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保險139個月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因為我國60歲以上人口的平均余命為11年零7個月,也就是139個月。基礎養老金由國家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139是新農保養老金計發系數)。這種計算方法就是將個人賬戶資金平均發放139個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㈡ 養老保險為什麼是除以139
因為我國60歲以上人口的平均余命為139個月,所以除以139。
基礎養老金由國家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139是新農保養老金計發系數。這種計算方法就是將個人賬戶資金平均發放139個月)。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2)養老保除以139個月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般則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一般來說,職工繳費工資如果高於所在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0%的,以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職工繳費工資低於工資所在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40%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40%作為繳費基數。
㈢ 養老金中除以139,這是什麼原因
139是計算60歲職工退休金時使用的計發月數,意思是個人養老金賬戶余額按139個月平均發放。
總而言之,計發月數是影響退休金的重要指標,計發月數越大,個人賬戶養老金越少,退休金越少。在領取退休金時間達不到計發月數時,可一次性領取剩餘期限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㈣ 農村養老保險計算方法為什麼除以139
大數據顯示:60歲後,平均能活139個月!
明白了嗎?
順便說一句:在2005年之前,是除以120的!
㈤ 139個月的計發月數是什麼意思領完139個月後,養老金會變少嗎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退休養老金在計算的時候需要除以139這一數字,139個月實際上指的是在退休的時候老人的養老金賬戶的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代表著退休時所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在領完139個月之後,並不意味著養老金會變少,只是表示60歲的養老金的賬戶余額全部領取之後再重新進行計算。
最後個人賬戶存放的養老金還會產生一定的利息,並且參保人員在去世之後,其賬戶余額還可以被子女繼承。因此大家只需要按時繳納保險費,並不需要擔心養老金會變少或者被全部領完的問題。政策對養老金的計算是比較合乎規矩的,只要大家按時按額繳納養老金,在退休之後就不用擔心自己沒有養老金可以領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