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機構為老人提供怎樣具體的養老服務內容
養老機構以相對完整的配套服務設施、管理規范、專業人員為老年人提供集體居住的全人、全員、全程生活服務。養老機構的服務內容有以下幾個部分:
1、日常生活服務。解決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滿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照料需求。
2、精神文化服務。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充實老年人的生活。組織老年人活動,給老年人以家人般的關愛、滿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3、康復醫療服務。進行必要的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訓練。滿足老人醫療保健,疾病預防、護理與康復,心理咨詢等需求。注意觀察老人的身體狀況,為老人們排憂解難,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
4、臨終前關懷服務。做好臨終關懷,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後的歷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條養老機構應當按照建築、消防、食品安全、醫療衛生、特種設備等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准開展服務活動。
養老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保障收住老年人的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
㈡ 現在政府農村的老年樂園和老年養老園有什麼差別
環境不同,管理不同。
1、老年樂橡羨園是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備餐飲、清潔衛生、文備如此化娛樂、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是屬於綜合管理的住宅類型。既能體現老年人居家養老,又能享受到社會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老年樂園,屬於機構養老的范疇,在全國各大城市,老年樂園已經很普遍,常州景日安康老年樂園比較突出,並且出現低、中、高檔分級。
2、老年養老園,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集體居住,並具有相對完整的配套服務設施。老年養老園養老作為社會養老方式仿迅之一,由於其專業化、人文化滿足了老年人對於生活照料、護理康復和精神關愛等方面的需求。
㈢ 如何讓老人在養老院生活的快樂
老人進入養老院後,如何讓他們在這里生活得快樂和滿意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1. 與老人建立良好的溝通:與老人進行交流和關心,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並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
2. 創造溫馨的家庭氛圍:社交和娛樂活動念李的豐富性、可參與性、個性化與親人訪問的自由性對老年人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
3. 提供各種社交和娛樂活動:養畢宴老院可以安排一些老人感興趣的活動,如健身活動、手工製作、音樂會等,幫助老人保持身心健康和快樂的情緒。
4. 提供關注和照顧:養老院應該提供關注和照顧,使老人有獨立自主的感覺,感受到有人關注和關心他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狀況。
5. 提供符合個性化需求的服務:即為每個老年人提供可以維持其 身心健康、符合其日常生活與醫療需求的特定服務。
幫助老人在養老院生活的快樂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務和支持,並幫仔數遲助他們盡可能地享受生活、保持自主性和樂觀的情緒。
在這樣一個溫馨的環境中,老人可以健康、愉悅的度過晚年,並獲得社會和家人的關愛。
㈣ 如何給家裡的老人選擇養老院
現在選擇養老社區,老人院養老是趨勢,但是應該怎麼給家裡的老人選擇養老院呢?一般來說,要結合老人情況考慮養護水平:對於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要重點考察養老院的娛樂設施、居住環境,還要看養老院接收的老人類型是否適合自己。半自理老人要選擇日常基本照料和環境較好的養老機構。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要著重考察護理能力。
除了以上的大方向原則,還需要看以下方面:
醫療保健服務
人到晚年,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基礎疾病或突發疾病的可能,所以選擇養老院一定要看該養老院是否設有醫務室,配設有專職醫生,備有足夠的醫療設備和物資。養老院是否具備在院內或就近及時診療老人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能夠及時妥善處理各種突發性疾病和其他緊急情況。
護理照料服務
工作人員是否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查看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是否具有上級主管部分頒發的從業資格。要求能夠按照合理的時間間隔,為老人提供洗澡、理發、剪指甲、換洗床單被套、衣服等起居照顧服務。
居住設施
居住房間一般分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合居型床位等。老人住房不要求豪華,但要舒適、溫馨、寬敞、明亮、安靜、防滑、通風良好。房間里應根據老人實際需要,配設有各類生活用品、用具,物品擺放整齊有序。居室、洗手間、浴室、走廊、樓梯符合無障礙設施規范要求。如果有電話或者網路設備可與家屬、朋友感情聯絡的更好。
環境設施
考察該養老機構是否有供老人進行休閑、娛樂、健身活動的專用場地,有符合老人身心特徵及需要的休閑娛樂健身活動用品、設施、設備,比如:健身房、圖書與電腦、棋牌室等。如養老機構自然環境優美更佳。
過往記錄
5年內無違規、違紀、違法事件。無食物中毒、非正常死亡、走失、疾病傳染、護理事故、損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等重大責任事故。
㈤ 辦一個養老院及老年活動中心需要具備哪些資質需要投資多少錢
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三)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
(四)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申辦人應當持以上材料,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組織和個人,華僑以及國外的申辦人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舉辦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籌辦申請。並報省級人民政府外經貿部門審核。
第九條 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根據當地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規劃和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准進行審查,作出同意籌辦或者不予同意籌辦的決定,並將審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第十條 經同意籌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具備開業條件時,應當向民政部門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第十一條 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機構,應當符合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下列基本標准:
(一)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必備的生活設施及室外活動場地;
(二)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准,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
(三)有與其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開辦經費;
(四)有完善的章程,機構的名稱應符合登記機關的規定和要求;
(五)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當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護理人員、工作人員應當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健康標准。
第十二條 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時,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書面報告;
(二)民政部門發給的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
(三)服務場所的所有權證明或租用合同書;
(四)建設、消防、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查意見書;
(五)驗資證明及資產評估報告;
(六)機構的章程和規章制度;
(七)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名單及有效證件的復印件以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證明;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條 民政部門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所報文件進行審查,並根據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准進行實地驗收。合格的,發給《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不合格的,將審查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第十四條 申辦人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後,應當到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第十五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與服務對象或者其家屬(監護人)簽訂服務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社會組織和個人舉辦以孤兒、棄嬰為服務對象的社會福利機構,必須與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共同舉辦;社會福利機構收養孤兒或者棄嬰時,應當經民政業務主管部門逐一審核批准,並簽訂代養協議書。
第十六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服務標准。
各項規章制度和服務標准應當張榜公布,並報民政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在每年3月31日前,提交本年度的工作報告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
第十八條 社會福利機構中不具備上崗資格的護理人員、特教人員應當接受崗前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
第十九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加強財務管理,其收益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分配使用,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的監督。
第二十條 社會福利機構的資產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社會福利機構將其所屬的固定資產租賃或者轉讓時,須經民政部門和登記機關同意後,辦理有關手續。
第二十一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公益事業捐贈法的規定開展捐贈活動。不得接受任何帶有政治性等附加條件的捐贈。
第二十二條 社會福利機構在對外交往中應當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規定,嚴格履行報批手續。
第二十三條 社會福利機構變更章程、名稱、服務項目和住所時,應當報民政部門審批。更換主要負責人,應當報民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四條 社會福利機構分立、合並或者解散,應當提前3個月向民政部門提出申請,報送有關部門確認的清算報告及相關材料,並由民政部門報請當地政府對其資產進行評估和處置後,辦理有關手續。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定期對社會福利機構的工作進行年度檢查。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民政部門對社會福利機構的審批和年檢工作實行政務公開,有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社會福利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根據情況給予警告、罰款,直至建議登記管理機關取締或者撤銷登記,並按管理許可權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國家關於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侵害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
(二)未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擅自執業的;
(三)年檢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後仍不合格的;
(四)進行非法集資的;
(五)未辦理變更手續,其活動超出許可范圍的;
(六)其他違法行為。
㈥ 如何開辦一家養老機構
1、有名稱、住所、機構章程陸孝和管理制度。
2、有符合養老機構相關規范和技術標准,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消防安全、衛生防疫等要求的基本生活用房、設施設備和活動場地。
3、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
4、有與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資金。
5、床位數在10張以上。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設立養老機構需要資料:
1、設立申請書。
2、申請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3、符合登記規定的機構名稱、章程和管理制度。
4、建設單位的竣工驗收合格證明,衛生防疫、環境保護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查意見,以及公安消防部門出具的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合格意見,或者消防備案憑證。
5、服務場所的自有產權證明或者房屋租賃合同。
6、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的名單、身份證明文件和健康狀況證明。
7、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需早頃稿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8、申請設立經營性養老機構的,還應當提供營業執照及復印件。
概念:
養老機構是指依法辦理登記,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護理服務,床位數在10張以上的機構。養老機構包括營利性養老機構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乎銀民非在民政,營利在工商,目前民非補貼相對營利性機構而言政府補貼稍多)
管理部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養老機構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其他有關部門依照職責分工對養老機構實施監督。
登記後即可開展服務
設立營利性養老機構,應當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登記。設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應當依法辦理相應的登記。養老機構登記後即可開展服務活動。
法律依據:
可參照民政部提供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章程示範文本》
以民非單位章程為例,章程內容涉及總則、舉辦者、開辦資金和業務范圍、組織管理制度、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章程的修改、終止和終止後資產處理、附則等章節內容。
㈦ 養老服務中心的幾種模式
一、 純福利性質的養老院 這種純粹福利性質的養老機構通常不以盈利為目的,通常主要依靠政府或者企業提供的資金進行所有的建設以及經營管理資。這種養老院主要是解決經濟收入低的孤寡老人。由於收入低廉,條件所限,化境生活條件較差,缺乏各種娛樂設施,醫療條件較低,不能滿足剛剛進入老年社會的老人。 二、 混合型養老院 這是目前國內比較普遍存在的養老院經營模式,它們帶有福利的性質但也有盈利的能力,通常具有政府或者慈善機構的背景。在經營方面,根據入住老人要求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收費標准和服務內容。通常服務內容除基本的養老服務外,會有一些免費的娛樂設施服務,體檢服務等等一些服務內容。盈利性則表現在收費服務方面,主要是針對入住的環境和服務程度制定收費標准;固定收費的內容,有入住時的一次性收費和每月收費;經常性收費的護理費和醫療費用等。 三、專業公司經營管理 這種類型的養老機構以盈利為主要目的,通常是自行出資興建、管理老年住宅。這種模式提供環境優美、各種設施齊全的居住場所,各種完善的服務內容。經營以出租為主要經營方式,收費水平要比福利型養老機構的收費水平高。入住者通常需要交納一定數額的抵押金,每月交納租金和管理費。管理機構通過各種高水平的服務收費獲取利潤。國外的專業管理機構一般將押金進行投資以謀取利潤,具有壽險公司的經營性質。國外目前存在的經營模式有老年公寓和輔助生活機構兩種,國內目前還只有老年公寓。 1、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主要是提供給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居所,以出租為主要經營模式,居住者的年齡必須在60歲以上。一般來說,老年公寓不提供公共用餐的場所、不組織娛樂活動、不提供交通工具。經營管理模式有自住型老年公寓、陪助型老年公寓和特護型老年公寓三種類型。 (1)自住型老年公寓(Independent-living),不為老年居住者提供任何與日常生活、葯物服務有關的協助,只是提供一個環境優美、舒適的居住社區,包括所有的生活配套設施,甚至可以完全容納一個高爾夫球場。 (2)陪助型老年公寓(Assisted-living),向居民提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各種服務,包括做飯、幫助洗澡、喂飯、洗衣、體檢、喂葯和其它個人生活方面的需求。 (3)特護型老年公寓(acute-care),除了上面兩種類型所到的服務外,還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包括從傳統的醫護房間到特別為老年癌症患者提供治療的房間。 2、輔助生活機構 美國的輔助生活機制是在80年代中期由北歐模式發展起來的,它是護理院的補充。輔助生活在一個爭取最大限度滿足個人獨立、隱私和選擇的環境中結合了住所、生活服務和簡單的醫療護理。盡管參加輔助生活的老人可能無法獨立生活,但他們的健康狀況還不需要護理院所提供的大多數服務。這些老人可以和輔助人員一道分擔日常生活活動的風險和責任,在輔助人員的幫助下享受個人生活的獨立和自由。這種模式無論是私人經營還是非盈利性質,輔助生活的服務對象大多是個人付款,因此,是客戶的需求而不是政府的指令,成為美國該行業發展的動力。 輔助生活的宗旨是在老人需要時向他們提供或安排監督、幫助和有限度的保健服務,老人可在一系列個人日常生活活動上得到幫助,如吃飯、穿衣、洗澡、移位和入廁。服務還可以包括做飯、洗衣、清掃、娛樂和交通。盡管輔助生活一般不提供24小時的專業醫療護理,但日常幫助可能包括在專門的工作人員監督下的葯物治療。 輔助生活服務可以由獨立的居住小區提供,也可以作為繼續照料退休社區的組成部分,由靠近或屬於專門護理院的自成一體的居住機構提供,作為一種比較新穎和流行的形式成為這一擴展的前沿,輔助生活向老人們提供了一種誘人的既保持獨立又獲得個人照顧的混合模式。 四、住宅建設與管理相分離的經營模式 目前,住宅建設與管理相分離的經營方式是最適合國內開發商的運做模式,也是盈利型企業正在考慮的利潤增長點。這是一種集中經營模式,與傳統的老年公寓、養老院相比,在結構上溶入社區之中,在功能上尊重社區自主,在內容上重視社區文化休閑,在實施上運用社區各項資源,倡導一種更積極主動的生活方式,真正達到「只要在此生活,生命最少延長十年」的目的。 國外大規模的老年生活社區例如美國的太陽城、安妮·馬克西姆老人住宅,日本的中輕井澤居住區,瑞典的斯特盧布里卡集合住宅等等都是著名的老年聚集住宅。 這種模式的產品以出售為主要的模式,房地產開發商將整個社區做成集教育、休閑、醫療、購物、酒店、住宅和藝術於一體的大規模老年生活社區,真正達到「學·養·住」的統一,是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好項目。但同時必須依託文化素質相對較高、且收入穩定、思想觀念很能接受全新退休生活方式的老年群體。因此在對市場的選擇、推廣和銷售方面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㈧ 私人怎麼運作老年活動中心
個人開辦托老所需要向縣級部門遞交有關材料進行審查,經過批准後,可以領取《社會福利院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然後提交有關到縣級民政部門,批准決定後,辦理登記手續,便可以准備相關的籌備工作。
同時需要滿足多方面條件:例如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必須的生活設施以及室外活動場所等;符合消防部門的相關標准;設定有完善的章程,機構的名臣符合相關的規定和要求。
養老房產金融組合型運營模式。該種模式嘗試運用各種金融組合手段,促進養老社區產品的租售,為企業發展融資。目前,國內出現的金融組合型社區模式的產品主要有以房養老、押金或養老金返還和綁定養老保險3種。
如泰康之家養老社區,採取保單與實物相結合的模式,將養老社區的實物(房子)與傳統的養老保險產品對接,用房子的租住權替換傳統養老保險產品的現金收益,用現在的錢鎖定未來入住養老社區的租金。
會籍制運營模式。該種模式通過打造醫療保健社區,採取會員制管理模式,出售長、短租會員卡。實行醫療看護服務,通過會員費+管理費獲得長期穩定收益。同時,對自理、半自理、非自理客戶區別對待,收取不同租金。
㈨ 養老院可以為老人提供哪些服務
養老院
我爸媽被我送去過廣東真情敬老院,不是不孝,是工作要長期出差,沒辦法,就送去了。不過爸媽在真情敬老院住的老開心,說沒有想到養老院是這樣的,像個快活的世外桃源,有山有水有魚有鳥,很多老人朋友一起玩。不舒服了有人照顧,照顧的還很體貼。所以不要被傳統的養老院把思維固定了,現在的養老院會越來越人性化的,不斷滿足老人被人照顧、養病、休息、有人作伴、老年生活豐富多彩等等需求,養老院不斷提供多樣化和人性化的服務。
㈩ 私立民辦敬老院如何吸引老人入住
耄耋之年的臨近,讓位於江西南昌的王長松、秦莉婭(化名)夫婦動了尋找養老機構的心思,然而在考察當地養老機構期間,有關養老機構「跑路」的消息多次映入眼簾。
頻繁的負面報道,讓王長松夫婦在養老機構的選擇上犯了難,再加上未遇到合心意的高品質養老機構,老兩口入住養老機構的計劃,也始終未能真正提上日程。
實際上,像王長松、秦莉婭夫婦這樣由於行業負面的影響而遲遲未下決斷的情況,並非個例。衰老,是幾乎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機體適應環境能力降低的過程,也正因如此,誰都希望能夠在晚年時期擁有安逸、舒適的養老生活,尤其是在銀發經濟興起的當下,專業養老服務變得更為觸手可及。
受社會老齡化趨勢影響,近年來養老市場規模持續增大,然而在其背後,越來越多的不專業、不規范企業創辦養老機構,也使得養老機構「跑路」、欺老等亂象頻發,行業也多次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
1.9億,這是目前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相應的,是我國萬億規模的養老市場。在龐大的市場之下,該如何推動行業的正向發展?
逐步崛起的銀發經濟,
其痛點何在?
從社會價值角度來看,養老機構是老年社會福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銀發浪潮」的沖擊之下,養老機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且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本月9號舉辦的有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的新聞發布會(以下簡稱「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郝福慶也指出要培育服務品牌,打造一批創新力強、品質優良、標准規范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為老服務優質品牌」,引導老齡產業集群發展。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2019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6.91萬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萬億,且受社會經濟水平增長和養老觀念轉變的影響,入住養老機構成為越來越多的老人會選擇的養老方式。
正是由於服務被需要、市場空間的擴容,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養老行業,並逐漸成為公辦養老機構的有力補充。
然而市場發展火熱的背後,行業也遭受著人們的質疑。例如近些年曝光的長沙、南昌等地發生的養老機構「跑路」事件,讓老人數十萬的養老金付之一炬,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相關規定和監管尚未能完全適應目前行業的發展形勢,相應的准入門檻並不算高,大量不專業機構湧入行業,服務質量也難以保障。
另一方面,養老機構固定資產投資較大,回報周期較長,對於機構的資金鏈和運營能力具有較大的考驗,部分機構為了緩解經營壓力,依靠集資或銷售各類優惠卡的名義收取老人存款,埋下了「跑路」的隱患。
事件背後,也不難看出,大部分不規范機構正是利用了老人對養老機構全方位服務的需求,並通過一些誘導性宣傳對入住優惠、打折優惠等做出保證性承諾,促使老人落入圈套。
正是基於以上因素,養老機構亂象才層出不窮。面對問題,相關政策也在不斷強化監管力度。其中於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就明確,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養老機構服務和運營的監督檢查。此外,背景、重慶、南京等地也以地方法規或規章的形式作出了行業相關規定。
遍尋而不得,
高品質養老院為何如此難找?
雖然現階段業內企業的部分不規范行為在長輩選擇養老機構的過程中造成了較大的阻礙,但卻並不是唯一的限制因素。受消費升級觀念的影響,大部分長輩在選擇養老機構時,會綜合考量機構的服務供給情況、硬體設施、護理團隊專業度、人文素養等方面。
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國養老機構的供給結構並不合理。以王長松夫婦所在的江西南昌地區為例,雖然市場上擁有大量的養老機構,但大多為公辦性質、滿足基礎養老需求的養老院,能提供護理服務的養老機構佔比較少,高品質的醫養結合服務長期處於缺位狀態。
不過好在這一問題現已得到了重視。
同樣是在此次發布會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邦華表示,到2025年,全國養老機構的護理型床位要達到55%。由此來看,具備醫養融合特色的養老機構顯然更能得到市場和大眾的認可。
而在已建成的養老機構中,大部分還存在服務項目內容匱乏、養老設施供給不足的情況,不僅大大降低了長輩的日常生活質量,也導致機構難以承接更深層次的服務。
此外,養老機構運營中存在另一重要問題則是專業人才缺失,以老養老的情況並不罕見,且大多數從業人員隊伍受專業培訓力度有限,沒有完備的培訓體系作為服務支撐,服務質量難以保障,養老機構的優勢也無從發揮。
可以看出,一方面市場的亂象降低了大眾對於養老機構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市面上大部分養老機構又難以真正承接長輩的全方位需求。多重原因疊加下,眾多長輩與王長松夫婦一樣,擱置了自身的養老機構入住計劃。
江西南昌首家,
打造優質養老服務樣本
面對行業痛點,業內企業也在積極發力改變,比如搭建標准化、高品質養老服務體系。作為行業內具有代表性質的企業,自2007年其養老事業開始萌芽以來,泰康保險集團一直精益求精打造高品質養老社區,旗下泰康之家至今已在全國24個城市布局,7城8園開業運營,為超過5000位長輩提供了高品質的養老生活。
近期,泰康之家的版圖也將迎來進一步拓展。
據了解,泰康之家在江西南昌布局的首個高品質養老社區泰康之家·贛園也即將於12月18日正式開園。憑借背靠世界500強企業、定位精準、擁有專業服務團隊的優勢,泰康之家·贛園體驗館自去年11月開放以來,便吸引了大量長輩及家屬預定,首批開放房源預訂率約為77%,這也反應了當地居民對於高品質養老機構的需求以及對泰康之家的信任。
一直以來,泰康之家的養老社區都以大規模、全功能、國際標准為特色,此次落地的贛園也延續了這些特點。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首先從規模上來看,此次贛園的建設總投資24億元,地上建築面積約18.1萬平方米,可提供約1200個養老單位,同時配置有二級康復醫院和超100個醫療床位,實現醫養融合。
社區功能方面,泰康之家·贛園同樣採用的是「1+N」多學科服務模式,可謂社區長輩提供包括生活服務、餐飲服務、文娛服務、長期照護等服務在內的七大服務類別,能保障長輩得到全面專業的照護。
贛園在選址上,也充分考慮到了整體生態環境和周邊的配套。交通方面,贛園周邊高鐵、地鐵、城市快速路等交通體系發達,不遠離城市,且周邊公園、博覽中心、旅遊城等機構均已開放,不遠離社會。此外,社區周邊的省婦幼保健院、省兒童專科醫院、省中醫院、市第一醫院等大型醫院和三級中西結合醫院等醫療配套資源也十分豐富,能夠與社區內的康復醫院形成有力聯動。
社區內部設計上,泰康之家·贛園充分融合了當地的生活文化和氣候特徵,整體建築結構以贛派建築風格為主,青磚灰瓦為主要特色,整體朴實素雅。內部功能結構除進行標準的適老化設計外,還額外進行了戶外霧噴降溫系統、室內暖氣,能夠有效應對南昌地區夏季高溫、冬季濕冷的氣候。
社區內庭院設計,整體風格古樸素雅(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以上種種,只是泰康之家·贛園的零光片羽,在泰康之家·贛園內部,還配備有大量的文娛設施,以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需求,幫助更多老人實現自我價值。
實際上,在此次贛園落地之前,江西南昌地區已經擁有大量的養老機構,但健康護理型養老機構缺口巨大,而贛園的出現,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缺。
此外,在當地傳統養老觀念中,住進養老院往往含有貶義,且在子女看來,這更是一種「不孝順」的行為,這一觀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長輩入住養老院的選擇。此次泰康之家·贛園的落地,也希望能夠通過全新的養老生活方式,打開大眾對於高品質養老生活的認知,從而改變固有的養老觀念,並為當地的高品質養老服務發展提供樣本。
從宏觀角度來看,現如今我國機構養老主要由各地政府興建的福利院、敬老院以及通過民間資本興建的各類養老院組成,但大部分民建養老院存在有養老設施供給不足、配套醫療服務短缺、僅能提供一般性質的生活照料服務等情況。而泰康之家通過全方位、高品質服務體系的搭建,無疑滿足了長輩對於美好晚年生活的嚮往。
在目前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持續加深的大環境下,養老事業的發展不僅僅是個人生活的需求,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於泰康之家的企業出現,用優質服務共同推進行業未來的正向發展,為中國老人帶來更幸福優雅的晚年生活。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長松、秦莉婭均為化名)
*封面來源:123rf
近
期
推
薦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