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服務人才缺口達到近170萬!「用人荒」成為養老行業一大問題-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到13.5%,在「十四五」期間這個數字將達到14%,中國將進入深度人口老齡化 社會 ,人口結構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失能、失智、獨居、高齡老年人日益增多,養老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不少地區部分養老機構已經面臨養老人員缺口大,離職率高的問題。 不少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希望盡快採取措施增加養老人員的行業吸引力。
目前,國家制定了9073年養老模式,初步建立了90%老年人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醫療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無論哪種方式都離不開養老專業人員,尤其是護理員崗位的支持。但當前養老專業人員數量缺口巨大,增加了養老服務供給壓力。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5.7萬個,養老服務床位813.5萬張,僅按照國家標准養老護理員與老人的比例1 4計算,至少需要養老護理員200餘萬名。 然而,我國目前養老護理員僅有32.2萬名,缺口達到近170萬。
養老行業的護理人才缺口為何如此巨大? 有二個主要原因。
一是從業者離職率高。 這一點體現在高強度勞動與低水平的薪資。面對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養老護理人員往往需要兼職多職——保姆、護士、按摩師、心理咨詢師等,從吃喝拉撒的基本生存需求到吸痰導尿、精神咨詢等輔助醫療技能都需要掌握。
但據2018年勞動保障部門發布的養老行業工資指數顯示,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省級城市,我國養老人員的平均月薪只有2272元。該工資水平基本上排在調查城市的最低收入標准中,有些城市甚至低於城市的最低收入工資標准。在更多的三級和四級城市,養老護理人員的工資將會更低。
二是新增的年輕勞動力較少。
工資收入偏低、工作條件艱苦、職業上升路徑不明晰等原因,制約了護理員尤其是年輕護理人才的進入。
其次,「錢景」和前景都不明確,也讓不少年輕從業者離開養老服務行業。
除了這兩個直接原因,其他因素也制約了養老專業人員的補充。目前,養老機構存在的普遍表層問題是入住率較低,平均入住率大致在50%左右,部分入住率不到40%甚至只有20%左右。而入住率越低經濟效益就越差,服務人員工資就越低,這樣就招不來也留不住合格員工,也難以花錢提升內部設施, 這些都會影響服務質量,服務質量差就更留不住老人,形成惡性循環。
從業者離職率高,新補充的勞動資源少、機構盈利難...多方因素導致用人與供給產生較大鴻溝。業內專家甚至「用人荒」來形容當前養老服務行業人才短缺問題。
目前,全國有200餘家院校開設了養老服務專業,培養養老服務專門化人才。雖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數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但是存在較大的供給缺口。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已經逐漸對養老護理員國家資格水平評價進行了取消,這大大降低了養老護理行業的准入門檻,使得養老護理員不必持證上崗, 但是這一缺口仍然較大,養老行業服務人員不足的問題依然嚴峻。
基於該痛點,養老行業可以通過結合「分享經濟」模式來解決燃眉之急。
通過整合機構端附近醫院、診所、家政中心、心理工作室等「准」養老資源,打造全年齡無邊界養老。
機構收到老人的需求工單後,可以通過藍色 健康 智慧康養服務生態平台匹配第三方服務資源,如家政公司、心理咨詢工作室,甚至是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為老年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照料、心理慰藉、 健康 教育和慢病管理等多元社區照料模式。通過這種方式,機構能夠快速匹配到專業人員,為老人提供更專業、更多樣化的養老服務,並有效節省人才維護成本。
提高薪資待遇仍是現行最有效的激勵手段,從業時間越長、技能水平越高、護理員級別認證越高的人工資越高,自然就會有人願意留下來。 養老行業的良性成長,同時需要 社會 力量多方參與, 探索 養老護理員發展新模式,既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提供標准,又對養老護理員行業的道德水平和服務意識提出要求。
傳統養老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通過互聯網思維解決,亦是一個破局之道。
『貳』 養老護理員補貼政策怎麼申請
親您好,1.養老護理補貼由本人或委託代理人,向戶籍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版)提出申請。申請經濟權困難失能老年人養老護理補貼的對象須提交戶口簿、身份證、低保證、殘疾人證(第二代等材料的原件及復印件)。
2.委託代理人申請的,還需提供委託書和代理人的居民戶口簿、身份證原件及 復印件等相關證明材料。集中供養的城市「三無」人員和農村五保對象可由其所在供養機構向當地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統一申請辦理。
『叄』 老年照護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
國家衛健委:未來老人照護的主體應是社區和家庭。
三是解決在哪裡照顧的問題。我們正在大力推行醫養結合,鼓勵養老機構設置一些醫療機構,來解決醫和養結合的問題。我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簽約,以及設置家庭病床,上門服務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社區的照護和家庭的照護。還有一些老人需要我們經過規范培訓的護理員隊伍,在家庭提供一些居家的照顧服務。從我們國家的國情來看,機構護理不是我們的主要方向,將來老人照護的主體和主要模式應該是社區和家庭。
四是解決誰來出錢照顧的問題,也就是說籌資。涉及到長期的醫療照護,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像日本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醫療保險以外還有長期護理保險,就是解決日本的老年人長期醫療照護問題。我們國家是由人社部門牽頭,也在全國選了一些城市,在做長期護理保險的試點。除了長期護理保險以外,在中國還要大力發展商業保險,發揮一些補充作用。
來源:中國新聞網
『肆』 養老護理員補貼政策
法律分析: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財政局近日印發《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下稱《辦法》)提出,鼓勵引導高素質人才到養老服務行業入職從業,按照本科及以上6萬元、專科(高職)5萬元、中職4萬元的標准,分三年發放入職獎勵。此外,給予養老護理崗位獎勵津貼。《辦法》稱,結合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分500元至1500元五個標准,直接將津貼發放給養老護理員本人,吸引和留住更多養老護理人才,補齊北京市養老護理員短板。健全培訓體系方面,《辦法》提到,分類、分級組織開展養老服務人才能力提升培訓,培訓時間不少於40學時,考試合格的按照每人1500元給予培訓機構補貼。
法律依據:《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 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
『伍』 養老專業就業前景
養老護理員的就業前景,目前來看專業性養老護理人才的缺口是巨大的,有數據顯示,我國養老護理專業從業者不到200萬,持證上崗的人數亦不足2萬,尤其是具備專業的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專業性人才,在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的專業性護理上,更是稀少。
『陸』 養老金缺口的解決辦法,除了延遲退休,還有哪些方法
養老金缺口的解決方法,除開延遲退休,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其實這當然是會有的,可是延遲退休是解決養老金缺口的最主要的關鍵方法,所以說延遲退休算得上是解決養老金缺口的關鍵,自然我們要圍繞延遲退休,來從根本性的解決這種情況。雖說現在還沒有執行延遲退休,也沒有明確實行時刻表,可是未來一定會實行,這是毋庸置疑的。
『柒』 養老護理員補貼政策怎麼申請
養老護理員沒領到民政補貼的人員,可以於臘陪每年6月和12月,由其所在養老服務機構,統一向縣民政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勞動用工合同、每月工資發放表原件及復印件、個人銀行賬號等材料。
縣民政、縣財政部門審核後,及時將補貼資金發放給對象本人。
前補貼標准為初級工五級1500元/人,中級工四級2000元/人,高級工三級2500元/人,在職從業人員按補貼標準的百分之80享受技能提升補貼今後補貼標准可能隨物價水平或技能提升需要發生變動。
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合格,並自證書核發之日起12個月內實現養老護理崗位就業含證書核發前已在崗的人員,可申請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申請補貼時應當仍在崗。從業人員身份及在崗就業狀態塵局喊須通過民政部門養老護理員信息管理系統核實,系統未能核實的由區民政部門核實後納入系統,方可申請補貼。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財政局近日印發《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下稱《辦法》)提出,鼓勵引導高素質人才到養老服務行業入職從業,按照本科及以上6萬元、專科(高職)5萬元、中職4萬元的標准,分三年發放入職獎勵。此外,給予養老護理崗位獎勵津貼。《辦法》稱,結合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分500元至1500元五個標准,直接將津貼發放給養老護理員本人,吸引和留住更多養老護理人才,補齊北京市養老護理員短板。健全培訓體系方面,《辦法》提到,分類、分級組織開展養老服務人才能力提升培訓,培訓時間不少於40學時,考試合格的按照每人1500元給予培訓機構補貼。
法律依據:
《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
第二條 積極培育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要為居家養老提供支撐,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務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門服務,進一步做實做強居家養老。全面建立居家探訪制度,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和引導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等重點面向獨居、空巢、留守、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探訪與幫扶服務。探索設立「家庭照護床位」,完善相關服務、管理、技術等規范以及建設和運營政策,健全上門照護的服務標准與合同範本,讓居家老年人享受連續、穩定、專業的養老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普及居家護理知識,增強家庭照護能力。派野(民政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