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保屬於哪個部門負責
一、社保屬於哪個部門負責
1、社保屬於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地方上一般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中央是人社部負責。社會養老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險是政府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員工購買的。並且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程度保險費用。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七條
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
二、社保和醫保的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社保是社會保險的簡稱,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2、作用不同。社保可以為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范圍內的經濟保障。因為社會保險是政府行為,所以它帶有強制性的特點。僱主在僱用雇員時應該簽定勞動合同,僱主應該為雇員辦理社會保險,這是僱主應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㈡ 養老保險歸哪個部門管
養老保險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管理。
詳細解釋如下: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由國家層面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管理。這些部門負責制定和調整養老保險政策,確保養老保險制度的穩健運行。他們的工作內容包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管理和監督,以及養老保險待遇的核定和發放等。此外,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還會與財政、稅務、銀行等部門密切合作,共同保障養老保險制度的順利運行。
在我國,具體的養老保險管理機構包括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如省級、市級、縣級社保中心。這些機構負責具體的業務操作,如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的設立與管理、養老保險費的徵收、養老保險金的發放等。
為了確保養老保險基金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監督機構也會對養老保險的管理進行嚴格的監管。這些監督機構包括審計部門、財政部門以及專門的社保監管機構,他們對養老保險的收支、管理和投資運營進行監督和審計,確保養老保險資金的安全和增值。
總之,養老保險的管理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的協同工作,以確保養老保險制度的穩健運行和參保人的權益。
㈢ 養老保險歸哪個部門管理
法律分析:養老保險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管。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法律依據: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七條規定: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
㈣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歸哪個部門管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屬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局」經辦管理,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鎮),以後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
(一)個人繳費。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准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三)政府補貼。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