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保養老的替代率是多少
[ 從目前數據來看,2021年社保養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僅有43.6%。 ]
3月2日,「30歲碩士辭職存100萬到雲南養老」登上網路熱搜,也再度引起了人們對於「養老自由」的熱議。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成為一個共同關注的話題,人們在關注品質養老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早日實現「養老自由」。
那麼,如何實現自由的養老,需要多少錢,還差多少錢?又如何通過理財工具實現養老目標?對此,《花老師財商課》主理人李華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絕對標準的答案。養老是一件很個性橘笑槐化的事情,每個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因人而異。不能簡單粗暴地給出一個時間點,養老的錢不在多,在於年年有餘。『養老自由』靠的不是一時激情,而是細水長流。」
一位UP主在嗶哩嗶哩上發布多個視頻,分享了他在辭職以後的養老生活。這位UP主聲稱已經存了100萬,並辭職到雲南養老,對於這100萬,該UP主還進行了資產配置,包括84萬用於購買年利率為3.5%的儲蓄,這樣每個月可以得到2450元的固定利息;10萬元用於短期理財,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剩餘的6萬元做高風險投資,用於博取高回報。
眾多評論者在羨慕之餘,也提出一些疑問,諸如100萬是否能夠實現「養老自由」,如何進行養老資產規劃等。
事實上,「存多少錢才能體面養老」也是近兩年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答案見仁見智。
「是從30歲開始攢錢,還是從40歲開始;需要攢下的養老金,是100萬還是200萬,抑或1000萬還是2000萬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每年想圓友花100萬,就有這100萬讓你花。」李華認為,「養老自由」靠的不是一時激情,而是細水長流。
當然,確實有一個指標來衡量未來養老生活的質量,即「養老金替代率」。所謂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比如,退休前的月收入為2萬,退休後每月領取基本養老金1萬,那麼養老金替代率就是50%。養老金替代率越高,代表退休後的生活質量越高;反之,則代表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可能會出現下滑。世界銀行建議,養老金替代率在70%~80%才能基本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准為55%。
而從目前數據來看,2021年社保養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僅有43.6%。也就是說,僅靠社保養老金還不夠,這也是為什麼作為我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普遍關注。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目前,商業銀行已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超過2400萬戶;銀行保險機構正在有序推出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等多種可供參加人投資購買的金融產品。
李華也建議,可以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拿出一部分錢,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挑選符合國家規定的專屬養老產品,如養老存款、養老理財產品、養老基金、養老保險等個人養老產品,一站式滿足養老投資需求。
另外,這位UP主已通過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去構建他的養老資金組合,做到了養老規劃的第一步:讓養老現金流細水長流。比如,他已經算清楚了自己辭職後支出多少錢,入賬多少錢,保持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初步滿足了養老需求。
「但是,要想繼續夯實養老儲備,就要做好養老規劃第二步:讓退休資金缺口不再有。」李華說,這種規劃只能靜態滿足目前的養老需求。一旦儲蓄利率下行,通脹上升,在現金流減少、花費增加的雙重夾擊下,可能會面臨資產縮水等情況。「用來養老的資金,要隨著年齡、市場等變化因素,動態調整,只有如此,才不怕退休金縮水,不讓退休質量降級。」李華說。
她建議,首先要做好養老規劃工具的選擇。養老資金的規劃組合中需要包含以下四種工具方法。第一類工具是醫療保險和重疾保險等保障類保險,第二類工具是年金險、增額終身壽等具備儲蓄屬性的保險,第三類工具是類固定收益的金融產品,第四類是應用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去構建養老資金組合。
再來是養老儲備和需求的選擇,如果資金量較為有限,可以按照以上的先後順序進行配置,先配置保險後投資,先覆蓋風險,再錦上添花;如果資金量較多,就必須要進行資產配置規劃,才有可能避免資產的縮水或巨幅波動;如果是剛剛進入養老階段,升圓也仍然可以在市場上尋找到一些適合的醫療保險和年金保險,覆蓋未來一段時間的風險。
B. 湖南省退休人員2023年養老金調整方案
國務院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養老金9年連漲,可普通退休人員並沒有特別大念州的感受,收入分配改革不能是某個領域的單兵突進。破除「雙軌制」是養老制度改革繞不過的死結。這是2005年以來,國家連續第9年調整企業養老金。不過,普通退休人員表示,對養老金連漲並沒有特別大的感受,生活水平並未因此而顯著提升。應該說,養老金連漲帶來的收益是實實在在的,過去8年累計月人均增加1021元都是真金白銀,可民眾為啥依然有話說?原因大致有三,首先,9年連漲屬於「人為調整」而非「機制調整」,這就使得養老金調整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一些企業退休職工在欣喜之餘,也流露出對於「明年要是不漲了怎麼辦」的憂慮。其次,與養老金雙軌制的巨大鴻溝相比,這種調整還停留在小修小補的層面,難以拉平差距。畢竟,在企業職工養老金上漲的同時,基數原本就高的公務員退休工資也在漲。據介紹,此次調整後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893元,但目前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人均退休金在4000至5000元,前者依然跑不贏後者。更關鍵的是,由於漲幅不及全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的漲幅,在企業職工養老金9年連漲的背後,養老金的實際替代率自2000年以來卻呈逐漸降低的趨勢。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不足機關事業單位的一半。一言蔽之,「雙軌制」已經成為養老制度改革繞不過的死結。一方面,不患寡而患不均,養老待遇的不公加劇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激化了社會矛盾,造成了階層和群體之間的情緒對立,不利於保持社會穩定;同時,雙軌制遲遲不破,也羈絆了退休年齡、養老金管理體制等其他方面的改革。近年來,延遲退休每被提出都會遭遇一片罵聲,廣大普通勞動者除了擔心自己負擔加重,更不滿公務員既能延長任職期限,又無須繳納養老保險的兩頭受益。此外,由於我國公務員養老金保障水平在世界上幾乎是最高的,財政負擔公務員養老金的壓力巨大,也間接影響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福利的提升。眼下,社會公認的收入分配改革主線是「提低、控高、擴中」。作為其中重要內容的養老制度改革,也不能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在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同時,必須對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開刀。養老金9年連漲不如一次並軌。只有每個勞動者都按規定繳費和享受福利,才能在實現制度公平的同時,也為養老金做實個人賬戶,提高統籌層次,實現保值增值創造有利條件。值得一提的是,破除「雙軌制洞高運」不能是某個領域的單兵突進。早在2008年2月國務院提出事業單位養老改革,但整整5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症結就在於與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不同步引發的公平性質疑,招致3000多萬事業單位員工的集體抵觸。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改革目標中特別提到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要求。對於養老制度改革來說,也需要做到一攬子的系統改革,企業、事業單位、黨政機構這三大體系要統籌協調、整體推進。正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所言,「要減少改革陣痛的次數,兩次就疼一次吧,早晚的事。」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報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准,近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印發《關於全省2013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鄂人社發〔2013〕20號),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為我省2012年12月31日前已按國家政策規定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企業退休、退職人員增加基本養老金。根據國家批復,今年我省調整水平按2012年我省企業退休人員平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本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採取普遍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具體辦法為:一、對2012年12月31日前退休、退職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66元;在此基礎上,按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特殊工種換算的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每滿一年增加3元。二、對符合下列條件的退休人員,在普遍調整的基礎上,再按以下標准分別增加基本養老金:(一)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納梁享受供給制的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30元;(二)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享受薪金制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5元;(三)1953年12月31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0元;(四)符合勞社部發〔2002〕9號文件規定的原工商業者,每人每月增加10元。(五)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並在退休前取得正高職稱且被單位按規定聘用為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360元;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並在退休前取得副高職稱且被單位按規定聘用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含高級技師)的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210元。2000年12月31日後退休,並在退休前取得正高職稱且被單位按規定聘用為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310元;2000年12月31日後退休,並在退休前取得副高職稱且被單位按規定聘用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含高級技師)的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60元。對同時符合本條所述兩個以上條件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只增加一項。三、對高齡退休人員,年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再增加40元。四、對符合國家規定的艱苦邊遠地區范圍的退休、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五、對2005年12月31日前已按國家政策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六、企業退休軍轉幹部按上述辦法調整後,按照中辦發〔2003〕29號和鄂辦發〔2003〕53號文件規定,其基本養老金仍未達到所在市(州)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補齊到平均水平(不含財政支付的生活困難補助)。七、按照《湖北省試點縣(市、區)鄉鎮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實施意見》(鄂政辦發〔2004〕121號)和《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行鄉鎮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鄂政發〔2005〕28號)精神,參加鄉鎮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的退休人員,比照本辦法執行。
C. 養老金替代率什麼意思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舉個例子,假如我這個月剛退休,上個月退休前的工資是5000元/月,這個月退休後領到的養老金是3000元/月,那麼我的養老金替代率就是3000/5000=60%。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們從中國報告網上整理了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得到的全國平均值為2013年48%,2014年45%。全國平均值看來,我們退休後領到的工資是退休前的一半都不到!退休前後收入突然腰斬,可是吃飯鉛明睡覺、看病吃葯要花的錢只多不少,人人都想退休後安享晚年,晚年是有了,沒有足夠的養老金,怎麼安享?
所以,買一份年金險,很有必要。
趁著年輕,趁著手中有盈餘,每年、每季度或者每月交一部分錢給到保險公司用於投資,保險公司會幫您打理這部分資產,不管這部分資產是盈利還是虧損,保險公司都會按合同約定分期鬧肢給付給您約定數額。簽合同時,您就能確定地知道到約定期限時能拿到多少錢,一款優秀的年金產品,應該滿足以下兩個標准:
1、終身領取:年金險,是為了解決人「活得太久」的「風好洞險」,做為消費者,最希望的自然是活多久,就能領多久,因此,可終身領液襪世取是優槐世告秀年金產品的基本要求之一;
2、返姿確定收益:投資具有不確定性,合同上明明白白寫清楚收益率,讓消費者實打實明白每年自己能拿到手的數額,是優秀年金產品的另一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