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鎮江這座城市對此你怎麼看
鎮江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的城市,有山有水,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我是鎮江的鄰居,常州人。以前只有小時候去過鎮江,工作以後就很少去了。印象里,鎮江是一個很尷尬的城市。人口少,城市規模小,雖然地處江南,卻因為口音,在蘇錫常地區眼裡更像一個蘇北城市。好像除了醋和鍋蓋面就沒有什麼可以引人注意的地方。
讓我印象大為改觀的是幾年前同事婚禮,因為新娘是鎮江人,所以統一在鎮江辦酒了。我去了一趟以後,對鎮江的印象一下子上了一個台階。以前鎮江的路也好,綠化也好都不行,城市建設沒有章法,缺乏規劃。但是那次發現鎮江一條沿長江風景帶搞得非常漂亮,焦山一帶綠樹成蔭,讓人眼前一亮,整個城市變得非常秀氣。之後也去過幾次鎮江,甚至最近還在鎮江買了套房,站在樓上直接可以看到美麗的南山,相當養眼。
B. 鎮江是屬於南方嗎
屬於。
中國地理上南方和北方以秦嶺-淮河一線來分界的,秦嶺-淮河一線的南邊屬南方,秦嶺-淮河一線北邊屬於北方。南北分界線的走向為,西起與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嶺余脈(東經104°15′、北緯32°18′)止於東海海濱(東經120°21′,北緯34°05′)。
鎮江市地處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北緯31°37′~32°19′、東經118°58′~119°58′。位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因此屬於南方。
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署領導。
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轄鎮江、常州2市及武進、揚中、丹陽、金壇、溧陽、宜興、高淳、溧水、句容9縣。
1983年3月,鎮江市改由省直轄。市區設城區、郊區2個市轄區。鎮江市共轄4縣2區。
C. 請問整體上寧夏有河南富裕嗎,在銀川和鄭州生活哪個更舒適,許多人說河南窮,河南是不是真窮呢
整體的話,河南比寧夏富裕很多,這邊山區一般都是貧窮的地方。單說銀川的話,銀川環境很好,人少,工資不高,但發展是比不上鄭州。但是銀川消費水平低啊,所以相對人民比較富裕
為什麼說河南窮,第一點就是河南位置不好· 離海太遠·沒有出口的渠道·所以招商很難·跟·上海·天津·湖南這些離海近的根本沒法比·第二點·就是河南農民多· 而且出去打工的·%80出去干出力活的·被外人大多歧視,河南其實不窮,只是在全國省市相比沒有自身的優勢,歷史上河南很多什麼乾旱,蝗災的,比較吃虧吧,
D. 寧夏銀川怎麼樣適合居住嗎交通方便嗎經濟發達嗎
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祖國大西北的重要邊防城市,地處銀川平原中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與美麗風光的塞上名城。 從聳入雲霄的承天寺塔極目眺望,四郊景色盡收眼底。峰巒重疊、峻峭巍峨的賀蘭山聳峙於西,猶如一架大屏風,阻遏了來自西北方的戈壁沙塵和寒流,使這里藍天明凈,氣候溫和。滔滔黃河在東邊奔騰北流,宛如一條晶瑩的玉帶,以它的乳汁染綠了塞上千里沃野。漢延、唐徠、惠衣、四干四大乾渠流貫南北,湖沼、魚塘、水田星羅棋布,這就是東西寬四十餘公里、南北長一百六十五公里、有兩千餘年歷史的寧夏青銅峽灌區,素來被譽為「塞上江南」。它是銀川城成長發展的重要基礎。 銀川地理位置優越,它是農區、半農半牧區與牧區的交接地帶,古來即為華北與河西走廊之間的交通捷徑。包蘭鐵路建成後,更加方便了這里同華北、西北以至全國各地的聯系。 人們不論從哪個方向進入銀川,在經歷了風沙滾滾的茫茫沙漠或是荒涼破碎的黃土高原之後,看到渠水盈盈、禾苗青青、遍地綠蔭的田園風光,都會被銀川綠洲所傾倒。夏季,這里具有宜於人們生息、旅遊的氣候,是很好的避暑佳地。 銀川城市發展還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條件。這里煤、電能源充足,除賀蘭山煤礦區和黃河黑山峽、青銅峽水力資源外,一水之隔的河東橫城煤田,儲量大,品質好,開發條件優越,可建設數百萬千瓦的坑口電站。平原第四紀沉積巨厚,地下水資源相當豐富。附近石灰石、石英砂、粘土等儲量大,有利於發展建材和硅酸鹽工業。 銀川市現轄城區、新城區、郊區三區,面積一千四百五十七平方公里。市區海拔一千一百一十米。人口三十六萬三千多人,其中市區人口二十六萬二千多人。另轄永寧、賀蘭兩縣。 兩千一百年前的漢武帝時代,隨著河套引黃灌區的開發,原為牧地的銀川平原上興起了一連串城堡。在今銀川城東郊,當時有一座管理屯田事業的典農城,漢族人民俗稱之為呂城,附近的黃河渡口叫呂渡,而匈奴、鮮卑等民族則稱它為飲汗城。這就是銀川城的前身。 五世紀初,大夏國王赫連勃勃將其改建為王家園林「麗子園」,成為一座風景游樂城市和駐兵、屯糧要地。北周時在此設懷遠郡、懷遠縣。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7年),懷遠縣舊城被黃河沖毀,次年城址遷至唐徠渠東側,即今銀川老城所在。宋代改為懷遠鎮。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黨項族領袖夏國王李德明鑒於國都西平府(即靈川,今靈武縣城西南)地處黃河東岸平原之上,易攻難守,而懷遠鎮「西北有賀蘭之固,黃河繞其東南,西平為其屏障,形勢利便」,乃決定遷都於此,擴建城池,改名興州。後又改興慶府、中興府,俗稱東京。從此,興慶府由一個邊塞小城,一躍而為地跨今寧、陝、甘、青、內蒙古遼闊地域的西夏國的軍事政治中心。 興慶府城市人口的主體為軍人和達官貴人,軍民不下一二十萬。作為軍需品的兵器製造、毛織、皮革等手工業有很大發展,城市商業與對外貿易也相當繁榮。城中有宮城和宏大的宮殿。城西北角建有「透迤數里,亭榭台池,並極其勝」的元昊避暑宮。西郊賀蘭山上築有多處離宮,成為京畿最大的王家林苑。城內外還廣建佛寺僧院,麗園精舍,高塔凌雲,構成城市的獨特風貌。這里是西夏的文化中心,以黨項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 西夏滅亡後,元朝統治者對這里非常重視,迅速建立西夏中興行省,後改寧夏行省,又改寧夏府路,隸屬於甘肅行省。中興府城為省治,後改寧夏府城。其時大批中亞各族居民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與蒙古人等遷到這一帶屯戍,逐漸形成了回族聚居區。 明初至清代前期,是銀川城歷史上相對穩定發展階段。作為九邊重鎮之一,軍事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城池雄偉壯麗,城年商賈雲集,市肆繁華,加上風景絕佳,因此有「小南京」之稱。 清康熙年間,滿族旗兵近三千人駐防寧夏。雍正年間又於府城外東北築「寧夏滿營」,駐旗兵連同家屬共萬餘人。1739年大地震使府城和滿營遭受毀滅性破壞。以後在修復府城的同時,又於城西重建「新城滿營」,這就是今銀川新城。因此,滿族至今仍是這里除了回、漢族以外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明末清初,一些官僚文人在詩詞中開始以「銀川」一詞形容黃河、引黃渠道及其灌溉平原,以後演變為府城別名。1945年正式將寧夏省城定名為銀川市。民間相傳又有「鳳凰城」的雅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成立,為銀川市的發展揭開了新的光輝篇章。在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市內到處生機勃勃,充滿著民族團結和繁榮興盛的景象! 銀川依靠發達的黃河水運,向為西北貿易門戶,曾是一座商業城市。民國初期,京津一帶的布匹、雜貨大部經此運往甘、青、新和陝北各地;寧夏和西北幾省的土特產例如羊皮、羊毛、駝毛、枸杞、甘草、發菜等,也大多由此轉運,僅羊毛一項即每年這一千萬斤。水運占進出口總量的七成。數千條商船、皮筏和四萬多峰駱駝往返於包頭、銀川之間,真是商賈塞途,興隆一時。三十年代之後,由於軍閥暴政,官商橫行,銀川商業一落千丈,市場蕭條冷落。建國前夕,許多商戶已名存實亡。 舊日銀川的工業更是落後得驚人。所謂現代工業,僅有一家電燈公司,1948年平均日發電只一百九十度,另外還有麵粉、機器、紡織、造紙、印刷、火柴等幾家小廠。清末民初創設的十數家規模較大的地毯作坊,至建國前夕已全部停業,手工業只剩鐵、木、泥瓦、熟皮、擀氈、釘馬掌而已。 今日銀川,工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有三百餘家現代化工廠,包括化工、機械、紡織、食品、電子、儀表等工業部門,形成了一支四萬餘人的工人隊伍,工業產值為五十年代初的一百六十餘倍。工業產品從數控自動化仿形車床、橋式起重機、飛機用的輪胎,到漂亮的呢絨、皮鞋、特殊風味的枸杞水晶糖等等,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特別是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毛紡織、亞麻紡織、皮革、製糖、釀酒等工業,近年發展迅速。以寧夏特產灘羊皮、毛和沙毛山羊皮、毛為原料加工的輕裘、皮褥子、提花毛毯、仿古地毯、銀槍大衣呢等,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名。工業用氈、亞麻纖維、麻黃素、輪胎、機床等產品也已進入國際市場。建設中的年產三十萬噸合成氨的裝置投產後,將以大量氮肥源源支援農村。銀川已成為祖國西北地區具有一定規模與特色的新興工業城市。 建國前,銀川交通閉塞,行旅艱難。包頭到銀川走陸路要十一天,逆水行舟需費時一個半月。建國初,全寧夏的專業運輸汽車一共只有三十輛。現在,以包蘭鐵路為大動脈,市內有十七條鐵路專用線,加上密如蛛網的公路,銀川已成為寧夏的交通中心,汽車的人均佔有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北至包頭,東抵軍渡,西到巴音浩特,西南去蘭州,南經固原至平涼、西安,東南入環縣、慶陽,可謂四通八達。通過民航,還可直達北京、包頭、蘭州、西安。 銀川又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文化中心,集中了農林科學院、社會科學院等幾十所科研機構,六所高等院校,以及多所中等專業學校,還辦起了民族學院,和伊斯蘭教經學院,專設了回民中小學。醫療衛生、體育、文藝事業也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 新中國建立以前,銀川市區面積僅三平方公里,城區人口不足三萬。城市凋敝,市場蕭條,市政設施一無所有。所謂「渠水渾,井水苦,土坯草泥蓋房屋,雨天一街泥,晴天一街土。」曾有人說,銀川的屋頂能跑馬。這就是形容當時平頂民房矮小密集和街巷的極度狹窄。而今城市建成區面積已經發展到三十餘平方公里,平坦寬闊的馬路把老城、新城、新市區三片連接起來,形成東西向延伸達三十公里的帶狀城市。各項市政設施也逐步完善。 銀川最古老的城區俗稱老城,即西夏興慶府故址,雖歷經戰亂與地震災害,仍保胃著原有的城市格局和一些古代建築。城內居民密集,是全市的商業居住區和文化古跡中心。新城原為1740年所建的滿營城堡,現在是一個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區和機關文教區。這里地勢開闊平坦而又不佔農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震地質條件優於市內其他地段,未來將逐步發展為主要市區。 銀川城內外保存著許多西夏王朝遺留下來的文化古跡,城郊雄渾的邊塞風光與秀麗的水鄉景色交相輝映,西夏文化與塞上江南風貌是銀川市的重要特色。 中山公園位於老城西北角。1046年,西夏開國皇帝元昊,利用這里的一大片湖沼窪地,建起以水景為主要特點的避暑宮苑。明初遺址尚存。1938年辟為公園。建國後屢加整修。全園面積八百多畝,為市區最大的風景區。園內湖心鳴鍾亭有得自西夏廢寺、明代重鑄的七千餘斤大銅鍾。 海寶塔位於老城北郊湖中半島上,俗稱北塔。始建年代無考,相傳晉代大夏王赫連勃勃重修。塔身為方形磚砌樓閣式建築,九層,高五十四米。它古樸壯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承天寺塔位於老城西南隅,俗稱西塔。10501055年西夏皇太後沒藏氏始建。八角形樓閣式磚塔,十一層,高六十四米五。全塔呈角椎形,簡潔樸素,挺拔秀麗。 賀蘭山位於西郊。主峰海拔三千五百多米。奇峰聳翠,崖谷險峻,自下而上有荒漠草原、耐旱灌木帶、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高山灌從草甸等不同自然景觀和多種珍奇野生動物,是登山、野營的好去處。賀蘭山又是現存西夏王朝宮苑遺跡的精華薈萃之地,近年來先後發現了小滾鍾口、拜寺口、賀蘭口、西番口、大水口等多處高宮遺址以及有西夏文題記的岩畫。小滾鍾口近已開發為山麓最佳風景區之一,為夏日旅遊勝地。拜寺口雙塔的塔身遍布千姿百態的佛像和造型神奇華麗的磚雕。 西夏陵園位於西南郊山麓洪積扇上。范圍東西四公里,南北十公里,共九座帝陵和七十餘座官僚勛戚陪葬墓。每座帝陵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建築群體。已發掘八號帝陵和三座陪葬墓,出土了各種金銀器飾以及銅牛、石馬、瓷器等珍貴文物。 清真寺建於回族聚居區南關。1981年重建。底層為寬敞明亮的洗浴室、小禮拜殿,二層為可容千人的大禮拜殿。其上有綠色大穹頂和四角小穹頂,頂置寶瓶和月形燈,總高近二十二米,具有濃郁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橫城古渡位於東南郊黃河岸畔。坐羊皮筏子飛渡黃河,別有一番驚險情趣。河東橫城古名紫河砦,由此東去的古長城稱「河東牆」,為隋代始築,明代中葉重修。落日余暉中,大河、長城交相輝映,氣象萬千。 此外,老城西側的「唐渠柳色」,南薰門城樓、玉皇閣、鍾鼓樓等,也都是市區勝跡。
E. 倆寧大,選哪個,寧夏大學和寧波大學,糾結,求解
寧夏大學考研資料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e7Vlbxv1y9Lou0FrLnsoBA
寧波大學雖然不是985,211大學,不過在2017年時被評選為雙一流大學,綜合實力也在全國前一百。在某網站上寧波大學的綜合實力排在75名,工程力學是雙一流學科,是寧波大學最強的專業。
寧夏大學在某網站上軟科排名184位,校友會排名256名。想當年寧夏大學的排名也能排在全國前一百五,近幾年排名的速度下降的有點快。
寧波大學和寧夏大學都簡稱為「寧大」。寧波大學坐落在浙江寧波,寧夏大學位於寧夏銀川。如果要比所在地的繁華程度,寧波大學肯定勝出。寧波的自然條件要比銀川好,並且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經濟發展水平高,就業機會多。銀川那個地方,說句實話,就是物價相對便宜!自然環境的話,確實一般,有時還會刮沙塵暴。不過,銀川的湖泊比較多,生活節奏慢,大型商城超市都有,相對來講適合養老吧。
F. 寧夏銀川是個什麼樣的城市,這座城市繁華嗎
寧夏銀川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這座城市也是很繁華的。
在銀川這座城市,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古代的建築,而且銀川是我們中國最干凈的一個省會城市,街道都是非常干凈整潔的,幾十個街心花園是布滿整個城市的,所以有很多人說寧夏銀川是一個非常適合養老的城市,這里的空氣也是十分清新的,會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所以如果我們居住在這里,一定是會生活的非常的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