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藏養老金上調方案
全國第26個提高養老金的省份悄然誕生,那就是西藏自治區,只是沒有在官網公布。經核實,2023年西藏養老金調整方案有頌派兩大亮點:一是西藏養老金額度調整大幅下降,但仍為全國最高,即每人每月增加92元;二是養老金聯動調整比例高達2.21%,僅次於海南省的2.32%,居全國第二。但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的邊疆地區,如此高比例的養老金聯動確實讓退休人員感到欣慰。2023年西藏養老金調整還有哪些變化?下面帶你一探究竟。
首先,定額調整增加了92元。相比2021年增加113元的21元,降幅非常大,也符合其他省市額度調整的下降趨勢。可以說配額調整是跟風。但「餓死駱駝比馬大」,預計額度調整將是全國31個省市中最高的。
第二,養老金調整為2.21%。2023年,西藏養老金掛鉤調整比例為基礎養老金的2.21%,比2021年的1.35%提高了0.86%。2.21%意味著現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海南省的2.32%。也就是說,西藏今年對多繳多得非常重視,對人社部加強聯動調整比例的要求落實得也非常徹底,對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是利好。
但注意基礎養老金的定義,只包括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包括交通、取暖、職業年金、過渡性福利等等。
三是按地區類別調整繳費年限。今年西藏的繳費年限將根據三個地區的繳費年限進行調整。第二區每年增加1.5元,第三區每年增加2元,第四區每年增加2.5元。但2021年二、三、四區相比5元、6元、7元,年數分別下降了3.5元、4元、3.5元,意味著今年年值有所下降,這對繳費年限長但養老金水平低的退休人員來說不是好消息。畢竟養老金的增加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就年掛鉤的單價而言,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
補充區域分類,西藏4000米以下屬於類,4000米到5000米屬於類,5000米以上屬於類。
第四,老齡傾斜調整部分有所下降。70-79周歲的每月增加70元,80周歲及以上的每月增加110元。與2021年相比,70-79歲每人每月80元增加,10元減少,80歲及以上沒有變化。
總結一下,2023年西藏養老金調整細則的變化主要有:養老金掛鉤比例提高,目前全國排名第二;調劑額度明顯下降,但仍為全國最高;調整年限也大幅下降;老年調整為70-79歲,10元降幅整體為「一升三降」。
假設西藏王大媽是三類地區退休人員,養老金3500元,年限30年。她不喜歡老年調整。根據西藏養老金調整細則,王大媽享受三項調整:一是定額調整增加92元;第二筆養老金的調整為35002.21%=77元;年限230=60元。養老金合計增加229元,增幅為6.54%。在25個省份中,這個金額和增幅應該是全國最高的。
西藏工人退休政策規定:「凡我區國營企業、機關事業單位中的正式工人(包括1968年9月5日以前參加工作,同時統計在1972年年末職工人數之內的長期臨時工)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可以退休。少數雖未達到以上規定的退休年齡,但困身體等原因難以堅持正常工作的,經組織批准,可以適當提前退休。」為此,我們提出如下意見:
一、根據國家原勞動人事部勞人護〔1985〕6號文件第三條「常年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高原地區和常年在攝氏零度以下的冷庫、生產車間等低溫場所工作的工人退休時,可以參照從事井下高溫作業工人的有關規定辦理;常年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山、高原地區工作的工人退休時,可以參照從事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工人的規定辦理」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第一條(二)款「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應該退休的規定:我區工人退休年齡條件正常應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以上。
二、因病、因公致殘、特殊情況提前退休按國家和自治區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三、企業兼並、破產、撤銷、優化資本結構試點等提前退休按國家和自治區現行相關規定執行。
⑵ 農保能領取多少養老金31個省份,高的超過1000,低的只有116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也快速富了起來。國家根據社會形勢推動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2009年國家建立了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為廣大農民建立起一份穩定的養老保障。⑶ 23省份公布上調養老金
中國目前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按復蓋人口類型分為企業員工、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城鄉居民三類.23省宣布提高養老金嗎?讓金投小編為你解答吧!
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23個省份提高養老金.其中,單獨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定額的共有河南、青海、天津、西藏4個省,單獨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定額提高的共有遼寧、新疆、陝西等14個省.另外,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福建5個省同時提高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企業員工退休養老金的定額.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上調的省份,截至發帖,上調最多的是北京市,每人每月增加95元.上海每人每月增加80元,江蘇省明確提高基礎養老金省最低標准13元.天津提高了十二元.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方面,採用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結合的方法.
23省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定增幅度在25-70元之間,遼寧省建國前參加工作的退休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70元,增加額度最大,另外,上海、廣東定增均為60元,北京增加50元,定增額增加的金額排靠前.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韓克慶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采訪時指出,提高養老金,一方面說明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另一方面說明政府對民生相關領域的財政支持力越來越大.
對於各地區漲幅不同,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目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收入水平、社會保障待遇水平有很大差異.
蘇海南指出,下一步要實現省級統一,逐步實現全國統一.在此基礎上,今後可以逐漸縮小該省內部不同市縣之間、不同省區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差距,使再分配領域的社會保障待遇更好地表現共享發展原則和互助性原則,更好地表現普遍精神.
北京、河北、山西、上海等大部分省份規定,高齡、艱苦地區退休人員等集體養老金可以增加.對於高齡退談棗休人員,北京可以再次享受40元到70元的傾斜政策.
另外,北京傾向於建國前參加革命的退休人員.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參加革命工作時,每人每月增加365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參加革命工作時,每人每月增加335元.在上述兩個標准漏彎的調整基礎上,他們還享受高齡退休人員的傾向政策,這次調整普遍增加405~440元/月.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表示,早、年齡大的退休人員,為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從2007年開始,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時適度傾向於高齡退休人員.2019年繼續堅持這種做法.同時,繼續單列調整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一般在80歲以上,國家規定他們可以享受100%的退休待遇.此次調整仍按往年的方法,調整參加革命的工作時間.
養老金調整什麼時候到賬?
各地養老金調整金額的支付從2019年1月1日開始計算再支付.上海市企業退休和城鄉居民增加養老金5月18日入賬.北京於6月15日發行給許多企業退休人員.
山西、河南、廣東、寧夏、湖南、陝西、新疆、江蘇、湖北、遼寧、福建、江西、河北、內蒙古等省份預計7月底前完成調整後的養老金發放.湖北等省預計8月底前完成調整後發放養老金.
人社部:完全可以保證養老金長期按時全額支付
最近在網上成為話題的養老金到2035年消失,80年後沒有養老金的可能性很高話題,今年4月,社會部養老保險司長聶明隈在社會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國家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積極、綜合、科學的對策,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全額支付,完全能夠保證制度的健康穩定運行.7月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重申,為解決未來支付風險做准備,可以保證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請放心.請讓很多退休人員放心.
韓克慶直言不諱地說,80後很可能沒有養老金的觀點是不可思議的.他認為這個發言有點危險,居心不可估量.這種論斷不能推敲,缺乏基本邏輯.
韓克慶進一步分析,現在社會保險制度運行良好,養老金充足,相信國家財政有充分的物質基礎,養老保險制度不會破產.
蘇海南也認為,社保基金繳費從全國來看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還有很多的籌資渠道返侍悶,國家已經有了一系列的政策,所以大家要對此有信心,不要擔心養老金拿不出來.
7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全面推進中央和地方國有和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和金融機構10%的國有所有權,轉移到社會保險基金會和地方相關接收主體,作為財務投資者,按規定享有收益權等權利. ;
蘇海南認為,大量國有企業稅後利潤不斷補充社會保障基金,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有助於提高社會保障基金的可持續性,進一步鞏固養老社會保障制度基礎.
韓克慶提出,未來需要合理的投資運營、管理關系,在政策公開、透明的前提下,更好地支持整個養老保險基金的餘地.
⑷ 江蘇省全省養老金計算基數統一為7974元,誰能領這樣高的養老金
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是近年來才出現的一個概念。很多人並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全省的平均養老金水平。⑸ 17省份公布2021年養老金計發基數,2022年養老金能否實現18連漲
《1月5日,隨著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2021年度全省職工基本養老金計襪皮源發基數為6378.92元/月,全國公布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基數的省份增至17個。⑹ 31個省養老金排名
你的退休金是多少?您在什麼地方退昌吵休?咱們的資歷一樣,憑什麼你的退休金就比我高?
今天,我們將對全國各地的退休者的平均退休金進行一次分類。哪些省份的退休金最高?您所在區域的平均退休金水平是多少?
以下是對此的深入分析:
三個因素對退休金有一定的影響:繳費年限,繳納基礎,以及退休金時的社會平均收入。
社會平均工資,跟地方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我們要提高養老金,就必須不斷地增加社保,增加基礎,這樣,我們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退休金,而不是「後腿兒」!
⑺ 養老金上調幾月份發放
7月底之前發放到位。
越來越多的省份正在兌現2022年養老金上漲。
截至7月18日,全國已經有20多個省份發布了2022年養老金調整方案,啟動了養老金的上調。按照要求,今年提高標准增發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7月底前要發放到位。20餘省份發布養老金調整方案
法律依據:
《關於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全國調整比例按照2021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確定。各省以全國調整比例為高限,確定本省調整比例和水平。
據中新財經記者統計,截至7月18日,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山西、吉林、遼寧、甘肅、內蒙古、江西、安徽、河北、天津、廣西、寧夏、河南等襪帆20多個省份發布了養老金調整細則。
2021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可以參與此次養老金調整。
養老金按「三步走」方式調整
有退休人員以為,既然養老金上漲4%,就是在自身養老金基礎上直接增長4%,但其實並非如此,養老金是按照「三步走」方式來進行的。
2022年養老金調整,繼續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橡喊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
第一步是定額調整,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統一增加相同額度的養老金,體現社會公平。比如,上海定額調整為60元。
第二步是掛鉤調整,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比如,上海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1元,增加額不足15元的,補足到15元;與本人養老金掛鉤增加1.9%。
第三步是傾斜調整,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人群,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比如,上海對2021年底前年滿70周歲、75周歲和80周歲的人員,每人每月分別再增加25元、35元和45元。適當加大掛鉤調整所佔比重
兩部門在養老金調整通知中明確要求,要進一步強化激勵,適告如雹當加大掛鉤調整所佔比重。從各地養老金調整方案來看,普遍加大了掛鉤調整比例,主要體現在養老金掛鉤比例的上調。
比如,湖南2022年養老金掛鉤比例從去年的1.3%漲到了1.4%;河南2022年養老金掛鉤比例從去年的0.88%漲到了1%。
2022年養老金掛鉤調整,與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雙掛鉤」依然是主流,去年一度採取與養老金水平單掛鉤的上海,今年也恢復了「雙掛鉤」。
⑻ 全國各省份養老金排名一覽表
隨著2022年養老金官方上漲通知的漸行漸近,人們對於養老金的期待也越來越多起來。
退休後的哥哥姐姐們,見面忍不住會想要問問:你養老金多少錢?你是哪裡退休的?咱倆同樣工齡,為啥你養老金比我高那麼多?
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全國各省份退休人員的人均養老金,分別是多少?養老金最高的省份是哪裡?你所在的地區,平均養老金是多少,在全國排名第幾?
下面為您深度解析:
分析指出,西藏和青海人均養老金高,主要原因是有補貼,因為西藏和青海都屬於艱苦偏遠地區,最近幾年,養老金調整方案力度很大。戚銷畢
比如西藏2021年調整方案中,定額調整高達113元,全國第一,又享受艱苦偏遠地區傾斜調整,所以養老金偏高。
⑼ 23年退休金上調細則
2023年養老金調整有李歲返望,按照慣例,2023年養老金是應該調整,也就是迎來了連續19年的上調。在2020年以前每年調整的幅度高達5%到10%,2021年調整的幅度降低到4.5%,今年調整的幅度降低到4%。就是現在退休工人的養老金上漲的幅度在縮小,目前發放的金額基本上能夠解決退休老人生活改善雀好生活質量。
在連續18年的養老金上調方案中,逐年在不斷地完善,但最終大部分省份形成的三方面調整,調整方案相對成熟:
1、定額調整。
金額調整基本上是根據交費的年限和交費的金額來進行統一調整。這方面的數字是相對比較固定的。要是針對同一類型的退休人員,實行同樣的調整金額。
2、掛鉤調整。
掛鉤調整是針對所交費的年限和繳費金額的多少進行調整。這就體現了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分配原則。由15年的按照每年多少元上漲,以後每多交一年一定金額上漲。這樣就體現了退休金每個人上漲的金額不一樣。
3、適當傾斜。
適當傾斜的分配原則,只是針對老少邊區的那些退休老人來說。因為他們生活的環境比較艱苦,而且當地的工資水平也比較低,所以進行適當傾斜。還有就是對年齡大的人進行適當傾斜,比如70周歲、80周歲年齡段等退休老人,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適當增加上漲的金額。
法律依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第一條 調整范圍。2020年哪飢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第二條 調整水平。全國總體調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確定。各省以全國總體調整比例為高限,確定本省調整比例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