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養老地產的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正面臨快速老齡化的嚴峻挑戰。預計到2050年,全國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占總人口的1/4以上。但現階段,我國養老產業和養老服務的發展還相對滯後。
居家及社區養老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後,難以滿足大多數老人居家養老的需求。另一方面,養老地產蘊藏巨大市場。2010年我國老年市場需求將達到1萬億,但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還不足500億元。因此,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認為我國養老地產才剛剛起步,其長遠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容忽視。
當前國家制定了「以居家養老為主」的政策,全國將有90%以上的老人在家養老,因此養老住宅的開發與建設迫在眉睫。目前,我國養老地產的開發與養老建築的設計尚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認為,聯合各方力量,共同探討適合中國國情和市場需求的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具有重大的迫切性和現實意義。
此外您還可以參考:
《山合水易談新興養老養生地產》
《未來旅遊養老地產發展前景見好》
《銀發經濟與養老地產》
參考資料: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
㈡ 泥潭中掙扎了20年,中國養老院要正式賺錢了,養老行業未來的前景如何
養老行業未來的前景在短期內效益可能不是很高,但是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未來幾十年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
最後一個方面是養老行業越來越正規也越來越完善,因為在過去那些年代養老行業經常出現員工虐待老人,給老人吃飯或者對老人進行毆打等一系列殘忍的行為。現在網路時代的發達,養老行業,自身不斷的調整與規范,也越來越受到很多人傾向於老了以後就去養老院進行養老。在未來30年的發展前景里,養老行業仍然有很大的空間,自我進步和完善。
因此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講,養老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仍然是可持續的可發展的,但最終能否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最重要的是要看養老院在未來幾十年自身是如何定位,以及如何向整個社會環境來展示自己的優勢的。
㈢ 養老地產行業分析
養老地產是各種養老保障服務的整合終端,通過在功能組合與產品形態上與養老產業相互滲透,可以創造出更大的居住價值與商業價值。
國內養老模式主要分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自2011年以來,我國一直致力於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養兒防老」傳統的影響下。
我國老年人更傾向於在家中接受子女照顧;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國養老資源錯配較為嚴重,老年人口資產不足,難以支撐收費較高的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成本相對低。
(3)養老地產的前景怎麼樣擴展閱讀:
養老地產的介紹如下:
養老地產的客戶囊括了55歲之後的老年人群,而養老院更多的是75歲以上高齡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養老地產實際上是提供不同類別養老產品和服務的載體,消費者根據個人收入和需求自行選擇。
從產業鏈看,上游主要解決土地和資金問題,下游解決運營和提供服務的問題。各種養老服務的整合是運營中最復雜的工作,需要長期資源和經驗的累積。
㈣ 掙扎20年,中國養老院開始賺錢,這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這一行業的發展趨勢將會越來越好,而且利潤率會不斷提升。因為這一行業不僅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養老需求,而且也能緩解年輕人的養老壓力,進而成為朝陽產業。更重要的是,這個產業越來越完善,而且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優質。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口出生率在逐年下降,而老年人口佔比越來越大,養老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年輕人正承受著巨大的養老壓力,我們無法花費更多的時間照料老人,因此養老院是最優的選擇。
該行業能夠起到減輕養老壓力和實現養老目的的作用。雖然我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生活來源,而且也能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但對於我們而言,工作與家庭無法兼得,若我們專注於工作,便無法陪伴家人,也不能時刻照料自己的父母。若養老院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自身的養老壓力,並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則我們會更加信任養老院,這就是該行業未來的前景。
㈤ 養老行業的前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體消費需求的變化,老年市場越來越大,但是養老市場卻呈現供應不足狀態。當前養老模式結構距離國務院提出的「9073」模式結構尚有差距,機構養老數量及質量尚待發展,供應不足使得大量外資企業進軍中國養老服務市場。
需求方面,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老齡化發展速度加快、老年人消費能力上升推動養老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巨大的養老需求為養老市場帶來了寬闊的市場前景,預計2022年養老市場規模或將突破10萬億。
養老市場供應不足
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2月頒布的《養老產業統計分類(2020)》定義,養老產業,是以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等為目的,為社會公眾提供各種養老及相關產品(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集合,包括專門為養老或老年人提供產品的活動,以及適合老年人的養老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活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體消費需求的變化,老年市場越來越大,但是企業供給卻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我國推行的養老模式主要為「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結構為居家養老占市場份額96%,社區養老佔3%,機構養老佔1%,距離國務院提出的「9073」模式結構尚有差距。
2016-2020年,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雖然由2.8萬個增長至3.8萬個,但是相對於龐大的市場需求來說還有上漲空間。另外,目前養老市場兩極分化,一種是高端養老地產項目不符合多數人群需要,另一端是當前大部分的養老機構交通不便,服務質量不高,不符合對中檔養老機構的需求。
因此面對消費升級的變化和健康需求的轉型,更需要多樣化、專業化、針對性的市場開發,機構養老數量及質量上尚待發展。
我國養老市場供應不足,中國養老服務市場廣闊的前景吸引大量外資企業進軍中國養老服務市場。據AgeLifePro統計,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1個國家的40家公司進軍中國養老市場,遍布17個省份,已建成44個項目,這些外企中有12家來自美國,11家來自日本,11家來自歐洲,1家來自韓國,1家來自新加坡;其中,美企和日企成為進軍中國養老市場的大部隊,佔比超過50%。在中國的養老市場,美國、日本、歐洲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經形成。
養老服務需求快速增長
中國自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持續上升,老齡化發展速度逐漸加快。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注重日常保健護理,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的77.3歲。
我國老齡人口數量不斷增加,2020年全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約有1.77億,佔全國人口的12.64%,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國家7%的標准;60歲人以上人口約有2.68億,佔全國人口的18.87%。
另外,老年人消費能力上升推動養老服務的需求增長,2020年城鄉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約為16307元,醫療支出佔比較2014年提升了9.2%,表明老年人對於健康的追求明顯升高。
隨著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速,中國養市場一直保持著較高增長。2018年中國養老市場規模已超6.56萬億。由於中產階級養老意識的逐漸擴大,對養老服務需求將進一步提升。巨大的老齡社會為養老市場帶來了寬闊的市場前景,預計2022年養老市場規模或將突破10萬億。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㈥ 養老行業前景如何
養老行業前景還是復很不錯的。制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挑戰。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對眾多金融機構而言,這一挑戰也意味著巨大的養老市場潛力。目前,中國養老金融行業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這些數字跟美國、OECD國家相比確實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大的差距可以看作是我們存在的問題,但是也是巨大的商機。
參考《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養老產業金融服務發展目前明顯不足,首先我國老齡金融發展上處於起步階段,養老金融產品單一低效,很多老人是以個人儲蓄作為唯一的理財方式;第二個是養老保險方面也存在過於依賴基本養老保險,其他的養老相關保險補充不足的問題;第三是產業發展理念滯後,對於老年用品,老年金融的重視不夠,基本上是觀望多、行動少;第四是產業有效的需求不足,鼓勵老年人消費的政策支持不夠,扶持政策基本上處於空白的狀態,因此養老市場亟需模式升級以及供給側的改革,需要用連鎖化、標准化來治癒之前散亂差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