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行業年輕護理人才奇缺,職業教育該如何頂上
根據今年人口調查顯示,目前中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有很多人都有優生優育的意識,中國也在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人越來越多使得養老服務的需求在不斷擴大。年輕的護理人才也是嚴重稀缺,主要是因為人們對這一領域的意識有偏差,認為其勞動強度高,工資低、地位低。使得選擇專業的人也偏少,所以我認為職業學校應在下面幾點做出改動:
3、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地位
有很多學生不選擇養老護理專業就是認為其社會地位低、薪資低,缺乏上升通道,所以「激發企業重視」也是一個關鍵。一直以來,總有「學生在企業實習被當成廉價勞動力」的現象出現,所以這就需要學校去跟養老機構達成很好的協議,讓學生們能留得下也能有信心幹得下去。學生在養老院實習還是一種教育行為,不是簡單的工作,企業不能吧學生當成勞動力使用,企業也應該重視人才培養,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增加養老專業的吸引力。
Ⅱ 提高養護行業工資待遇,能否解決養老人才短缺問題
金錢可以成為工作的動力,但是觀念的改善也必須成為主流!
養老服務的水準和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且不說要學到一定的程度,光是在這個專業報名的人就非常的少,辛苦外加有色眼鏡再加工資低,那麼不願意選擇這個行業也是有原因的~
先從薪資待遇來看看,普通的護工的工資大約在2000-3000元左右,而面對很多一線城市,這個工資已然不高。而且近幾年也沒有明顯的增長趨勢,政府對此顧及的也並不多,沒有補貼,只靠著一般的勞動力而言也只能夠拿到這個檔次的工資,雖然這個工作並沒有很多的技術含量,但是對於老人的照顧來說也是比較困難的一個事情,既然只靠市場約定俗成的薪資不合理,引起這個崗位上的人的不滿,最終結果也是稀缺這方面的人才。而另一個差不多工種的月嫂則可以拿到每月4000-6000的工資,沿海地區則高達上萬。
所以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網易新聞也就提出了設定養老護工工資最低標准,也提醒了廣大民眾重視這個職業!
然後再從社會評價說起,護工一般大約分為三類:養老護工,月嫂護工,病理護工。
這三類當中最不看重的似乎也就是第一種養老護工了!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類粗活,累活的管理者,沒有技術含量,只需要「能幹」就可以了,並且很多人對於老人的關系程度也不是很夠,覺得很多老人其實都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多來一個人不過是「備用」,而非真正的落到實處,因此看待養老護工也就隨便了許多!
月嫂一般作為伺候月子的護工,面向的大多是產婦,嬰兒,對此的要求比較高,屬於高級家政人員,對待新生兒和產婦都需要付較大的責任,那麼自然工資也就不低了~
再者就是病理護工,對於一些病人需要時刻照顧,但是工作只需要耐心和細心,技術含量並非要求很高,所以工資一般按天算,也大於100元/天,換算下來一個月也在3000-5000元。
所以工作性質的不同,也導致了薪資的不同,我們對於工作內容的認知不同,也導致了評價上有好有壞,顯然養老護工不受重視!
其實呢,如果仔細去觀察養老護工的話,也並非那麼輕松,老人難伺候可能很多人都沒有體會過吧,但是我深有感觸,並且大多數老人也不是慈眉善目的,不少也都是非常計較和挑剔的,這也為難了不少小年輕了,再者說了,哪家父母願意自己十幾二十歲的孩子去伺候老人呢?報的少也只能怨這個工作太為難人了~
如果加薪估計也只能吸引到一些家庭比較困難的孩子去選擇這個專業,對於很多更追求精神上的工作的人來說,可能還是更願意選擇其他更舒適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