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
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
人的一生其實很快,當你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可是自己就已經在社會中磨練了,當感覺自己還很小的時候,就發現可能自己都已經要結婚組成新的家庭了,當覺得孩子還小的時候,孩子也已經都要結婚,還要有自己的孩子了。但是許多女人成為了婆婆之後,和兒媳婦關系相處都不是很好。她們認為等到自己老了的時候,也指望不上兒媳婦,畢竟兒媳婦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她們卻恰恰認為女兒就不同了,女兒是自己親生的,對待自己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所以她們這些婆婆在女兒和兒媳的對待上會出現差別,那麼究竟是女兒更靠得住,還是兒媳更靠的住呢?
當你年邁的時候,兒媳婦也會贍養你。當然也不是一味的對女兒和兒媳婦的付出,也要讓她們體會你的辛苦,所謂清官還難斷家務事,所以說家庭關系相處也是一門藝術。處理的好家和萬事興。不好家裡就是雞飛狗跳了。
B. 女婿和兒媳養老,哪個更靠譜3位過來人的回答現實又無奈,對此你怎麼看
周末,在公園遛彎的時候,聽到旁邊凳子上兩位老太太在聊天。
仔細一聽,聊的內容是關於養老的。一位老太太說,自己已經在找養老院了,因為只有一個女兒,不敢太麻煩女婿,計劃著等到了一定年紀,就搬到養老院去。
另一位老太太也嘆了口氣說,雖然自己只有一個兒子,但兒媳養老估計也指望不上,況且一起住肯定免不了婆媳矛盾,還是乾脆到養老院去,清凈些。
我問身旁的老公,怎麼現在的人養老都這么前衛了嗎?一個個都想著到養老院去。
老公不假思索地說道:養老院那是城市裡有錢的人去的,農村的老人到頭來還不是得靠自己的孩子。
漸漸老去的60後70後,趕上獨生子女政策,不少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
有人說,養老,靠兒子就等於靠兒媳,靠女兒就等於靠女婿,倘若他們不同意啊,那要想自己親生的孩子對你能有多好,也是假的。
那麼,對於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而言,人到晚年,女婿和兒媳養老,哪個更靠譜?以下,3位80歲老人現身說法,看看這些過來人的回答,很現實。
寫在最後
唐代詩人孟郊有句詩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般的慈愛呢?要說起來,父母的恩情,又豈是給他們養老就能報答盡的?
然而中國的父母最可悲的一點就是,為了孩子付出一生傾盡所有,到了晚年卻不一定得到子女的善待,甚至老無所依,晚景凄涼……
人人都會老,希望我們做兒女的,能多想想父母的難和父母的好,無論是女婿還是兒媳,別忘了伴侶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沒有他們幾十年辛辛苦苦的付出,也就沒有現在站在你身邊優秀的另一半。
也許,關於女婿和兒媳養老誰更靠譜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標准答案,因為禁錮他們給父母養老的,不是他們的身份,而是他們自己的內心。
希望每一位老人,無論生了幾個孩子,無論生的孩子是男是女,等到老了,都能有所依靠吧。
C. 老了不要指望兒女,不要指望老伴,那指望誰
請不要說,老了指望誰,不指望誰,我們都是肉眼凡胎,你能把人和事看多透,能把路看多遠,別說兒女我們看不透,我們對自己的明天,又能明白幾分,話不要說的太滿,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
一、剛好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說人老了千萬不要去養老院,去了等於活受罪,因為你如果老了能半自理還好,如果是老年痴呆或者全癱,那去進養老院等於是生不如死,養老員的服務員忙不過來,你出的錢根本不可能夠一對一的為你服務。
二、靠兒女,兒女是必須要盡這個義務的,可你七老八十了,兒女差不多也老了,他們也還有兒女孫子輩需要照顧,現在的 社會 壓力太大,兒女有的還有房貸,還有孫兒孫女要讀書需要更多的陪伴,如果你能自理頭腦清醒一點,在家養老還是可以的,兒女們去忙他們的事去吧!實在不行,請保姆來家來照顧你,你自己出點錢,不夠兒女們再貼一點,居家養老送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好方法。
三、自然規律沒有更好的辦法,人老了,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大多數人都會因生病而終,只有極少數是無疾而終的,所以就算你有在好的身體,走到最後都會需要人照顧, 歷史 告訴我們,世界沒有靈丹妙葯,唯一的妙葯,就是放平心好好愛自己,平常多注意身體 健康 的吃住行等養老知識文化,盡最大力量活出好身體。
老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從開頭就樹立自信養好身體,把自己該盡的義務都盡到,不求回報。活好自己的晚年,無疾而終是我的目標!我會努力的。
回答:老了不指望兒女,不指望老伴,那指望誰,指望有個 健康 身體不錯, 健康 能永遠延續下去,難道睡覺能安樂死,指望人民幣能救命,當躺倒病床上,誰去病床守候,誰去開單拿葯,吃喝拉撒誰料理,有錢能買鬼吹燈,錢再多就怕痴呆難張口,找不到侍候人,假如孤靈靈死去,走了,誰去料理後事,誰去安葬。
還是有個伴在身邊最保險,兒女情長才有保障,退休金別留多,交給兒女保管,自己留部分養老備用,指望國家指望錢都沒用,人老臨終前,還是指望老伴兒女在床前,孝子賢孫一大片死後才會合上眼。
人老了不要胡思亂想,指望養老金,指望身體 健康 ,指望有錢能送終,大錯特錯。
反過來想想,老了不能動,只有兒孫滿堂才是可靠保護神,誰也別指望,有個能動手動腳的老伴,比神丹妙葯都好,有孝順的兒女在左右,才能延年益壽,後事才能有人擔當。
特別的指望可能會變成你的失望!指望誰也不是鐵打的,順其自然,做好自己,那才是道理!不要一天老了老了的,指望誰希望啥的,人未老,心也老,活起累死人!
指望自己,靠自己是主要的,最好還是指望老伴,有伴陪最好,與老伴相依相伴,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不孤獨寂寞。
人,無論貧賤富貴,總有一天會老去,當真正老了的那一天,你會指望誰?是指望兒女,還是指望老伴?
一,指望兒女,不一定現實
很多人都認為,人老了後,主要還是要指望兒女,因為法律上有規定嘛,兒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再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養兒防老」說法。
但是,當我們真正老去,這才發現,事實上並非如同老話說的那麼簡單。兒女也不是不孝順,也不是不想贍養老人,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很多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是老人的身體多病,甚至還需要兒女一直守在身邊,甚至還要辭掉工作來照顧老人,作為老人,也感覺是自己拖累了兒女。看來,人老了,指望兒女也不容易啊!
二,指望老伴,也很難如願
老伴,其實是老人最好的依靠,但是,真正能陪同自己走完一生的老伴很少,大多數都是先走一個。就是說,到了真正互相需要老伴的時候,反而失去了老伴。所以,很多老人老了指望老伴的想法,最後都無法如願。
很多身體比較差的老人,都是年輕的時候不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揮霍了或者說是透支了身體 健康 ,到老了種下了一身病,難以陪同老伴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路程。本來到了應該相互攙扶的時候,但是卻扔下一個撒手不管了。看來,有些老人指望老伴也很難。
三,指望保姆和養老院也並非如意
很多人認為,只要老人有錢,就算是沒有老伴,兒女也指望不上,可以請保姆或者進養老院。但是很多現實問題告訴我們,請保姆或者進養老院也不是那麼容易。
很多老人「不差錢」,指望不上兒女,就找保姆,但是,真正滿意的保姆,可望不可求,保姆的負面新聞太多了,總感覺讓人不放心。
進養老院吧,高檔養老院確實條件比較好,但是那種孤獨,卻是花錢難以消除的。養老院條件好,並不等於老人就能過得幸福和開心。
總之,人老了,現實將非常殘酷,靠天靠地都不如靠自己。所以,現在還沒有退休的人,一定要愛護自己的身體,好身體,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也是對老伴的保護。
只有有了好身體,才能盡可能的長時間依靠自己不靠別人,一旦到了真的不能動了那一天,再想辦法了結吧。
謝老師的邀請。我還是這句話,自力更生,豐衣足食。自己有什麼樣的能力就過什麼樣的日子,我一個也不指望,就指望自己身體 健康 無病無災,指望國富民強,指望國家有好政策好措施,完善對老年人的養老制度和體系。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求。
老了不要指望兒女,不要指望老伴,那要指望政府和養老金。
可能有許多人會懟我說,錢能夠幫助你養老嗎?錢能夠解決你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嗎?那我也要告訴你,沒有錢兒女們會給你完成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嗎?大家先不要指責我,看看下面幾個案例再說吧!
案例一:某大媽姓周,為了方便,姑且叫她周大媽吧。周大媽原來是一個革命的老前輩,老街道主任。周大媽一生育有三男一女,把個個都培養成了國家棟梁之才,成家立業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因老伴走得早,一個人含辛茹苦把三男一女培養出來,成家立業都是周大媽一手操辦的,確實付出太多,到了晚年,按理來說養老指望兒女是天經地義啊?可是到了老的時候,兒女們的問題就來了。(別人家的家務事,本來不應該用來說事的,可是有代表意義。)
三男一女結婚後都到了更加大一些的城市去定居了。她們即是周大媽的孩子,又是她們孩子的父母以及爺爺奶奶,每一個家庭都是兒孫滿堂其樂融融。三男一女再三考慮,最後一致得出結論:用她高額退休金,去請一個保姆來照顧她們的媽媽。
案例二:我老家的一個事例。
老爺爺和奶奶一共生育了五男一女。在農村把她們都安置結婚真的不容易。記得老兩口為了安置最小的兒子讀書,靠老爺爺每天佝僂著身軀,在外面撿廢品賣錢了給他交學費。孩子也算是給她們爭了一口氣,考上大學了,在九十年代初一個小鄉村出一個大學生,真的是光宗耀祖了!
老爺爺老奶奶一天天的老去,能夠安置這個孩子讀大學就已經竭盡全力,如果再給他娶親就無能為力,最後只得讓他去宜昌那邊做了上門女婿。
人們都說,一份投資,萬分回報!可是在我看來,確實沒有看到他們給老爺爺老奶奶什麼回報。
前幾年,看到老爺爺老奶奶住在大兒子門前一個10平米左右的一個老牛屋裡面。老爺爺老奶奶就靠四個兒媳婦輪流端飯菜給她們吃,其他還能夠自理。
有些兒媳心情不好,或者忙的時候,就非常不情願的,把飯菜往那裡一丟,口中說到:老不死的,拿去吃!
老爺爺老奶奶付出代價太大,特別是對最小兒子,真的是嘔心瀝血,那他把父母接過去養老應該是天經地義的吧!不說安置老人一年半載,就是一個月兩個月還是可以的吧?可以,直到死,老爺爺老奶奶都不知道兒子家的門朝哪開,樹朝哪栽?只是偶爾兒子帶著孫子來看看老爺爺老奶奶一兩次而已。至於最小的兒媳,據說在老爺爺老奶奶過世的時候,來過一兩次吧!並且沒有在他哥哥家裡睡覺,而是在車上過的夜(因為嫌棄農村屋裡臟)。
老爺爺老奶奶就這樣在孩子們的惡語相向之下,過完她們九十多年的風霜雪雨、含辛茹苦的日子,終於去見「馬克思」了。我想他們應該找到「馬克思」會扯皮:人們都說養兒防老,我養了這么多兒女,他們怎麼沒有養我的老啊!
養兒防老的觀念在農村那是根深蒂固的,因為他們老了沒有退休金、沒醫保,只能希望指望兒女。可是兒女們也不容易,他們也要工作,也要養育下一代。加上現在兒女們的各方面壓力越來越大,現實中就有一個小姑事,說的就是,孩子父親病了住院,特別想兒子,叫老伴電話給兒子,說老父親病重,要孩子回家一趟。孩子在外地工作,急急忙忙趕到醫院看老父親,見到老父親後問了一下病情,又與醫生溝通治療方案,就告別父親上班去了。幾個月後,老父親又住院了,老母親又給兒子電話說,這次父親病重,孩子急匆匆趕回,陪護幾天後,就問父親:爸爸呀,你到底什麼時候走,我辦理喪事在內都只有七天假,今天都兩天了,你給我一個實底好嗎?老人沒有說什麼,只是老淚縱橫辦理了出院手續,第二天老人吃葯走了。這個故事真假不說,可是這樣的事確實時有發生。所以老了指望兒女養老,不現實不可靠。
老了指望老伴也不現實,你老了他也年紀不小了,只能相互照顧一下,如果沒有錢,真的老伴也是指望不上!
那麼老了應該指望政府部門,適當安排到養老院去養老。那裡都是年老體弱之人,可以互相關照,共同生活。如果退休金或者儲備養老金充足,就可以請保姆,進行一對一照顧養老。
答:自己最靠譜。
1、國家讓您退休,就該好好休息,千方百計延長全自理能力。
2、倘若您做貼費保姆,還要受氣,那麼離卧床不起就近了。
3、試想:您在掏心掏肺為子女服務時,已經得不到和顏悅色,當您失能,他們會孝順嗎?
4、趕快醒醒, 健康 自身,精緻生活,一切智能化設備超越子女……
D. 到了晚年,「靠錢」養老和「靠子女」養老哪個更有保障
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當這一寶老了,動不了了,甚至卧病在床的時候,作為子女的你,還會保持這樣的心態嗎?
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大約是2.45億,佔全國人口的18%,面對老齡化人口的增加,人們的退休年齡也被延長到了65歲。
這就意味著80年以後出生的人,要面對更長的工作年限,未來的養老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那到了晚年,養老是「靠錢」還是「靠子女」呢?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困惑,聽聽過來人的經驗,他們會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現實。
3)父母要盡早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小,很多規矩不懂是正常的,再加上環境的影響,很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一些負面的想法,此時需要父母及時發現和糾正,否則孩子就會「誤入歧途」,把不好的習慣認為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孩子從小就學會感恩,懂得孝順的真諦,那他長大之後,也會更好地照顧父母和自己的子孫後代,成為新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