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金待遇每年不斷增長,這些錢究竟來自哪裡
我國目前退休後的養老金是按照一定的公式進行計算的,遵循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因此影響養老金的主要因素就是在職時候的繳費基數以及繳費年限。而因為各個地區的生活水平不一樣,因此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這三個因素就是目前影響退休後養老金計算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他如退休年齡、視同繳費指數、過渡系數等,對於養老金也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或范圍沒有那麼明顯。而養老金會如何變化?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為了保證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養老金肯定是需要不斷增長的。隨著目前在職人員工資水平的年年上漲和物價水平的上漲,我國的養老金也已經連續15年進行調整增加了,但是調整的幅度已經明顯下降,從之前的10%左右的水平下降到2019年的5%。養老金增幅下降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而人口老齡化同時在不斷加速。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22億,並且每年平均凈增長800萬以上,繳費人員在減少而領取養老金的人員在增加,所以目前我國的養老基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國內各個省份因為當地工資水平的不同,養老金水平也不相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用養老金支出金額除去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可以大概測算出各省的養老金水平。截至2017年,我國養老金人均水平最高的是西藏自治區,每個月達到7696元。接下來是雲南省、上海市、北京市和青海省,也都超過了四千元的水平。而較為落後的是甘肅省、安徽省和吉林省,平均養老金在兩千元左右。很多人想破解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想了解影響養老金的因素有什麼?最終怎樣計算出養老金來的?實際上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非常復雜,考慮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幾個。繳費年限,一般也是大家所認同的工齡。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必須參加社會保險,所以工齡和繳費年限原則上應該是等同的。
國家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國有企業固定工人,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根據檔案認可的連續工齡可以視同繳費。繳費年限時間越長,養老金水平越來越高,但是還要考慮到其他因素。繳費指數,實際上是當年的繳費檔次轉化的一個數值。比如說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范圍是60%~300%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這樣當年的繳費指數就是0.6倒3。
退休時使用的是平均繳費指數。平均繳費指數指的是歷年繳費的平均值,也就是說15年60%繳費和15年100%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8。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是具體到每一個月繳費支出之和除以所有的繳費年限。注意有視同繳費指數和實際繳費指數的區別。有些地區視同繳費年限沒有視同繳費指數,那麼我們算平均繳費指數的時候就是按照實際繳費指數計算。有的地區會規定視同繳費指數,比如上海市規定企業職工的視同繳費指數是1,那麼就會將所有指數納入來平均計算了。平均繳費指數是養老金計算中最復雜的一項了。計算養老金使用的是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恰好等於當年的平均繳費基數。這樣就能夠保障我們的養老金待遇水平跟經濟社會發展相一致了。2019年5月開始,國家要求要按照各省市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的社會平均工資,作為核定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的依據。這里邊牽扯到各地要改變過去的社平工資口徑問題。過去的時候很多地方採取的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這一社會平均工資比全口徑平均工資要高20%~30%。因此,繳費錢數比較高,養老金待遇也高。但是,修改繳費基數口徑以後如何變更養老金計算公式?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國家會出台過渡性方案,確保退休老人的待遇水平平穩銜接。現在還沒有出台。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因此,個人賬戶的余額很重要,但是計算起來也很復雜。每月我們社保繳費,都會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在2005年以前,繳費基數是按照11%記入的,2005年我們改革了養老金的計算模式,更有利於我們養老金的公平。
養老金個人賬戶2005年以前的記賬利率只有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非常低。2005年以後國家推動了有關改革,但是是由各省市自行確定記賬利率。2016年開始,由國家統一公布記賬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2019年是7.61%。遠遠超過了同期的銀行理財利率,非常劃算。養老金個人賬戶只是記賬,並不是真的有賬戶,這是一種養老金的待遇模式。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如果參保人沒有領取完個人賬戶里的錢就去世了,個人賬戶的余額可以繼承。退休年齡關系著養老金計發月數的多少。養老金計發月數表示國家統一的表,但是2005年公布以後再也沒有變動過。理論上說要根據預期壽命計賬利率等因素不斷完善,估計未來也有可能變化吧。目前,40歲的計發月數是233個月,50歲是195個月,60歲是139個月,70歲是56個月。由此可見,相同個人賬戶余額的情況下,退休年齡越大,每月領取的養老金越多。退休以後,國家會根據社會平均工資的變化以及物價增長情況,每年適時調整養老金。2005年開始有國家統一調整,我們的企業平均養老金水平有700多元,上漲至現在的2700多元。
一般來講,經濟越發達的省份養老金水平越高,每年調增的養老金絕對額就越高。但是國家的養老金水平是統一明確的,2005年至2015年,連續11年增長水平超過10%。2016年以後養老金增長速度有所降低,分別是6.5%、5.5%、5%、5%。綜上所述,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很多,這也是國家為了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考慮的問題,國家是努力保障養老金可持續發展,盡量公平的。希望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水平越來越高。雖然說,養老金是每一個交社保的人的終極歸宿,但是知道養老金怎麼計算的,卻寥寥無幾。今天,超老師就帶大家解開養老金計算和影響因素等神秘的面紗。從養老金公式來看,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包含:退休上一年度月社平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等。但是,總的來講,個人賬戶儲存額受繳費基數影響,計發月數又是跟退休年齡相關,而且是固定值,所以最終影響養老金的最直接因素只有「退休上一年度月社平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這三大方面。只乾巴巴講養老金公式,想必大家還是不會計算養老金是多少!接下來超老師就羅列一組數據,帶大家一起實操演練。
假設:甲先生,2019年滿60周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計發月數為139),2018年月社平工資為7855元,繳費基數按照歷年社平工資的80%(繳費指數為0.8),個人賬戶儲存額本息約為15萬,繳費年限為25年。則甲先生退休首月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7855+7855×0.8)÷2×25×1%=1767.38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50000÷139=1079.14元;繳納25年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社平工資80%,60歲在北京市退休的甲先生首月養老金=1767.38+1079.14=2846.52元。我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迎來「15連漲」,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般實行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掛鉤調整分為本人繳費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與繳費年限掛鉤,一般是分繳費時間段,每個段每一年固定養老金漲幅;與本人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標准為:按本人本次調整前月基本養老金的百分比計算養老金增加額(北京市漲幅在5%左右)。數據分析:甲先生退休首月養老金為2846.53元,按照5%的漲幅計算。則,甲先生5年後的養老金為:2846.53×1.05^5=3632.97元/月;
10年後的養老金為:2846.53×1.05^10=4636.7元/月;因為各地影響養老金的三要素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千差萬別,所以超老師希望大家根據養老金公式和案例,做到舉一反三,結合自身的情況,具體計算出屬於自己的養老金。你的養老金高,他的養老金低。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影響著養老金的高低呢?我認為,應該是繳納養老保險的本人。我們慢慢地來分析分析吧。難以置信吧!影響養老金高低的主要原因竟然是自己!大家覺得是不是這個原因呢?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原因能影響養老金的高低呢?
現就養老金的影響因素,養老金會如何變化兩大問題,做出以下分析與研判:
一.影響養老金的因素是什麼?可以說養老金的影響因素是多維度的。可以總體區分為政策性因素和個人繳費因素這樣兩個方面。1.先分析個人因素,它主要涉及的主要參數是,繳費基數的高低,與繳費年限的長短。這是影響養老金領取水平的最根本、最關健的因素,也是排它性的主導因素,是形成並派生出林林總總、千差萬別養老金標準的最核心原因。2.政策性因素也比較好理解,這主要指養老金替代率的預設與調整,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的設計與調整,以及養老金調整機制的變更等,這些重要環節與關健參數的總攬與統籌,都將對基本養老金計發與領取環境,產生極為重要引領、制衡與調整作用。這與個人繳費這個排它性因素一樣,對於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形成與領取水平,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3.舉例說明:比如各類人員的養老金差異、差距是既定的,可以通過區別對待,施加不同調待比例,促成養老金新的分配格局的建立;可以通過對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也就是可對計發辦法的內在構成,進行某種力度的調整與變更,比如現在已把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拎出來了,即將視同繳費指數的絕對值,進行了一些拓展與提高,從而達到變更與提高養老待遇水平之目的。
二.養老金會如何變化呢?這個問題不難理解,養老金如何變化完全能夠登高望遠,可以預測與估算它變化的軌跡與發展趨勢,這是現行的政策與法律法規環境使然,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1.養老金總體的替代率水平會越來越低。在全社會基本養老金領取水平一定不變的情況下,隨著物價指數的變化,平均工資水平的逐漸提高等因素影響,每年總體的調待比例又比較保守,留有餘地。因此,養老金總體的替代率水平是會逐漸下降並倒掛著。2.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之間的養老金差距會越拉越大。養老並軌改革,僅在制度層面上向企業制度進行了靠攏與調整;養老金15連漲收效甚微;「同步調整」5年致使養老金巨大的差距不降反升,越拉越大。可以肯定,在目前既定的環境與政策條件下,這個既定的差距鴻溝會越填越大的,這是一個大概率的必然結果。
養老金的三個來源是什麼
養老金的三個來源是退休前的儲蓄、基本養老保險和子女的資助。儲蓄主要是為家庭突發事件作準備,應盡量避免因為日常消費而動用。基本養老保險方面,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廣覆蓋、低保障」的養老制度。在這種養老制度下,退休時領到的保險金額比較有限,不足以維持當前的生活水平,這一現象在中高收入者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在此種情況下,商業養老保險越來越多地被納入白領人士的考慮范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二、養老保險怎麼計算
計算養老保險的辦法是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是單位職工的工資總額乘以20%,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是個人的繳費基數乘以8%。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
Ⅱ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待遇與哪些因素有關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每年的企業退休職工人數不斷增加,關於養老金待遇的問題也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待遇的多少與多方面因素有關,下面就為大家做簡單的介紹。
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的多少與工齡成正比,其他情況相同的話,工齡越長,退休後的養老金越多。除了工齡之外,養老金還和退休待遇領取地的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標准、個人賬戶儲存本息總金額、退休時間及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有關,如果屬於中人,還和過渡期年限及繳費情況有關系。另外由於近年來退休人員每年上漲的金額存在著年與年之間上漲幅度不同的差異,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養老金也有區別,甚至區別很大。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方面:
1、與工齡有關
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工齡越短,養老金越低。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2、與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指數有關
繳費基數、繳費指數或繳費標准越高,退休時養老金越多;繳費基數、繳費指數或繳費標准越低,退休時養老金越少。
3、與退休地上一年度的社會會平均工資有關
養老金和在哪兒退休關系極大,同樣的繳費情況,在不同地區退休,少則可能差幾百,多則可能差上千。經濟越發達地區,社會平均工資越高,養老金越高;經濟越落後,社會平均工資越低,養老金越少。
4、與個人賬戶儲存本息總金額、退休時間及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有關
個人賬戶山物儲存本息總金額越多、退休時間越晚,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越低,養老金越高;個人賬戶儲存本息總金額越少、退休時間越早,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越高,養老金越低。
5、如果屬逗答液於中人,還和過渡期年限及繳費情況有關系
過渡期視同繳費年限越長,過渡期建立個人實帳前的繳費指數越高,養老金越高,反之越低。
6、與退休後與養老金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調整政策相關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職工退休後養老金的多少不僅與工齡有很大的關系,還和很多其他因素相關,如在哪兒退休、繳費標准怎樣、一共交了多少錢、多大年齡退休,以及退休後趕上的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養老金調整政策。有的年頭漲的多,有的年頭漲的少。有的地區漲的舉皮多,有的地區漲的少。屬於政策傾斜人群漲的多,不屬於政策傾斜的特殊群體漲得少。
Ⅲ 今年退休人員養老金如何調整
今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將會上調6.5%左右。根據我們國家出台的相關的政策,一般情況下養老金調整的水平是和物價和當地的工資指數來進行掛鉤的,所以是綜合考慮的結果。每年都會調整的。Ⅳ 2022年養老金「新調整」:遵循「3個原則」,調整上漲幅度與區間
引言Ⅳ 什麼是歷年調整養老金
歷年調整養老金,是國家每年根據國內凳哪判經濟發展水緩野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消費水平等綜合因素,出台的調整退休人員退休金的政策。每個省根據本棗改省實際情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