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退休金增加
途徑一:提高繳費檔次
養老保險實行60%至300%的浮動繳費檔次,盡可能選擇更高的繳費檔次來增加養老金收入。
機關事業單位一般都是選擇100%檔次,企業高層領導一般選擇的檔次要高於100%,而一些靈活就業人員只會選擇60%檔次。
因此提高繳費檔次可以有效提高養老金。
途徑二:爭取年金制度
年金是養老保險制度的第二層次,機關事業單位又職業年金,企業單位又企業年金。
關於年金目前沒有法律要求強制繳納,但是機關事業單位由於本身工作原因,已經屬於強制繳納,相反企業單位執行年金的制度則非常少。
職業年金一般個人繳費4%,單位繳費8%,而且這合計12%的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待到退休後全部歸屬個人。
企業年金一般是個人繳費1%,單位繳納5%。與職業年金有了一半的差距,而且繳納的單位1%都不到。
因此盡量選擇有年金的單位可以增加養老金的收入。
途徑三:增加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越長,最後領取的養老金就相對越多,這也是提現長繳長得的重要表現。
比如55歲延遲到60歲,多繳納5年後,不僅可以多5年工資,養老金個人賬戶也會多出不少,加上社平工資延遲5年,增加的養老金會多上不少。
因此增加繳費年限也是提高養老金的重要途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貳』 辦理退休手續時,怎樣能夠讓自己的退休金更高一些呢
辦退休時,如何可以讓自己的養老金待遇水準更高一些呢?眾所周知養老金待遇計算是由總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這三大行為主體標准進行計算的,因此最後測算出自己本人基本養老金待遇,當我們的繳納社保標准越大,事實上自已的本人基本養老金水準還會更高,並且基本養老金占據大家養老金總額的2/3之上,所以說這一基本養老金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叄』 怎麼做才能做到退休後工資7000左右
目前,養老保險的替代率在60%~70%左右,如果有職業年金的話,還可以提高20%左右的幅度。那麼,要想讓自己的養老金達到7K元左右的標准,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年輕時,爭取在國企或者央企上班,這些企業,表現如果不是很差,三五年之內都會把五險一金給買了,每年繳費情況是,企業和你各交一半,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還有趁年輕,多考一些證件,(如消防工程師,一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水利水電)等等。這些證書年輕時考下來,這些都歸納個人檔案裡面,年輕時為國家做各方面貢獻,如果被評定為《專家榮譽證書》,這些更利於老年拿錢更多。所以年輕時就得好好奮斗!
存個200萬,按照每年4.2%的利率,每年付息,平均每月生活費7000元。
開個玩笑的。不過,實際上也說明了我們每毀咐月7000元的養老金待遇,足足相當於200萬的一筆資金。相信現實生活中,能夠攢足200萬的人很少很少。
退休金每月能領取7000元的人也很少。2018年,全國離退休人員只有11798萬人,而養老保險基金累計支出44645億元,相當於人均養老保險基金待遇3153元。如果扣除各種喪葬費和撫恤金等額外支出,差不多人均養老金待遇3000元左右。每月7000元相當於人均養老金待遇的二倍還多,能有10%的人群達到這一水平就不錯了。北京市企業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待遇只有4157元。
能夠達到這樣養老金待遇水平的人群,主要是一些退休職務級別較高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一些國有企業有企業年金且按較高基數繳費的人員。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能拿到這一水平嗎?理論上是可以的。
比如如果35年工齡,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年限能達到10年,實際繳費年限25年都按照300%基數繳費。
按照山東省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70%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過渡性養老金可以領取26%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兩項相加就是96%的社平工資,再加上2000元左右個人賬戶養老金,能夠拿到7000元還是有可能的。
實際上,我們的養老金待遇受繳費基數的限制,也是有最高額的。養老保險是基礎的 社會 保障之一,不會允許太高的養老金存在,否則就會出現運行風險了。
對於養老來講,還是要雙手准備一方面繳納養老保險,另一方面自己准備養老積蓄或養老投資。這樣才能真正的保證退休無憂。
按照國家的相關數據,截至2017年,我國的人均月均養老金支出不過2874元,這還包括了一些補貼,比如物價補貼、撫恤金等, 所以說我國大部分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連3000元都達不到 ,更不要說7000元了。
當然,還是有少部分人員的養老金是可以達到7000元的, 這些人又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大城市 。比如北京和上海,作為我國最發達的城市,這兩個地方的平均養老金水平是能夠超過4000元的,主要是因為它們的 職工平均工資水平高,養老金繳費更多 ,那麼自然退休後養老金領的也就更多了。
還有,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的養老金水平會更高一些。機關事業單位以前不但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而且受益於養老金計算方式的不同,所以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會更高。
而即便是養老保險改革以後,因為 機關事業單位有職業年金,而國企很多都有企業年金 ,所以即便工資水平和他們相當的私企人員,退休後養老金也是不如他們的。
當然,如果你能夠進入阿里巴巴、騰訊或者一些互聯網公司,拿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年薪,一直干到退休,那麼只要公司按照正常比例繳納社保,退休以後養老金超過7000元也是簡簡單單的。
在我看來,退休之後的養老保險金達到7000元以上,根本不是夢,很容易就能夠實現。具體到每個人來說呢?情況又有不同。大家不用查什麼文件,也不用煞費苦心的計算。有一句歇後語說得好:「傻子過年看隔壁」。只要我們對周圍的情況有所了解,對自身的狀況把握准確。就能夠知道,退休的養老保險能不能拿到7000元?現在怎樣做才能拿到7000元?
根據現行的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有這樣幾條,我們可以自測一下。
一是你的年齡?如果你現在只有二三十歲,離退休時間還早,那就根本沒有問題。 社會 的發展之快,是我們無法想像的。20年之後,說不定每個月掙10萬元都是有可能的。說沖者一個例子。一個大學畢業生,當初工資是56元。他很羨慕他的科長,每月有100元。他說,我退休能拿到100元就好了。現散余薯在他退休了,養老保險是9000元。
二是要看你所處的行業和所處的企業。在我國,行業、企業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同樣的工齡,同樣的退休時間,就是因為行業不同,企業不同,就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具體哪些行業企業就不說了。舉個例子,幾個人同時轉業。有的到了效益不好的工廠,養老金不過三四千元。有的到了比較好的單位,養老金達到七八千元。其實他們的職務和工作能力都差不多。就是因為所在的單位不一樣。
三是要看你擔任的職務或者是崗位。就是在同一個單位,職務不一樣,崗位不一樣。退休的養老保險,也是大不一樣。用人單位會給擔任領導職務的人,處於核心地位的人,更多的優厚待遇。他們的工資高收入高,養老保險自然也高。而那些處於普通崗位,處於邊緣地位的人,情況就差得多了。設想一下。一個單位的領導能和普通百姓享受一樣的待遇嗎?顯然不是的。
歸結起來作,為一個工薪階層來說,要想退休時的養老待遇比較高。就要做到這樣幾點:一是要有一個好的行業和企業。這樣工資收入高,繳納養老保險也穩定。二是要爭取有好的職位和崗位成為單位中的核心。三是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如果你的養老保險金不夠高,你還可以看一看。是不是還有比你更低的?於是就釋然了。哈哈!趁自己還年輕。趁自己還有機會。好好努力吧!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說的對嗎?請賜教。
要做到退休後有七千左右的退休金,也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
凡事有果必有因,人生退休,是人生之路最後一個最重要的驛站,這個驛站的性質如何,關繫到人生晚年的生存狀態,為自己創造了什麼樣的晩年,其關鍵在於如何把握自己的青少年時期。
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志存高遠,自強自勵,發奮圖強,勤於攻讀,考上了名牌大學,甚至讀碩,讀博,就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自己擁有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就可以針對那些逢進必考的國家機關,單位,教師等國家公職人員報名應聘,按照如今相關政策,退休時七千的退休金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還就是參加大型企業的校招,從目前的政策看,相對而言,企業的退休金不是很高,但從事專業技術人員在名企的起薪是較高的,月薪萬元以上的崗位比比皆是,久而久之,只要有真才實學,年薪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也是大有可能的。
還有一條途徑,就是根據自身條件,自已創業,當然風險較大,但一旦成功,你就根本不用考慮自已的養老問題了,區區七千,不足掛齒。
在這個充滿職業競爭的年代,一切憑實力說話,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晩年生活,全在於在人生之路上自己的拼搏奮斗。
怎麼做才能做到退休後工資7000左右?
怎麼做才能做到退休後工資7000左右?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因為這其中的假設條件非常之多,比如說可以從職業的角度加以分析判斷,公務員、機關事業單位具有正式編制人員、教師、教授、醫生等高學歷高職稱人員,要想在退休後養老金達到7000元並不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哪怕就是超過10000元也不稀奇,因為他們計算養老金的公式與企業完全不同。
雖然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公務員、機關事業單位等人員也開始繳納 社會 保險費,然而,其養老金待遇上存在的巨大差異將會持續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您是公務員或者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拿到7000元的養老金那將是小菜一碟。
但是,能當公務員或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員還是在企業就職。如果您在國有企業甚至是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那您在退休之後拿到7000元的養老金,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中央企業,其為職工繳納的 社會 保險費要遠高於普通企業,有的企業還有企業年金,他們的養老待遇都是較高的。
如果您不在國有企業和中央企業工作,而是在最為普通的私人企業就職,那麼,要想在退休之後拿到7000元的養老金那就非常不容易了。倘若您是靈活就業人員,那其中的難度可就大了去了,這種情況現在是這樣,今後還是如此。
決定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 社會 保險繳納工資基數的大小,基數越大,拿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二是 社會 保險繳納的時間長短,繳納的時間越長,拿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三是您所在地區的 社會 平均工資的高低,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拿到的養老金也就越高。
北京2019年企業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為每月4157元,這個水平在全國不是最高但也屬於頂配。現在北京機關事業單位處級人員的養老金就可達到每月7000元你乃至更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基本在3800元至4800元之間,5500元以上的較少。
2010年北京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標准為每月2032元,2019年北京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標准為每月4157元,上漲了104.6%,也就是說,北京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標准在10年間上漲了104.6%。北京企業退休人員每年上調的平均養老金數額大約在220元左右。
每月養老金7000元的待遇,至少10年之內在北京都不會落後,北京企業退休人員在11年之後預計可達到每月7000元的待遇。(周鳳遲)
感謝姚景,更感謝樓主的提問。
樓主你好,我們退休以後退休金的待遇實際上是根據我們平時所參加的基本養老保險,平均繳費指數和 社會 平均工資來決定的,當然在企業單位退休下來的職工絕大多數人員初始退休金的待遇是不會超過5000元的,甚至來講有很大一部分群體都不會超過4000元,所以說退休金的待遇水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
如果想要單一的靠這個退休養老金的待遇達到7000元,那麼基本上從企業單位推銷下來的個人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一個水平的,除非自己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下來的幹部,那麼還可以達到7000元以上這樣的水平,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因為絕大多數的退休人員都是從企業單位退休,所以說絕大多數人的這個實際收入水平是到不了7000元。
那麼也並不是說永遠到不了旗艦店,實際上我們還有一些別的途徑,比如說購買一些商業性的養老保險,那麼如果說你購買了商業性的養老保險,可以在你擁有社保養老金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一部分收入,那麼也可以獲得兩三千元,再加上你本身這個社保養老金的待遇,可以說二者相加應該來說是會接近於7000元的水平,所以這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和方法。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從現在已經退休企業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來看(注意不是「退休後工資「。工資是勞動報酬,由用人單位支付。養老金是 社會 保險待遇,由人社部門支付),月七千元是比較高的水平了。還有更高的,航空公司等行業用人單位有超過一萬元的。歸納這類養老金待遇高的退休人員,工作、參保等有這樣一些特徵:
第一,普遍在壟斷行業企業工作。如民航、金融、電信、電力等。
第二,普遍參保時間早、參保時間長。這些退休人員所在用人單位,參加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間在1993年或者以前。本人參加工作早,有很長的視同繳費時間。參加養老保險後,不間斷繳費,實際繳費時間長。合計視同繳費時間、實際繳費時間,基本在40年左右。
第三,歷年繳費工資高。這類人員參加工作時間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基本都在中層幹部、領導幹部崗位工作,繳費工資大部分時間,都在封頂線附近或者封頂線。即便在領導崗位工作時間短,但由於行業、工種工資高,繳費工資也大部分在封頂線,如飛行員。
第四,退休時社平工資高。這類養老金待遇高的退休人員,基本上都是近三、四年退休人員。
現在參保時間不長或者剛參加工作勞動者、自由職業者,要想退休後有高於大多數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從上面總結的四個特徵來看,在國家養老金計發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應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進入高收入行業、用人單位工作。收入高,繳費工資才能高。
第二,進入依法、合規管理的用人單位工作。這類用人單位才能依法參保繳費,包括試用期參保、按照個人工資性收入申報繳費工資、按時足額繳費等。
第三,努力學習、工作,打好獲得高收入工資收入的基礎。努力學習,在名牌大學高學歷畢業,選擇進入高收入用人單位工作。努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取得高水平技能,不斷被提拔到高收入工作崗位。
第四,不間斷繳費時間。盡量少跳槽,或者跳槽過程中也不間斷繳費。
第四,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退休。不要提前退休,如病退、提前退休。
對於自由職業者,只能是一直選擇最高繳費基數繳費,不間斷繳費。
高考的時候,要有足夠的智商考上名牌大學,累低碩士研究生畢業,讀書的時候,積累起雄厚的知識儲備。畢業後,有實力被高薪職位錄取,繳足五險一金到40年以上,你可以做到退休金7000以上。如果你有足夠的智商做一個成功的老闆官員專家,會不止這個數。如果你智商偏低,只能做簡單勞動,就不要多想了。退休金不是福利,是在崗時 社會 貢獻的儲備,本質是在崗時國家替你攢下的,你能工作時積累的少,貢獻低,只能得到你該得的。退休後仍然是按勞分配,不要期待不勞而獲。
『肆』 怎樣提高退休以後養老金待遇,有什麼好辦法嗎
引言:想要提高退休以後養老金的待遇,我們不僅僅可以等著政府提高養老金的政策出台,更多的是我們可以參與買一些保險或者是買一些高保。選擇最高檔次的來交費,並且一定要參保,盡量延長繳費的年限和期限,而且那你參保的時候一定不要斷。
想要在退休後提高自己養老金的待遇,我們可以選擇參保參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而且在此期間一定要選擇最高檔位的繳費,中間不要中斷,並且要盡量延長我們的繳費年限。
『伍』 怎樣提高退休基礎養老金有什麼好的辦法
養老金的數額完全取決於你在職時繳納的養老金保險。在相同條件下,如果繳費基數高,繳費年數長,退休時養老金會更高。即使每個人退休後不繳費,繳費年數和養老金水平也應作為退休人員養老金上升的條件之一,否則對那些在職繳費年數長、繳費基數高的同志太不公平了。
養老金的增加應該基於客觀現實,養老金的現狀分布,一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明顯低於政府和公共機構。從公平的角度和尊嚴的老人,這是一個合理和必然選擇給溫和的政策偏好退休人員,也是一個可行的政策調整養老金分配。
『陸』 辦理退休時,怎樣做就可以使退休工資高一點
在辦理退休時,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養老金支付水平更高一些?眾所周知,養老金待遇是根據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平均社會工資三個主要條件計算的。然後,你個人基本養老金的待遇最終計算出來。你的保險條件越高,你的個人基本養老金水平就越高。基本養老金占我們養老金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基本養老金非常重要。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去妥善處理退休,所以你的養老金待遇的累計年齡越大,你的養老金待遇的累計年限就越大,養老金工資水平的高低與支出年限有關。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當我們參加社會保障時,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你的保險條件,特別是一個條件,比如累計支付年數。我們的累積供款年限越長,我們將來可以享受的養老金水平就越高。
因此,在每年參加社會保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不中斷繳費年限,因為一旦發生繳費年限中斷,就會出現養老金福利減少的問題。所以說就會造成社保的中斷,當然這確實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但是我們即便離開工作單位以後,也是可以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參保,依然是可以讓自己,擁有一個連續不斷的繳稅年限,讓自己的累計繳稅年限,擁有一個最大化的情形。
『柒』 社保的退休工資,如何才能提高呢
如何提高社保退休工資?這是一個理論上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比較難的問題,有的主觀上能起到一定的控製作用,有的只能被動地接受,個人是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下面和大家探討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第三,如何提高社保退休工資?
根據第一和第二的分析,養老金的高低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退休年齡的關系最為密切。那麼要想提高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提早繳費是首要條件。但是如果屬於城鎮在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越早的人,繳費年限是最長的。比如20歲開始上班的人,上班就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到60歲時可以繳費40年,按照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繳費40年可以享受到40%的基礎養老金,這可能是今後比較長的繳費年限了;參加工作比較晚的人,如果在工作中不斷努力奮斗,通過提升職務和是增加個人工資的形式,不但基礎養老金的領取基數會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大幅度提高;對於靈活就業人員,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規劃繳納養老保險,用繳費年限來抵消繳費繳費基數比較低的不足,而對於經濟實力比較強的人,可以用繳費指數來提高繳費繳費基數,用較高的繳費金額來彌補繳費年限比較短的不足。
總之,退休養老金是在職職工和繳納社保的靈活就業人員一直比較關心的熱點問題,養老金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今後退休養老的生活質量。每個人都希望有一份比較高一點的養老金,但是由於養老金的多少,是和我們年輕時繳納社保的年限和繳費金額成正比的,刻意的追求不但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還有可能增加不必要的煩惱,還是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