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老保險檔次有什麼區別
養老保險檔次的區別是不同檔次的社保,最終每年所領取的養老保險的金額不同。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
養老保險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
被保險人只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已辦理相關手續;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准後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等。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被保險人按不同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企業每月按照繳費總基數的16%繳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8%繳納。
我國的養老保險由四個層次(或部分)組成。第一層次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層次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第三層次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第四層次是商業養老保險。在這種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中,基本養老保險可稱為第一層次,也是最高層次。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B. 養老保險上限和下限是多少
1、養老金基數一般指「養老保險基數」,該基數指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計算現在應當交納養老保險費比例的基數。
2、這個基數主要與本人的工資基數有關,與未來的養老金數額、與社會平均工資一般無關。但是如果你的實際收入額過高或過低於社會平均工資時,這個基數則需要調整。
3、一般情況下,該基數上一年度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確定,除以12便為月繳費基數。特殊情況:
(1)若你的工資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月工資3倍時,繳費基數就是按社會平均月工資的3倍計算,以上部分不作為繳費基數計算;
(2)若你的工資收入低於社會平均月工資60時,繳費基數就按社會平均月工資的60計算。養老保險不僅可以使退休人員老有所養,而且有利於勞動力的新老交替,對於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社會生活中,養老保險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促進經濟的發展。對於養老保險的四種形式可以根據勞動者的實際收入水平進行投保,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工資水平制定,了解這個概念有利於保險的投資。
2、2018年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如下:
一、范圍和對象
1、區內取得城鎮戶籍年滿16周歲,未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均可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2、實名制登記人員情況經比對,不符合參保條件的,不得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登記信息有誤的,經重新核對後,符合參保條件的,可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3、實名制登記漏報人員,須按規定程序進行申請登記,符合參保條件的,可辦理相關參保手續。
二、申請及批准程序【拓展資料】
4、申請參保人員憑本人身份證、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戶籍所在地勞保所領取並填寫《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申請審批表》。
5、戶籍所在地社區受理申請後,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報送所在縣市級就業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由社保服務中心審核匯總後,把《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申請審批表》及電子版統一報送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
6、各街道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對申請人的戶籍信息、享受其他社會保障待遇及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情況予以審核。
7、經審核不符合參保條件的,由戶籍所在地社區及時告知申請人。
8、申請參保人員自批准次月起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9、享受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人員因戶籍遷出本區、出國出境定居、死亡或其他原因失去社會養老保險金領取條件的,從失去領取條件的次月起停發社會養老保險金。
10、享受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人員被判處拘役以上刑罰或者勞動教養的,暫停發放社會養老保險金。待刑滿釋放或勞教期滿的次月起重新發放社會養老保險金,停發期間的社會養老保險金不予補發。
11、享受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人員,其親屬向公安機關申報失蹤、臨時注銷戶口的,從申報次月起暫停發放社會養老保險金。對後經確認仍具有領取資格的,應恢復發放社會養老保險金,並補發在停發期間應享受的社會養老保險金。
C.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線下線什麼意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3
D.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線下線什麼意思
上下限指的是抄結合當地上年襲度社平工資確定的當地本年度最高繳費基數和最低繳費基數
個人上年度月均收入大於當地社平工資的300%者,以當地社平工資的300%作為其個人繳費基數,是為上限
個人上年度月均收入低於當地社平工資的60%者,以當地社平工資的60%作為其個人繳費基數,是為下限
E. 社保繳費基數上限和下限是什麼意思
繳費基數上限是指職工工資收入超過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
繳費基數下限是指職工工資收入低於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60%的,以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的60%為繳費基數。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有上下限的規定,最低不能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私營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僱工和非本市城鎮戶口職工不得低於50%,私營企業法人、股東、個體工商戶業主不得低於100%。
最高不能高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每年由市統計局公布。繳費基數在同一繳費年度內一年一定,中途不作變更。每年4-6月,用人單位應根據所在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通知,申報本單位職工新一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5)養老保險上限和下限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每年7月,參保單位須到辦理參保登記的市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中心或區社會保險所申報下一結算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參保單位申報的繳費基數,須經參保職工本人簽名或採用公示的方法確認。
繳費單位不按規定申報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暫按其上一年月繳費基數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繳費基數是參保人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計算依據。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後,社保經辦機構為其建立一個終身不變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
職工繳費基數越高,其個人賬戶儲存額就越多,可支配使用的醫療費用就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就越高。而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瞞報、漏報、少報繳費基數,將直接降低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的享受水平。
社會保險的月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職工上年度全年工資的月平均值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一旦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
F. 社保繳費上限和下限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社會保險基數上下限:繳費基數上限是指,職工工資收入超過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300%以上的部份不計入繳費基數;繳費基數下限是指,職工工資收入低於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60%的,以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的60%為繳費基數。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保障社會保險金的發放,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以下統稱社會保險費)的徵收、繳納,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繳費單位、繳費個人,是指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和個人。
G. 社保基數上下限 區別
申報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與社平工資掛鉤,上下限調整:①五險基數上限由17379調整為19389元;②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數下限由2317調整為2585元;③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基數下限由3476調整為3878元。
申報住房公積金基數:2015年住房公積金跨年清冊工作馬上進行,請注意上限調高到19389元;
注意審查最低工資情況:由於社保基數上下限以及馬上的住房公積金繳費變化,應注意是否會出現扣除五險一金個人部分後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情形(北京2015年最低工資標准為1720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和是什麼意思
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指參保人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是計算應繳納養老保險金額的基數,也是參保人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我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般是根據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特殊情況下,有上限與下限之分。如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月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繳費,超過部分不記入繳費工資基數,也不記入計發養老金的基數。
拓展資料:
1、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這里所說的「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的。
2、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需強調說明的是,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
3、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I. 養老保險下限繳費是什麼意思
養老保險下限繳費是指職工工資收入低於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60%的,以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的60%為繳費基數的意思。
繳費基數上限是指職工工資收入超過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有上下限的規定,最低不能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私營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僱工和非本市城鎮戶口職工不得低於50%,私營企業法人、股東、個體工商戶業主不得低於100%。
最高不能高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每年由市統計局公布。繳費基數在同一繳費年度內一年一定,中途不作變更。每年4-6月,用人單位應根據所在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通知,申報本單位職工新一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