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老院的經營模式
十大養老模式有哪些?機構養老、小型家庭養老院、居家養老、暖巢管家養老等10種養老模式,讓遼寧省大連市和來大連市養老的國內外老年人有了多樣化的選擇。
在14日召開的全國養老服務社會化經驗交流會上,大連市副市長劉俊文介紹了大連市的10種養老模式:
[轉帖]十大養老模式有哪些?
(一)機構養老模式。即養老院養老。大連市在養老院中推行人性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務,根據設施、條件、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的不同,形成一批以精神衛生、休閑康復、臨終關懷、才藝特長等為特色的機構養老院。
(二)小型家庭養老院模式。這種模式利用自家閑置住房,將其裝修成適合老年居住的場所,在照料自家老人的同時,招收社區附近的社會老人。床位設置一般為6-15張,主要由家庭成員為受養老人服務。這種「家門口的養老院」因興辦操作程序簡單,資金投入少,家庭氣氛濃厚,服務細膩周全受到老人喜愛,目前大連市已有這類養老院20多家。
(三)日托養老模式。這種模式主要由街道或社區興辦,入托老人「朝至夕歸」,被老百姓戲稱為「老年人的幼兒園」。室內設置活動室、休息室、餐廳及老年大學課堂等。目前大連市已建成20多家托老所和8個日間康樂苑。
(四)居家養老模式。即家庭養老院,由經過培訓的社區下崗失業女工,上門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政府出資購買[轉帖]十大養老模式有哪些?公益崗位,用於居家養老養護員補貼。大連市到2005年底已有2687戶老年家庭採取這一模式。
(五)貨幣化養老模式。由政府拿出一定的資金對特困老人進行補貼,老人可選擇居家養老,也可去機構養老。選擇居家養老的老人可得到政府每月發放的「代幣券」,老人可憑券自主選擇明碼標價的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選擇機構養老的老人,可在全市范圍內隨意選擇養老院,用養老金(低保金、房屋出租金等)作養老費,差額部分由政府補貼和養老院減免。今年,大連市8125名享受低保的特困老人全部實行貨幣化養老補貼。
(六)暖巢管家養老模式。為空巢老人配「管家」,從老人退休開始,就有養老服務站把他們的日常生活照料、身體健康監護、生活用品代購和配送、健康指導和咨詢、休閑娛樂等承擔下來,有專門的配送車輛和專業人員上門為老人提供服務。目前大連市已有10個暖巢管家服務站。
(七)異地互動養老模式。在當地養老機構或中介機構登記,到外地養老機構養老。2005年,大連市成立了互動式異地養老服務中心,開通了互動式異地養老網,為各地老人異地養老提供專業服務。目前,大連市有二十多家養老[轉帖]十大養老模式有哪些?機構與外地養老機構建立友好關系,開展異地養老服務。
(八)養老助教模式。為國內外高知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同時,利用其教學資源無償或低償幫助學校教學。大連交通大學建立的「國際書香怡養院」,吸引了不少日本老人來大連養老
B. 開辦居家養老日托所能盈利嗎
開辦居家養老日托所,可以盈利。
只要不是政府出資,公益性的,就可以盈利。
但是,只有優質服務,才能使得居家養老日托所越辦越紅火
C. 居家養老服務運營模式(一)
政府主導的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呈現為四種模式:政府主辦、層級聯動;政府主導、中介運作;政府資助、機構主辦;政府購買、市場運營。
政府主辦,層級聯動
1 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由各級政府、街道和社區運用行政強制力推動的養老服務模式,主要資金來源於各級財政扶持,部分資金由各級行政組織自籌或來自社會福利事業。
各層級管理人員既在相應的行政機構擔任一定的職務,又分別負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部門的不同工作,建立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三級管理機構,為本轄區內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種養老服務。
2 案例
青島市實行居家養老服務的時間較早,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探索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一體化的城市之一,2012年,青島市已全面實現了居家養老服務,並且制定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社區通過整合養老資源、建立服務中心,在中心建立醫療護理室、休閑娛樂室、老年課程室等平台,為60周歲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協助提供家政、助餐、助醫、康復輔助、精神慰藉、日間照料、休閑娛樂等「一站式」服務。
居家養老服務離不開社區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服務的本質目的是服務於居家養老,是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的必要條件。
這種模式需要對周邊生活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和文化娛樂設施等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為老年人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進而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居家養老環境。
3 借鑒
模式優點:通過行政手段更容易使養老服務從上到下得到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的重視,一貫到底地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施,能夠更加快捷、有效地落實各種政策,也更容易得到廣大社區居民的理解和信任。
存在問題:從辦到管均由政府包攬和運作,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可能出現高耗低效、人浮於事的問題,影響服務供給效率;同時不利於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民間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難以滿足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可能阻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和普及。
政府主導,中介運作
1 模式
這種模式是政府本身不直接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而是通過公建民營或資助民間組織實施居家養老服務,主要承擔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規劃、投資、項目建設、制定運營標准和相關法律法規、檢查監督和績效評估等職責,如寧波市海曙區、蘭州市城關區、浙江金華市社區等均採取此種養老服務模式。
2 案例
為應對不斷提高的養老需求,寧波市海曙區開始探索社會化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將居家養老服務託付給星光敬老協會,通過協會組織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服務模式採取「走進去」和「走出來」的方法。
「走進去」主要是通過購買服務、「義工銀行」和護理員隊伍走進老人家里,為老人提供服務;「走出來」指的是通過各種老年俱樂部、社區或街道的日托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和護理場所。
除依託星光敬老協會外,海曙區還建立了義工招募服務中心,通過社區招募義工護理員,成立「義工銀行」和社區義工隊,對護理員進行專業培訓,為廣大老人提供服務。
海曙區的居家養老服務通過政府扶持,發揮第三方組織和志願者的作用,是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一種非常重要的探索。寧波市海曙區的居家養老模式主要依靠社會主體提供居家養老服務資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非營利組織在居家養老模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海曙區將居家養老公益項目委託給非營利機構——海曙區星光敬老協會,即將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交於區敬老協會(總會)運作,社區則以敬老協會的名義在服務站開展具體服務。
其次,義工和志願者隊伍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海曙區在推行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成立了「義工銀行」,發動社區居民成為義工志願者,力所能及地為需要服務的老人提供服務。
最後,社區將政府資助的福利彩票補貼資金和社會慈善捐贈用於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有效緩解了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壓力。
3 借鑒
模式優點:充分發揮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從根本上實現了政企、政事分離;降低了行政運作成本,能夠使政府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益;有利於培育和發展非營利性服務組織和機構,促進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化、產業化發展;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社區老年人的各種需求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並完善服務項目,提高養老服務對象的滿意度。
存在問題:中介組織運作初期較難取得社區居民的信任,打開工作局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中介組織發展不足時難以擔此重任;政府應明確職責,對中介組織在行政管理和監督上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幹預過多。
政府資助,機構主辦
1 模式
這種模式下採用政府出資和社區籌資,委託或資助專業養老機構在社區承辦居家養老服務站點,並在建成後管理和運作,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在有些地方運營效果並不理想。
2 案例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民政局將引進專業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和社工機構,為哈爾濱全市180餘萬社區居家養老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助急、助潔「五助」居家養老服務。
在助餐方面,社區解決部分居家養老老人午餐無人照料問題;在助浴方面,社區選擇專業養老服務組織,為老人提供上門洗浴服務,經過血壓監測、身體健康檢查後,確定老人身體狀況適合在家洗浴,工作人員方可對老人助浴;在助醫方面,社區定期給居家養老老人開展體檢,並根據老人身體狀況提供相關醫療服務,同時還提供健康保健咨詢、上門醫療等服務;在助急方面,如老人家裡遇到跑水、漏電、忘記攜帶家門鑰匙等急事,社區提供相應解急解難服務;在助潔方面,社區可為老人提供家政清潔服務。同時,還將提供社區老年人日常照護、心理慰藉等專項服務。
「五助」居家養老服務將為居家養老老人提供有償、低償和無償服務。其中,對「三無人員」實行全免單,對低保、低收入老人實行部分免單或低償服務,對高收入居家養老老人群體提供私人定製式養老服務。
目前哈爾濱市已選取42個社區開展試點這種「不離家」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據了解,目前在哈爾濱市居家養老服務市場的試點工作進展並不如意,有些試點單位運營效果非常不理想,有些已經停止。
3 借鑒
模式優點:政府委託專業養老機構承辦和運作,節約管理、運營成本,也符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規范化的發展方向;專業養老機構連鎖管理和運營,不僅能夠迅速提高社區為老服務的專業水平,而且為其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站點樹立了示範和樣板,帶動整個居家養老服務水平的提升。
存在問題:政府委託後容易放任不管、推託責任,有些機構一旦缺少政府資助難以支撐、難以為繼;機構與社區的管理者之間容易出現一些專業化服務方面的摩擦或矛盾;這種模式容易產生腐敗。
政府購買,市場運營
1 模式
這種模式是政府不再參與建設或資助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而是由政府全部出資或部分資助,向民間組織或企業購買服務,為特定的服務對象(如三無老人、五保老人、軍烈屬老人、獨居的特困老人和殘疾老人等)提供所需要的各種養老服務。如南京市鼓樓區、上海市靜安區、金華市蘭溪市蘭蔭社區等均採取此種養老服務模式。
2 案例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上海市就開始進行基於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實踐。政府鼓勵社區興辦居家養老服務,並且通過政府預算提供資金補貼,設立不同的服務標准,對不同類型的老年人分別提供不同的養老服務。
上海市的市場發育相對成熟,各類社會組織和養老護理機構相對健全,在市場化購買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通過市場購買服務,老人只需要拿很少的錢,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務。
上海市居家養老服務的最大特點是充分發揮市場在提供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優勢,是積極尋求市場化運營的範式。
在理念方面,在強調公平的原則下追求服務運營的高效率;在運營方面,老年服務基本上靠市場化購買,社區通過與市場主體簽訂合同,讓市場主體提供相應的服務,並對參與主體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
3 借鑒
模式優點:養老服務的實施由民間組織進行,政府只需負責政策支持、選擇供應商和監督;有助於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之間的競爭,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促進老年服務市場的發展和成熟。
存在問題:政府對服務企業的約束力和影響力有限;一些地方政府由於缺乏對服務對象的了解而資助不充足,容易出現養老需求與實際供給矛盾突出;企業為了追逐利潤,容易舍棄或忽視低償、無償服務,從而影響為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服務。
以上政府主導下的社區居家養老的幾種主要服務模式各有利弊,各地在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造性地吸收借鑒和組織實施各種養老模式。
D. 社區居家養老怎麼做運營
我國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雖然養老方式也在不斷發展,但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還是占著主導地位,怎樣才能做好社區居家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又存在哪些問題呢?
一、社區居家養老存在的問題
1、缺少專業人才
總體看來社區工作人員比較少,而且平時工作量較多,很難再抽出時間投入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同時很多社區工作人員並不具備社會工作的專業背景,缺乏責任意識和人本意識,養老服務中工作主動性也不高,對於部分老人的要求並不能及時作出解決 ;專職護理年齡偏大、人員較少、素質不高是多數社區當前的現狀。
2、資金支持不足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能夠持續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是目前社區養老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當前來講財政投入、社會資本和服務收費為社區資金的主要來源。財政投入方面 :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日間照料中心是由政府出資建造的,除此之外其他方面財政投入很少。
3、老年人參與度不高
目前相當一部分社區居民,尤其是社區的老年群體對社區居家養老十分陌生,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社區居家養老。對於社區老年群體,閑暇之餘並無固定的活動場所,對社區提供的服務依賴性也較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社區老年人遇到危險或是問題,首先會直接求助於親人朋友,鮮少想到社區,更不會選擇求助於社區服務機構。
對於社區養老服務內容,僅有部分老人對其有一定了解但參與意願不強。對於需要自費的項目,老年人節約意識與精神均會使其對這些服務項目產生抵觸情緒 ;對於社區開展的志願活動,老年人也並未展現出較大的興趣,整體參與熱情缺乏,參與人數較少。
二、怎樣完善社區養老服務
對於以上的幾個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1、建設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對社區管理者以及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均有較高的素質要求。因此,有必要盡快培養和建立一支專業的從業人員隊伍,以便更好地提高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水平和質量。
2、積極拓展養老服務資金來源渠道
目前,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境是缺乏穩定的資金支持。?為確保其順利發展,有必要積極拓展資金來源。目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 ;二是增加社會力量的注入 ;三是加強資金運作的監管。
3、轉變社區老年人養老觀念
由於目前我國老年人的養老觀念大多是「養兒防老」「落葉歸根」,再加之老年人傳統的節儉意識,這些嚴重製約了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發展的步伐。因此必須積極開拓思路,通過各種方法途徑促使社區老年人轉變養老觀念。
4、引進相關平台設備,打造金養通智慧養老模式,科學高效智能管理,智能化解決人、事、物等的管理。
E. 智能居家養老如何盈利
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
目前國內幾種幾種養老模式的優勢和比較:
1、社會福利機構養老,主要適合於孤寡老人或喪偶等情況的老年人,養老的舒適度與養老院的級別息息相關,且養老院的自由度不高,難以保證老年人的安全狀況和健康狀況。
2、社區型養老,是對社會福利機構養老模式的加強與升級,社區提供專業的陪護人員,讓老年人能夠在自己的家裡養老,與保姆服務有點類似。
3、智能居家養老模式,適合絕大多數家庭和老人,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養老模式,也是全國老齡辦一直推崇的家庭養老模式,兼並了上述兩種養老模式的優點,讓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束縛,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 智能居家養老系統採用電腦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等手段,在居家養老設備中植入電子晶元裝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處於遠程監控狀態。如果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時,智能居家養老系統中的老頑童手錶設備能立即通知醫護人員或親屬,使老年人能及時得到救助服務;當老年人因飲食不節制、生活不規律而帶來各種亞健康隱患時,智能居家養老設備的服務中心也能第一時間發出警報;智能居家養老設備醫療服務中心會提醒老人准時吃葯和平時生活中的各種健康事項。 最重要的是,「智能居家養老」可以在老人身上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子女再也無須擔心老人外出後走失。
所以說居家養老是最適合老人的親情養老,它是傳統居家養老的升級和優化,繼續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孝」道精神,既滿足老年人對「家」的需要,又合並了網路遠程技術和實時健康管理的優勢,配合智能居家系統讓子女隨時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父母外出時也不必害怕出現迷路或走失等狀況,父母出現意外狀況時更能第一時間得到通知,充分滿足了子女對老人的呵護需要與管理。
像小能伴老人平板完全根據老人的需求開發,更搭載親情陪伴,娛樂生活,健康管理多種豐富功能,也正在開發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之中。
F. 居家養老模式怎麼做
智慧養老系統涵蓋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日間照料等多種養老形回式,通過跨終答端的數據互聯及同步,連通各部門及角色,形成一個完整的智慧管理閉環,實現老人與子女、服務機構、醫護人員的信息交互,對老人的身體狀態,安全情況和日常活動進行有效監控,及時滿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娛樂等各方面的需求。智慧養老能夠和多種養老模式融和發展,實現新的升級和優化,滿足老人不斷增長變化的需求,將高品質的養老生活的構想變成可能。
對於當下的80後、90後來說,他們是伴隨著中國經濟騰飛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所盼望的養老,不是生活的終點,而是更加高品質生活的起點,在辛苦幾十年以後能有更多的時間、健康的身體、足夠多的積蓄去享受更輕松的人生。尤其是對於中產階級來說,體面的養老生活更是必需品。而智慧養老的出現讓他們的聲音得到了回答。一套的優秀的智慧養老系統,讓養老生活不再是限於安度晚年,而是能夠讓我們得到全面保障的同時去更好地享受生活。如今在智能化發展的時代,當然是智能化的生活才能夠讓我們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