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事業是一項關系著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盡管由於歷史等原因形成的退休養老金「雙軌制」與當時我國的國情相符合,但「雙軌制」所導致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因此,進行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是大勢所趨。那麼實行養老金並軌制度之後,公務員什麼開始繳納養老金,繳納比例是多少呢?
公務員養老保險怎麼交?
文件說的很清楚了,個人交8%。加4%的年金,單位繳納20%。以山東為例,科員工資4500左右,4500*12%=540元。簡單來說以後這位同志每個月要少540元的個人養老保險。
公務員養老保險為什麼要自己交?
雙軌制之前一直受到詬病,企業說為什麼你們公務員不交養老保險,退休照樣拿錢,還拿這么多。所以參考各種原因,這屆政府決定繳。同時我必須指出公務員的退休金並不是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支付的,而是直接納入財政預算,通俗的理解,就是原本的單位繼續給他發工資。
公務員養老保險什麼時候自己交?
政策從2014年10月開始,現在時間已經過去這么久了怎麼辦?簡單,補差額。比如說小明在山東,科員,工資4500,但政策執行慢,2015年10月才要求交,那他就給自己補一年的錢,就是540*12=6480元。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會不會引發大面積辭職?
當然不會,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公務員養老金自己繳納養老金也意味著公務員即將漲工資。簡單來說,剛剛給你漲工資,然後你把漲工資的錢,交養老。工資基本上是穩中有升,所有公務員因為自己交養老保險大面積辭職的情況基本不可能有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養老保險並軌時間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從2014年10月開始個人交保險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同時決定,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再次提高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養老金並軌正式啟動,這意味著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將告別「免繳費」時代。改變人手發放一張社保卡此次國務院明確養老金「並軌」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這意味著全國所有按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體制內人員」,總數近4000萬的龐大群體都將啟動改革。長期以來,這部分人及其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養老吃的是「財政飯」。而改革將改變這一局面:今後這些人群將參照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繳納養老金,並將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化養老。繳費職業年金個人需繳工資4%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領取: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計算:每月工資5000,得繳600公務員小明除去津貼、補貼等,每個月繳費工資是5000元,改革前單位和個人都不用繳費,小明退休後照樣有養老金。改革後,小明每月要繳納養老保險400元。職業年金方面,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這樣,小明又要繳200元,加上基本養老保險的400元,一共繳600元,這筆錢是從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將進入小明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連同單位繳費部分,退休後按月發放。領取2014年10月1日是關鍵點改革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因此10月1日成為領取養老金的關鍵點。10月1日前已退休的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10月1日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10月1日前參加工作、10月1日後退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指導實施。10月1日後退休、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執行。也就是說,可以選擇按規定補繳一些錢,然後享受養老金;或者直接轉入一種養老保險體系,拿比較低的養老金。注意:還有過渡性養老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說,「逐步過渡」政策主要是兩條:一是他們在改革前的沒有實行個人繳費的工作年限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將來退休時在發給基本養老金的同時,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二是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實行養老待遇的新老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待遇退休領多少錢與職稱無關一直以來,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擊提升職級、職稱的情況。隨著改革推進,這種情況可能有所改變。這是因為,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按照職工退休最後一個月工資一起發,並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進行調整。而改革後,將按照本人歷年繳費多少、繳費期長短來計算養老金標准。這意味著,小明即使退休前沒有被提拔,但由於他的繳費年限長,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領的退休金要多。這也是一個重大變革,有利於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障待遇調整機制。此外,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必須實行全國統一工資制度,由於工資結構不同,機關事業單位按照基本工資配發的退休金與企業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水平相當,但是加上按照機關津補貼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發的退休生活補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就高於企業基本養老金。如今,這一因素不復存在。更關鍵的是,同樣年齡退休的,計發月數相同,所以繳費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樣個人賬戶積累的,退休越晚,計發月數越少,即除數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這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意思。這些改革要點也不可忽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離休人員: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仍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離休費,並調整相關待遇。關系轉移: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並以本人改革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籌資機制:各級社會保險征繳機構應切實加強基金征繳,做到應收盡收。各級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為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解讀職業年金是否強制實施不好說對於《決定》的印發,吉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蔡向東表示,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繳費模式與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是一樣的。其中的區別,主要體現職業年金上。《決定》中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蔡向東認為,「應當」在這里還不能理解為「必須」性的「強制」。因此,職業年金是否能強制實施,實施的具體辦法等還得看之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財政部如何制定。蔡向東說,實際上,當前企業職工除了強制實施的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外,也還有企業年金制度,只不過該制度對企業來說不是強制實施的,而是企業根據本身的經濟效益和人才發展戰略來決定是否實施以及實施的規模。2012年末全國有5.47萬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網站消息,截至2013年3月底,我國實有企業1374.88萬家,這說明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佔全部企業的比例還不到0.4%。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叄』 並軌後養老金計算方法案例
並軌後養老金計算方法案例如下:
分為三種情況
一、
1、「老人」:保持現有養老金待遇
2、新規:本決定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3、案例:公務員老王在2022年10月1日前已經退休,假設老馬退休工資收入為5000元,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收入比例)一般在80%-90%之間,那麼老馬的退休金約為4000元-4500元,並且以後還會進行調整。
二、
1、「中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2、新規:本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本決定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執行。
3、案例:公務員大劉今年40歲,在2014年10月1日前已有15年工齡,還有20年退休,假設大劉的繳費工資為5000元,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也為5000元,且保持20年不變。
繳費的計算方法:按本人繳費工資8%計算,每月大劉要交基本養老保險5000×8%=400元,每年大劉的個人賬戶將存入400×12=4800元。(註:按照新規,個人還要交繳費工資4%的職業年金,因職業年金辦法尚未制定,本文未將此項計算在內。)
領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大劉退休後的養老金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按照規定,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因此大劉的基礎養老金為(5000+5000)/2×35%=1750元;
在不考慮收益率情況下,大劉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積累為4800×20=9.6萬元,除以139個計發月數,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約為691元。
上述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項合計2441元。除了每月2441元外,大劉還能領過渡性養老金,但是能領到多少,由於具體辦法還未出台,所以無法計算。但是,由於官方明確「中人」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參照上述老馬4000元的標准,大劉在2441元養老金外,預計還將獲得1559元的過渡性養老金。
三、
1、「新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新規: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3、案例:小李今年25歲,2014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距離60歲退休還有35年,假設其月繳費工資為5000元,社會平均工資也為5000元,也保持20年不變。
繳費的計算方法:按本人繳費工資8%計算,每月小李要交400元,每年小李的個人賬戶將存入4800元。
領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小李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按照規定,小李的基礎養老金為(5000+5000)/2×35%=1750元;35年後小李的個人賬戶積累16.8萬元,除以139個計發月數,每月領1209元個人賬戶養老金。
上述兩項合計2959元。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35年工齡,但小李交了35年養老保險,大劉交了20年,因此,小李的2959元基本養老金比大劉的2441元高出不少,體現出多繳多得的原則。
養老金並軌:
養老金並軌是指原雙軌制的養老金被取消,企業退休人員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享有一樣的養老金待遇。退休人員退休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第十九條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肆』 公務員養老保險一個月交多少錢
養老金並軌後公務員每月要交多少養老保險費用呢?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
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
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
(本人繳費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基數,低於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
職業年金:
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
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算筆賬
以廣州市現有正科級公務員每月工資6000元,正處級每月工資10000元為例,大致可測算出:
正科級每月需繳納養老保險總費用(含職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6000元×8%+6000元×4%=720元
正處級公務員每月個人繳納總費用=10000元×8%+10000元×4%=1200元
多位廣州市直公務員表示,今後每月要多支出一筆養老保險費,但工資已多年未漲,希望配套的工資薪酬改革能盡快落地。
另據了解,目前廣州的公務員個人無須繳納養老金(待遇由財政解決),而事業單位則視其分類有所差異,比如參公事業單位一般就不用個人繳養老金,而像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則普遍需要個人繳納。
『伍』 養老金並軌後個人繳費基數怎麼算
養老金並軌後,個人繳費基數如何算?
按照相關政策,養老金並軌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每月將繳納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作為養老保險費用。
在過渡性養老金發放問題上,19地的細化方案均提出設立10年過渡期,確保“中人”的待遇不降低。
1、個人繳費基數如何算
梳理各地養老金並軌實施意見,各省份都按照國務院決定,統一確定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但對於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表述有所差異。
山西、雲南、遼寧、黑龍江等地機關單位個人繳費基數包括:
①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
②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
③規范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
④年終一次性獎金
上海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
受訪專家認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計算方案雖然不同,但並無大的差異。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說:“兩種辦法各有千秋,其中,分項合計的辦法要簡單一些,如果依據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上海)來確定,如果今年漲工資就會出現一個短時間內的缺口。”
2、特殊規定
各地還針對繳費和養老待遇的享受有一些特殊的規定。
北京
根據《北京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規定,獲得省部級以上勞模、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等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在職時給予一次性獎勵,退休時不再提高其基本退休費計發比例。
黑龍江
明確了延遲退休人員的參保政策:改革後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幹部管理許可權,經批准可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的工作人員,繼續參保繳費。其中少數人員年滿70周歲時仍繼續工作的,個人可以選擇繼續繳費,也可以選擇不再繼續繳費。待正式辦理退休手續時,按照規定計發養老待遇。
數量龐大的“中人”待遇降不降?各地發布的相關文件均明確,對“中人”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辦法。
對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
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
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新人”
退休後其基本養老金按新的制度計發,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對改革前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
在按新制度計發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在以上提到的27個省份中,有19個省份明確了過渡期時間。這19個省份分別是廣東、北京、雲南、甘肅、陝西、天津、黑龍江、山東、福建、吉林、遼寧、江西、廣西、寧夏、河南、內蒙古、重慶、安徽、浙江,這些省份均在意見中提出,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金維剛表示,過渡期結束後,“中人”養老待遇會因人而異,但是差距不會太大。因為到時候不僅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了一定的繳費積累,而且養老金還隨著待遇調整機制會不斷上調,再加上累積的職業年金,“幾項相加之後的養老金絕對額可能還會增加”。他同時也提到,養老金替代率水平不一定會比過去高。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褚福靈說,過去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待遇與職務職級關聯極大,今後新人退休待遇更多會與工資和基金運營包括通貨膨脹等因素發生關聯,待遇水平也就是養老替代率將會和企業職工逐步看齊。
『陸』 2024年退休金並軌後的計算方法
2024年退休金並軌後計算公式如下:基本養老金(在職員工的月平均工資在去年退休的時候)×(1我的平均工資指數)]÷2×我總支付年(工齡)×1%個人帳戶養老金儲蓄積累的個人賬戶÷幾個月付款(平均壽命-退休年齡)12過渡性養老金每月在職員工的平均工資在去年退休的時候我總平均工資指數××年支付1997年以前(工齡)×1%,也就是說,不會有新的退休人員從2024年10月到2029年9月。
一、2024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會發生哪些變化?是增加還是會減少呢?
綜合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人,退休中人和退休新人的養老待遇核定辦法,2024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預計將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
1.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的核定,將取消限高保低的政策;
2.全國各地區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都將於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養老金的補發;
3.養老金並軌十年過渡期結束,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將會更高。
首先,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的核定,將取消限高保低的政策。養老金並軌十年過渡期截止時間為2024年9月30日,屆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將正式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統一。
換句話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核定,都將按照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的核定方式進行。
在此之前退休中人養老待遇的核定一直都是採取新老辦法對比,限高保低的原則,而養老金並軌之後,該政策將不再執行。
二、2024年養老金十年過渡期結束,屆時機關事業單位辦理退休的人員都將採用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的核定辦法,那麼其可以享受的養老待遇包含四部分:
1.基礎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
3.過渡性養老金
4.職業年金。
而影響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工作年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工齡,二是養老金計發基數。
同等工齡或者是工作年限的情況下,養老金計發基數越高,對應的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就越高。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處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職、退休時計算工作年限的暫行規定》
第三條 工作人員在參加國家機關工作以前,參加下列工作的時間,可以連續計算為工作年限:
(一)在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工作的時間,或者接受黨的決定以社會職業為掩護而實際做革命工作的時間;
(二)在民主黨派的機關工作的時間,或者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的民主人士以社會職業為掩護而實際做民主革命工作的時間;
(三)在中國工農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軍隊工作的時間;
(四)在革命根據地、解放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人民團體的機關工作的時間;
(五)在革命根據地、解放區政權所屬的事業單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關所屬事業單位工作的時間;
(六)在革命根據地、解放區政權所屬的企業單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營、合作社營、公私合營的企業單位工作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