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漸老去的農村六零後,以後靠什麼養老
60後已經五十多歲了,很多人還在城裡打工,因為這個年紀的他們可以說是上有老下有小了,負擔是很重的,如果有兒子的話,需要幫助兒子買房、結婚彩禮等等。再老點的話主要就靠兒子一家的贍養,但是這又有一個問題如果兒子或女兒都是獨生子女的話,下一代的負擔將會更重,因為要贍養四個老人。
好在如今的社保,養老保險都慢慢的在農村推行,這樣讓老人多了一層保障,每年交個幾百塊錢,在滿60歲之後就可以領取補貼了。
另外一種養老就是土生土長在農村的一部分老人,他們很少外出,沒有去大城市打工,一直在地里耕作,但是地里的莊稼作物一兩個老人是種不了多少的,現在也在大力扶持三農,但是能夠賺到錢的基本上都是70,80後,60後因為整體文化程度很低,接受新事物比較難或慢,現代的農業很多是做不來的。這部分人養老是比較累的,因為在種地賺不到多少錢,所以儲蓄也不多,但是他們在還能乾的動的時候還是能夠做的「自給自足」的,另外在加上子女的贍養,解決正常生活還是可以的。
相關方面也正在完善養老制度,也相信會越來越好的,讓老人們老有所依!就拿我們村來說,那些60以後的孤寡老人都安排住進了統一規劃的保障房,或者幫那些不願搬到保障房的老人建造房子,雖然不大,但是比老舊土坯房還是好很多的,而且每個月還有米油等補貼物品,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了。
現狀是:一、靠自己。現在農村50.60多數人仍然外出打工,靠自己雙手求生存。
二、靠兒女。少部分人子女有成,在家幫忙子女帶孫子。
三、靠國家。農村沒有參加社保的60歲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領取100元養老金。
龐大的農村50.60後靠自已養老的人必競是少數。國家可以拿出20%的國有企業股份補貼城市退休工人,為什麼不拿出10%的國有股補貼一下農村沒有社保的50.60後老人?他們是強制向國家輸送公糧的一代。國家強制壓低糧食收購價格為在城市及工廠的城市人提供口糧,所以國家是否有責任解決60歲以上老人生活保章呢?那怕每月領300元,也至少能解決農村溫保問題了。
我是62年生人,我們種的玉米那些年自己不夠吃還得交公糧,分田到戶還得交上繳(就是每垧地多少錢得交到大隊)。上那說理去自己種地還得給國家錢,到現在個個累得一身病,農活幹不了了,打工沒人要了,辛辛苦苦攢點錢功孩子上學結婚,現在是身無分文,靠子女他們也不寬欲。所以國家應該那出給退休人員的百分之十補給農民,農民才能免強度日。
樓主你好,作為農村的退休老人來講,實際上他們也是可以獲得基本養老金的待遇的,所以說讓我們參加一份基本養老保險,就可以讓自己再達到60歲以上的法定退休年齡,獲得一份最基本的養老金的待遇,所以這樣的話就可以讓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有一個最基本的保證,因為這樣的話就會有一個穩定的收入。
農村養老保險有一個好處,就是自己雖然之前曾經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也是不必要擔心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很多地區還是允許在60歲之前一次性補交完成,所需要15年的費用直接來辦理退休享受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自己只要有參保的意願,那麼一次性可以補交15年的費用,這樣的話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待遇了。
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選擇適合於自己的一個繳費標准,那麼繳費標准越高就意味著自己所能夠獲得的養老金越高,相反,如果說繳費標准越低,那麼所能夠獲得的養老金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低的。所以說,選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才是我們養老的最,基本的保證。
改革開放以來,一些農民開始步入城市務工賺錢補貼家用,之後更是農民工大潮前往城市發展,有不少也賺到了錢在家裡蓋起了樓房。時光流轉,一眨眼老一批外出打工的農民都已經日漸老去, 特別是一些60後,在2019年一些農民已經有60歲了,以後該靠什麼養老呢?聽聽老農怎麼說。
今年一些60後也正是步入了老年了,如果在城市裡有保障的他們,如今已經是可以退休安心養老的了,每個月可以領取不菲的養老金,和老伴出去 旅遊 閑玩了。不過對於沒有保障的農民工們,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活到老乾到老才是他們真是的寫照,能過看到子女成家立業兒孫無憂無疑就是最為幸福的事情了。所以很多人都想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又是如何考慮養老問題的。
一些老農表示,時代變化了如今養兒防老是不指望了,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快點抱孫子。至於自己養老問題,老農表示現在還不急,還能多干幾年,等到自己真的干不動了再回去也不遲。到時候回到老家,自己可以繼續種點地, 節約一點還是能湊合著過的,孩子掙錢也不容易,湊合著過就行了,等以後老了實在做不動了,這時再找找孩子。
我67的,從小別人沒吃過的苦我吃了,別人吃過的苦我也經歷了。文革時讀書三年伴,成績很好老師也不注重你,經常受老師的鄙視,老師是本村的,因為我家(成分)不好。十歲父被斗死,十七歲母病故,兄弟姊妹七個,我是小,那時條件他們也幫不了我啥,一直就我一人生活,販魚賣蔬菜,自已養活自己,衣服破了自已被,洗被子,我啥家物活都會干,後來遇到了我老婆,成家,生孩子,在家種地三年感覺沒奔頭,學著做生意,慢慢做大,現在做 汽車 配件批發,成立了公司,公司老大在做,小兒子今年考取了一本,我五十三了,感覺身體不好,己退居二線。我雖然是六O後,因為我年輕時勤快,為人還行,,改革開放初期生意也好做,我養老基本無憂,感謝國家政策好
⑵ 60後、70後的農村老人沒什麼勞動力,怎麼養老呢
這些60歲以上的農民趕上了計劃生育,有很多獨生子女,孩子們結婚早,當時想要的彩禮少,錯過了結婚高的標准時期,即使當時欠了外債,因為已經還清了,所以一點債務都沒有。
這樣失地農民不用擔心田地,在家鄉和外勤崗位也能賺錢,現在城市的環境保護、綠化和建設現場有很多這樣年齡的農村老人。
國家規定,對土地徵用的男性年齡在60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歲以上的無土地農民、地方養老保障部、地方養老保險水平決定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扣除一部分,並為這些無土地農民一次性補充15年養老保險。
各地都在支付農村老人養老金補貼,獨生子女和二女也享受計劃生育補貼,獨立家庭的養老金補貼更多。平時再攢點兒,養老也沒什麼大問題。同時要積極弘揚尊老的社會風氣,教育子女尊老,自己贍養老人。通過國家、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模式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此外,農村老年人只要有土地,就不會閑著,會參加自己能做的勞動。在這個主題下,如果徵收土地,就沒有補償,土地徵收單位必須根據國家政策,對沒有土地的農民給予安置補償,一般為他們統一繳納養老保險,他們的養老沒有問題。
⑶ 農村人60歲以後怎麼養老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金,很多老年人失去了勞動能力就沒有經濟來源,生活質量的好與差就靠養老金。那對於農村60歲老人養老政策的內容有哪些呢?接下啦,小編和大家在下文中詳細了解一下吧。⑷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應該怎麼養老
雖然說起來有些心酸,可是除非躺在床上不能動,他們只能自食其力。
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一直都是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可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特別好的方式能夠幫助農村老人養老。自食其力,或許是唯一的路。
我一直都在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也希望生活能夠在未來幾年時間里出現轉機。或許在未來我能撐起父母養老的希望,可是現在我還沒有這個能力。
人生總是有太多無奈,努力賺錢吧,誰都不容易。
⑸ 子女如何為農村老人養老
應該有養老院的,仔細打聽下。住一起確實很多不方便,不像在農村,房子寬。除了養老院,就只有老人不能自理的時候接來住在一起了。
⑹ 60、70、80後該如何養老
60後已經是50到60年紀,獨生子女父母在退休時,可以享受一次性養老補助。各省規定有差異。《計劃生育條例》第二十六條 在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或者符合國家和省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夫妻,享受以下獎勵或者扶助:(二)獨生子女父母為機關、事業組織職工的,退休時按照省有關規定給予本人一次性退休補貼,其經費從原渠道列支。獨生子女父母為企業職工的,退休時由所在單位按照設區的市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三十發給一次性養老補助。對農村年滿六十周歲,符合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條件的夫妻,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獎勵扶助。獨生子女父母為城鎮其他居民的,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參照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給予獎勵扶助。如果早有購買社保,60後養老可以在今後的幾年,每年支付社保金,而商保顯得力不從心。商保最佳的購買年齡為80、90後。
70後40到50歲年紀,他們是面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 社會 的大群體,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依靠 社會 養老保險已無法實現高品質的養老目標。相對於 社會 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的優勢在於能夠在整個養老資金配置中提供確定的養老金水平,保證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而且能夠在准備過程中幫助個人進行約束性長期儲蓄,做到專款專用,同時很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一點——是能規避交費期間的一系列人身風險。因此,在整個養老規劃中,商業養老保險不可替代。70後要想有品質的養老單從 社會 養老保險遠遠不夠,可以配搭商業險,而商業險有許多「暗坑」,費率也較高,必須懂保險慎重選擇!
80後是30到40歲年紀,目前正是 社會 的中堅力量。他們的選擇是盡早參與社保與商保的結合,以保證上層父母,下層兒女以及自己,負擔重經濟壓力大。尤其是國家開放二胎政策以來更加劇了80後的經濟擔子。 社會 經濟膨脹和各行業不景氣,養老對於80後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磨難。凡事量力而為之,如果單純只考慮自己80後的養老,自己很好解決。但由於兼顧了上有父母下有兒女,養老的遠慮顯得更為重要!
60,70,80後的養老問題取決於個人、家庭的生活經濟水平,以及早早規劃養老計劃有關,不能蓋篇而論。
樓主你好。現階段我們國家最好的養老方式,那麼就是讓自己在外面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之後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待遇。
因為只有這種辦法是最為妥當的,這樣的話,領取的是國家社保基金的錢,而且這個養老金在領取的過程中實際上每年都是在不斷的調整的,也就是每年都是在上漲的,他是有一定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的。
所以說不論是六零後的人群,還是七零後的人群,還是80後的人去讓自己選擇參保一份社保,也就是養老保險是最為合適的選擇。因為現在有工作單位的個人,那麼所在的工作單位就會主動替員工去購買一份社保,所以個人是不需要操心這個社保問題的。
首先我問不管你是幾零後,凡未退休的同胞,你是否有宏才大略改變現有的養老保險機制?現在的社保從上世紀90年代起,已運行了20多年。這條軌跡已成為每個公民都認同的生命載體。
什麼是載體?就象過河一樣,能載你過河而不落水的是舟,這舟就是載體。很難想像一個人能作到一輩子不工作而衣食無憂,也很難想像在這個 社會 里一輩子不繳社保而能享有退休金。所以第一你必須工作,第二你必須繳社保。這才能夠成你生命的載體,形成完整的舟。你這一輩子才能體面且有尊嚴地渡過你的晚年!
60後不說啦,將要或已經跨入退休行例。70後已50歲了,應該已有工作和繳社保的工齡,既使命運不濟,遭遇下崗,失業的重創,也要硬著頭皮將社保繼續繳下去。因為你們離退休年齡已經不遠。斷繳社保會使你的養老金少很多,不值得。
80後,40歲不到的年齡,正值人生壯年,已是各行各業奮力拚搏的主力軍。但,人生的任何時段都要做到未雨綢繆,步步為為營。請遵守現行社保客觀規律吧,踏踏實實地工作,有工作就有社保。既使是靈活就業群體,也不要輕易地斷繳社保。
因為在這個 社會 里,只有社保才能抵禦通貨膨脹,貨幣貶值。試想商業保險能有這個功能嗎?沒有,也不可能有。
回想2003年,我們面臨失業時,很多與我同齡人,找關系走後門,先後辦理了50歲病退。而我什麼關系沒有,一直到60歲才退休。但我的工齡比那年病退的人多了1O年,養老金也比他們每月多領1000多元!所以我不後悔。
6O,70,80後們,路迢迢千里遠兮,十年二十年就在一瞬。請各自珍重,為自己設計好幸福的晚年吧。
60、70、80後,如在農村,正是家庭的頂樑柱,很少有人考慮養老的事。不過,未雨綢繆的聰明人的確在開始考慮老了以後生活資源怎樣來的問題了。
城市人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補貼,暫且不說,就說說農村人的情況吧!
農村人到了六十歲,也有幾十元錢的津貼,但由於數量太少,想要生活,幾乎是杯水車薪,所以就要為老來做不動的時候考慮考慮了。
繼續勞動,直到下不了床,出不了門的那一天
生活在農村,你會看見六、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並不是坐在家裡享清福,等著國家和兒女們的接濟過日子,他們像中年人一樣,天天都到田地里去勞動,自食其力,大好政策下,他們也不會為生活發愁。有個老人,勞動到八十六歲,今年由於腿腳不行了,才停止去地里,待她去世後,家人在她的枕頭下翻出了五萬元現金。如果她不辭世,這點錢夠她花銷了吧!她有四子兩女,經常買生活用品送她,勸她不要再勞動了,但她說,閑著周身疼,活動著身上要舒服的多。
買社保
如感覺身體狀況不行,吃的做不的,那就買社保。只要買了十五年,到六十歲就可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這樣即可給兒女減少負擔,也不看別人的嘴臉,活的尊嚴,心情愉快,也許能夠增加壽誕。社保有檔次,一百、兩百、三百、五百,想以後領的更多,就買多,反正看菜下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來定。
積攢
趁現在還能賺,認真理財,除了當下的生活用度外,其餘的就存在銀行里或者「炸會」。炸會是農村人自發組織起來的籌集資金的團體,牽線的人叫會首,有嚴格的會規,不會亂套。會首每次相邀一百人,每人每個月出資一千元,然後大家一起搖骰子,誰的點子大,誰就先接會,以此類推下去。接了會的人,下個月必加一百元的紅利。沒有誰亂會。算一算,炸完會,最後一家是不是得了近一萬的利息?許多農民就是平時省吃儉用,炸會籌集資金防備老年生活的。
養兒防老
這是傳統的養老方式,當然也有風險。教養好、孝順的兒子,待你老後,他會盡其力贍養老人,做到一個兒子的責任;如遇著忤逆之子,經常打罵嫌棄,沒有好的吃,沒有好的穿,天天忍辱,吃鼓眼飯,有的甚至將老人趕出家門,這樣的生活,誰會願意呢?
說來說去,本人的建議是,趁年輕時自己多一個心眼,想方設法積攢資金籌集起來,以防老年時應急只需。不知大家的看法如何,歡迎討論!
想過的好一點,不圖大的,每天額外弄出個生活費,跟年青人搶飯吃,那麼現在可以考慮學習練習一點簡單的手藝,比方理發,我在好幾個地方的公園里,看見早鍛煉的大爺大媽們中間,有退休的理發師傅,帶著吃飯傢伙,三塊五塊一個,給人剪發剃頭,生意都挺好的,花這錢剃頭的,都沒什麼好講究,幾分鍾就一個。
我就挺羨慕這樣的退休生活,一邊跟老夥伴吹著牛,就把自己生活費給淘出來了,多少也是一個寄託,不會覺得自己沒什麼用,別的賺大錢的生意,那是年青人該乾的事情,別不服老,非要去頂著爭這口氣,再能乾的老人也是老人,總要退讓出舞台,一直霸著可沒意思,就小的,邊邊角角,自己不用累心煩神的,最美好。
我是70後的。現在已經到了需要准備養老金的年齡階段。在目前 社會 退休延遲的前提下,我自己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女同志60歲退休。工齡20年最起碼得。現在養老金的替換率 中國只有47%這個數字。按退休後 上一年當地平均工資來計算(這里是有一個計算公式的,網上都可以查的到)我退休後每月只能領取2000-2200元。還是在上海這個一線城市。故而,還要刨除到退休那年國家的養老金是否可以順利發放的這個風險。領取這樣一個養老金很明顯就是不能滿足生活需求的!想要過高品質的養老生活,就需要以商業保險的養老金來做補充。所以我建議各位可以考慮購買商業保險 養老金產品。就當是存錢,可以讓自己的老年生活過的更加多姿多彩!具體險種可以私聊。謝謝!
這三個年齡段的人都在投保的適齡范圍,投保的靠養老金和子女養老,沒投保的靠不投保省下的錢和子女養老。這是明擺著的事實,有什麼可問的?白要養老金是痴心妄想!
很多60後已經在養老了,所以答案已經實在存在了,不用問「如何「,直接看。
年輕時候多掙錢,要有點積蓄,積極參加養老保險,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需要。
60後60歲61歲男正退休辦理退休。70後50歲51歲女正退休辦理退休。80後40歲41歲還早著上班著。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頂樑柱,一家之主,全都指望著你,工資退休金,有高有低,都奉獻了韶華,傾負了責任。
60後以完成了,工作事業使命。有編制內的退休金達5000元 10000元及上,有級別高低待遇,還有計劃生育,獨生子女也一次性給的。70後的女也部分退休。有編制內人員70後80後無憂無慮,安心上班下班。無編制內的個體經營,自由職業,靈活就業等,遇下崗,打工等,難就難在這部分人,衣食住行,全靠自己打拚,掙錢買繳納社保。
70後80後,都得未雨綢繆,做好人生規劃,70後的十年退休,80後的二十年,都是人生安排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自己退休了,能生活過得好壞,前景如何,生活質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少自己現在:得考慮考慮了,不然真到了,才來後悔遺憾就不管用了。只能辜負自己,人生工作事業的追求;為哪樣而喘不過氣來而悲觀,怨恨鐵不成鋼為時已晚,就不劃算了。
人生活著為哪樣,就是吃穿住行,樣樣好與不好的掙扎求生之路,都有美好的想法,實際情況是否能實現,離理想目標,甚是好近好遠。
至少交繳納社保,退休後不愁了,多少憑你經濟能力大小,交繳納社保,多少都能保障你生活,不愁每月有退休工資領就是,漲幾十塊,百塊也是高興事,千萬別比,人比人沒法比的可比性,沒哪好命只能認命, 不服就是你這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學習、工作、事業,掙錢找錢,賺錢了。學習、工作、事業上,突破自己,才是你要做的,就不人比人沒法比了的。
又想不勞而獲,又要去比,不是自找罪受。身體 健康 是你一切的保障,有了身體 健康 ,才是你,一切的基礎。
⑺ 六十多歲的人,當子女不願意為自己養老應該怎麼做
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步入晚年後,面臨著的重要的大事,就是養老的難題。
對於多子女家庭來說,給老人養老並非難事,為了公平起見,輪流養老,似乎成為了兒女們默認的順理成章的事情,每家各出一份力,誰也不吃虧。
然而,現實生活里,輪流養老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反而成為兒女推脫贍養責任的借口,老人在子女間艱難生活,60歲老人說出了大實話,讓人心酸。
六十多歲的人,當子女不願意為自己養老應該怎麼做?
兒女輪流養老並不是唯一的方式,養老要尊重老人的意見
1. 固定一家養老,其他子女提供物質幫助
如果老人跟其中一個子女比較親近,生活比較融洽,那麼可以讓老人固定在這一家居住,這樣可以避免老人頻繁換地方,造成的心理傷害。
畢竟婆媳相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生活習慣的差異,飲食文化的不同,都可能造成老人和年輕人的矛盾。其他子女可以每個月支付贍養費,讓老人不用為經濟發愁,過得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