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益陽多家養老院暴雷,養老問題如何解決
益陽多家養老院暴雷,據報道有六千名老人陷入了預定養老院床位的困境,他們的畢生積蓄化為泡影。一位62歲的湖南益陽老人投江自殺,原因是自己全部身家都投進去的養老公閉枝並寓爆雷,養老失去了希望,而且老伴在醫院的醫療費也沒了著落,一位老人黯然離去,留下的是無盡的悲涼。養老公寓的創始人投案自首,涉嫌非法集資3.2億元。
四、養老院是可以由社會開辦,但當地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對於建設養老院的資金來源,規定不得向60歲以上的退休人士提前收取預定床位費,更不準吸納他們投資入股(富豪除外)。
五、非法集資老闆被抓後,投資人的資金如何退回?這個養老院還要繼續經營嗎?如果不經營,老人的錢永遠追不回來。因此最好不要關閉已經建好的養老院,把它引入合法軌道繼續經營,合理解決老人們的損失。
⑵ 益陽有社區養老院求推薦
火車站這邊有一個叫衡福海的養老院你可以去看看,希望能幫到你
⑶ 湖南益陽老人自殺背後:社會養老需要正確的金融化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媒體撰稿人
全文4300餘字,讀完約需 9 分鍾
益陽市納諾老年公寓宣傳圖。 吾愛吾老
除了「納諾」,益陽的夕陽紅、胭脂湖、閣老、怡心苑、頤和壽康、馨逸、恆泰、萬明山、重陽、衡福海、都好、慈孝...... 預售型養老機構幾乎全線爆雷。
這也絕非益陽一地之事。2017年,湖南永州市老年公寓爆雷;2018年,上海大愛城項目爆雷,涉案金額高達5.2億,2000名老人遭受損失;同年,上海康樂福養老院,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019年,湖南愛之心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警方立案調查;2020年4月,江西中華情老年公寓爆雷……
很多人疑惑, 為什麼這類騙局接二連三地發生,老人們卻深信不疑,掏出畢生積蓄?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分析養老項目背後的幾大關鍵性因素。
需求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達2.55億,預計本世紀中葉,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5億,將占總人口35%左右。人口老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養老問題,已成為中國現階段乃至本世紀的重要挑戰。
中國人的養老大致可以分為居家養老與 社會 化養老,即養老院。其實,在中國傳統觀念中,養老院是一直受到排斥的。不過, 社會 現實嚴峻, 社會 觀念自然會很快轉變,越來越多的老人能夠接受養老院了。
養老院的好處很多,有專業人士照料,老人的身體 健康 有保障;老人能接觸到同齡人,平時生活也更豐富;子女的負擔也更輕,能減少擔憂、放心工作。
當下,國有養老機構往往人滿為患,一床難求,因此,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靠著自己存儲的養老金,選擇 社會 養老院進行養老。
老人
人的理解能力、 社會 認知能力、處理 情感 與理性的能力,隱藏在大腦深處,但這些能力也是一種生理能力,它就和老人肌肉力量下降一樣,同樣會隨著衰老而退化,這是不可違抗的規律,使得老人成為非常適合的欺騙對象。
在現代營銷與消費心理學的加持下,推銷者的「套路」能力更強了。他們會根據老人的這些特質,設計出相應的場景與話術,給老人小恩小惠、業績壓力大的苦情戲、或者噓寒問暖從 情感 切入。除了養老床位,保健品也多用這類套路,利用老人擔心生病的心理,大量虛假的特效葯、保健品,捲走了很多老人的畢生積蓄 。
而且, 快速的現代化、飛速的 社會 發展,使得老人的認識與 社會 脫節。 一個美國老人,知道1929年的經濟危機,知道1960年代的石油危機,知道12年前的次貸危機。這些經濟危機,都是作為一種國民性進入了一個國家人民的記憶與反應中。但對中國老人而言,他們很多人才從田間走到縣里、市裡。這些事情從未發生過。哪怕用上了手機,信息來源也通常只是生活場景相似的封閉的朋友圈,不會去看新聞,最多看看 養生 。
比如,納諾公司成立於2012年6月,經營范圍為老年人養老服務、休閑垂釣等,但其注冊資本僅僅1000萬元。顯然,納諾不是一家大公司,其成立年限、商譽、注冊資本,都無法保障其低風險地掌控如此多的資金。 但這些東西超越了絕大多數老人的認識。
諾納公司自然知道,什麼因素才符合老人的認識,容易被接受。比如,與納諾公司相關的益陽光輝頤養 健康 產業有限公司開業的場景,還一度登上《益陽新聞聯播》,湖南省紅十字協會、益陽紅十字協會領導出席了開業慶典。在很多老人看來,這就是一個非常可靠的保障。
老人的動機中,還有一個相對不那麼公開,在「六個錢包買房」的壓力下,老人不多的積蓄,也很可能在子女的計劃之中。所以,通過投資、購買床位的方式, 把自己的養老金提前用出去,把用途固化下來,也是很多老人內心不足為外人道的一個隱秘原因。
老人的特質與需求,幾乎註定這個行業必然會爆雷叢生。
在西寧市城西區光華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在活動室排練節目。 新華網
騙局
隨之而來的就是陷阱。
投機分子湧入這個行業,一方面,他們獲得政府的大量補貼——新建一張床位給補貼10000元,改建一張給5000元,運營補貼每床每月補助160元。另一方面,他們打著「投資養老」的旗號,不顧風險,大量吸納養老金。 最終,錢要麼被肆意揮霍,要麼資金鏈斷裂,發生爆雷。
從形式上看,這些項目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銷售形式,即以明顯超過床位供給能力招攬會員,承諾還本付息,以辦理「貴賓卡」、「預付卡」等名義,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另一種形式是投資形式,即誘騙老人投資、加盟、入股 養生 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承諾返本銷售、售後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承諾高額回報,吸引老人參加。
不同的形式背後,如果涉及違法,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集資詐騙罪,指公司、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未經批准,違反法律、法規,通過不正當的渠道,使用詐騙方法,向 社會 公眾或者集體募集資金的行為。
另一種類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指不具資格的個人或單位,違反金融法律、法規,採用不正當手段如擅自提高利率等,或以投資、集資、聯營、資金互助等名義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這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一開始就是懷有非法佔有目的,而後者,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為騙錢,而是為了賺利息差。集資詐騙罪,刑期最高可至無期,而非法吸納公眾存款,最高為十年以下。
2020年7月,益陽市公安局資陽分局發布公告,稱「納諾老年公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經依法立案偵查。這意味著,納諾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非法侵佔,只是非法吸納存款後,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與此對應的是, 老人們不是單純的受害者,而是成了「投資受損人」。
當然,這並不是說,只要涉及老人養老項目爆雷,都能被控非法集資,但如論如何,老人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投資者」。
金融
針對養老床位不足的情況,2015年2月,民政部、發改委等10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國家通過「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養老機構從許可變成備案,放寬渠道,激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這本身是對的。
養老本身是一個高投入行業,離城市不能太遠,地價不便宜,需要建築投入,門檻較高。雖然有穩定的現金流,但租金收入相對低,回本周期非常長。 由此,面對重資產投入在前、收入在後、「貸款難」的中小型民辦養老機構而言,預售、預租養老床位,就成了低成本獲取啟動資金,以及一次性獲取整個收益的辦法。
於是,本來是長期現金流的生意,就變成了一個賺快錢的生意。實際上,很多東西的金融化,都是基於這個邏輯。對於固定資產、未來現金流的資產化,也是金融行業的一個基本模式。
當然,並不能說金融化不好。金融是籌集資金,推動生產發展,產業進步的必要手段。本質上起到的是為全 社會 合理調配生產要素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市場中,在無數 游戲 規則之下,經過層層轉換,金融脫離了本身的目的,變為一個獨立的變數,一個獨立的動機。
比如,在次貸危機中,從消費者的購房款,到房貸,再到次級貸,再到CDS,最後到金融市場上不斷增加的杠桿,經過多次轉化。本來應該推進房地產發展的金融,某種程度上脫離了它本身的目的,帶來了高風險。
「不合格投資者」
如果說金融本身就是以風險換取效率,伴隨效率必然有風險的話,那麼, 中國養老項目的金融化,是一個風險更大的市場。
在如此復雜的系統,如此長期的合約中,只有合格的投資者,才能夠滿足市場的有效性假設。只有保持足夠的理性,領悟所有信息,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做出合理反應,並最終做出合理市場行為,影響價格。
當然,實際中,絕對有效市場的假設不可能存在,但養老市場的金融化,幾乎是建立在一個完全相反的現實上的——老人知識欠缺、缺乏理性、認識衰減、情緒化。另一個不得不正視的情況是,中國的法治狀況還沒有發展到足以支持低商譽、小規模、長周期契約的階段。這就會促使市場參與者的短期行為。
那麼,由這樣一群人構成的金融市場,一開始就註定,哪怕它不是一個騙局,也會最終引誘操盤者走向騙局。
從這個意義上說, 中國養老項目的問題,並不是因為金融化,而是因為規范的金融化不足 ,本該高商譽、高規模、高檔次的金融化,面向更高承擔風險能力、更理性、更專業的投資者,結果卻被放到了縣域市場,面向了一群本沒有知識和專業進行金融操作的老人。
這本質上是反金融的,例如在期貨市場,一邊是需求安穩的原材料與生產廠家,一邊是通過承擔風險來獲利的投資者。但在養老金融中,消費者本身,成為了投資者;尋求安全的人,成為了風險承擔者。
堵與疏
社會 養老的金融化,是一個新生事物,涉及到多個部門的職責范圍,養老本身屬於民政系統;養老地產,則該由房地產部門管理;如果金融化,又與金融部門有關。 新生事物發展快於監管,以及九龍治水交叉監管形成的空隙,使得這個行業魚龍混雜,非法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犯罪,近年高發頻發。
針對養老服務領域的爆雷風險,2018年,民政部辦公廳曾發文,要求進一步做好養老服務領域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橫向合作,推進部門間協同、長效管理,做好監管、打擊、宣傳。
但無論如何,堵不如疏。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對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銷售預付性質「會員卡」的,按照包容審慎監管原則,明確限制性條件,採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但是,這種方式不能杜絕經營本身帶來的風險。
2019年4月16日,國新辦舉行發展養老服務相關政策吹風會。 國新網
而且,養老的初期投資,在沒有原始積累的情況下,必然需要金融化,而金融化的本質,就伴隨風險。 所以,重要的不是單純靠禁止以杜絕風險,而是通過專業操作把風險引導給專業市場。 換句話說,金融化不可避免,但要正確的金融化。
老人尋求穩定與安全,他們只需要付出自己的現金流,按月付費。穩定的現金流是一個行業的基礎,至於,這個未來的現金流,該如何放到金融市場中金融化,換取最初的投資建設費用,投資者如何用當下投資,去獲取未來利潤,這些事,應該留給資本市場去做。
所以,除了監管,更重要的是,制訂相關政策,引導大資本、高商譽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並給予資本市場政策的支持。
⑷ 益陽養老院暴雷,6000名老人被騙,怎麼回事
曹榮林,做雜工為生,一生積蓄被益陽納諾養老院以預訂床位收取,化為烏有。他脫光衣服,縱身一躍,從益陽資江大橋,跳入30米下的深冬的江水,留下了他 人生最後的印記。
非法集資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所謂非法集資,是指公司、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未經批准。違反法律、法規,通過不正當的渠道,向社會公眾或者集體募集資金的行為,是構成本罪的行為實質所在。
非法集資的主要特徵一是未經有關監管部門依法批准,違規向社會(尤其是向不特定對象)籌集資金。如未經批准吸收社會資金;未經批准公開、非公開發行股票、債券等。(從一些報道來看,市面上存在未經法定程序即以「投資入股」名義向老年人吸收資金的老年公寓項目,這是比較明顯的。)
二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出資人貨幣、實物、股權等形式的投資回報。有的犯罪分子以提供種苗等形式吸收資金,承諾以收購或包銷產品等方式支付回報;有的則以商品銷售的方式吸收資金,以承諾返租、回購、轉讓等方式給予回報。(需注意,一些媒體報道中也提到,有的老年公寓項目,可獲得現金形式返還的「床位補貼」,這就簡直把利誘性寫臉上了)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集資目的。為掩飾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與受害者簽訂合同,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非法集資活動往往以「響應國家政策」、「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等為名,行違法犯罪之實,既影響了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又嚴重損害了政府的聲譽和形象。(老年人身陷養老公寓非法集資、詐騙中,的確有這樣的情況,資本打著「國家」的名義招搖撞騙)。
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什麼?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1、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2、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集資詐騙判多少年?對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罪規定了三個檔次的處刑。即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對詐騙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對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由於這類犯罪案件情況較為復雜,從實際發生的案例來看,詐騙的數額一般都很大,有的數額在百萬元、千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數億元、數十億元。至於何謂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何謂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做出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⑸ 益陽「養老院」暴雷,怎樣的才能阻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2021年1月19日,湖南60多歲的曹某,從益陽資江跳江自盡。屍體打撈上岸後,究其自殺原因,與其前幾年投資17萬到“老年公寓分紅型養老產品”有關。
我國已經漸漸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社會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現更多、更復雜、更尖銳的養老矛盾。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做好養老服務已迫在眉睫。
益陽及其他地方政府對於像曹某這樣因養老騙局而陷入困頓的老人們,決不能簡單處理,一定要細致工作,積極干預,盡早解決緊迫的實際困難,避免類似悲劇再度發生。
⑹ 有哪些養老院敬老院
養老院敬老院名單如下:
1、綠城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綠城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中國康養城市50強浙江杭州,公司參與運營管理的大愛天下品牌項目為老年人提供舒適、精緻、體面的專業照料服務。
⑺ 益陽康雅養老中心怎樣收費
不收費。益陽雹則瞎康雅養老中心是公益組織機構的一種,是不收費的,只要是超過65歲的老人攜盯皮帶身份證去辦理都源空會免費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