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
1、【面向對象】
為社區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為社區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是指在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依託固定場所設施,採取全托、日托、上門等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養老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社區養老服務是指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務。)
增值稅:提供社區養老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
契稅:承受房屋、土地用於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免徵契稅。
房產稅:為社區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自有或其通過承租、無償使用等方式取得並用於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
城鎮土地使用稅:為社區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自有或其通過承租、無償使用等方式取得並用於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房產、土地,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
其他:用於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房產、土地,免徵不動產登記費、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用於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建設項目,免徵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確因地質條件等原因無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免徵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
【政策依據】
《財政部 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民政部 商務部 衛生健康委關於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公告2019年第76號)——本公告自2019年6月1日起執行至2025年12月31日。
❷ 養老金交個人所得稅嗎
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是不需要交稅的。因為養老金在免徵個人所得稅的范疇之內。並且除養老金外,個人的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等,也不需要繳個人所得稅。退休人員養老金免徵個人所得稅,其餘的個人收入如返聘的勞務報酬、各種補貼、獎金等均應納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退休工資一般是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的,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個人所得稅徵收條件:
1、以家庭為單位出售非唯一住房需繳納個人房轉讓所得稅。
2、如果是家庭唯一住宅但是購買時間不足5年則需要以納稅保證金形式先繳納,若在一年以內能夠重新購買房產並取得產權則可以全部或部分退還納稅保證金,具體退還額度按照兩套房產交易價格較低的2%退還。
3、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房產則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且地稅局在征稅過程中對於營業稅繳納差額的情況,個人所得稅也必須徵收差額的20%。
二、個人所得稅退稅條件如下:
1、由於稅務工作人員工作差錯多征了稅;
2、政策變化需要退稅;
3、其他原因導致退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❸ 退休金屬於什麼收入
法律分析:退休金屬於免稅收入。退休金,又名養老金、退休費,是中國的一種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養老金定義為: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❹ 個人養老金為啥收個稅
我國目前的養老體系是基礎養老金、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這構成了個人養老的三大支柱。基礎養老金是法律規定強制繳納的,由國家統籌和運營,運營投資收益歸國家所有,所以個人領取基礎養老金不用交稅。
企業年金是自願性的,是基礎養老金金的補充,其管理和運營由專門的金融結構負責,盈虧由個人負責,所以個人領取年金也不需要交稅。
個人養老金是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是稅延型養老保險。因為保費是在稅前扣除,這相當於少繳納了個人所得稅,在領取時需補繳這部分個稅。所以,領取個人養老金需要交稅。
此次將領取個人養老金的稅率由7.5%降至3%,是力度非常大的優惠,可見國家對個人養老金的扶持和重視程度之大,有利於個人養老金的推廣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