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北京月薪5000五險一金怎麼扣
稅後工資5000,扣除五險稅前是5929.72,不扣除五險稅前是5000。
按照北京市有關規定,北京市的企業僱主要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五險」即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而員工個人只需繳納三險一金,即公積金和養老、醫療、失業保險。
繳費的基數,則是按照員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來計算。養老保險是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醫療保險是單位繳10%,個人繳2%+3元大病統籌;失業保險單位繳納1%,個人繳納0.2%;工傷保險是單位繳納1%;生育保險是單位繳納0.8%。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高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免徵額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
所以現在工資5000不用納稅,不扣除五險,稅前是5000。五險繳納比例為8%+2%+3+0.2%=10.2%+3元。
稅後扣除五險為5000,設稅前應得工資為X,超過5000部分少於3000的稅率3%。
X-(X-5000)×3%-(10.2%X+3)=5000
解得X=5929.72
具體如下:
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20%;相應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保持不變。
所以,如果你的工資為1萬元以上,不僅個稅起征點戚正謹上調了,對應的稅率也會下調,少繳的個稅會更多。
假設你的稅前工資是1.2萬元,個稅改革之前,每個月需要繳納的個稅,611.6元,個稅改革之後,每個繳納的個稅只有129.99元,比原先少繳了481.61元,這下就能看到差距了。
1、我們所說的個稅起征點為5000元,針對的是扣除五險一金之後的金額,所以實際工資在6000元以上才需要扣稅。
2、除了上調個稅起征點、降低部分稅率之外,還增加了專項扣除項目,比如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和房租等,實際節省的個稅會更多。
Ⅱ 個體工商戶養老保險怎麼交
1995年1月6日,上-海公布了《上-海市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幫工 養老保險 辦法》。該辦法適用於在上-海市領取 營業執照 的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聘用的幫工,但已享受其他法定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不在其中。根據規定,有關的登記手續及養老保險編碼、個人賬戶和養老保險手冊等,均與上述私營企業的規定相同,其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基數,由社會保險管理局參照稅務部門上一年度規定的個體工商戶計稅工資標准,及上一年度全市職工月 平均工資 確定。個體工商戶為本人和幫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上述繳費基數的10%,在稅前列支;個體工商戶本人按繳費基數的8%繳費,在稅後列支;幫工本人亦按繳費基數8%的比例繳費。根據上-海社會保險管理局公布的數據,從1995年4月1日起,個體工商戶及其幫工繳納月養老保險費的基數為420元。個體工商戶本人個人賬戶中應記入的養老保險費包括:個人稅前收入中繳納的養老春正保險按繳費基數的8%記入的數額;個人在稅後繳納的部分。幫工個人賬戶中應記入的養老保險費包括:個體工商戶為其在稅前繳納的部分中按繳費基數的8%記入的數額:個人繳費的部分。領取 養老金 的條件為,個體工商戶及其幫工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並具備下列條件的:(1)繳費扒攜悔年限滿15年的;(2)1993年1月1日後離開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個體經營,繳費年限加上此辦法實施前的連續 工齡 滿15年,其中繳費年限滿5年的,達到規定的養老年齡,但不符合上述規定的繳費年限的,如本人願意,可適當延長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時間,最多不超過5年;如本人不願延長,可向養老保險管理中心提出終止養老保險關系的申請,經審核同意,可領取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額。符合上述條件(1)的,月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20符合上述條件(2)的,月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系數÷120在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具有重大意義,它可以促進勞動力在各類企業間的合理流動,解除職工對於從全民或集體所隱手有制企業流出的後顧之憂,對失業或下崗的職工來說,進入私營企業或從事個體工商業也成了可以選擇的方向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二條 第三款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三條 第二款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Ⅲ 養老保險是稅前還是稅後繳納
1、養老保險應該稅前繳納。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版》(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三十五條權對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作了規定: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准予扣除。
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和標准內,准予扣除。
Ⅳ 我的工資稅前3000,稅後扣了只有2400,五險一金比例怎麼扣的
稅前工資3000,五險一金的扣繳的繳費基數可以是以實發工資為基數察枝,也可以本地社保繳納最低基數為依據,目前社保的繳納首則由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組成,繳費數額所佔社保基金總額的百分比稱為社保繳費比例,以工資總額為基數。社保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包括養老、工傷、醫療、生育、失業等社保5大險種,具體比例為:
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根據基數的8%繳納。單位繳費根據基數的22%繳納。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每年初交個大額。者沒棚
失業保險,單位1.5%,個人0.2%;
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在0.5%~2%之間;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
公積金,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一般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Ⅳ 我的稅後工資是12000,請問應該繳納多少社保
社保取決於所在地區/單位采敏段用的繳費比例及你核定的繳費基數。稅後工資12000,應該已經達到當地的封頂數。假定在上海,用9米個稅計算器的指歷反推,得出社保及公橋逗譽積金繳費合計約2100元,繳納個稅約2000元,稅前收入約16000元。結果僅供參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個人養老金如何繳納個稅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的公告,投資個人養老金在繳費環節、投資環節、領取環節分別安排了不同的稅惠政策。
舉個例子:小李今年全年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1萬元。按照3%~45%七級超額累進稅率,他需繳納的最高稅率為25%,需繳納的個稅為45580元。若小李今年共購買了1.2萬元的個人養老金,那他的應納稅所得額則減少為29.8萬元,需繳納的最高稅率為20%,需繳納的個稅為42680元,比原先減少了2900元。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需要封閉運行,其間可以購買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若產生了收益,根據目前政策,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領取個人養老金時,個人養老金不並入綜合所得,只需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對於原本收入較高、繳納個稅時適用高於3%稅率的人群而言,是較為優惠的一項政策。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除了稅率上有優惠,由於採用了遞延納稅的「EET」模式,小李現階段享受免稅,領取時才繳稅,這期間暫時免徵的稅款實際上相當於是給小李的一筆無息貸款。
註:「EET」模式,「E」代表免稅(Exempting),「T」代表徵稅(Taxing),即在繳費環節、投資環節免稅,在領取環節征稅。
但是對於不用繳納個稅的群體來說,購買個人養老金後,不僅不能享受到個稅優惠,甚至還會多繳稅。
「對於不用繳納個稅的群體來說,如果把原本不用繳個稅的錢拿來投資個人養老金,要在提取環節憑空『補繳』個稅,稅負反而多了。」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說,目前我國個人投資理財、基金等的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如果投資個人養老金,領取時繳費和收益都要按3%繳稅,這對中低收入群體來說不劃算。
在我國,中低收入群體仍是大多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用繳納個稅。2019年,我國推動個稅改革,採取提高起征點、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降低中低收入者稅率等減稅舉措,切實減輕中低收入群體個稅負擔,當年便有1.15億人無需繳納個稅。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僅有約7000萬人繳納個人所得稅,而我們的城鄉勞動力數量約有7億人,也就是說,有約90%的勞動力不用繳納個稅,無法享受到個人養老金的稅收優惠政策。
「從目前的稅收優惠政策來看,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有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的空間。」董登新說。
稅惠政策更兼顧公平性 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
目前,絕大多數人還處在觀望狀態。如何打破猶豫?
2位專家針對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給出建議。
董登新:
在一些國家,個人養老金的稅惠有「EET」和「TEE」兩種模式可以選擇。「EET」模式就是此次採取的辦法,在繳費、投資兩個環節免稅,在領取環節征稅。「TEE」模式則相反,在繳費環節征稅,也就是說,個人收入需要正常繳納個稅,再用稅後工資為個人養老金賬戶繳費,而在投資、領取環節不再繳稅。
看起來只是後繳稅和先繳稅的區別,但對於收入未達個稅門檻的群體來說,選擇「TEE」模式,意味著他們在正常繳納個稅時稅額為0,在投資、領取環節也不再繳稅。
這樣一來,這部分人在繳費、投資、領取三個環節均可以免稅。提供2種個人養老金的稅惠模式,供不同收入階層的群體選擇,這樣的制度設計會更有吸引力,特別是對於個人養老金制度主要面向的中低收入群體將會產生很好的正面效果。
施正文:
按照目前政策,適用45%一檔個稅稅率的高收入者,如果每年拿出12000元購買個人養老金,相當於12000元的個稅稅率將從45%直接降至3%,優惠幅度達到42個百分點。而對於原本就適用3%一檔個稅稅率的中低收入者來說,其個稅稅負持平,沒有體現優惠。
從財政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續性的角度出發,可在領取環節針對不同收入群體設置分檔稅率,在優惠幅度上體現公平。
此外,目前每年12000元的繳費上限額度偏小,隨著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到個人退休時,領取的個人養老金對提高晚年生活水平的力度可能有限。隨著制度的落地推進,可以考慮應時應勢提高繳費額度。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2022年北京峰會上,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賈江也談到這一問題,他表示,「稅優政策為12000元,目前這個額度是合適的,既提高了老年收入,也避免了養老待遇水平差距過大,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多層次多支柱的體系完善,我們也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Ⅶ 實施辦法發布!個人養老金怎麼交,交多少,何時可取十大要點看過來
今日,個人養老金迎來重磅消息!Ⅷ 養老保險是稅前扣除還是稅後扣除
養老保險是稅前扣除
養老保險是稅前繳費的,即需按個人所得減去「五險一金」後,再算個人所得稅;
社保是每個人在工作當中都會接觸的,社保的繳納多少和自己的工資水平所在地區有一判州定的聯系;
個人和單位應該依法繳仿沖跡納社保,社保的用途也是比較多的,除了備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還有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失業保險。
Ⅸ 個人養老金如何交劃算
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啟動實施,各家銀行紛紛推出相關業務。關於什麼是個人養老金、什麼人能參加、如何開立賬戶等問題,官方已給出詳盡指引。但對於參與個人養老金的一些細節問題,市民仍有諸多疑慮:個人養老金投資理財,會不會虧本?現在一年交1.2萬元,將來能領多少錢?這與購買銀行理財有何區別……本報邀請中瑞方勝人力資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財稅專家杜成和黃衛蘭,就以上問題作出解答,供市民參考。
個稅稅率越高節稅越多
問:納稅優惠是個人養老金相比普通銀行理財等產品的一大亮點。那到底可以省下多少稅?
答:首先,個人養老金採用的是遞延納稅,投資時不納稅,領取時才納稅。
個人養老金可在核算個人所得稅時作為扣除項在稅前扣除。目前常出現的扣除項目包括減除費用(6萬元/年)、專項扣除(社保公積金)、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大病醫療、房貸房租等)。按照《關於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的規定,個人養老金可以在稅前按照實際繳存金額扣除,每年扣除的限額是1.2萬元。
舉例來說:假設個人年收入30萬元,全年繳納社保公積金6萬元,按每年1.2萬元的限額交個人養老金。那麼,在未繳存個人養老金之前,其年度應繳納的個稅為:(30萬-6萬-6萬)×20%-16920元=19080元;繳存後,應繳納個稅是(30萬-6萬-6萬-1.2萬)×20%-16920=16680元,年度內節稅2400元。
以上舉例的個人收入金額適用的是20%稅率,由於我國個人所得稅制採取的是七級超額累計稅率,針對不同收入人群,具體節稅金額不同。對於不同稅率的殲橋渣人群,收入越高的人群使用的稅率越高,個人養老金節稅的金額就越高。比如,應納稅所得額在96萬元以上的人群,節稅額度最高,年度內節省5400元。再比如,年收入在6萬元至9.6萬元間的人群,個人養老金無論是否繳存,都是適用3%的稅率,在不考慮時間價值的前提下,稅優政策不具備吸引力。而年收入6萬元以下的人群本來就免徵個人所得稅,本可免稅的這部分收入在繳存個人養老金後再提取時反而需要繳納3%的個稅。
綜上所述,個人養老金的稅收優惠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人而異,個人還是要參照自己的收入情況考量。
稅費「一來一回」仍劃算
問:個人養老金雖然在購買時享受了稅收優惠,但領取時還要按照3%計稅。這「一來一回」,還劃算嗎?
答:個人養老金3%的計征,是指在領取養老金的環節,單獨按照3%計征,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按規定領取個人養老金時,由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所在市的商業銀行機構代扣代繳其應繳的個人所得稅。
假設納稅人目前適用稅率為10%,按照每年12000元繳納享受稅收氏悄優惠,每年可減少當期稅費1200元,本金12000元在提取時繳納個稅360元,這樣算來,減少個稅840元。如果按繳納30年計算,可享受2.52萬元稅收優惠。所以,在繳稅方面是劃算的。
有些市民簡單地把繳存個人養老金理解成「購買時節稅10%,領取時繳稅3%」,中間可「賺」7%的差價。其實這樣理解並不太准確——因為個人養老金在提取時還會享受到長期投資的收益,所以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僅在中間享受了7%的稅收惠差。
平均年化收益率決定最終收益
問:每年最高1.2萬元的購買限額已經確定,假設我每年投消困入1.2萬元,將來能領多少錢呢?
答:根據專業機構的核算數據,假設每年繳納1.2萬元個人養老金用於投資相應產品,連續繳納30年,總計投入36萬元,如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則稅後到期本息總收益為57.04萬元;如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則稅後到期本息總收益為81.2萬元;如平均年化收益率為8%,則稅後到期本息總收益為142.42萬元。
不過,投資收益的計算是很復雜的事情,涉及的變數太多,收益會因提取的次數和規則不同而不同,建議市民參與個人養老金時一定聽取專業投資機構的建議。
封閉賬戶應關注長期收益
問: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產品裡麵包含了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這幾類投資產品的安全性如何?是否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答:根據《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繳納個人養老金後,相關的運營機構會通過本金運營實現資產的增值,所以未來市民的賬戶裡面會包括繳納的本金以及由本金所產生的增值。
理論上,個人養老金平台的產品都是經嚴格把關才入選的,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收益性都應該較有保障,一般從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購買的產品都應該可以相對控制風險。不過,購買投資產品時要做好自身風險評估並聽取專業人員建議,特別是要詳盡確認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與條款,依據自身能力匹配符合自己意願和承受能力的優質理財產品。
由於養老金賬戶的特點是封閉積累,長期投資,只有到了退休或其他特殊情況才能提前支取,因此在收益關注方向上,建議應該關注長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