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聯想、海爾、美的,每一家巨頭背後都有個隱秘王國
當你在味千拉麵點了一份溏心雞蛋,你能想到它跟海爾有什麼關系嗎?
與家喻戶曉的家電巨頭海爾不同,「海爾系」擁有四個上市公司平台,手握銀行、證券、保險、小貸、消費金融等金融牌照,產融結合涉及數以萬計的企業,可謂隱形「金控巨頭」。
2014年以後,伴隨金融改革加速,實業巨頭紛紛涉足金控,數千億元資金從實到虛,大系頻出:「海爾系」「美的系」「格力系」「聯想系」「TCL系」「萬達系」「蘇寧系」……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緊密結合,一般被認為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完成真正經濟轉型升級的不二載體。千千萬萬的張瑞敏、董明珠,態沖都必須經歷金融資本的洗禮與磨礪;唯其中戰勝誘惑與風浪的企業,方能「屹立潮頭續遠航」。
中國的實業傍上金控,起於2000年前後。當時,價格戰時起彼伏,實業利潤下滑。為保持增長,也為拓展融資渠道,一些實業巨頭開始謀求金融平台。
2001-2002年,海爾一鼓作氣控股青島商業銀行,入股鞍山信託,成為上市公司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成立海爾紐約人壽(北大方正人壽)······集齊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四大金融牌照,海爾系橫空出世。
從2002年開始,美的創建基金公司,與希望系發起成立順德農商銀行,參股江蘇銀行、湖拍肆北銀行·····TCL、格力、奧克斯等實業巨頭都在金融界大顯身手。
不過,與德隆系、明天系等金融大鱷的「空手套」不同,這些初生實業系謀求的是產融結合。 以海爾為例,產業鏈上游涉及有色金屬、化工、模具等幾千家供應商,下游又有數萬個渠道商。他們大多是民營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取貸款。2002年,海爾注資5億元成立財務公司,依託金控平台融資放貸,向供應商、經銷商提供資金支持。 有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海爾財務公司歸集資金超過300億美元,運營能力在全國200多家財務公司中常年位列前5名。
2015年,海爾計劃擴充3000個物流倉儲基地,需配備9萬輛送裝服務車和18萬服務人員。為此,海爾經銷商向海爾財務公司申請貸款,按項目進展分批次獲取建設資金;海爾根據運營期預計收入,逐年收回本息;在建設過程中,都進行了土地使用權質押或在建工程抵押擔保,已建成項目也採取了固定資產抵押擔保。海爾利用產融結合可謂旱澇保收,經帆賀殲銷商也解決了資金需求。
相比海爾成立財務公司的時間,格力晚了1年,TCL晚了4年,美的晚了8年。但皆好事不嫌晚,照樣玩得「溜」。
格力利用財務公司的資金歸集,可以做到不向銀行貸一分錢;把錢從存銀行轉到財務公司放存,再向產業鏈內2萬多家公司放貸,收益是存銀行的數倍。關鍵是,格力與上下游公司知根知底,也不涉及地方金融政策差異,因此放貸審批迅速,資金流動效率更高。
2014年以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外界一直憂慮的「破產潮」「倒閉潮」並未實際發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融結合起到了救市效果。據格力公布的數字,格力在10個月內就向上下游產業鏈輸血250多億元;通過財務公司對集團成員資金歸集達到88%,有效調節了資金餘缺,把資金投放到了重點項目上。即便產業鏈內公司發生逾期、破產,大多數也被系內處理,難以產生劇烈震動。
有一種說法,深刻揭示了金融大鱷與產融結合的區別:金融大鱷是獵人,打到獵物就跑;產融結合是農民,更多是耕耘。 但是,任何金錢都是具有冒險氣質的,實業大系不會永遠被關在產業鏈內籠子里。一旦選擇向外開放,風險與挑戰也便隨之而來。
2、開放的實業大系
2008年,聯想控股入股蘇州信託,2009年參股漢口銀行,2010年控股拉卡拉,進而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2年通過正奇金融挺進擔保、小貸、典當······不過,在布局上述金控平台之前, 科技 實業巨頭「聯想系」就已開始向外開放。
這可能源於IT核心產業鏈並不在國內,而且產品存在明顯的周期性,促逼聯想向外尋求多元化發展。
2000年,聯想投資5000萬元創辦新東方教育在線,投資1億元創辦門戶網站FM365,出資3億元收購 財經 網站贏時通40%股權。這些投資都有一個美好的設想:通過與聯想電腦捆綁的方式接入互聯網,流量上去後再發展電子商務與廣告業務。但是,聯想系第一輪擴張撞上了互聯網泡沫,加之自身的互聯網基因不夠強大,所有項目均告失敗。
「創業」不成,聯想系隨後轉入風險投資。2001年,朱立南拿著柳傳志託付的PC業務前十年全部利潤3500萬美元,成立聯想投資,主抓初創期風險投資和擴展期成長投資。雖然沒有抓住BAT這樣的世紀機會,但朱立南處女投就以800萬元拿下科大訊飛11.43%股份,其後也有神州租車、卓越網等閃光項目。
2012年,聯想投資更名為君聯資本。2014年,君聯資本9家投資企業上市,一舉超越紅杉、高盛、IDG位居當年第一位。
除了開山之作的君聯資本,2003年,聯想系成立弘毅資本,主做PE業務,專注收購;2008年成立聯想之星,推出「創業培訓+天使投資」雙驅動模式;2010年成立聯想樂基金,主要投資早期、具有高成長性的TMT創業公司。由此,聯想系構造了PE/VC行業內罕有的全產業鏈,四大投資機構聯手貢獻了除IT業務外最多的利潤。
聯想系的具體套路,簡單說就是借別人的殼下自己的蛋。 比如,2012年,聯想控股設置農業投資子公司佳沃集團,隨後收購裝入青島沃林藍莓果業有限公司65%股權,四川中新農業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完成原始積累。2016-2017年,佳沃農業通過表決權委託的形式入主創業板上市公司萬福生科,最終完成「租殼上市」,而裝入的資產也是第三方國星食品的海鮮業務。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白酒業務。2011-2013年,聯想控股從地方國資手中拿下文王釀酒、孔府家酒等四家地方酒企,然後設置豐聯酒業裝入白酒資產(後來豐聯酒業裝入佳沃集團)。雖然常年虧損,但是聯想系拿下的價格還是很低的,2017年4月轉手就賣給老白乾14億元,順帶把佳沃集團帶上老白乾第二大股東寶座。
2015年,朱立南掌管的聯想控股於港交所上市,麾下不但包括兩家上市公司:楊元慶掌管的聯想集團,郭為掌管的神州數碼,還集結了四大風險投資機構,投資遍布金融、農業、白酒、醫療、物流、養老、化工能源等領域。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朱立南才是柳傳志欽定的接班人。
在聯想系大殺四方之際,2014年,借金融改革加速,家電巨頭金控王國也紛紛選擇走出產業鏈,試圖在經濟增長放緩期尋找新的增長點。
海爾成立P2P海融易,收購第三方支付快捷通,又悄悄拿下非常珍貴的消費金融牌照。在上游,海融易+快捷通,聯合青島商業銀行繼續向產業鏈輸血;在下游,海爾消費金融採取O2O模式,打入紅星美凱龍、有住網、綠城電商等消費場景,向消費者提供信用支持。由此,海爾的產融結合實現閉環,可謂自產自銷。
與海爾同步,TCL成立P2P平台T金所,組建了消費金融事業部。美的則斥資3億元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神州通付,並依託微信公眾號提供員工金融、供應商金融、經銷商金融和小微金融。
金控平台的日趨多樣化與開放性,有助實業大系的手越伸越長。比如,海爾的融資租賃公司入股了華東第一大蛋雞企業鴻軒農業,為產業內的農戶提供融資租賃,指定他們購買鴻軒的設備,並從需求端入手提供訂單式農業技術服務。在這個過程里,海爾既不是加盟商,也沒有布局產業鏈,而是使用金融工具構建了一個產銷聯盟,最後拿走其中的利潤。2016年,海爾影響的蛋雞產業已有50億元的量級,超過這個行業里任何一個個體公司。
聯想系的廣撒網,與海爾系化身養雞大戶,本質上都是利用金融杠桿,進入利潤更高的產業。但是,也不是每一次對外投資都能成功。熊貓煙花、奧馬電器等2014年以後開展對外金融業務的實業公司,至今也未見到太多成效,出現一定壞賬。
更何況,並不是所有產業、公司都希望實業大系插上一腳,即便一開始苟且了後來到分錢也會鬧翻。因此,強取豪奪似乎是難免的。
3、並購戰爭
首先擦槍走火的是美的。
2016年,格力電器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赫然出現寧波普羅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法人就是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何劍鋒,間接股東就是美的投資與何享健本人。此事無疑讓董小姐「糟心」不已。雖然「外敵」最終賺了一筆價差撤退了,但是以美的系過往的風格,格力不得不小心提防。
美的是最早走出產融結合,駛上並購擴張、反哺金控道路的實業大系。 早在20年前,美的就通過收購東芝萬家樂,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隨後收購榮事達、華凌,提升製冷產業能力,打開白電市場局面;收購江蘇春花,實現規模化增長;2008-2014年,通過步步蠶食,實現對小天鵝的絕對控股,對國內洗衣機市場佔有率突破60%;2016年,美的斥資33億元收購東芝白電業務,打通日本、東南亞、歐美市場通道,並獲得東芝在壓縮機上的核心技術和產業鏈上的優勢。
因此,與格力強調自主研發不同,並購是美的發展技術與市場的第一利器。而且,當家電市場出現萎縮、不振,美的系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外移,開辟新的戰場。
上一次外移發生在2003年,美的在行業走低期收購雲南、湖南客車企業,進軍造車。不過,這次嘗試以慘敗收場,保持專注的格力反倒趁機在空調市場奠定了王者地位。
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家電市場飽和背景下,美的排除萬難,收購機器人製造巨頭庫卡。與之前不同,市場反響強烈,大批資金流入上市公司美的集團,造成股價攀升1年有餘,翻了一倍多,完成了一次並購&金控套路。
有趣的是,當年美的沒做成的 汽車 ,格力眼下正在做。 繼董明珠以個人名義入股珠海銀隆後,格力已與珠海銀隆簽署了200億元的互相采購大單,在智能裝備、模具、鑄造、 汽車 空調、新能源 汽車 等領域,優先採購對方的產品及服務。也就是說,珠海銀隆向格力開放了新能源 汽車 技術。2017年6月,珠海銀隆申請IPO。雖然格力未佔一股,但考慮到董明珠的股東身份及占珠海銀隆過半營收的大客戶地位,格力系其實已經收服了珠海銀隆。
在實業大系眼中,好的標的已成為寸土必爭的「國土」,為此殺紅眼也是值得的。 2015-2016年,海爾、美的不約而同向北美第二大家電巨頭GE報價。為此,美的CEO方洪波親赴紐約展示誠意。考慮到美的與GE合作15年的交情,有觀點認為美的幾乎已經拿下GE家電業務。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海爾竟然拋出54億美元的天價拿下了GE,這個價格比之前伊萊克斯的報價高了近一半!
美的近年來正大幅縮小與海爾的市場差距,國際業務占其營收40%份額,但缺乏足夠的品牌美譽度。因此,美的如能拿下GE,將讓海爾非常難受,不如抬高加碼直接斷了對手念想。須知,GE在中國有大量外包訂單,接手的就是美的、格力,此番單子肯定轉給海爾了。
但是,美的也有後手,借收購庫卡攀上了華為系的親家。之前,華為與海爾關系更親密,雙方多有技術合作。但華為一直覬覦庫卡的智能製造技術,以期能打入智能家居市場。於是,美的借庫卡與華為達成移動智能終端與智能家電同盟,雙方將實現渠道共享及聯合營銷、數據分享與數據挖掘。
對美的的反擊,海爾系的防範工作盡顯大系恐怖之處——從2016年開始,海爾系暗自在大數據領域布局,目前已經投資了7家大數據細分領域前三公司,並迅速消化吸收相關技術,推出了第一個專為智慧家庭定製的生態操作系統UHomeOS。
從資本市場的躁動,到消費市場的硝煙,如今猶如白駒過隙。
相比美的、格力、海爾的高調,TCL屬於悶聲發大財的主:除深交所上市的TCL集團,TCL系旗下還有4家香港上市公司:通力電子、TCL多媒體電子、TCL通訊 科技 和TCL顯示 科技 。在新三板還有1家以IT產品分銷為主業的控股子公司翰林匯。
最近十年,創始人李東生都在極力促成TCL向新商業模式孵化平台挺進,使用的具體財技就是不斷並購重組,分拆、分拆、再分拆。如按分拆最大化考量,TCL應有7個產品業務,3個服務業務和1個創投,總共11個板塊,目前已經變出6個上市平台了。
須知,蒙眼狂飆的樂視也才七八個板塊,變出了1個樂視網,與TCL系的差距可謂判若雲泥。
4、實系道義
正是在並購的硝煙中,有關實業大系是否適度的討論被提上案頭。
歷史 上,從產融結合走向金控投機,並由此造成的慘案數不勝數 。 比如福特 汽車 ,2006年先是主業受日本廠商沖擊,造成金融業務資金成本上升,最後不得不變賣金融業務才能湊到開發新車的資金。而海爾收購的GE, 歷史 上也由於產融脫節造成大衰退,這才有了業務大甩賣。
判斷實業堅挺、金控沒有反噬實業其實有一個公認標准:產業利潤應遠高於資本溢價,金控行為不應當以獲取短期差價為主要手段。
不過,這個標准如果撞上野蠻人,那就說不清楚了。
2016年9月,聯想系「近親」孫宏斌所執掌的融創中國以137億元收購聯想控股旗下的融科智地,交易中涉及的40多個項目全是一二線城市核心區域,單價只有2000元每平方米,可謂匪夷所思的便宜。
這無疑為融創四處「搞事情」提供了彈葯——從2014年起,融創已經染指了綠城、佳兆業、萊蒙、嘉凱城、樂視、金科······甚至一度接近萬科,身份在白衣騎士、野蠻人間反復變換,更不乏「甜甜蜜蜜結婚,反目成仇離婚」的案例。融創所到之處,無不掀起陣陣波瀾。
此外,美的除了襲擾格力,還悄悄潛伏過藍色游標、西王食品······2016年7月,TCL與偉星新材成立股權投資基金,本來是要投資TCL與偉星新材上下游相關公司,結果不久後竟集結資金殺向上市公司茂業通信,導致後者陷入沒有實控大股東的尷尬境地······在輿論熱議資本侵襲實業的當口,實業大系事實上也在「抄底」。
從產業巨頭,到實業大系,誰在其中堅守本業始終耕耘,誰在其中裸泳狂奔製造泡沫,我們只有拭目以待了。
Ⅱ 七喜手機發展史
1973手機館| 數碼文化
手機 歷史 未來發展
深度好文 全面詳細
此七喜非賣汽水的七喜。
賣汽水的七喜,英文名叫7up,80年代,七喜和可口可樂是競爭對手,隨後被可口可樂的老對手百事可樂買下美國境外的所有地區銷售權。
七喜手機聽著很年輕,但是做手機的時間比小米、魅族都早,但是沒能活到現在,成為了眾多被網友懷念的其中一個。
七喜手機的創始人,叫易賢忠,1959年出生於湖北潛江市浩口鎮,畢業於浩口高中。1978年考入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州白雲山一家國企,從事電子技術方面的工作。
易賢忠在國企里工作了近十年,和妻子是同事,90年代初的時候,夫妻二人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到700元。易賢忠不是被經商潮吸引才創業的,而是迫於生活。
1991年初,易賢忠女兒患上了一種腦疾,治療需要花不少錢,國企的報銷手續非常繁瑣,他覺得既難以指望,看別人的臉色自尊心又受到傷害,易賢忠決定經商賺錢,給自己的目標是一年賺1萬元錢。
1991年7月16日,易賢忠開始創業,剛好廣州沿江路南方大廈停業裝修,需要節能電子鎮流器。理工科畢業的易賢忠嗅到了機會,別人報價30元,他就報27元,成功接到南方大廈500個訂單。
為了湊齊5000多元的製作材料費,易賢忠在中山市小欖鎮,找到一個賣電子原材料的老闆,求老闆賒貨給自己,保證三天後還款。
易賢忠帶著原材料就在自己一室一廳的家中干開,兩個通宵完成了500個電子鎮流器的製作,按期把交貨給了南方大廈,成功拿到了回款。這筆生意,易賢忠三天賺了8000元,將近他一年的工資。
原單位的領導知易後,邀請他回來要帶企業扭虧為贏,但國企許多時候與能力無關,易賢忠嘔心瀝血積勞成疾,體會到了國企的復雜,下定決心要離開。
重新下海的易賢忠,在廣州番禺有一個很大的電子鎮流器廠,另一方面,開始做國外IT品牌的代理商,越做越大。
1997年8月,易賢忠在廣州市創立七喜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推出「HEDY」電腦,意為Happy Every Day,早期的七喜電腦,是集配件供應商、代理商、銷售商、製造商於一身。
2000年,七喜投資5億元在廣州建了生產基地和科研大樓,並開始自產「大水牛」機箱、電源等,配件除了自用,還在DIY市場上銷售,七喜電腦是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唯一指定專用台式電腦。
2004年,七喜成立數碼部山銷門開始投資MP3。
2005年,做手機的南方高科公司,瀕臨困境,七喜開始與南方高科合作代工,籌劃推出手機,除了借用南方高科的牌照,還接收了部分南方高科的研發團隊。
回顧一下這個時間點,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的情況,波導、TCL、夏新等第一陣營全線潰敗,中科健和南方高科處境艱難,聯想、TCL、海爾、明基等家電品牌已經拿到手機入場券,華碩、昆達等台灣IT廠商也在積極申請。
南方高科也是一家很早就開始做手機的國企,技術背景很不錯,詳細可以閱讀國產手機發展史(三)南方高科手機
2006年8月,七喜、高新奇、友利通一起獲得國家頒發的手機生產牌照。跟很多手機廠商一樣,拿到牌照第一件事,就是先放話,易賢忠宣布:七喜加入手機混戰,在混戰的最後,估計會剩下10家左右,我希望七喜也能在其中。
2006年11月,七喜首款音樂手機——H777上市,採用的是上古2.5mm耳機介面。
2008年1月,一個叫高斌的人接任了七喜手機業務部總經理,高斌大家都不認識,但他的師傅和領導就是大名鼎鼎的手機狂人——萬堅明,萬堅明在長虹任職期間,高斌是他的副手,也是國虹總裁助理、TCL手機總經理逗寬游助理。
2009年8月,七喜在義大利創立中高端品牌REVO,REVO定位於城市品牌,HEDY為鄉鎮品牌。
2011年9月,七喜H701上市,一台2G手機,有人疑問很像HTC渴望S,不過確實是連桌面巧棗壁紙和布局都一樣。
2012年,3月9號,七喜控股發布了澄清公告:H701手機是公司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未抄襲、侵犯任何其他公司知識產權,
2013年9月,七喜Q7發布,MT6589處理器,是七喜最後一部手機,在Q7之後,七喜方面宣布將不再涉足手機業務,
2013年,七喜控股虧損1.23億元,同比下滑1608%,你沒看錯,我也沒打錯數字,無奈之下七喜知道不斷出售負債子公司,報表上的數據逐漸變得好看。
對於七喜的股東來說,剝離轉移資產後,看起來干凈的殼資源,不管是出售還是重新注入資產重組,都十分理想。2016年,七喜控股改名為分眾傳媒。
七喜手機業務也慢慢沒了,但七喜集團跟很多專職手機的企業不一樣,手機業務只是眾多業務中的一項,手機業務停止以後,七喜的創始人及其家族在茫茫資本世界裡浮沉運作,最後業務越走越大,涉及制葯、醫療設備、醫院、養老院、房地產、物業、電腦整機、伺服器等,至於運作過程不屬於我們手機 歷史 的范疇,不做贅述。
大部分數據來自網路
Ⅲ 養老院可以上市嗎
可以的,只要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一定的標準是可以上市的。
Ⅳ 養老院都是買的什麼傢具呢
可以選擇康小金的傢具,康小金是金牌廚櫃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適老健康家居品牌。金牌廚櫃創立於1999年,23年高端定製家居行業經驗,已於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要致力於安全、便捷、健康、簡智能的高品質適老家居產品和服務的,讓老年人可以更加放心的。 還有不清楚的可以自己網路。
Ⅳ 國內有哪些著名的上市公司
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網路、中國移動、台積電、愛奇藝、農業銀行、京東等。
1、騰訊控股
騰訊控股2018年1月29日收於471.60港元,創下上市以來最高收盤價,2018年4月15日收盤僅有386.80港元。不到三個月時間,騰訊控股市值蒸發了8058.71億港元。
2、阿段賣里巴巴
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9月19日正式在紐交所上市,代碼為BABA,開盤價為答扒92.7美元,大漲36.3%,市值達到2383.32億美元。
3、愛奇藝
愛奇藝2018年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IPO發行價定在18美元/ADS,融資金額達22.5億美元,遠超此前計劃募集的15億美元。總市值為110億美元。
4、網路
2005年8月5日,中國頭號網路搜索引擎網路公司的股票在納斯達克市場首次公開上市,股價當天狂漲354%,從27美元的每股發行價上漲到收盤時的每股122.54美元,盤中一度曾沖破每股150美元大關。
5、京東
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5月22日,京東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JD」,開盤報價握舉逗為21.75美元,較發行價19美元上漲14.47%,市值達到約297億美元。
Ⅵ 養老產業概念股有哪些
養老抄概念股龍頭
醫療行業:魚躍醫療(002223)(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公司專業從事康復護理系列和醫用供氧系列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是醫療器械OTC市場的龍頭企業,在康復護理和醫用制氧兩大核心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尚榮醫療(002551):公司主要提供以潔凈手術部為核心的醫療專業工程整體解決方案,具體包括醫療專業工程(如手術室、ICU、實驗室、化驗室、醫用氣體工程等)的規劃設計、裝飾施工、器具配置、系統運維等一體化服務。
迪安診斷(300244):公司主要從事醫學診斷外包業務以及配套的體外診斷產品代理業務,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及產品的對象主要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公司是國內規模較大的獨立第三方醫學診斷外包服務提供商,是目前我國經營規模最大、診斷項目開展最齊全的獨立醫學實驗室之一。
保健品行業:哈葯股份(600664)(行業龍頭,資產注入題材+老齡化長期保證)
養老產業:大族激光(002008)(首家切入養老產業)
醫葯行業:中新葯業(600329)(公司速效救心丸快速優勢明顯)
Ⅶ 養老股票有哪些
養老概念股龍頭
1、雙箭股份:
雙箭紅日是上市公司和上海紅日家園成立的合資公司,上海紅日家園是上海地區知名品牌連鎖養老院,創辦自2006年,旗下共有連鎖養老院6家,總計2600張床位,入住率接近100%,養老服務管理經驗突出。合資公司的成立一方面深度綁定了上海紅日家園,同時未來養老院的業務開展將在合資公司旗下進行。此次蘇州項目的簽訂是公司異地復制的第一步,上市公司養老服務龍頭預期正在不斷得到加強。
2、迪安診斷:
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一家以提供診斷服務外包為核心業務的獨立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機構。憑借獨具特色的「服務+產品」一體化商業模式成為行業先行者與倡導者,並於2011年7月率先上市(股票代碼:300244),實現中國獨立醫學實驗室上市「零的突破」。
Ⅷ 涉及養老院行業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雙箭股份
光大集團
宜華健康
金陵飯店
都屬於
厚朴養老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