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的區別
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的區別如下:
1、兩個概念不同。 社區養老不是家庭養老,而是社區里在家養老,社區養老不是社會養老,是機構養老服務引入社區,實施社區在家養老,吸收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模式的優勢和可操作性,將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與社區集中結合起來;
2、兩種服務不同。社區養老服務通過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和市場運作,逐步建立以養老家庭為核心、社區服務為基礎、專業服務為基礎的服務體系,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居家養老的主要服務是生活護理、醫療服務和精神護理服務;
3、兩者的特點不同。社區養老的特點是,讓老年人住在自己家裡,在他們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相關的服務機構和社區的人們為老年人提供現場服務或照顧服務。居家養老的特點是系統由「家庭養老平台」和智能終端組成,智能終端通過有線或無線終端與老年人尋呼機相連;
4、兩者的服務對象不同。居家養老主要由政府購買服務驅動,其服務對象僅限於小范圍,「三無」老人,其費用主要由政府承擔。一些地方鼓勵老年人購買自己的服務,政府給予適當補貼。而社區養老主要針對社區中的老年人,或者獨自在家的老年人等;
5、兩種服務的內容是不同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B. 家庭養老和居家養老的區別
居家養老只是一個對外描述或引用的一個術語,但總本質來講我並不認為所謂的「居家養老」和「家庭養老」是兩個概念,原本它們就是一回事,說句白話就是自己養自己。即便有的社區會提供上門的養老服務,但是你不花錢看看有沒有上門服務。難倒我找個鍾點工來給我洗洗衣服做做飯就不叫家庭養老了?有人說政府有免費的服務采購送上門,這我不反駁。但是那免費的服務有兩個問題,一是你有資格申請嗎?服務購買的受益者基本都是設立硬條件及針對「三無」的。二是即便你得到了政府購買的服務,按照標准來看也很難滿足你的日常服務需求。剩下的怎麼辦,還是得自己想辦法。
關於居家養老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據說是大連市的養老服務創新,我沒考證過。但似乎根據我們不同時期的方針政澤與宣傳口號來看並不難推測出居家養老這個養老模式的由來。畢竟當下90%老人是要通過居家的方式來養老的,這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其實很多時候名稱只是一個代號。
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家庭養老都是主流模式,在美國有80%的適齡老人都是選擇在家中養老。不同的是西方國家的老人基本不與子女同住,而華人則多是與子女同住。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家庭養老從最初的單一依賴子女盡孝到今天在國家政策引導及市場推動下逐步豐富了的社區配套功能支持,已近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支撐體系。或許在這種情況下叫它居家養老更為與時俱進吧。
最後說一點,不論是居家養老還是家庭養老,它的核心都體現在「家」,只要有「家」,就不能因有所謂的社區養老服務支撐而簡單將二者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