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小輩怎麼養老

小輩怎麼養老

發布時間:2023-05-07 00:03:35

㈠ 沒有為兒子買房,娶媳婦出過一分錢的父母,該如何給他們養老

沒有為兒子買房子,娶媳婦也沒有出過一分錢,但你丈夫還是人家養大的。人家兒子還娶了媳婦,買了房,證明人家兒子有本事,也證明人家教子有方。比起那些父母啥都為兒子難備好了,兒子卻沒有本事,只會啃老的人強多了。

養兒防老是上一輩人的思想觀念,也是我國養老國情的需要。人老了希望兒子養老,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很正確的思想。如果你覺得人家當父母養大兒子,就因為沒有給兒子買房,給兒子娶媳婦,就不應該讓兒子養老嗎?如你認為是這樣的,除非你不會老。

人家再怎麼說也勞累大半輩子,把兒子養大,而不是把兒子拋棄不顧,老了享享清福又有什麼錯。別把自己和丈夫無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去責怪老人無能。

明知道公婆無能力無條件幫你們買房子,還滿口責怪他們無能。難道你不怕你兒子有樣學樣,將來也怪你們無法創造他想要的生活。

莫非都讓老人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給兒子媳婦去享受才是好老人嗎?相信真有這樣的老人,也不見得有幾個兒子媳婦知足,懂感恩。人心不足啊,再好的老人也被兒子媳婦當成理所當然。

一個人總想著老人應該給兒子買房子買車,本來就是有啃老思想。總想著老人給你們富裕生活,有這樣的不勞而獲的思想,你覺得將來你又能幫到兒子什麼,他們又是否滿意你們付出,還是嫌棄你們付出不夠多。

又或莫非你不知道老人遲早也會死,他們能幫到你們多少天,自己不努力,老人給得再多,日子也不會變得更好,只有自己努力創造的財富才會細水長流,源源不斷。

都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只想說,呵呵,那是你們沒遇到。

我公公,在我老公還沒出生的時候工傷,腿受傷了,打了鋼板,拄著棍子能走。為此單位給他分了一個38平的房子,成了他一生的「功績」,人前人後總說,「房子是我用腿換來的。」

從工傷之後他就沒有上過班,單位照樣給他開工資,也開啟了他「豐富多彩」的人生。

他的那點工資都不夠他自己揮霍的,別的小事我就不說了,挑幾件典型的說說。

我老公上4年級的時候,他出軌了(據說和後面的姘頭不是一個人),被我婆婆發現,他給我婆婆寫了一個《保證書》,作為後來離婚時的主要證據。

我老公2000年上高中,報名時公費分數線還沒出來,邊緣分數都得先預繳3000元的學費。婆婆連攢再借的湊齊了3000元。分數線出來的時候我老公考上了公費,他的學費就返回來了,當時學校就通知家長去學校取錢。我公公,拿到錢都沒回家,直接去買了一部手機。

我老公上大二時,我婆婆攢了一年的學費,被公公偷偷拿走,帶著他的姘頭,一個女鄰居,回了老家,各種坑蒙拐騙,吃喝玩樂。後來老家那邊來了電話,我老公的兩個叔叔坐火車過去把他倆給強行「接」回來了。

我老公大學畢業的第二年。公公和那個女鄰居,在一家小店喝了一下午的酒,然後給婆婆打電話,說讓她出去談談。當時我和老公正好和婆婆在一起,我們還沒結婚,老公就陪著婆婆去了,還叫上了老公的二嬸和老嬸。我獨自回家了。然後第二天,婆婆就和公公離婚了。原來二嬸和老嬸把那個女鄰居給打了,鬧得人家飯店雞飛狗跳的。 老公跪下來,求公公,和婆婆離婚吧,以後自己愛怎麼祚(zuo)妖就怎麼祚,別再來打擾他們母子了,他們想過正常人的生活。

離婚時,除了那個38平的房子,沒有其它財產可以分割,因為公公是過錯方,最後房子判給了婆婆,這也是後來我們的婚房。

之後老公和奶奶那邊的聯系就少了,直到我們結婚前,才帶著我回去見過奶奶,拜祭了爺爺,和姑姑、叔叔們一起吃了頓飯。

准備婚禮的時候,我沒見過公公一次,錢他自然也是沒出過一分。但是婚禮當天,他帶了三桌朋友同事來,他把禮金收了,吃完飯拍拍屁股就走了。婆婆追出去,讓他把三桌的酒席錢結了。他回來去和婆婆去查賬本,說這個鄰居是沖著他隨的禮,那個親戚是因為他花的錢,加加減減,又留下500元就走了。

回家看賬本,我發現老公的奶奶家幾乎都沒寫賬,只有奶奶寫了500元,一個堂弟寫了200元,其他的叔叔們和姑姑都沒寫賬。老公說,平時聯系的也少,能來捧個人場就行了,再說,姑姑和二叔的經濟條件也不好。我想也可能吧,也沒有深究。我還說呢,這樣也好,以後常來常往,能互相幫襯些,要是他們條件好了,咱們還不敢登門呢,別以為咱們去巴結人家了。

我們結婚之後,經常去看奶奶,和那邊的親屬走的也就近了。大概兩三年之後吧,過年的時候,公公沒在,聊起我們結婚的事,我們才知道。在我們婚禮之前,公公把奶奶這邊的親戚都叫到一起,說孩子要結婚了,讓大家表示表示,叔叔們和姑姑就把要隨的份子錢都提前給了他。這件事奶奶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所以賬本上只有奶奶和一個堂弟的禮金,別人的都沒有。

親屬的禮金肯定比鄰居、朋友的多啊,這樣多拿了錢,還不用出這兩桌的酒席錢。我當時真的驚呆了,沒見過這樣的父親,和兒子耍心眼, 我們結婚他不但沒出錢,還利用我們的婚禮斂了筆小財。

婚禮上還有個插曲,公公過來和我爸寒暄,說孩子結婚,我爸忙裡忙外的辛苦了。我爸說,都是當爸的,我出錢出力,有多大勁使多大勁,我這還是嫁女兒,將來生了孩子還得姓你家的姓。你呢?你也是當爸的,你娶兒媳婦,你為你兒子干什麼了? 我公公說,那將來生了孩子跟你家姓吧。

再說他和婆婆離婚之後,婆婆去了外地,他經常打電話騷擾婆婆。他自己說的,別看我花天酒地的,但是絕對不能讓婆婆再找人的。

我們剛結婚,婆婆就確診了癌症,回來我們身邊接受治療。為了照顧婆婆,老公辭了工作,那時婆婆還沒有退休,我一個人賺錢養家,我和老公把結婚收到的禮金全部拿出來給婆婆治病。在知道婆婆病了之後,公公再沒有給婆婆或老公打過一個電話,更沒有去醫院看過婆婆一次。甚至婆婆出院後,和公公在路上迎面遇見,公公居然馬上橫穿馬路,去對面走。他躲開了,他是怕我們跟他要錢嗎?真是可笑!此時他原單位給他開著工資,自己又在外面找了一份門衛的工作,還剛剛從我們的婚禮上(和婚禮前的奶奶家)收了一筆禮金。

過了兩年,婆婆病情穩定了,也退休了,老公重新找了工作,我們的經濟情況好了一些,買了一輛二手車。公公從鄰居那知道了,主動給老公打電話,說你現在買車了,以後我去哪不方便的時候就給你打電話。我老公說,車是老丈人出錢買的,沒夠,我還和別人借了兩萬。然後公公打斷了老公的話,說,啊,我這用單位電話給你打的,上班時接電話也不方便,以後我不主動給你打電話,你也別給我打了。掛斷電話老公就刪除了公公的手機號碼,從此再沒有記過,更沒有主動聯系過他一次。

後來婆婆癌症復發了,再次住院治療,老公也再次辭了工作去照顧婆婆,我當時懷孕4個月。公公因為酗酒,胃穿孔,老公接到電話後去醫院照顧了他一夜,第二天他轉危為安,老公又趕去腫瘤醫院接著照顧婆婆。

公公這次住院期間,經常給老公打電話,說醫院的飯他吃不了,外面的粥有粘稠劑。腫瘤醫院離家裡和公公住院的地方都挺遠的,老公和婆婆也是在醫院買著吃。公公住的醫院離家裡不遠,於是我每天早晨上班前拎著粥給他送去。

有一次,他忽然跟我說,讓我給劉姨(他的姘頭,那個女鄰居)道歉。我說劉姨是誰?我為什麼給她道歉?他含糊的說,當初二嬸和老嬸把她給打了,其實是我老公先動的手,我們是小輩,先動手總是不對,說一會兒她要過來,讓我替老公給她道個歉。

我當時就火了,我說,首先,當時的事我沒參與,孰是孰非我也不做定論,道歉不道歉的也輪不到我,你去找當事人。其次,小輩長輩的也談不上,我都不認識她,和她排什麼輩分?說句不好聽的,我叫你一聲「爸」都是看在我老公的面子上,要不你是我什麼人啊?我憑什麼給你送飯?最後,從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你就說過,你是工傷,有個頭疼腦熱的都不用我們管,單位能管你一輩子。從今以後你別再給我老公打電話了,你給單位打電話,讓單位給你送粥來。保溫桶送你了,反正拿回去我也不能用了。你好自為之吧。說完我就走了。

後來,他出院了,大半夜給老公打電話,說讓老公下樓去陪他聊聊,老公說天天在醫院,好不容易回家睡個覺,讓他別再打開了。老公怕婆婆那邊有事,不敢關機。然後他又打過來說,老公不下樓他就上來。我搶過電話對他說,你敢上來一個試試,這是我家,你是誰?半夜喝多了來我家鬧事,我報警抓你信不信?讓鄰居們都看看你的嘴臉,誰丟人誰知道,反正我不怕別人指指點點,最多也就說我倒霉,攤上這么個公公。後來他沒再打來。

我的孩子出生前一個月,婆婆去世了。走之前,婆婆特意見了公公最後一面。婆婆說,咱們怎麼也是夫妻一場,我這馬上要走了,我也不求你別的,你也不用照顧孩子們,我就求你,別去打擾他們,讓他們好好過日子就行。

我坐月子的時候,公公又住院了,還是因為喝酒。他又給老公打電話,讓老公去醫院照顧他。老公強忍著喪母之痛還在照顧我和孩子,老公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他,說沒有時間。然後公公就揚言要去法院告我們,說我們不贍養他。老公說,你去告吧,我等著傳票,到時候法院怎麼判我就怎麼執行。最後我們並沒有接到傳票。

現在又過去好幾年了,每年只有奶奶過生日和過年的時候能見到公公。孩子都不太認識爺爺,我和老公也很少在孩子年前提起他的爺爺,因為我不能違心的說爺爺愛他,也不想跟孩子說他爺爺的壞話,總之,我們就是不想提起他。

去年過年的時候,公公破天荒的給了我兒子500塊錢的壓歲錢。又讓孩子給他拜年,又讓孩子給他磕頭的,孩子本來和他接觸就少,都被嚇哭了。我抱起孩子哄,他還在那邊說,這孩子真完蛋,動不動就哭,我就不稀罕這樣的孩子。我老公當時就站起來,接過他手裡的錢摔回他臉上,說,我的孩子用你稀罕,把你的破錢收好。我告訴你別說拜年了,就你死了,我兒子也不會跪下給你磕頭的。500塊錢就想當個便宜爺爺,想得真美。然後我們三口就回家了。

今年過年的時候老叔和老嬸叫我們回去過年,老公說不去,自己在家過,初一回去給奶奶拜年。老叔說,今年已經和公公說了,叫我們回去過年,讓他別回去了,自己過年吧。

我公公的「事跡」真是罄竹難書,簡直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我對老公說過,他怎麼也是你爸,生養你一回,等他需要你照顧的時候我不會攔著你,但是我是絕對不會去管他的。老公說,他也不會管,就等著他什麼時候去法院起訴吧。

你們說就這樣的父親,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給他養老呢?

我就有這樣的父母,他們不是沒錢,而是不願意給我,把所有的錢都給了我妹妹(兩夫妻都是中學老師,妹夫副校長,生活比我過得好)。因為我從小就跟奶奶一起生活,沒有和父母一起住,一直到工作,所以和父母沒有那種親情。

自從我17歲參加工作後,就從來沒有問家裡要過一分錢,父母也沒有主動給過我。就連買房,結婚,生小孩,他們也沒有出過一分錢,而且兩個小孩從小到大都沒有幫我帶過一天。

現在,他們老了,經常不舒服、住院等,都是我在照顧,妹妹最多來看一眼就走,從不管。我覺得無論如何,我的生命都是父母給的,再委屈,我都會盡到一個做兒子的責任,在父母有生之年照顧好他們。

首先,我倒要問一問題主,你見過有多少父母拋棄過自己的殘疾、智障兒女?父母不幸生了無能為力的兒女,還能含辛茹苦的把他們撫養成人,這就是責任。

同樣的道理,父母老了的時候,無能為力了,兒子和媳婦對老人一樣有養老的責任和義務。想一想,過去的父母生兒育女多,他們能積攢多少錢給你們夫妻倆?只要是丈夫的父母,你作為老人的媳婦,即使老人不給你們一分錢,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他們養老。

我當地在民間評選好人榜時,有位姓陸的婦女上了榜。能在近60萬人口的城市裡被評上好人榜談何容易?那麼,這位陸姓婦女是怎樣做到的呢?由於篇幅有限,這位陸姓婦女是如何收養這位老人,以及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我就不提了,主要簡述這位陸姓婦女是怎樣來給這位「陌生老人」養老的。

此位男老人,被收養時70多歲,並且是位盲人。當時,這位婦女把老人接到家裡之後,遲遲不見有人來認領。起初,家裡人沒意見,時間長了,家人對她的意見越來越大了。在這位婦女的苦口婆心之下,用真誠感動和折服了家人。

這位婦女給盲人老人洗澡時,丈夫看不下去了,便囤出手來與妻子一起為男老人洗。夫妻倆這一洗就是十多年,直到為這位老人養老送終。說著很容易,但誰又能知道這位婦女在這十多年當中受了多少苦?抗下了多少輿論和壓力?可她卻用愛心去詮釋了一個對老人養老的意義。這位陸姓婦女的壯舉,難道不令那些嫌棄自己父母的人汗顏嗎?

再說,這位婦女養了這位盲人老人,結果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得到,僅僅成了「好人榜」中的一員。也許有人會戲謔,這能當飯吃嗎?是的,不能當飯吃。可是,從這位婦女身上溢出的閃光點,用多少金錢也買不到的。

因此,兒子買房和娶媳婦時,父母沒有出過一分錢,你們就准備不給他們養老?你的這種想法與我舉的例子相比,你還能得到老人的兒子,應該知足了吧!你比例子中的這位婦女劃算多了。她什麼也沒有得到,並且養的是一位與自己毫無相乾的人;你卻擁有了老人的兒子,而且兩位老人還是你的公婆。

之所以,從現在起,你就別胡思亂想了。畢竟你與他們的兒子是夫妻,你對老人孝順,能為他們養老,丈夫也會更加倍的愛你。更何況,媳婦能與丈夫為老人養老,是責任和義務;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展現。

這個事情你看得辦,難道你生出來自己長大的嗎?不是有父母養大,父母養子女不容易,養的時候不講苦和累,父母把我們養大,我們應該要做的事,做好贍養老人的事,不管你什麼理由,父母養你大,你要養父母老,子女不養老法律道德上都過不去,該如何給他們養老,你們吃什麼他們吃什麼!父母沒有要求,同樣吃法就可以了!

做為父母,無不在為兒女的成長含辛茹苦,為長大以後的兒女,發揮余熱,盡一份綿薄之力,竭盡所能的給兒子操借錢財買房子,又東拼西湊、費心費力的成媳婦,真可謂應了那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也不外乎有極個別的父母,他們從年輕時就養成了不務實,不勤勞的做派,說句難聽的話,吊兒郎當的混了大半輩子,待到兒女長大,還是20多年前的老房子,老樣子,一年年,家裡沒添置一件現代的設施,不思進取,就靠幾畝薄田往前混日子,家徒四壁,什麼也沒給兒女置辦,更別提有餘錢了。

盡管如此,但請不要忘記了,父母拉扯了兒子20多年,要懂起碼的孝道,生養之恩要報答吧!雖然父母沒給掙下什麼家業, 甚而買房成媳婦也沒添一分錢,但也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呀!母親從十月懷孕,直到兒女呱呱墜地,再到拉扯長大成人,期間的辛苦勞累,只有兒女做了父母,才會理解個中苦楚!在兒女成長的20多年來,甭管家是多麼貧窮,父母從未嫌棄過兒女,哪怕有一口好吃的東西,父母也捨不得吃,留給年幼的兒女,這就是父母的博大深愛,做兒女的理應感恩才是!好好的贍養老人!

靜下心想想,憑心而論,買房成媳婦花錢靠父母,純屬怪自己沒本事,父母把兒女拉扯大容易嗎?若不買,不添置一分錢,就怪父母沒本事,待到以後老了,在孝敬老人的問題上就糾結!如此考慮問題,莫免太片面,太極端了吧!捫心自問, 兒子買房娶媳婦,父母就那麼理所當然的添置錢么?有,可以給;沒有,盡力去操持;若沒能力操持,仍舊無分文呢?就去怪罪,甚而不去贍養父母!明確的說,這是不知道感恩,不孝道的行為!理應遭到譴責!

君不見,周圍很多人群中,曾有不少靠自己本事買房,成媳婦的小伙,他們對父母沒絲毫怨言,知孝順,懂感恩!和這些人相比,難道不覺得愧對父母,愧對父母20多年來的養育之恩么?!

鑒於此,盡管父母沒有為兒子買房、成媳婦給過一分錢,也要去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生養之恩!

沒有為兒子買房,娶媳婦出過一分錢的父母,該如何給他們養老?我本人認為做為兒子媳婦應該盡最大努力,該怎樣給他們養老就怎樣給他們養老。

只要不是父母從小就故意不管兒子,讓兒子自生自滅。兒子被父母養大成人,兒子就有責任和義務給父母養老。不要拿父母沒有為兒子買房,娶媳婦給過一分錢說事,這是站不住腳的,因有的父母也想給兒子買房,也想花錢給兒子娶媳婦,但是他們沒能力,辦不到啊!

我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有一個台灣青年人叫賴東進,他小時候,父親是瞎子,母親是智障,兄弟姐妹一大群,只有他和姐姐是正常人。父母就帶著他們白天討飯,晚上睡在墓坑裡。

後來,有人說他父親,你這個大孩子是正常人,應該讓他讀書啊,說不了將來還能出人頭地,不能讓他跟著你要一輩子飯吶!後來他父親就把他姐姐送到妓院,掙錢供應他上學。

賴東進中專畢業時,談了一個女朋友,但他第一次上女朋友家,就被未來的岳母拈著扁擔打出去了,未來的岳母還罵道,全世界也找不出來你們這一窩窩人,窮的要命,還想我女兒嫁給你,是白日做夢!

這一扁擔把賴東進打醒了,他知道了人窮就沒地位,人窮連個老婆也娶不上,人窮別人就看不起你。他從此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拚搏,走出自己的路。後來賴東進,一路奮勇拼搏,成了台灣十大優秀青年,台灣一大廠的廠長。

賴東進說,感恩父母給了他生命,感恩他岳母一扁擔打醒了他,讓他在逆境中,努力奮斗,在困境中脫穎而出。

象賴東進的父母不想給他買房子嗎?不想花錢給他娶媳婦們嗎?他們為人父母,肯定想,但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呀!那賴東進和他媳婦,是不是就不應該養他父母了?

我認為,每一個做兒子的,都應該象賴東進一樣,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只要他們不是兒子一生下來,就拋棄了你,做為兒子的你就沒有任何條件不給父母養老。

做為媳婦也應該支持老公贍養父母,這是一個好的傳統,因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人在做,人在看,天也在看,要為後代做一個好的表率,後代才會孝順你,將來才會好好地贍養你們,你才會有自己美好的晚年。

也不知我說的符不符合題主的心意,若不符合請原諒為盼!

法律規定,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這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

但是,如果子女成年,那麼,父母就沒有義務為子女買房,照顧孩子,更沒有義務為孫子負擔什麼費用。無論父母沒有工作或者說懶惰,那不是子女要指責的問題,何況兒媳,兒媳沒有贍養公婆的義務,但有輔助贍養的義務,兒媳更不能對公婆說三道四,當然可以交流溝通。

公婆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不是他自己的願望,這種情況下作為子女更不能武斷指責埋怨,更需要子女的照顧贍養,再一次強調,子女贍養父母是無條件的,父母不養子女,子女如何長大?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不僅是道德方面的體現,更是法律賦予的義務和責任。不能以父母沒給買房和娶媳婦就不去贍養他們,不去為他們養老。父母把兒子養大就盡到了責任。

老家就有一個例子,白某生於一個多子女的家庭,當年因條件所限沒讀幾天書,三十幾歲才聚了一個弱智女子,里里外外什麼也幹不了,所以日子過得很緊巴。家裡房屋還是弟兄分家時分到的三間小矮屋。妻子的唯一功勞是給生一兒子。

兒子身才瘦小但很有志氣和心計,初中畢業就挑起家庭重擔,先給一家燒雞作坊打工,幹了幾年學會了做燒雞的技術,就開始自己干。以干凈衛生薄利多銷為理念,逐漸打開市場,掙到了第一桶金。能幹加運氣娶了一位美麗漂亮端莊賢惠的鄰村姑娘。

婚後就貸款買了一輛 汽車 跑運輸,掙到錢有了運輸方面的經驗隨後又購買了一輛,乾的風聲水起。有了資本又租了一片閑地開沙場,兩個 汽車 跑運輸,沙場也很興隆,幾年下來成了小有名氣的爆發戶。

雖然公婆對家庭沒有什麼負出和貢獻。但兒媳對待公婆特別好,吃飯穿衣照顧的都很周到,都說白某夫妻有福氣,娶了個好兒媳。

特別公公在前幾年去世以後,兒媳對待婆婆比親媽還好。因為工作忙,事業纏身。她們就聘請一位保姆在家照顧婆婆。婆婆想吃什麼就買什麼,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孝順家庭。

農村有句俗話:"好兒不爭庄活地,好女不爭嫁妝衣」,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拚搏創造出來的幸福,生活多麼理直氣壯。

都說:"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相信她們的兒女生活在這個環境里,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她們夫妻到老的時候也一定也會得到兒女們的關懷和孝敬!

平台怎麼老實讓提些俗氣的話題!

沒有給兒子,兒媳買房買車,是老子無能,兒子,兒媳贍養老人,那是責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顧不過來,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怎麼辦

我退休七年了,一年一步走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這個問題也是我近年思考最多的問題。

離婚十五年,身邊沒人陪伴照顧,女兒也長大工作離家。每每想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無多的積蓄,心就無比的沒著落恐慌。退休工資二千多,前幾年為了多攢下錢在外東家西店打鍾點工,也是為以後的不恙之需做准備。我們這把年紀,沒什麼資歷學歷一技之長,做的都是掙錢少的苦累活。奔波了幾年,錢沒攢下多少,人倒累得要死。就想啊,圖什麼咧,以後的事誰能夠預料,過好當下唄。還不如在身體能動能吃能享受的時候,做一切自己夢想做的事,真到哪一天躺著了病倒了痴呆了,兒女沒時間不照顧,自己沒能力進養老院,心裡也會很欣慰。對自己說:值了!夠了!看過了,吃過了,享受過了,沒遺憾了!該走時高高興興地上路,找辦法了決自己殘生。當然,最希望的是國家通過實施安樂死。

這個問題對於有錢人家庭就不是問題了,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這是個大問題。

現在我國的大部分家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祖孫三代在一起過,而是子女大了結婚後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家庭,平時與父母各過各的,每天上班下班還要照顧孩子,只有周末才能看一下父母,等到父母生病動不了麻煩也就來了。自已又要上班又要弄孩子還要照顧父母,請護工又請不起,上養老院又去不起,這可如何是好?

所以,這是我國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我認為解決的辦法應該有兩個:首先要完善養老機構,降低進入門檻。其次就是讓安樂死合法化。

這個問題看似不人道,實際上是最人道的一種做法。設想一個人老了病了不能自理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讓自己生不如死還要拖累家人。這種情況我認為如果老人本人有意願不想再這么痛苦的活下去,讓自己有尊嚴的死去,活著的人應該滿足他的這個願望,這才是對人、對生命的尊重。所以國家應考慮設立安樂死,讓安樂死合法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的活,有尊嚴的死。

不要焦慮,不要著急,我們50後60後的人正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進入或將要進入老年,面臨養老的問題。指望獨生子女養老不可能。子女們要工作,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要教育他們的子女,忙的他們分身無術,沒有精力和能力照顧父母。指望自己的那點養老金根本去不了養老院,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養老靠誰?只能靠政府,我們相信政府有能力解決養老問題。政府可以從幾個途徑入手解養老問題。一、給退休金達不到一定水平的獨生子女的父母增加退休金以達到進養老院的標准。

二、給獨生子女發放養老補貼。

三、75歲以上老人 社會 免費養老。

四、大力扶持(補貼)民辦養老院。

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啊。獨生子女成家了,父母老了退休金還比較少,去不成養老院,自己又照顧不過來,確實比較麻煩。

但是,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有點錯誤。大家算算,計劃生育政策大概是70年代末期提出的。獨生子女最大的如今也不過40多歲,父母70歲左右,養老問題還不是很嚴重,除非大病纏身,不過這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你提出這個問題大概在今後幾年才能逐步出現,你目前是提前焦慮了,我相信這里的大部分人都患了提前焦慮症,害怕的是以後的狀況。目前有的家庭已經出現了忙不過來的情況,可惜大部分都有兄弟姐妹,這個問題不在我們回答之列,回家好好想想怎麼讓自己的兄弟姐妹多幫忙照顧老人吧。

大家不要罵我,我說的前提是如今的獨生子女家庭贍養老人的問題,七十年代之前每家都有大堆孩子,4,5個的很常見,回答問題的吃瓜群眾大部分都在五十歲以上,兄弟姐妹眾多,即使家裡老人照顧不過來也沒有資格回答問題,所以過去幾個孩子家庭不算。

獨生子女家庭今後怎麼辦?八零後確實很撓頭。

第一個前提,父母在城裡有沒有房子?如果有房,賣了問題迎刃而解,八零後父母沒有房子的太少了。特殊情況是以下兩種,一個是農村的父母,房子不值錢,沒有養老金,農村有錢人大把,我們不考慮他們,只談困難的這些。兒女有錢有能力,你們有福了。如果沒有能力,那就比較悲慘。只好幫兒女多分擔家務,戒掉抽煙喝酒不良嗜好,減少消費,保養身體,爭取少得病,不吵不鬧聽兒女話,不要給兒女帶來額外精神負擔,其他只能聽天由命了。不然還能怎麼樣呢?第二種可能是城裡人賣掉房子幫兒子買房結婚,實話實說,這些人應該是城裡比較困難的居民,大多是下崗工人或者無業居民,為了兒女也是拼了,值得欽佩。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過去還是努力不夠,如今年紀大了沒有財產後果很嚴重。同理,大家必須保養身體,提高自覺性,少給兒女添麻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能掙錢至少不能給家庭添麻煩吧?

送給如今45歲以下的獨生子女一句話,你的孩子應該18歲了,你的父母大概70左右,現在應該忙得過來,伺候父母問題不大。無論有錢沒錢,都善待他們,朋友可以有,孩子可以有,可是父母只有一個,沒了就應了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早作準備,給最親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說這話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就照顧三個老後,我老爸81歲,可以行動,有點自理行為,但洗澡穿衣要人管,我老媽73歲全身癱瘓,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屎尿在身,吃喝穿都要人待侯!我岳母75歲,不要人侍候,身體 健康 ,我辭退工作,一人全身打理,煮飯洗衣曬被全部自己一個人來,老婆上班不在本地,小孩也一樣都在外打工,讀書,為了不拖累一家人,只有自己一個人扛起這,還好老人有工資,我媽不到2千,我岳母在工資2千3,但不在我這,我父工資2千8,也可以說她們三老工資最高一個,我母親剛好夠她吃每天的葯費,只有我爸工資用來全部生活開支,自從辭工在家啃老,斷了社保,我也沒有收入來源,無錢交,但我在家這樣啃老,無怨無悔,只願能好好把老人照顧好,讓他們安心過好晚年,不後悔生活每一天!雖然對我自己以後生活有影響,但我只覺得做了自己該做的,我也一生不後悔!而且古也說:他們帶我來這世界,從小照顧我到長大,那他們老了,動不了!我應該照顧他們老,照顧他們老死,這也是應該的!

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孩的一代人開始邁入了老年行列,獨生子女養老問題凸顯出來。

對於有退休金的人來說,還算應付一下,可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很大的難題。

一對年輕夫妻,雙方如果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接下來他們面對的可能是4個老人,再如果下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面對的最多可能就是8個老人,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

現在的物價上漲太快,退休金低,尤其是企業員工退休金太低,雖然國家每年都在提高退休金,但是基數太大,上漲的那部分有時候不如物價上漲的厲害,幾乎是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如何解決現實情況下的養老問題,我認為可以做出以下調整:

大力提高退休金,同時給農村超過一定歲數的老人發放退休工資,相應減輕年輕人的養老負擔。

養老院降低進入門檻。讓更多的需要幫助的人進來,可以設立等級,錢多錢少的有分別,只要能不落下每個人就行,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確實減輕有壓力的家庭負擔,在買房、買車、大病補助等方面向困難家庭、養老家庭傾斜。

安樂死可以提上議程,雖然看似不道德,但是確實是人道的。讓一些沒有生活質量的人,有尊嚴的離去,也是對本人的救贖,也是減輕負擔的逼不得已。

在特殊情況下的確照顧不來,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人手術住院,子女陪可能嗎?他晚上陪第二天要上班,如要陪幾天身體就不行了。請護工每天二百元,經濟上也難承受。如果二個老人同時住院,清問這樣解決?特別老人癌症晚期,醫院己開病危通知單了,結果拖了一個月多,情況不說也可知困難程度。我很贊同快些立法安樂死,讓老人安靜死去,小輩不受拖累。

我公公在養老院住了5年,先後調換過4個養老院,60後7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一個退休近10年的工薪階層,我來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

公辦養老院與民辦養老院有哪些區別

當初送我公公去養老院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這里是一個內陸的四線城市,各種養老機構的名稱差點把人搞糊塗了,有的叫」XXXX養老院「、」XX療養院「,有的叫」XX醫養中心「都不知道把老人送到哪個機構才好,所以大家送自己的老人或輪到自己入住養老院之前,一定要把這么多機構是公辦或是民辦的性質要搞清楚。

1、公辦養老院是由國家投入的福利機構

公辦養老院是由國家投入的福利機構,優先收納的群體一般是三無老人,五保戶和殘疾老人等等,需要憑當地戶口登記辦理入住手續,是非盈利機構,管理和護理人員絕大部分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入住後只需負擔極低的管理費用和生活費,比較適合退休金低又進不起條件較好的民辦養老院的老人,但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老年化程度加快,床位比較稀缺,有些城市需要提前預約排隊,所以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盡量要在當地提前預約。

2、公辦養老機構一般看名稱就能判定姓公還是姓私

國家投入的公辦養老機構名稱是有講究的,名稱格式為【XX省XX市XX區XX街道或鄉鎮+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其中行政區域越少的級別越高。

3、地方上還有一種民辦非盈利性質的養老機構

名稱格式為【地方名稱+字型大小+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這種養老機構是由國調撥工地和少量配套設施搭建的,例如【地方名稱+XX醫院或XX社團+字型大小+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他們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年度盈餘收益獎勵投資者,與公立相比入住這類養老院的條件要寬松一些,也比較適合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的獨生子女家庭父母。

4、營利性養老機構

這種養老院機構一般是以企業或公司搭建投資的,名稱格式為【地方名稱+養老院、康養中心、老年公寓等以有限公司為後綴】的企業。這類的養老院機構以服務等級優質,各方面硬體軟體完善來吸引顧客,當然收費額度也要高出許多。如果經濟條件較好的朋友可以選擇這一類的養老機構。

療養院、休干所、護理院、敬老院、養老院、養護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的區別

我們對公立非營利養老機構和營利性養老機構有了大致的了解後,還發現各種養老機構的名稱還不一樣,下面我就這些名稱所不同的差別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1、療養院、休干所

療養院、休干所一般是由政府或部隊,為一定職務的退休或離休人員、特殊工作人員設立的機構,比方說XX市XX部隊休干所,XX潛水員療養院等等。

2、護理院、醫養院、養護院

這種機構一般會配備專職的醫護人員和護助人員,可以長期為卧床老年人、殘疾人、絕症晚期患者等,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根據醫囑進行支持治療、心理咨詢、臨終關懷和其他老年病醫療護理服務。例如XXXX愛心護理院,這種養老機構適合退休後有中等收入的老人入住。

3、敬老院、 社會 福利院

敬老院是政府出資為農村孤寡老人五保戶,提供集體供養的場所, 社會 福利院是縣市、鄉鎮為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孤老、孤兒、棄嬰和殘疾兒童提供免費住所和生活費用的地方。

4、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是面向有自理能力,經濟條件較好的老年人開放的,既然是公寓,其配套服務設施,文化 娛樂 、醫療保健服務體系都相當完善。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顧不過來,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咋辦?

現在咱們回到最初的話題,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提高,國家會越來越重視未來的養老產業, 那麼在養老機構的細分領域會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相信總有一款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現階段60後70後雖然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但平輩的兄弟姐妹都多,所以我們如果在以上各個養老機構進不了的情況下,趁現在年齡並不是太大,可以以自家親戚或朋友自發組團的形式抱團養老,把這一階段看作是前期養老的初級階段,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在搞好自身 健康 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子女,相信政府,國家絕對會讓我們這一代60後70後,在響應了祖國號召」只生一個好「的退休老年群體,晚年有所依,養老有所靠。

一句話!獨生子女家庭老人終老絕沒有好下場!老了有退休金有住房看似風光實際凄涼。老了有錢花不了渴望的是親情和照顧,有幾個獨生子女能做到?二個孩子照顧四個老人,今天這個病了那個叫買菜買糧,另一個想念了叫來家坐坐,孩子們有孩子們的事,上有老下有小又要工作,心有餘而力不足呀!

我和老婆都是弟兄姐妹5個,這幾天老婆照顧住醫院岳父,我照顧癱瘓在床三年的母親,兄妹們多輪著來,但也有需請假的。給母親洗身擦身一個人根本不行,最少2個人。自己想一旦老了卧床了,誰給我洗洗身?想著都堵心。

老人們別自信太高,有錢嘛雇保姆進養老院,你要清楚!你身體行能自理腦子清楚,這行!沒人敢欺負你,否則保姆也會嫌棄你欺負你,這事太多了。終老結局凄慘是看到的,瞎活吧!如果國家有安樂死規定,第一個申請,絕不給孩子找麻煩。

我是60後,今年57歲,只有一個女兒,如果我老了,該如何度過餘生,想到這個問題,確實很揪心。

我和老婆的退休工資加在一起,估計有一萬多塊錢,有一套140平米的自住房,如果不患大病怪病,日子應該過得去。但如果生大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費、醫葯治療和保姆護理等肯定難以應付。

女兒女婿有工作,要掙錢養家糊口,靠他們照顧我們生活,不現實也不可能,他們最多抽空過來陪我們說說話、聊聊天,有錢的力所能及出點錢,沒錢的自身難保。不是不孝順,而是自身難保,心有餘而力不足。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趁現在還能吃能睡,能走能看,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擺正心態,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活好餘下的每一天,不留遺憾,否則死不瞑目。

我和老婆准備把剩下的公積金和職業年金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能在養老院呆幾年算幾年,如果積蓄花光了,不能支付養老院的費用,就回老家養老,聽天由命。

當然,從現在開始,我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始終保持心情愉悅,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運動,盡量做到少生病或不生病,不求長命百歲,只求在生的時候,生活質量好一點。

其實,隨著 社會 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今後的養老問題應該不會存在大問題。所以不要胡思亂想,杞人憂天,活好自己,活好當下才是王道。我是糧農二代,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㈢ 爺爺年紀大了還獨居,不願意跟我們一起住,那在家裡養老他自己和我們小輩應該注意什麼

這位爺爺是幸福的,在自己的晚年能和兒孫在一起享天倫之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小滑或輩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順。爺爺年紀大了,就是老小孩兒,很多事情都應該順著他,這樣爺爺內飢讓汪心舒坦;其次爛仔,要特別注意爺爺的飲食起居,合理安排飲食;最後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多跟爺爺交流,避免孤獨,可以跟爺爺講講自己的工作,在社會上遇到的一些事情,聽聽爺爺的建議,他會很樂意分享的。

㈣ 80後老了怎麼養老

社會的發展也讓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忙著自己的事,老人也沒敢指望年輕人來養老。

現在有養老保險,養老基本只能靠養老金。

養老金多就過好點,少就混吃等死。

俗話說「養兒防老」,然而80後、90後在本該「三十而立」的年紀,對贍養父母卻倍感壓力。據調查,九成80後確定自己無法贍養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後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當年都言「養老防兒」是笑談,而如今孰料一語成讖。

現如今,「啃老」已經成了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很多年輕人就像螞蟻一樣,將父母的資產一點點搬空。 膨脹的物價、競爭激烈的職場、日益上漲的生活成本都讓80後、90後感到「鴨梨山大」。

對於這些80、90後而言,因為步入社會時間不長,經濟基礎並不樂觀,然而,隨著「421家庭」的潮湧,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模式讓塔尖人不堪重負。除了經濟壓力,「空巢」現象也讓「養兒防老」變得力不從心。

「養兒防老」已經不現實,那麼,我們到底靠什麼養老? 為晚年預留一份尊嚴 養老規劃的目的在於:退休之後,能夠有尊嚴地活著,在有閑的時候還有足夠的費用,使自己能夠精彩、舒適、坦然地活著。

說白了就是為了年老活的有尊嚴,不要動不動就手心朝上! 誰都會變老,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是老年生活怎麼過,卻取決於今天的決定。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說得就是很多人。 首先我們可以先投保一些壽險、健康險,更有錢的話可以投保養老險、教育險。

還可以根據自己自己的職業、身體狀況等專門選擇合適的大病保險,關鍵時刻也許這能派上用場。

其次,我們還可以多鍛煉鍛煉身體,少抽煙喝酒燙頭,養成一些適當的生活愛好,並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如果有勞動能力,當然是自己找工作,自己存錢預備養老金。現在國家實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每年繳費金額有幾個檔次,待年齡達到退休時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每年可以多交也可以少交。只是多交的,以後領取多些。農村也有養老待遇,只是領取的數額少,現在是年滿60歲的老人每月領取幾十元。

㈤ 沒有孩子的丁克族是怎麼養老的

對於丁克族一詞,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該詞語屬於舶來品,從西方文化中傳入中國,本意為「Double Income No Kids」(雙份收入,沒有孩子),被國人取開頭字母,縮寫成了「DINK」,後來為了方便省事進行了漢化音譯,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丁克族」了。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丁克族不再是小眾群體,而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存在。這意味著家庭模式將進入新紀元,對於天生不喜歡孩子的人來說,可謂是一種福音。

很多年輕人都想加入到這個群體中,卻又被傳統教育所束縛著:在我國,養兒防老是流傳數千年的傳承,若是不要孩子,自己的晚年生活該如何維持?難道是錢嗎?

面對年輕人的疑惑,我國第一批已經進入晚年的丁克族笑了,作為有經驗的人,他們紛紛站出來現身說法。今天,我們就以過來人的經驗為例,讓大家看看沒有孩子的丁克族是如何養老的?別說有錢就行,以下幾樣東西可比錢重要多了。

精神生活:充實感和成就感很重要

出生於1960年的趙老先生是一名大學教授,早年因為身哪核體問題被動選擇了丁森滑克,與老伴兒兩人相依為命幾十年。如今到了退休年齡李春掘後,在同齡人都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趙先生卻接受了大學的返聘,再次出現在了課堂之上。

作為已經年過六旬的老年人,趙老先生之所以選擇繼續工作,正是因為晚年生活的空虛和寂寞。根據老先生的解釋,丁克族晚年最怕的就是那點孤獨,因此,如何保證業餘生活的充實和成就感非常重要,人活著一定要有價值,這樣才能避免胡思亂想。

社交關系:人脈網要穩定

我家小姨如今56歲,算是比較早的丁克族了,如今雖然不到暮年,但生活上也開始了減緩節奏,不比年輕時那麼拚命了。在面對我的問題時,小姨無奈表示,對於丁克來說,錢並沒有穩定的人脈關系重要。

因為沒有孩子,小姨會盡最大能力與小輩們打好交道,為的就是將來以防萬一。除了小輩,還有姐妹之間,小姨會每個月都會邀請姐妹們聚會,日常也會注意陪伴的時長,只因為——「陪伴和共同利益是維持人際關系的兩大法寶,而人際關系才是丁克族最重要的晚年必需品。」

當然,這並不是說金錢就不重要了,退休金和大額儲蓄一樣是為丁克族晚年保駕護航的經濟基礎,雙管齊下,丁克族的晚年才能跟大家一樣幸福。

㈥ 一輩子單身的人如何養老

一輩子單身的人如何養老?其實這個問題很奇怪,不管是否單身,都要考慮到養老這個問題,又何必強調一輩子單身這幾個字呢?

養老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只要有錢,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不是我現實,而是這就是現實,你也不得不面對現實。所以態沒努力賺錢是件多麼重要的事,沒錢,老了都害怕,有錢,即使一輩子單身,也不用擔心如何養老。

㈦ 我大姑年輕時是丁克,現在60歲了想讓我養老,我該怎麼辦

前言

養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以及一些財力。大姑年輕時是丁克,但是現在60歲想讓你養老,具體該怎麼做,還是需要根據現實情況作出正確判斷。

替大姑養老

在法律上,侄子或者侄女對自己的姑姑是沒有贍養義務的。在編者看來,替大姑養老也是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的。

生活中,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大可不必心慈手軟。因為在他們的心中除了利益就是利益,絕對的利益之上,毫無感情可言。

結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個物質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否認物質的重要性,但是也不能唯物至上。

人始終是感情動物,做事做人一定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良心。在尋求利益的同時也要記得做人最基本的准則,百善孝為先。

遺產繼承是指生前享有財產因死亡而轉移給他人的死者為被繼承人;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為遺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的合法遺囑承接被繼承人遺產的人為繼承人;繼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或者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遺囑享有的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就是繼承權。

在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分為如下四種: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遺贈撫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財產在其死後轉歸扶養人所有。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系的遠近確定的順序。

如果同時出現2種以上的繼承情況,在這4種繼承方式中,遺囑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

㈧ 你覺得最好的養老方式是什麼,如何保證老年生活質量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可以完全靠自己獨立生活,無需他人幫助。

但是,當我們年老以後,體質下降,就需要有人照顧,才能養老。

養老的方式有很多種,這些不同的養老方式各自擁有不同的特點,適合不同的人。

具體來說,養老方式有以下幾種:

1,由兒女贍養養老,是絕大多數人養老的最佳方式。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由兒女贍養養老,是最佳的養老方式。

這種養老方式就是一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由兒女照顧老人的生活,讓老人安度晚年。……這樣的養老方式符合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而且對於家庭成員來說,彼此之間的感情能夠達到最佳狀態。……因此這是最理想的養老方式。

2,去養老院養老,也是非常好的養老方式。

對於兒女沒有條件照顧老人生活的家庭來說,老人去養老院養老,就是最合適的方式了。

這種養老方式,就是老人去養老院養老,那裡有專業的人來照顧老人的生活,這樣的狀態符合這類老人的實際情況,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養老方式。

3,居家養老,適合符合相關條件的老人。

所謂居家養老,就是老人在家居住養老,由兒女以及有關方面定期來老人家里照顧生活的養老方式。

這樣的養老方式對於符合這類條件的老人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4,互助養老,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

所謂互助養老,就是由彼此之間關系親密的老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互相照顧的養老方式。

這類養老方式是由年齡相近、彼此之間關系親密的老人互相照顧來實現養老,因此也是一種非常合適的養老方式。

以上幾種養老方式當中的每一種都適合於符合相關條件的老人……其中,由兒女贍養的養老方式是最理想的養老方式,是絕大多數老人所採用的養老方式。

㈨ 父母年事己高,家裡兩女一兒,父母跟幾子過,怎麼處理好老人的財產和養老比較好

家裡面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的話,那父母一定是跟兒子過。那麼跟兒子過的話,那老人的財產自然就會。龜兒子的名校。如果兩個女兒也有為父母養老的話。那麼他們的財產就應該平均分成三份棗岩。不管是父母跟著兒子還是女兒凳仔御,都是他自己戚畢養大的。女兒也好,兒子也罷,都沒有少操一份心都是一樣的辛苦。操心。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對自己的父母要好要做到。子女應該對父母盡的孝心。這樣才不會辜負了父母,一輩子的辛苦,一輩子的操勞。

閱讀全文

與小輩怎麼養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凱里恩慶堂養生觀怎麼樣 瀏覽:207
重慶市長壽區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瀏覽:210
陝西企退人員養老金上漲的最新消息 瀏覽:387
長壽到焦家 瀏覽:300
長壽路停車場 瀏覽:709
養老保險中斷繳費 瀏覽:632
孝順爺爺奶奶的古語 瀏覽:848
泉州市洛江區敬老院 瀏覽:675
丹參與長壽 瀏覽:653
80後養老選農村還是三四線城市 瀏覽:623
老人想去超市怎麼辦 瀏覽:378
初中生父母如何給她安全感 瀏覽:334
為什麼養生壺煮水會溢出 瀏覽:490
村委會退下來有退休金嗎 瀏覽:975
八十歲老人過生日做什麼菜啊 瀏覽:134
遼寧省退休金補發 瀏覽:258
馬口老年大學 瀏覽:938
重陽節賀卡圖片大全製作方法 瀏覽:100
九寨溝對60歲老人優惠政策 瀏覽:48
麗水養生商城哪裡買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