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區優秀工作者事跡材料
社區優秀工作者事跡材料範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差租讓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事跡材料很是頭疼的,型賀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社區優秀工作者事跡材料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叫xx,男,現年39歲,中共黨員。現任xx社區黨總支書記。多年來,我以黨性為後盾,以政治責任感為動力,從思想上、作風上加強自身建設,恪盡職守、竭誠奉獻、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上級黨委交辦各項任務,為黨務工作和黨的事業奉獻我一份力量。
我是XX年走上黨務工作者崗位上的。是一名黨務戰線上的新兵。這一點,我很清楚,我並且深知: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一名組工幹部,必須具備優良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政策水平,特別是新時期黨務工作給組工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十分注重知識的更新,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和崗位鍛煉的機會,不斷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學習,為此我報考了安徽省黨校,拿到了法律專業大專學歷;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刻苦鑽研業務知識,自覺錘煉,不斷增強做好組織工作的能力。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我多次按照鎮黨委要求和布署,組織社區「歡樂花鼓燈文藝隊」將黨的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編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既給群眾帶來歡樂,又起到了普法的作用。同時在我社區開展了「進百家門,知百家情,暖百家心」主題教育活動,在群眾中收到了較好效果。
我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務工作者,在平時的工作中,事事、處處、時時都以黨員的條件來嚴格要求自己,以一名組織幹部來約束自己,對事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默默奉獻,辛勤工作。幾年如一日,將自己的責任、熱情、智慧和心血全部奉獻於黨務工作這一偉大事業。幾乎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個來到辦公室,進屋後,燒開水、搞衛生成了我必做的第一項工作。下班後,我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因為我還要檢查一下辦公室的燈是否關閉、電源插頭是否拔掉、門窗是否關好。工作上,任勞任怨,一人承擔多人的工作量,也從無怨言。去年,正值炎夏,為了建立我社區黨員管理信息系統,我經常深入到各支部指導填寫信息卡,第一步填表工作很快完成,但後期的輸機工作比前期工作任務還要大還有多。為了早期完成任務虛局,我將所有資料帶回家中,不分晝夜,自已輸機,有時在計算機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獲,我社區118名黨員輸機工作終於如期完成。社區黨員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為社區黨員管理步入科學的、現代信息化管理階段軌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原則,恪盡職守,當好黨員發展工作的「第一把關人」。幾年來,我認真貫徹鎮組織部門「十六」字方針,堅持原則,恪盡職守,不怕得罪人,把質量放在第一位,為了掌握和了解到發展對象的真實情況,不讓不合格人員跨入黨組織的大門,我先後找人談話有幾百人次,走遍社區各個角落,收集有關情況。在找積極分子談話時,總是認真細致做好思想工作,對符合發展條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灌入黨的宗旨和思想,充當宣傳黨的知識的傳播人;對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以情動人,春風化雨,既堅持原則,又講究方法和策略,耐心細致地說服引導,並鼓勵繼續努力。
幾年來,我積極維護領導班子團結和諧,認真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做到及時請示,按時匯報,同班子成員緊密合作,齊心協力營造一個從大局出發,拾遺補缺,自覺補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工作氛圍。
胡小燕,現為柏樹街社區黨委長豐黨支部支部書記、建工小區網格小組長,從20xx年擔任支部書記以來,她始終熱愛黨務工作,具有創新的精神,務實的作風,團結、關心群眾,充分調動支部每個黨員的積極性,每次面對社區黨委布置的任務,該同志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黨務工作上兢兢業業,帶領支部全體黨員優質地完成各項任務。
一、堅定信念,樹立形象。
胡小燕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深知一舉一動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支部黨員的工作熱情,所以,她在日常生活和平時的工作中,堅持不斷的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用「三嚴三實」重要思想指導自己的工作,用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在平時的工作中,她時時刻刻處處用黨員的標准嚴格衡量、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斷增強黨的觀念,加強黨性修養,按照黨章的規定履行黨員義務,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執行黨的決定。在與支部黨員相處時,總是以「與人為善」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在參加組織活動,特別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時,她始終積極主動,不計得失,用自己的愛心讓支部黨員感受黨的溫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圍的同志。
二、加強學習,提高修養。
胡小燕同志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八項規定以及黨建業務方面的文件。學習時,她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放矢。通過學習,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有很大提高,為完成上級黨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打下了堅實的理論根基。在做好個人自學的同時,她還組織好支部廣大黨員的學習,採取集中學習和樓棟分散自學等多種辦法,組織大家認真撰寫學習筆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她積極履諾,深刻剖析自我,認真整改問題,力爭使學習覆蓋到每個黨員。通過深入的學習,提高了自身的理論修養,也增強了黨支部班子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自覺性,為搞好黨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業務及政治理論基礎
三、求真務實、開拓進取。
胡小燕同志在支部建設中始終不懈地抓好支部黨員發展工作。在抓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上,她為了掌握發展對象真實狀況,經常深入到樓棟中了解情況,在找積極分子談話時,總是認真細致做好思想工作,對符合發展條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耐心細致地說服引導,鼓勵其繼續努力,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使黨員隊伍得到有質有序的不斷壯大。胡小燕同志在抓支部效能建設中,嚴格按照社區黨委制定的「一目錄、兩流程」,認真排查支部建設中的廉政風險防範點,並提出詳細的廉能風險防控措施。今年,社區開展以居家養老為主題的黨建創新項目,胡小燕同志主動請纓,帶領支部黨員主動認領服務板塊,並做好日常的服務工作。在「愛心銀行」項目中,胡小燕同志帶頭進行愛心志願者登記工作,並發動支部黨員參與其中。
四、心繫群眾、以身作則。
胡小燕同志一以貫之的做好黨內關懷工作,她對支部黨員和小區群眾始終懷著一種深厚的感情,想問題、做事情都從全心全意維護群眾利益的高度出發,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廣大黨員群眾感受到了黨組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當支部黨員和轄區群眾遇重病和不順時,胡小燕同志總是及時向社區黨委匯報並安排做好慰問幫扶工作,當小區群眾發生矛盾時,她主動調解、耐心細致做思想工作,切實幫助當事人從思想上根本解決問題。在小區文明創建上,胡小燕同志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針對小區里的不文明行為和現象,她都能第一時間進行勸導,並發揮支部黨員共同做好此項工作。在豐富黨員群眾文化生活方面,胡小燕同志結合小區群眾特長,組建了小區廣場舞隊,並邀請對接支部的在職黨員志願者進行日常指導,增強了小區群眾的活力。
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胡小燕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中,以不為名利的高貴品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客觀公道的處事原則、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持之以恆的奉獻精神,傾入黨務工作的滿腔熱情,推動支部黨建工作不斷發展,深受黨員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❷ 合肥有哪些好玩的鄉村推薦合肥周邊鄉村旅遊景點
01廬陽區崔崗藝術村
崔崗藝術小鎮位於三十崗鄉崔崗村崔崗大郢,2012年由第一位入駐的自由藝術家謝澤發起,2013年正式建立崔崗藝術小鎮。
自2013年11月開村以來,先後舉辦「生生不息—藝術與設計展」「詩意的權利」「源遠流長」崔崗藝術節暨首屆崔崗論壇、崔崗手工市集等系列活動,吸引遊客近100萬人次,先後獲評「安徽省唯一一家入選中宣部工作思想案例」「安徽省森林村莊」「安徽省文明村鎮」「安徽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合肥市研學游教育示範基地」「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區」「合肥市首個防邪示範村」等稱號。
崔崗藝術小鎮的蓬勃發展,描繪出了一幅城鄉二元結構下現代藝術文化與傳統農業文化和諧共融的「新風景」,實現了原住民和藝術家和諧共生,融合發展,給原本寂寥的村落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形成了獨特的引領城市近郊農村轉型升級的「崔崗現象」。
02大圩鎮磨灘村
開車沿著花園大道一路向東,昔日主打葡萄產業的農業鄉鎮大圩鎮正迎來另一幅發展光景。雖已是小雪時節,但這里還藏著最後一抹秋色,新河湖畔林水相見、色彩斑斕,儼然一幅江南水鄉意蘊。
大圩鎮磨灘村,距離主城區約16公里,三四年前還是合肥近郊的一個普通小村莊,村民們或務農或外出打工。如今,鄉村、民宿、稻田、露營眾多「網紅要素」齊聚,讓這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成了一處「寶藏打卡地」。今年國慶小長假期間,這里成為合肥市民近郊遊的首選地,精品民宿幾乎「一房難求」。
「圩美·磨灘」是合肥市首批鄉村振興重點項目,佔地約4200餘畝,總投資約15.3億元,規劃建設內容包括生態濕地、精品民宿、民俗街區、休閑農業和度假酒店。其中,精品民宿板塊已基本完工,在設計理念上融入「漁、樵、耕、讀、茶」等不同主題文化元素,留住鄉愁文脈,讓遊客沉浸自然鄉野。
03巢湖市洪家疃村
2014年,經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7部局聯合公布了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素有「文化之鄉」之稱的巢湖市黃麓鎮洪疃村成功入選,實現了合肥中國傳統村落申報工作「零的突破」。同年,洪疃村還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2015年被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洪疃村又稱洪家疃,位於巢湖北岸西黃山南麓,是「和平將軍」張治中先生故里,也是3A級景區。村域面積2.85平方公里,村莊面積135畝,屬山地村落。
洪疃村有極具智慧的「九龍攢珠」形制,「和平將軍」創辦的鄉村師范,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的相隱寺,明代庄氏居住時留下的「庄氏井」,還有原汁原味保留的洪氏古祠堂。張治中先生創辦的黃麓師范坐落其中,村莊文風濃厚、民風淳樸,素有「文化之鄉」之稱。
04巢湖市汪橋村
汪橋村位於巢湖市柘皋鎮東部,是抗戰時期的縣委駐地,期間數千汪橋兒女為中國革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汪橋村靠山面水,風光優美、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美,這里有古人庵、石馬山等旅遊景點坐落在山中。
近年來,汪橋村獲得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安徽省傳統村落名錄、安徽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巢湖市首批研學旅行基地等榮譽。
村莊按照「空間優化形態美,功能配套村容美,興業民富生活美,生態優良環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總體要求進行規劃。項目運營方向主要是挖掘鄉村自然地域特色,依託生態型鄉村現有優勢產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培育農業觀光、農事體驗、鄉村度假、鄉村養老等多種類型的鄉村旅遊產品。
05長豐縣馬郢社區
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馬郢社區位於長豐縣楊廟鎮,距合肥市區僅30公里。走在江淮之間的馬郢,越過一道木質圍欄,就是一排百年無聲的黃連木。沉浸在初冬的暖陽里,守護一方土地的寧靜。漫步馬郢,你會油然而生一種幸福感,讀蔬、壹畦趣、馬郢農場等一系列農產品鄉村品牌,展示著這個村落緩慢流淌著的幸福。
昔日的省級重點貧困村,短短數年,蝶變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示範村,市民網紅打卡點,村內聚集了鄉柬民宿、馬郢客棧、知物柴燒、非遺草木染、英式馬術、文創部落、森林小劇場、田園農場、精品採摘等33家產業,作為全國300條鄉村旅遊線路之一的夢想之村,馬郢歡迎您常回村看看。
06長豐縣雙河村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長豐縣造甲鄉雙河村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坐擁長豐縣最大的水庫——雙河水庫,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是遠近聞名的綠色村、生態村。「稻蝦共養」是雙河村最大的特色產業。
合肥北鄉雙河景區位於長豐縣造甲鄉,包括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和合肥市研學旅行基地、合肥市農家樂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合肥市五星級農家樂——雙河月亮灣生態農庄,以及帳篷露營地、特色民宿、音樂公路、網紅小火車等旅遊業態。
在雙河村,有一條醒目的紅色覺醒之路——人物雕塑、時間軸線,將五四運動和建黨歷程精心銘刻。紅色勝利門、新青年文創、覺醒號小火車穿越回激盪人心的覺醒年代,讓革命先烈的紅色精神薪火相傳。
07肥西縣山口古村
山口古村位於肥西紫蓬山南麓,歷經百年,藏在深山。全村不大,只有4.1平方公里,但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文化底蘊深厚。
年,山口古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依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按修舊如新的原則,致力打造中國首個圩堡古集文化旅遊村。
在山口村特色街區項目改造中,注重對古樹木、古水井、古圩堡、古戲台、古街古巷的保護和修復。自然仿古的材料,忠於山口古村原有的風格,現代的建築加上了仿古的符號,讓這些建築融入歷史,當然也形成了對比。新與舊之間,自有著清晰的邏輯,在對比和碰撞之中和諧共存。
08肥西縣三崗村
三崗村位於肥西縣西南部,集賢路、創新大道、湯口路穿境而過。西南坐擁農家樂4A級景區肥西老母雞家園,與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相連,毗鄰中國中部花木城,距合肥市區僅10公里,距離肥西縣城5公里。
五彩三崗,慢享生活。到過三崗村,一定會愛上這里的好山好水好風光。作為「苗木之鄉」的發源地,四季常青,出門見綠,是三崗村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三崗村先後被授予中國名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安徽省生態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作為天然氧吧、休閑勝地,三崗村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09肥西縣長庄村
久居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走進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長庄村,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本真的生活,尋覓久違的鄉愁。
肥西縣山南鎮長庄村,曾經的標簽是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發源地小井庄的鄰村,或是省級重點貧困村,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人們印象中的「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百大合家福連鎖超市太空蓮直采基地」、「研學游目的地」等。
長庄村種植的太空蓮,具有花期長、色澤艷麗、蓮蓬大、觀賞價值高等特點,一朵美麗的蓮花讓曾經貧窮的長庄村脫貧致富,並成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距合肥市區70餘公里,每年荷花開時,便是長庄最美的時節。
10廬江縣果樹村
果樹村位於廬江縣湯池鎮西南,地處舒城、廬江、桐城三縣(市)交界,曾榮獲安徽省鄉村旅遊「特色美食村」、安徽省傳統古村落、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中國最美村鎮獲獎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國家3A級景區果樹老街,千年銀杏樹「林海壽翁」,樹齡600年的古山茶花,夯土民居星落棋布,宋瓷窯址背靠青山果樹村濃厚的人文底蘊,交織著怡人的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優美,四季鳥語花香,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
11廬江縣長沖村
萬山鎮長沖村是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村內既有層巒疊嶂、丘陵起伏,又有沃野平疇、河網庫渠。十里長沖作為廬江17英里風景道的起點,建有8公里長的慢道,沿途串珠般設立了月亮灣、廊橋、露營地、月季大道等多個觀光停留點,遊客可享農家小院,體驗閑適的鄉村生活。
十里長沖,道路寬闊延綿,山環水繞,白牆黛瓦。順著平坦馬路一直向前,路邊的田野里,各種花卉競相綻放,構成了初冬時節廬江別樣的一道風景線。
12廬江縣鮑店村
鮑店村位於廬江縣羅河鎮,它坐落在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的黃山寨旁,入選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近年來,鮑店村立足生態資源,景區覆蓋面不斷拓展,打造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的「最美遇見」,大力發展旅遊經濟,農家樂與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如今這里已成為遠近聞名的3A級景區廬江陽家墩景區,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全域生態旅遊為靈魂,以自然景觀及周邊明珠式村落為載體,通過秀麗山景、美麗鄉村和主題體驗的聚集,打造了旅遊+農業+差異化的生態旅遊綜合體。
13廬江縣凌安村
一生痴絕處,不妨到凌安。凌安村位於龍橋鎮東南,轄區面積10.2平方公里,是市級生態村,省級森林村莊,素有「九里長沖九道彎,萬畝竹海萬重山」之美譽。
凌安村屬於丘陵地區,素有廬江「川藏線」美譽的黃昆公路穿境而過,嶄新的柏油路平坦寬敞,像一條黑色的玉帶鑲嵌在崇山之中。沿途風景如畫,路邊的鮮花芬芳撲鼻,山林的毛竹青翠挺拔,白牆紅瓦的村落在竹林的掩映中若隱若現車輛駛過林間道路,猶如行在畫中。
14廬江縣虎洞村
虎洞村地處大別山余脈,位於柯坦鎮西邊,村域面積11.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區型村落。這里有合肥市最高峰牛王寨,牛王寨是皖中大別山余脈的一座主峰,海拔596米,一年四季層巒疊嶂,雲霧繚繞。
該村位處牛王寨山區,相傳深山常有老虎出沒,其群峰之中的張飛嶺,一處高約30餘米的絕壁山崖正中有一個洞穴,即為老虎棲身之處,當地人稱其為老虎洞,至今尚存。
15肥東縣六家畈社區
六家畈文旅小鎮坐落於安徽省第一僑鄉、中國僑文化國際交流基地的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小鎮規劃先行,整體構成「一鎮三區」空間布局。
六家畈歷史悠久,有僑鄉文化、淮軍文化、巢湖文化,文化底蘊深厚;依山傍水,發展生態旅遊,西臨巢湖,周邊資源豐富。項目被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評為省級休閑旅遊示範點。
江淮僑鄉六家畈充分發揮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研學旅遊新業態,目前對遊客開放的有票證博物館、延然學堂、朝霞書院等,遊客對六家畈研學旅遊產品產生了極大興趣,人氣火爆,遊客量與日俱增。
16肥東縣四頂社區
四頂社區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南部,毗鄰巢湖,和巢湖市居巢區忠廟鎮接壤,有山有圩,境內有廬陽八景的四頂朝霞和巢湖風光。
近年來,四頂社區以全域旅遊發展為契機,先後獲評了國家首批森林鄉村、安徽首批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安徽省百佳鄉村旅遊示範村等多項榮譽。
充分發揮社區的生態資源和城郊區位優勢,依託四頂山森林公園、巢湖岸邊的優美生態環境,結合蔡永祥紀念館的紅色文化底蘊,四頂社區發揮「農業+」效應,將農業與生態、文化、教育、康養等元素相結合,發展休閑度假、科普教育、農事體驗、健康養生等活動,打造蔡永祥紀念館、印象四頂館、四頂山森林公園、民宿精品旅遊線路。
17肥東縣牌坊民族社區
牌坊鄉是安徽省唯一的多民族鄉和合肥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也是全省滿族最集中的居住地,位於肥東縣城以北7公里處,距省城合肥20公里。
2016年10月5日,牌坊鄉牌坊村被命名為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11月21日,牌坊鄉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獲得「國家AAA級」特色村寨旅遊景區稱號。
來到這里,不僅感受到回族特徵明顯、富有美感的回族建築造型,還有楊柳依依的千柳公園,抑或滿族八旗、圖騰柱、民族牌樓,無不體現著牌坊鄉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傳承。
牌坊鄉以發展民族特色餐飲為切入口,已有越來越多來自周邊區域的遊客利用假期前往牌坊感受民族文化氛圍,品嘗民族特色美食。
18肥東縣山口凌村
山口凌村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始建於明代,依山傍水,村莊保留著巢湖北岸的「九龍攢珠」格局,融匯了徽州文化的獨特個性和地域特色,展現出更具魅力的文化氣息。
經過歷史的沉澱,如今村莊多以徽派建築為主,房屋大都沿用江淮民風建築,屬於原汁原味的歷史村落。而新建設的鄉村商業、凌家客棧與溪畔草堂則以江淮民風為基礎,同時考慮交通、綠化、亮化與景觀等多項科學因素,彰顯現代設計施工的美麗與舒適。
山口凌村早已是多個社交平台的網紅打卡景點。有騎行驛站、書吧、民宿,既保留了鄉土氣息又不乏現代感。
19肥東縣眾興社區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中西部的眾興鄉,不僅天藍水碧、滿目蔥郁,還有濃厚的紅色文化底蘊。1930年3月,合肥東鄉第一個黨組織——東(鄉)特(別)小組在小胡道成立(今肥東縣眾興鄉眾興社區),掀開了眾興鄉嶄新的歷史篇章。
以「先鋒農場」為主陣地,以「親子旅遊」為突破口,近年來,眾興鄉眾興社區積極創新增收模式,並將紅色旅遊與自然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推出十多項新穎有趣的農事項目和親子旅遊項目,在提升遊客參與感和體驗感,激發旅遊市場活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20肥東縣國光社區
歷史賦予一個地方厚重感,給人帶來無限想像空間。藝術扮靚鄉村,則讓人流連忘返。近年來,肥東縣橋頭集鎮國光社區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黨建引領,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高。社區先後榮獲「安徽省鄉村治理示範村」、「安徽省鄉村振興示範村」。
國光社區黃張村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西南,長古旅遊公路東側,北距橋頭集鎮約3公里,距雙山直線距離約2公里。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黃張村牽手長古旅遊公路,攬勝愛情隧道、藍山灣景區,文旅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國光社區堅持以黨支部為陣地,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立足人居環境整治,發動黨員、群眾投身到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的大潮中。在保留社區原生態的前提下,以地域文化為核心,發掘鄉村故事,整理出景觀節點、雕塑,打造「一村一品」型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黃張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21肥東縣竹塘社區
從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北岸,駕車沿著長古旅遊公路一路向北,經過國家4A級景區長臨古街,便進入了安徽省首批特色旅遊名鎮肥東縣橋頭集鎮,巨幅的「安徽省鄉村旅遊特色美食名村」3D彩繪,豁然躍入眼簾,這便是全國三大掛面村之一——竹塘社區。
細如琴弦、口感筋道的竹塘掛面,在竹塘社區傳承了100多年,不僅被列入肥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被注冊了「竹塘掛面」商標,打造成肥東縣特色旅遊商品,成為帶動當地人致富的「法寶」。金秋十月,艷陽高照,在肥東縣橋頭集鎮竹塘社區,田間地頭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房前屋頂細如琴弦的掛面潔白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