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保基數3500,退休後領多少
親,您好!對於您問的【社保基數3500,退休後領多少】的問題做以下解答:社保基數3500,退休後領3000.滿15年的人員,退休金按照以下規定的月標准計發: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截至退休時本人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核激金=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棗畢月數。2、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參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後辦理退休且繳費年限滿15年的人員,退休金按照以下規定的月標准計發:基本養老凳氏芹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親,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助到你。
Ⅱ 我自己交養老保險,現在是每年交3500元錢,假定我交15年,等到我60退休後,每個月可以拿多少錢
想知道你60歲退休後領多少工資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問下現在領社保的人 跟他們情況差不多就是上一年度全市的平均工資!假定社平工資不變每年3500元,你的繳費工資不變也是3500元,60歲退休時社平工資還是3500元,繳費剛好15年.那麼:
基礎養老金=(3500+3500*1)/2*15%=52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3500*8%*12*15+(15年的累進利息漸時不計)]/139=363元
兩項合計大約900多元退休金
最簡單的估計繳費滿15年相當於自已平均繳費工資的25%然後每增加一年多1.5%左右
Ⅲ 社保基數2500和3500退休得多少
法律分析:公式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而(3000元×8%×12×10÷120)為個人賬戶養老金,(3000元×15%)為基礎養老金。職工在退休領取養老金時,需達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即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滿15年及其以上者。凡符合上述條件的職工,經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二十三條 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根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定的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四十四條 職工應當參加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失業保險費。
第五十三條 職工應當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
Ⅳ 現在44歲,按現在每月3500元工資的繳費基數繳社保,到60歲退休,每月能領多少錢
按照我國退休金的計算方式,如果每月3500的繳納基數到60歲退休,每月應該可以領1200元。當時我國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繳費規定,因此一定要按照當地的繳費方式進行計算。但是數額也不會相差太大。
一、影響退休金的因素。
首先是繳費比例,雖然同樣繳納相同的時間,但是如果繳納比例不相同。那麼退休以後的退休金也會有所不同。其次就是退休時間,退休時間如果不同,那麼上年度的社會職工平均工資基數就不同,越往後的社平基數受物價等因素影響越高。這也是同等條件下後退休人養老金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個人建議】
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大家都要繳納養老保險,而且繳納養老保險要趁早。首先參保時間越早,繳費錢數越低。很多靈活就業人員或企業為了節省養老保險繳費費用,都是按照60%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最低繳費基數繳納的社會保險。由於經濟在發展,大家的收入在提高,社會平均工資也在年年增加,這樣繳費基數都會年年水漲船高。其次參保時間越早,養老金個人賬戶收益越高。最重要的是參保時間越早,應對意外風險的能力就越高。
【(4)每月3500社保養老金領多少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