院,而養老院也不叫傳統的福利院等,叫「頤養山莊」,顧名思義,就是頤養晚年的園林式寓所。在那裡,風景優美,設施齊全,制度嚴密,工作人員(含醫務人員)認真負責,每個老人都安康快樂。子女也可以隨時隨地去探望自己的親人,若是老人身體不適,工作人員可以隨時與子女取得聯系,要求子女前去探視。如有子女推卸責任,還可以通過法律手段或組織為老人討個說法,這樣的「養老院」有什麼不好,我們還怕老人在那裡受罪嗎?反過來,如果我們僅僅是怕左鄰右舍說自己不孝,把老人窩在家裡,天天獨守空房,望眼欲穿等待子女歸家,難道這樣就是孝順嗎?關鍵還是觀念沒有改變過來,弄得老人孤獨,孩子沒有得到更多的關心,自己也疲以奔命,得不償失。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作為中年人,既要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又要肩負起教育子女的重任,還要兼顧老人們的種種起居飲食健康問題,試問,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只能是每個需要的人僅僅分得了一小杯羹,誰都得不到滿意的生活。何必死撐著呢? 一個文明的國家,各種福利制度包括養老制度應該是健全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分工也越來越細,養老院最終也會成為一個行業,來滿足、適合人類的需求。孩子不僅是國家的財富,老人同樣是國家的財富,只有為子女安置好了老人,才能讓子女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更多的才能,而老人在養老院里也能得到更多的照顧,老人間也相互有了依伴,身心愉悅之餘,有的老人甚至著書立學、發揮余熱也未嘗不可。 僅僅是個人意見,千萬不要用臭雞蛋砸我哦!2我覺得我將來會把我父母送到敬老院,而且這個提議是他們提出來的。這樣老人們生活在一起,興趣愛好都比較相投,不會悶。而且還有專門的人照顧,生活要比自己在家更輕松有條理。兒女還可以經常去探望。而且好一點的敬老院每年會組織老人們出去旅遊,這樣多好啊!隨著社會的完善,把父母送到敬老院不再是不孝順的表現了。我覺得敬老院里飲食起居有專業人照顧,我反而更放心了。而且還能經常去探望,這沒什麼不好啊!或者如果以後各個小區里也都能為老年人營造這么個小區氛圍,那送不送敬老院也無所謂了。3我不介意我以為去養老院,我也不介意我父母去養老院,不是我不想養他們,在那個地方,老人們可以得到他們想得到的東西.他們如果不願意去,當然我也不會要求他們去.其實老人與孩子一樣,都有自己的想法與生活方式.我比較開通,不會因為父母要去而怕社會上的人說我們不養父母.我們作子女的,當然也會經常去看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