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把以前的養老保險轉移到現在工作的地方
一、養老保險怎麼轉移異地
異地養老保險轉移的流程是:1、在轉機地點工作並支付保險費;2、本人或用人單位向被轉移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轉入地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延續;3、符合轉入條件的,由轉入地社保經辦機構向原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寄送養老保險轉出函,資金劃轉地社保經辦機構將根據信息表繼續辦理申請人的社保個人信息和個人賬戶,並將辦理情況告知申請人單位或個人。
二、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養老金的區別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條規定延長繳費)的,可以申請轉入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條規定延長繳費),且未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可以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收到申請後,應當書面告知其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權利以及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後果,經本人書面確認後,終止其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並將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三、養老保險可以一次性繳清嗎
可以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從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切實保障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保證參保人員跨省流動並在城鎮就業時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順暢轉移接續。如何辦理養老保險的轉移?下文為你介紹。異地轉移12%單位繳費,辦轉移不用到處跑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過去,參保人員跨地區轉移接續養老保險關系,只轉個人賬戶儲存額,不轉單位繳費。從實踐情況看,轉入地要承擔將來發放轉入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責任,完全不轉單位繳費,長期支付的資金壓力較大。綜合考慮轉入地與轉出地、當期與長遠的資金平衡關系,辦法規定,參保人員跨省就業,除轉移個人賬戶儲存額外,還轉移12%的單位繳費。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單位費率為工資基數的20%,少部分地區低於20%。這樣轎賣規定,單位繳費的大部分隨跨省流動就業轉給了轉入地,減輕了轉入地未來長期的資金支付壓力;單位繳費的少部分留給轉出地,用於確保當期的基本養老金支付。如果讓流動就業的參保人員自己往返不同地區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搜帆擾續手續,費時費力。辦法規定流動就業人員離開原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要開具統一樣式的參保繳費憑證;到新就業地參保繳費後,只要提出轉移接續申請,所有手續都由相關兩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公布了全國縣級以上所有社保經辦機構聯系方式信息,供相關人員查詢自己的參保繳費和轉移接續信息。明確領取待遇地,農民工無須再「退保」辦法按照「唯一性」原則,依次確定了相關地區的責任,即:參保人員戶籍所在地與最後參保地一致時,在戶籍所在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當戶籍所在地與最後參保地不一致時,如果在最後參保地參保滿10年,則在最後參保地領取待遇;如在最後參保地參保不滿10年,依次向前推至滿10年的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各地參保都不滿10年,則在戶籍所在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這樣有助於消除過去由於地區之間職責不清,個別轉出地和轉入地常有相互推諉的現象。總之,讓每一個繳費滿15年以上的參保人員都能在一世旦個地方領到基本養老金。比如,一個江西的農民工,先後在福建、廣東、浙江的城鎮就業,參保繳費各5年。當他達到國家法定待遇領取年齡時,由於累計繳費年限滿了15年,因此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由於他在3地參保都不滿10年,就由他的戶籍所在地江西省負責發放基本養老金,而3地社保機構應按規定把相應的資金轉到江西省。但如果他在達到領取待遇條件之前,已把戶籍轉到了最後參保地浙江,那麼就由浙江省負責發放基本養老金,其他兩省應按規定把相應的資金轉到浙江省。多地參保,養老金計算全國統一我國城鎮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本人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除以一定系數計算,這對流動就業和穩定就業的勞動者都是一樣的,只要多繳費,個人賬戶儲存額多,這部分養老金水平就高。對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即以本人各年度繳費工資與本地各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對應計算其繳費工資指數,由此計算出本人指數化繳費工資,再與本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計算出平均值,作為計發其基礎養老金的基數;繳費滿15年發給基數的15%,多繳費1年多發1%。辦法堅持了這一計發辦法,只是進一步明確了流動就業人員在各參保地的各年度繳費工資要與最後待遇領取地對應的各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計算其繳費工資指數。這既保證了全國政策的統一,又是一種相對簡便的方法。對回鄉後不再返城就業的農民工,辦法規定的總原則是,其在城鎮參保繳費的記錄和個人賬戶全部有效;如果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或以上,在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後,可以同城鎮職工一樣計發基本養老金;如果沒有滿足規定條件,也可以把城鎮參保的相關權益記錄和資金轉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總之是不讓他們已有的權益受損。但鑒於新農保制度剛剛開始試點,有關農民工養老保險在城鄉間的具體銜接政策,國家將另行研究制訂。
Ⅱ 養老保險到年齡了怎麼辦手續
養老保險到年齡了參保人員攜帶戶口簿、身份證、銀行存摺到戶籍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待遇領取手續。
辦理個人養老保險的條件要求:
1、年齡要求:男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下,女性年齡在50周歲以下;
2、具有所在地的本地城鎮戶口。
需要提供的材料:
1、提供個人的身份證、戶口本、存檔卡及其復印件一份;
2、原參加過企業養老保險的職工需提供養老保險轉移單、手冊、台帳;
3、按要求所需提供的其它材料,如:招工表、軍官轉業證等。
辦理流程及方法:
1、職工個人根據自己的工資收入情況,按規定繳納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費,記入當地社會保險機構在有關銀行開設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2、攜帶戶口本原件、居民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和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張,到戶口所在地的社會和勞動保障局進行注冊登記。
3、等相關部門進行相關資料的審核,審核條件通過,就為自己成功購買個人社會養老保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Ⅲ 我是個人繳納養老保險的,現在到了退休年齡,應再如何辦理
勞動者持身份證、照片、養老保險手冊到勞動保障部門申請就可以,然後到指定銀行開個賬戶,工資會按月打到勞動者的卡上的。
勞動者退休手續辦理流程:
1、勞動者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金繳納至退休當月,由企業勞資工作人員到社會保險中心退休管理科(或養老待遇福利科)申報退休停繳,列印養老保險清單。
2、企業勞資人員呈報所需材料,進行退休審批。
需呈報材料:1、職工檔案;2、職工養老保險手冊;3、二代身份證原件;4、企業職工退休核准表;5、社會保險繳費發票。
3、退休金計算方法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a+b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基本養老金每年七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4、法定退休年齡
法定退休年齡是指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國發〔1978〕104號)文件所規定的退休年齡。即: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並且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准予退休。
可以去社保局咨詢當地有沒相關政策 現在不少地方都有可以一次性補交3萬左右 然後就辦理退休 每月領取退休金和享受醫療報銷的政策
各地不一樣的 你可以去問問
按照現在的《社保法》,自由職業者,女五十五周歲退休,男六十周歲退休。
國家延遲退休的政策並未出台,一切規定要等出台才知道。
去當地社保局咨詢一下吧。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政策,在達到退休年齡前,一次性補交上幾萬塊錢,然後到了退休年齡就開始領取退休金。
攜帶個人檔案,養老保險個人手冊,戶口,身份證(復印件).交到勞動部門社保科審核,審核通過後辦理退休,次月開始發放養老金.
養老保險已繳納20年了未到退休年齡的解決方法如下: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辦理退休手續後,即可按月享受基本養老金。
第二,如果是企業職工,即使繳費年滿15年未達到退休年齡,也不能中斷交費。必須等到退休後方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第三,關於個體工商戶或靈活就業人員,雖然現行的養老保險政策並未明確規定,但也切莫中斷繳費。
中斷繳費的人員,在計算養老保險待遇時,其基礎養老金中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應計入中斷繳費年限的指數,中斷繳費年限期間的繳費工資指數為零,其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計算公式為:
中斷繳費人員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全部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指數之和÷(全部繳費年限+中斷繳費年限)
中斷繳費人員中能夠提供中斷繳費期間本人家庭正在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本人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有效證明的,期間的中斷繳費年限可不計入中斷繳費年限的指數。
可以,繳費年限要求最低15年,你這個已經18年,達到要求了。
Ⅳ 退休異地社保如何轉移
我們如果是在外地工作並且退休的話,那麼我們在退休的時候就應該辦理社保轉移,轉回到我們的戶口地。那麼大家知道外地人退休怎麼辦理社保轉移嗎,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我整理了相關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Ⅳ 退休後養老金異地轉移
法律主觀 :
異地養老保險怎啟旅兄么轉?異地養老保險如何轉?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案例】當職工離開東莞到異地工作或回家鄉就業時,可辦理養老保險轉移手續。不同的情況,具體的異地養老保險轉移辦理方法是不一樣的。A.根據國家的規定,可以將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金額和單位繳鎮前交的(繳費基數的12%)金額轉移到新工作地或家鄉。其中,轉移的個人賬戶部分與轉入地的個人賬戶合並計算,單位繳費部分則記入轉入地的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此外,未達退休年齡回老家後也可在當地以靈活就業人員名義繼續繳費直到滿足領取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條件。B.如果在家鄉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不能再繼續參加職保,但又不想將在東莞參加的職保並入新農保的人員,根據國家的相關法規,戶籍人員在戶籍所在地均可以用靈活就業人員名義繳費,所以這部分人員可以在回老家後以靈活就業人員名義繼續繳費參保直到達到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
法律客觀 :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九條個悄襲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二條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醫療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的通知》第三條參保人員跨省流動就業的,由原參保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社保經辦機構)開具參保繳費憑證,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應隨同轉移到新參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