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是農民,都60多歲了,沒有養老保險,以後該怎麼辦
農村老人的養老、醫療問題的確是一個難題。除了國家給予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貼外,更多的還要依靠自己和子女的贍養。
一、傳統農民靠莊稼生存
年逾60的農民,應該還算是傳統的農民。因為缺少文化、與技能,他們基本是靠莊稼地里的收成,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種地,在八十年代,讓農民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解決了溫飽問題。但並沒有讓他們靠種地富裕起來。同時加上一生以來為兒女勞碌,所有的積蓄都用在兒女成家立業上。就算年老,還有點體力,往往也會留守在家,照顧孫子女,好讓自己的兒女在外面多賺點,維持家用。因此,在他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後,身上也沒有一點錢,完全需要兒女的贍養與社會的扶助才能繼續的生存下去。

當然,隨著農民進一步離開土地,進城務工,再加上新生一代農民在文化、技能上提高,以及對法律意識的提升,懂得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農村養老,問題或許會慢慢緩解。
② 從沒交過養老金的父母,50歲了怎麼補繳
到50歲能繳納的養老保險也只能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了,即最低生活保障的養老保險。
如果你的父母沒有參保此類保險,需要拿上戶口本、身份證和銀行卡到當地社保所辦理參保登記。
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覆蓋城鎮非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這項制度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共同構成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而參加這項保險的人,到60周歲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而超過60周歲的人,全國停辦此險。
如果繳費年齡距離60歲不足15年的,需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總的繳費年齡累計不少於15年。也就是說,如果你正好50歲,那麼不僅需要在往後的10年按年繳費,還需要再往前補繳5年的保費。
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設為每年100元到2000元12個檔次,各地可根當地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而繳費檔次可以自行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在繳費期間,你想更改繳費的檔次也是可以的,但需要去社保登記地辦理變更手續。
③ 父母沒有養老保險,怎麼保證退休後的生活
已經到60周歲的老人,可以一次性繳納滿磨鎮15年居民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如果你父母不願意繳納居民養老保險,你們子女就應該承擔贍養父母的法定義務。或者你們子女給父母補繳居民養老含沒保險,保障你父母的老年生活。談游納
④ 爸媽都55歲了,沒有社保,養老怎麼辦補繳是首選
以前,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養兒防老」,意思就是,要生一個兒子,來給自己養老。如今,這種觀念已經落伍了,因為到現在,生兒生女都是一樣的,多應有
孝敬父母的義務。而養老,大多數人也不是指望著兒女,而是在職時繳納社保,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用於退休後的生活支出,甚至有些父母養老金比較豐厚,還可以支援兒女。但如果父母年齡大了,比如已經到了55歲,沒有社保,那養老怎麼辦呢?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補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父母55歲了,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是什麼裂游叢原因呢?是沒有參加過工作,還是參加過工作,但單位沒有給繳納養老保險呢?如果是前者,我們稍後再討論。如果是後者,那單位就違法了,因為《社會保險法》規定,單位和個人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繳納養老保險。如果單位沒有給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這樣職工是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獲得支持的。如果是個人原因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現在基本上是不可以補繳的,但如果單位應該繳納而沒有繳納,則可以補繳,由單位支付滯納金。如果你父母之前有工作,而單位沒有繳納,提供相關工作的依據,比如合同、工資單等,可以補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如果達到15年,則之後不用再繳納養老保險,到
退休年齡後可以領取養老金。如果還未達到15年,可以參加工作,繼續繳納養老保險;或者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繼續繳納養老保險,直到達到15年可以領取養老金。
第二、補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如果父母是農民或者以前是農民,現在在城鎮生活,可能沒有參加過工作,所以沒有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但一般都會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如果沒有繳納,可以從現在開始繳納,或者進行補繳。因為父母55歲了,基本到達退休年齡,或者即將到達,許多地方還是可以進行補繳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一般分為12個檔次,分別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選擇檔次進行補繳,當然補繳的磨侍檔次越高,以後能夠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高。不過總體來說,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能領取的養老金要大大低於繳納職工養老保險所能領取的養老金。
第三、每年定額存款、理財養老。如果不能補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那麼可以採取每年定期存款的方式,以保障以後的養老。沒有養老金,即使年齡肆櫻比較大,也只能繼續工作,以支持生活所需。但如果以前有一定的積蓄,或者從現在開始逐步地存儲,在不工作之前,能有30萬元左右的存款,並進行定期理財,也能保證每月有一定的收入,用於養老生活。現在有一些銀行,每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可以到4.5%左右,這樣每年能有13,500元,每月也有1000多元,在農村、在一些小城市還是可以保障基本生活的。
第四、兒女孝敬養老。如果年齡大了,自己身體狀況也不太好,不能再繼續工作或者勞作,自身也沒有多少積蓄,那麼就只能靠兒女的孝敬了。畢竟父母大55歲了,兒女也基本上大了,肯定參加了工作,有一定的收入。父母可以幫襯著兒女,做做家務,帶帶孫子孫女,而兒女要承擔父母的生活所需,這也是比較傳統的養老方式,在許多農村還是有不少這樣的養老方式的。
綜上所述,如果父母55歲了,沒有繳納社保,想要養老,最首選的方式還是補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次是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無論哪一種養老保險,如果達到領取養老金的條件,即可終身領取養老金,而且每年金額還會有增長。如果不能補繳養老保險,則需要存儲一定的積蓄,或者依靠兒女,這樣也可以達到養老的目的,但沒有養老保險那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