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子女防老,你怎麼看養老院真的合適養老么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養兒防老這種選擇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之所以說這種選擇順理成章,是因為以下兩方面因素:
1,子女年幼的時候,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
2,父母年老以後,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因此,由子女養老,從各個角度來說,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年老以後,子女想贍養父母,確實有很多現實困難。
具體來說,子女贍養父母,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現實困難:
1,子女工作忙,沒時間贍養父母。
2,子女在另一座城市工作,沒有條件贍養父母。
3,子女有自身困難,無力贍養父母。
上述幾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客觀存在的。
因此,雖然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是如果要求子女必須贍養父母的話,也是不現實的。
因此,子女盡自己努力贍養父母,父母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養老方式,才是最妥當的選擇。
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很多不依靠子女,或者較少依靠子女的養老方式。
具體來說,這類養老方式有以下幾種:
1 ,養老院養老。
養老院可以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適合老人養老。
2,居家養老。
老人在家居住,子女定期看望並照顧老人。
3,合作養老。
志同道合的老人共同生活,互相幫助養老。
因此,養老絕不只有一種方式。……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才是最佳選擇。
2.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敬老院生活
古語有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長輩、父母會老,自己也會老,那麼,老了以後的生活如何過得既有品質又有趣味,是如今社會上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總之去養老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沒必要上綱上線上升到孝於不孝這個問題,那些在家裡跟著孩子被孩子們各種嫌棄各種打罵的老人有的是!他們過的幸福嗎?還有的孩子們忙碌到不能經常回家,老人在家裡終日對著空盪盪的房子,這樣的老人也不幸福吧…。所謂孝順就是多陪伴,多關愛,關愛作為子女的大多數都可以做到,可是多陪伴,呵呵,殘酷的生活根本不給我們多陪伴的機會,我們要努力工作,爭分奪秒,為了使家人獲得更好的生活,就像父母年輕的時候一樣。
3. 養老院床位空置率高達50%,為什麼老人不願意住在養老院
現在的很多老年人養老開始慢慢的不再指望兒女,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養老院。但是根據專業的數據表明,養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卻高達50%,說明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去養老院養老的,那麼為什麼老人不願意住在養老院呢?
首先有很大一部分人覺得如果自己去養老院養老了,會非常的難聽沒有面子。因為在大家的潛意識里肯定是子女去負責贍養的,如果自己去了養老院好像子女就是不孝順,或者自己本身性格上面有缺陷沒有辦法和子女好好的相處。而且中國人是最看重臉面的一個存在,和親戚聊起來這件事兒,他們也會覺得非常的丟臉,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前往養老院養老,寧願自己住在家裡。
以上幾點是主要的原因,所以才導致了養老院漸漸的空了起來。但是老實說養老院肯定會成為以後的一個必然趨勢,希望這些養老院的機構們可以有規模的培訓一下,如果我老了,我肯定是願意去養老院養老的,兒女有時間過來看一下,身邊有很多的志同道合的老人,每天也不需要想太多,大家可以接受養老院養老嗎?
4. 從文化學的范疇,如何看待中國的"養兒防老"這種觀念對養老院的建立有何影響
①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養兒防老」體現的「家」「孝」傳統思想是維系家庭及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養兒防老」體現的「家」「孝」觀念作為中華民族美德在世代相傳中能長期保留著基本特徵,對今天的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
③傳統文化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政治的變化,「養兒防老」觀念只有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才能對人和社會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④傳統文化具有雙重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養兒防老」觀念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應該繼承和發揚「養兒防老」中「家」「孝」的中華民族美德觀念。同時改造和剔除「養兒防老」中愚昧封建思想。開辟多種養老途徑,不斷推陳出新,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
5. 俗話說養兒防老,那麼為什麼國家要建立養老院呢為什麼又有那麼多人去養老院呢
這個就是一個現實生復活的問制題了,首先,房價那麼貴,一般家庭負擔不了兩所住房,而子女結婚生子,如果一家人都住在一起,會有些擁擠。另外,去養老院住並不一定是子女不孝順,在那裡和更多相同經歷的老人在一起,有說有笑,也比整天在一個空曠的房子里要好些
麻煩採納,謝謝!
6. 養老院有哪些優點
一、關於養兒防老是否在家最好?
我們國家是一個幾千年相對封閉的國家,一些傳統的思想根深蒂固,譬如說養兒防老。養兒防老這句話,並沒有錯。人類之所以延續到現在,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繁衍下來的。人老了,等行動不便或不能動彈的時候,有兒女在跟前,端水端飯,服侍看護,當然很好
但是,你可真想過,現在的養兒防老和過去的養兒防老的要求不一樣。過去的養兒防老,只是讓老年人簡單的呆在家裡,有飯吃,有水喝,休息好了就行了。可是現在的養老,需要從多維的角度,即醫療的角度 、營養的角度、安全的角度,全方位來對老人照看護理。這是家庭養老一般達不到的。這也就是養老院比居家養老的優點所在。
再者,在我們年老需要人照料的時候,兒女們可能還要上班,時間和精力夠不上。再說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一對夫婦要贍養四個老人,這對於他們來說壓力太大了。想將來希望在家養老得到子女的照顧,這種可能性有,但是希望不太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將來最後在養老院養老的可能性比較大。
二、關於養老院
隨著我們國家老齡化的到來,現在國家和各級政府,對養老事業非常重視,養老的政策也非常優惠。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養老院的硬體設施和管理水平,包括醫療、營養、日常看護,都會有一個顯著的提高,養老院也會越來越人性化,也會越來越貼近人們的需求。
國內的養老院我看過不少,國外的養老公寓我也去看過。國外養老公寓是每戶老人一套房子,一般是兩室一廳。房子裡面的所有設施都是為老人而設的,包括床、抽水馬桶、浴缸、淋浴、廚房等,設計得都非常人性化。老人的食譜 ,每天都不一樣,而且一周一變化。你也可以點餐。有專門的人員按時送到。有專職的護士每天來送葯,量血壓。一旦有什麼情況 ,可以打電話,也可以按鈴。養老公寓裡面是禁止養寵物和帶小孩。一是為了衛生,二是為了防止有噪音,影響老人的休息。
子女們可以經常來看望老人,但是他們一般都是周六和周日到老年公寓來。與老人一起聊聊,喝喝茶,吃吃飯,了解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
可能目前我們有許多養老院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假以時日,相信我們國內的養老事業,肯定會有一個大的發展。相信將來老人們會認可養老院養老,並且從心裡接受它。
7. 養兒防老變成到養老院養老,這種現象越來越多,是什麼原因
養兒防老或許是大家的一種舊思想。自然今日的養老方式,已經跟傳統養老方式有很大不同了。換句話說大家並不能夠藉助養兒防老去解決自身日後的養老難題,這樣的道理我想必大家都是懂的,由於有非常多的家中這個人是歸屬於獨生子女子女,那樣你能否藉助這唯一的一個獨生子女子女去進行養老,或者說家居是守候養老,顯然這是不太可能的,並且對於許多家庭的而言也是很有挑戰性的。
8. 養老院給我的一課:別做丁克,一定要有孩子,養兒防老是有道理的
養兒防老,是上一輩人一直持有的一種理念。
養兒防老,到了我們這一輩,可能想法就不太一樣了。
現在的丁克、晚婚晚育,也逐漸成為一種正常的 社會 現象。孩子,在我們眼中,不再是傳宗接代、養老的工具,而是一個單獨的個體。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都覺得無論有沒有孩子,都要自己攢夠養老錢,老了,挑一個好的養老機構,就可以了。
只是,真的這么簡單嗎?
養老院給我的一課:別做丁克,一定要有孩子,養兒防老是有道理的
01 養老院內的現狀,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果媽在大學畢業後,曾有一段時間,每周日都在公益團隊的組織下,去養老院做義工。
養老院內的設施、環境,都還是可以的,任誰看著,都覺得在這里養老,還不錯。但是在做義工那段時間,卻也看清,養老院,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般好。
在這里, 也有吵架,有孤立,有偏心,有照顧不周等等。
有一個104歲的老太太,果媽當時只是朝她友善地笑了笑,想問她是否能吃點橘子。但是,老太太只是看我的笑容,就開始發火,說我在笑她。然後,老太太掄起拐杖,還想打我,還好果媽逃得快。
然後在護工,以及其他老人口中,果媽知道了原委。
原來,這位老太太在這個養老院,已經二十多年了,無兒無女。剛進養老院的時候,有人嘲笑她沒孩子,連探望的人都沒有。老太太也是個傲氣的,和其他老人逐漸疏遠了。 在別人的閑言碎語中,老太太也越來越愛發脾氣,然後精神問題越來越嚴重。
但是,沒人會想著,帶老太太去看看精神科,更沒人會想著,給老太太更多的關懷。用護工的話來說:「 這么多老人,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管,我的工作完成就可以了。 」
是啊,你有什麼資格,要求一個護工,去承擔一個子女的任務呢?
這樣的現象,在養老院內是非常常見的。
健康 、能走動的老頭兒老奶奶 ,還能嘮嘮嗑兒,走動走動。但老人脾氣大多有點怪,吵架也不少見。他們也會拉幫結派,也會孤立別人。
卧床、不 健康 的老頭兒老奶奶 ,果媽根本就沒見到面,他們都在後排的房子內,能否得到妥善的照顧、是否有人推他們出來曬曬太陽,我們都不知道。
養老院的外表,一片祥和,而老人的生活質量、心理 健康 ,就不得而知了。
02 養老院和幼兒園,有一定的相似性
有人說,普通養老院照顧沒那麼好,那麼就去好的養老院?其實,養老院和幼兒園有很大的相似性,這樣說,或許家長們更容易明白。
養老院,有收費幾千一個月的,也有收費幾萬一個月的。
幼兒園,有收費幾千一個學期的,也有收費幾萬一個學期的。
在費用的背後,繳費人會覺得,費用和所提供的的服務是等價的。而那些口碑很好的養老院、幼兒園,會獲得更多人的青睞。
只是,有時候,錢真不能解決一切。
無論養老院、幼兒園的收費有多少,到老師、護工手上的,也就那麼點。這點錢,讓護工、老師全心全力?那基本就靠他們本身的職業素養了。
也不要道德綁架說,他們工作不到位,畢竟,他們一個人要照顧那麼多人,難免有照顧不周的時候。這時候,他們的照顧,也會有自己的心理偏向。
在這個心理偏向中, 他們會更偏向於,那些被家人重視的人。
前些時候,果媽和朋友討論,因為開心果要上幼兒園了,果媽也焦慮,擔心開心果在幼兒園會不開心,會受欺負等等。然後,朋友只給我一個建議,那就是多和老師溝通。
孩子如此,老人也如此。
如果老人子女長期無人關心、無人問候,那麼護工也容易出現「怠慢心理」, 他會優先去照顧那些子女在意的老人,因為,護工要給老人的子女交代。
有時候, 「賭人性」不如「盯著人性」。
03 養兒防老:孩子本身,就是一種威懾
看完上述果媽所說的,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明白,為何果媽覺得,養兒防老,是有道理的。
我們都在說:養兒不為防老,我們老了,可以自己去養老院。
但其實, 如果真的沒有子女,那麼去養老院有什麼樣的待遇,那真的不得而知。
而有子女呢?子女存在的意義,並不是貼身照顧父母、貼身養老,而是 子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
老人在進入養老院之後,無論是和護工有矛盾,還是對養老院不滿,至少,還 有一個告狀的人。再不濟,也會讓護工稍有忌憚:我是有子女的,我的孩子會為我出頭,你想亂來也要掂量掂量後果!
護工,也怕麻煩。
所以,孩子的存在,也是一種制約。
而沒有子女的人呢?遇到問題向誰求助? 沒有孩子,沒有穩定的 社會 關系,就如在幼兒園被欺負的一個孤兒,有苦無處訴。
尤其是在生活無法自理的時候,日子會更苦。
04 孩子和錢,不能劃等號
無論你多有錢,老了之後,過怎樣的生活,你都無法確定。
但如果有子女,即便久病床前無孝子,但血緣終究在,子女終究是自己的底牌。
有人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花多少錢。
但是,這樣說的人,要明白一個道理:
首先,即便不養育孩子,你或許也不能因此省下多少錢,成為一個富豪;
其次,你說這句話的時候,還年輕,可以用錢,交換一切你想要的東西;
最後,你老了,錢,真的只是錢。
錢,和孩子,不能劃等號,畢竟一個只是死物,一個是有感情的生命。
開心果媽媽寄語
果媽寫這篇文章,也只是希望丁克們可以看得長遠一點,不要所有的事情都理想化,等老了之後再想要個孩子,卻早已來不及。
當然了,生與不生,都是自己的選擇,衰老,終究是數十年之後的事情。以後的事,誰又能說得准呢?
我們要做的,一是當下不後悔,二是望向未來,不讓未來的自己後悔罷了。
世界很美好,但,世界也有黑暗的一面。
孩子很難養,但,孩子也有天使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