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新舊養老保險按哪個算

新舊養老保險按哪個算

發布時間:2023-02-24 06:12:08

① 退休中人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2022中人養老金計算方法

退休中人養老金如何計算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退休中人養老金計算方法

退休中人是什麼意思?

退休中人指的是此次養老保險制改,是指2014年9月30日前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新型社保制實行後符合退休條件並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手續的人員,屬於退休中人。

由於新舊方案之間對於養老金的核算方法不同,因此設立了10年的過渡期,也就是2014年9月30日到2024年10月1日,在此期間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屬於退休中人的范疇。

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包含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個方面。計算時需要與老方案進行對比計算,根據保低限高的方案來執行。

基礎養老金是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作為計發基數,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這部分和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沒有差別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按照個人賬戶總額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這個相對應的計發月數是按照城鎮預期人均壽命來計算的,比如6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55歲退休為170個月等。比如是60歲退休,就是個人賬戶總額除以139個月。

過渡性養老金是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作為計發基數,每視同繳費一年,按照相應的過渡系數發給過渡性養老金。比如二者的平均值是5000元,視同繳費系數是1.3%,每一年視同繳費年限的過渡性養老金就是65元,如果視同繳費年限是20年,那麼每月的過渡性養老金就是1950元。

② 中人退休待遇按照新老兩種辦法對比計算,差額越大說明養老金越高呢

中人退休工資待遇測算,按新方法比按老辦法高,是否差值越高越好?你這一說正確,一定是差值越多,說明你的養老保險金越大,到10年緩沖期完畢,你養老保險金但是也是非常高的。

例如依照老辦法演算法是每個月5000元,那依照新方法演算法是每個月8000元,這中間就會有3000塊的差別。因此高於的3000元,即便第一年依照10%計發,人士具體發放的養老保險金依然還是5300元,第二年便是5600元,到第10年便是分月領到8000元。在這一10年裡,我國盡管每一年會對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金作出調整,因此調節之後差別可能減少,可是養老金基數高的人,自始至終或是占據絕對的優勢。

總的來說,退休中人的養老保險金是依據新舊二種方法來計算,如果按新方法計算出來的養老保險金高過新方法計算出來的,是依據10年緩沖期依照本年度計發高於的那一部分,養老保險金差別越多,計發時盡管計發比例不會改變,可是差別越高的,計發的平方根也就越高,到10年緩沖期完畢,差別越高的,表明養老金平方根也就越高。

③ 養老保險怎麼算

養老保險怎麼算:
1、養老金計算辦法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下限為0.6,上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計算中,無論哪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例: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5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500元+4500元×0.6)÷2×15×1%=54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500元+4500元×1.0)÷2×15×1%=675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500元+4500元×3.0)÷2×15×1%=135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500元+4500元×0.6)÷2×40×1%=144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500元+4500元×1.0)÷2×40×1%=18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500元+4500元×3.0)÷2×40×1%=3600元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個月=每月養老金
養老保險的計算方法:
1、月基本養老金等於,基礎養老金加上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3、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上,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和,除去2乘以繳費年限乘百分之一,等於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乘1加本人平均繳費指數除去2乘繳費年限乘百分之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④ 養老保險怎麼算

【法律分析】:1.對1998年7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2]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例如:根據上述公式,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2.對其中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低於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的,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2]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月平均工資x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a=0.6,今後隨經濟發展情況調整。

註:比較上述兩個公式,可以看出,(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這個方式,通過自己的工資與平均工資取平均數的方式,盡量中和高工資的人和低工資的人,使退休後的基礎養老金差別縮小(一般而言,收入高的人繳費工資高,收入低的人繳費工資低)。但是,如果這個人的繳費工資太低了(政策設定為低於平均工資的60%),則對這個人繳費和領待遇的比例而言,就是繳費太少而領待遇偏多,這對其他參保人是不公平的,也不利於鼓勵大家在工作的時候多繳費,年老後多領待遇。因此,設置了a,減少了繳費少的人今後可領的養老待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第十四條 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⑤ 養老保險計算方式與養老保險計算公式的新舊演算法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所謂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樂康無憂」返還型住院醫療保障計劃,兼具保險保障和保費返還雙重功能

養老保險一般都要交滿15年以後,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養老金的演算法很復雜,自國家每年都會把繳費基數需要變更一次後,老的養老保險計算方式與新的養老保險計算方式就有所不同了。返還型保險到底劃算嗎?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消費型和儲蓄型、返還型保險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老的養老保險計算方式及養老保險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保險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余額/1

=上年度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儲存余額/1

其中,要求養老保險金要繳費滿15年以上的,老的養老保險計算公式中唯一的不足點是缺乏激勵機制,即其中的基礎養老金,無論繳費多少,也不論繳費時間比15年延長多少,都一樣。

新的養老保險計算方式及養老保險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保險金=基礎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過渡性養老保險金

=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基礎養老保險金和過渡性養老保險金公式中,「實際繳費工資指數」即實指數(下同)為被保險人參保繳費至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期間,相應年度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被保險人曾在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並在統籌范圍辦理退休的,實指數為其各階段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養老保險計算公式應用案例:為了便於計算,假設劉小姐平均月薪4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0年,假設10年後北京市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麼退休後,她在政策變化前後各能領到多少養老保險金呢?

解答:如果按現行的養老保險金制度,劉小姐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保險金=3000元×15%+4000元×11%×12×10÷120=890元(「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部分忽略不計,下同)。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將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後,劉小姐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保險金=3000元×15%+4000元×8%×12×10÷120=770元。

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悠享康健」重大疾病保險計劃,涵蓋原位癌和30種重疾保障
閱讀全文

與新舊養老保險按哪個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呆測試早期自測 瀏覽:120
老年人做愛都是在肚子上睡多久 瀏覽:735
什麼是生物鏈體檢 瀏覽:74
騰訊象棋重陽節殘棋 瀏覽:942
重慶到長壽高速公路什麼時間通 瀏覽:736
孝順的議論文1000 瀏覽:85
老年痴呆症的心理治療PPT下載 瀏覽:982
去體檢怎麼形成體檢報告 瀏覽:655
內蒙古退休金計算錯誤 瀏覽:557
愛父母如何試教 瀏覽:529
高血壓體檢都體檢什麼 瀏覽:154
養老金南水北調的優缺點 瀏覽:503
協警退休年齡范圍 瀏覽:252
退休金是十三薪嗎 瀏覽:688
長壽花怎麼保養最好 瀏覽:40
表明孝敬 瀏覽:804
金源養老院 瀏覽:849
伊春廠辦集體退休金 瀏覽:428
父母一方死亡兒子戶口怎麼遷出 瀏覽:13
冰雪大世界60歲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