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 )人
法律分析: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九億人。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14日說,2019年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運行平穩。截至2019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67億人、2.05億人、2.55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1)養老保險覆蓋群體有哪些擴展閱讀:
基本養老保險是按國家統一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為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在我國,90年代之前,企業職工實行的是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
《「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是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健全養老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由國務院於2017年2月28日印發並實施。
『貳』 現行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覆蓋以下哪些人群
我國現行的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內容框架,是《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以及勞動保障部發布的規章、文件確定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覆蓋范圍。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是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其他城鎮企業及其職工,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及其職工。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規定將城鎮個體工商戶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一些地方將自由職業者也納入了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
(二)繳費基數和費率。
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因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過重,確需超過企業工資總額20%的,應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審批。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應逐步達到本人繳費工資的8%。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的繳費全部由自己承擔,繳費比例一般為20%,其繳費基數可以在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選擇一個繳費基數檔次。
(三)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逐步降至3%。個人帳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個人帳戶儲存額只用於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帳戶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企業繳費劃入個人帳戶部分,入社會統籌基金。
(四)養老金待遇。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後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地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准為本人個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同時執行養老金調整辦法。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個人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新老辦法平衡銜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確定過渡性養老金。
(五)管理服務社會化。
將企業發放養老金改為社會化發放養老金,積極創造條件將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逐步由企業轉向社會。
(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等。
養老保險費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稅務機關徵收,具體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叄』 社會養老保險覆蓋范圍
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為:新品平安健康險e生保【保證續保版】產品購專買地址:網頁鏈接
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其他城鎮企業及其職工、城鎮個體工商戶,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及其職工
『肆』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究竟適用於哪些人群
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和已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五七工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屬於非從業城鎮居民、農村牧區居民這些人群均可在戶籍所在地的社保所參保。不受戶籍遷入時間的限制,但是外地遷入人員,在參保繳費時,應提供戶籍遷出地社保經辦機構出具的是否參保證明。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
目前設年繳費標准為5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6個檔次,蒙古族年繳費標准設為:310元、810元、1310元、1810元、2310元、2810元6個檔次,參保人自己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政府補貼標准為:按500元檔次繳費的,政府對繳費人員每年補貼50元,按1000元(含1000元)以上檔次繳費的,政府對繳費人員每年補貼75元。伊旗蒙古族每個檔次除政府補貼外,旗財政每人每年多補貼190元(即:按500元檔次繳費的,政府總補貼240元,按1000元(含1000元)以上檔次繳費的,政府總補貼265元)。
簡單點說就是不含在校學生和已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五七工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其他滿16周歲的人群都可以去辦理!
『伍』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是
其中職工包括城鎮企業固定職工、合同制職工、臨時工、農民輪換工、停薪留職人員、帶薪學習人員、公派留學人員、聘用制幹部、城鎮個體經濟組織的業主和從業人員、外地勞務輸出人員、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中內地戶籍員工及外商投資企業中的中國籍員工等。鄉鎮企業、非本市城鎮戶口的勞動者從1998年7月1日起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從1998年7月1日起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實行企業化管理和經費自收自支或差額結算的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國家機關中的合同制職工、臨時工,按規定參加單位所在地的基本養老保險。國家機關公務員和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人員不包括在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陸』 十三五時期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多少人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5億人。
失業、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均在2億人以上,覆蓋絕大多數職業群體;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基金累計結餘6.8萬億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服務更加方便快捷。我國的社會救濟已從臨時性措施發展到制度化保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
實現了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每年保障6000萬左右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織密兜牢了基本民生網底。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全國有各類養老機構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4萬個,養老服務床位735.3萬張。
(6)養老保險覆蓋群體有哪些擴展閱讀
「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產婦死亡率由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馬曉偉說。
衛生投入不斷提高,2018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達到6.6%。建立起世界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人口達到13億多。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超過99萬個,醫療衛生網路不斷健全。
『柒』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包括誰
法律分析: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包括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和職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捌』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
1、企業職工。企業職工是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主力,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籌集資金,採取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模式。2、靈活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是指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實現就業的人員,包括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自由撰稿人、演員等自由職業者等等。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願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保險費也由個人全部承擔。3、事業單位職工。目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正在配套推行,事業單位實行單獨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制度模式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一樣。4、公務員和參照相關法律規定管理的工作人員。目前,我國公務員和參照相關法律規定管理的工作人員實行退休養老,費用由國家負擔,個人不繳費,養老金標准以個人工資為基數,按工齡長短計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玖』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
【法律分析】: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有,各類企業(含鄉鎮企業)及其職工、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均應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各種形式的用工,不論用工期限長短,不論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都要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僱工,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都要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負傷;(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四)失業;(五)生育。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拾』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 )人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人。
基本養老保險,又稱國家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根據法律、法規,強制建立和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基本養老保險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採用傳統型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籌集模式,即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繳納養老保險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衷心希望這個答案能夠回答您的疑問,為您提供良好的幫助,也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您能夠一帆風順,在生活事業當中穩步前行,不偏不倚,找尋到屬於自己的生活,「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雲帆濟滄海」,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也不要放棄「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即便萬般不如意,只要我們能夠繼續走下去一定取得成功,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不經歷苦寒又哪裡來的梅花香。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遵循著李白那一套樂觀主義精神,現實上的枯燥無法磨滅內心深處那活躍起舞的思緒,縱使世事艱難,也可以選擇踏歌而行,持一柄長劍,去世界之外的世界看看,尋找適合自己的一方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