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促進養老服務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養老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養老服務,是指在家庭成員承擔贍養、扶養義務的基礎上,由政府和社會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緊急救援、臨終關懷等服務。第三條養老服務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服務發展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保障基本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養老服務工作的領導,將養老服務發展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養老服務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保障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經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的養老服務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養老服務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統籌推進醫養結合和老年人健康服務工作;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養老服務相關工作。第六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紅十字會等單位應當發揮各自優勢,協同做好養老服務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做好老年人的服務保障工作。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多種方式提供、參與或者支持養老服務。第七條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新聞媒體應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養老服務的公益宣傳,弘揚養老、孝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
鼓勵新聞媒體開設老年頻道或者專題、專欄等,傳播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康養、維權等知識,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第八條對在養老服務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和建設第九條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等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國土空間規劃、老年人分布以及變動等情況,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明確養老服務設施的總體布局、用地規模,納入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控制性詳細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的有關內容。第十條省、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政部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
政府舉辦的敬老院、福利院等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應當採取劃撥方式供應;其他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經依法批准可以採取劃撥方式供應。
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可以採取出讓、租賃等方式供應。
符合國家和省規定要求的,可以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第十一條新建城鎮居住區按照每一百戶不低於二十平方米的標准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已建成的城鎮居住區未配套建設或者建設的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通過新建、改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配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多個佔地面積較小的居住區可以統籌配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門在提出居住用地規劃條件時,應當明確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設計要求,確定地塊位置、使用性質、開發強度等內容;在審查城鎮居住區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前,應當徵求同級民政部門意見。第十三條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當會同民政、自然資源等部門,在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條件意見書中明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標准、投資來源、產權歸屬、完成時限、移交方式等內容。第十四條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核準的規劃要求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住宅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門依法對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是否符合規劃條件予以核實,未經核實或者經核實不符合規劃條件的,建設單位不得組織竣工驗收。
B. 什麼叫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等
1、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主要形式有兩種: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
2、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讓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
3、機構養老,是指以養老機構為主導,為老年人提供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的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養老機構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最常見的如養老院、敬老院。
4、。「醫養結合」是指將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將護老中心和老年醫院相結合,將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既包括傳統的生活護理服務、精神心理服務、老年文化服務,更重要的是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
C. 如何實現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精準化
醫養結合就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養」包括的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
利用「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以客戶「從出生到死亡」為全周期,集醫療、健康、養生、養老等為一體的雲存儲動態健康檔案,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首先,以老人健康檔案CRM為核心。養老機構可以對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採用會員制管理,CRM系統中的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模塊能夠自動分析客戶價值,將老人劃分成高價值客戶、中價值客戶和低價值客戶。
對於高價值客戶,養老機構可以通過老人電子健康檔案,主動了解他們的養老需求和偏好,如果老人願意進養老機構養老的話,滿足老年人從入住到退住一個完整的流程管理,包括咨詢預約、登記入住、評估管理、費用繳納、檔案建立、護理實施、護理記錄、老年人請假、登記退住等功能,還實現了通過移動端與家屬進行親情互動,提高老人對養老機構內養老的優質體驗。如果老人不願意在養老機構內養老,養老機構可以通過居家養老管理系統,為社區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及精神慰藉等服務。養老機構必須持續不斷地向他們提供超預期的價值,對他們設計和實施個性化甚至是一對一的客戶保持策略,千方百計地保持高價值客戶,決不能讓他們轉向競爭對手。
對於中低價值客戶,養老機構可以通過微信APP、電話等方式定期回訪他們,詢問他們對養老服務的要求,把主動權把握在養老機構手中,通過不斷地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有價值的信息、人性化的關懷甚至個性化的養老方案等,讓客戶持續滿意,贏得他們對養老機構的高度信任和忠誠,不斷地引導,直至他們主動轉化成「高價值客戶」。
其次,以醫養結合健康管理為主線。醫養結合管理系統為養老機構提供醫護工作站、葯房管理、EMR管理系統、體檢管理系統、理療管理系統和評估系統。結合EHR健康檔案系統,實現全面的長者健康檔案管理,全結構化的電子病歷系統,提供全面、方便的醫護系統,極大提高了養老機構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為更好的服務長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包括醫囑管理、醫囑查詢、EMR電子病歷、護囑管理、醫囑查對、醫囑執行、退葯申請、記賬管理、外出登記、排班管理,請假管理、護理記錄、理療執行等模塊。此外,通過健康檢測設備、可穿戴設備遠程監測並上傳健康數據,形成健康檔案,系統以圖表形式簡潔明了的展示健康數據變化情況,從而為長者及家屬提供入住和護理健康等信息依據。
最後,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為創新點。養老健康管理雲是利用信息化技術,為養老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做技術支柱,實現養老機構的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的合理配合,使得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健康管理服務。全面保證養老機構各項運營數據和老年人數據的安全採集,安全傳輸,安全存儲,海量數據與分析,快速檢索與分析的數據管理平台,與合作的醫療健康機構對老人健康信息數據的共享與實時管理,真正為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