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智慧養老有什麼優勢智慧養老與傳統養老的區別是什麼最近看到小椅相伴智慧養老做的不錯,有了解的嗎
養老業是個很大的范疇,是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整個產業鏈接。通常所說的養老,是指傳統養老,以養老院、日間照護中心為主;而智慧養老,指的是依託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手段而實現的智能化養老,是未來養老的主要形態和發展方向。小椅相伴是目前業內智慧養老的一個相對成熟的代表性產品,是一套基於電視機場景、主打「陪伴」的養老體系,與傳統照護性養老產業沒有太大的關聯。本人養老行業資深從業者,純手打,望採納,謝謝!
② 社會組織為老服務可以介入哪些方式
為老服務創新項目范圍包括五大類:一是老年生活服務項目,主要是助餐、助潔、助浴、助急、助行、助醫等日常照護和智慧養老服務,以及失能失智及特殊困難老年人重點關愛服務等。二是養老服務設施運營與管理項目,主要是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的社會化運營和對外服務等;三是老年精神文化項目,包括老人健康促進、心理慰藉、法律援助、文體活動的組織開展等;四是為老服務支持項目,包括為老服務綜合體(園區、街區等)的培育與打造、養老服務培訓與人才隊伍建設、老年志願者銀齡互助項目、養老服務調查研究與標准制定、為老服務社會組織的培育、養老服務和設施標准制定等;五是其他為老服務項目:包括其他事關老年人、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的公益項目
③ 智慧養老有哪些「黑科技」
『小能伴』老人平板,專註解決老人親情陪伴,身體健康和娛樂悠閑的智慧養老需求,致力於為每一位中老年人提供幸福晚年,除了小能伴之外,智慧養老黑的硬體科技還有如下這些。
「我們現在正在研發一種智能貼件,在家裡面的凳子上放一個,在馬桶墊上放一個,在冰箱口放一個,這樣你開冰箱的次數,你坐的時間,在床上呆的時間,我們統統能夠獲取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普適中心主任陳益強說。
這樣的智能貼件專為老年人量身打造,其優點在於可以實現非干擾感知。「現在的一些可穿戴設備,比如手錶、手環,讓老年人戴著睡覺不舒服,會對生活形成干擾。我們要從重穿戴做到輕穿戴,從輕穿戴做到無穿戴。」陳益強說。
「我們做了一些實驗,比如把貼件放在鞋子上面,對你的步態進行識別;放在水管上面,通過水管的振動,能夠知道你是在上廁所還是在洗澡,還是在洗菜。老人一旦出現不符合日常生活模式的行為,就能夠立馬感知到,包括大家最關心的跌倒檢測模式,如何能夠及時報警。現在我們有一項雷達非干擾睡眠檢測技術,能夠檢測到睡眠時心跳的情況。」他說。
這些「黑科技」將慢慢應用到智慧養老之中。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發展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開發和運用智能硬體,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與養老服務業結合」,以及「支持適合老年人的智能化產品、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健康養老移動應用軟體(APP)等設計開發」等。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工信部、民政部、衛計委等部門正在組織制定「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不久之後可能就會印發。
互聯互通互懂互動
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兩處涉及健康養老:第一,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第二,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
「其中第二點是首次提出智慧健康養老的概念,這方面更多依靠社會力量的投入和支持。」12月24日,在「創新為老科技 助力產業升級」高峰論壇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視聽產品處處長王中說。論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慧家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陳益強認為,互聯網+醫療要包含四個部分:「互聯,就是通過非接觸性的感測器感知老年人的各種行為;互通,就是要做到無縫連接;互懂,就是人們要理解這些數據;互動,就是通過對數據的計算,告訴老人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比如體溫是38度,到底應該去醫院還是不去醫院,如果在家該做什麼?」
這樣的智能設備正在醫學領域試驗,比如對腦血管疾病的感知。現在對腦血管疾病的檢查主要使用MRI/CT就醫,陳益強的實驗室設計了17種行為測試,包括手勢的靈活性測試、走路的平衡性測試、步態測試等。主要通過對老年人5個動作進行檢測,大大降低了去醫院檢查的成本。
「日本每年大概有1萬多的走失老人,但日本現在比較好地解決了找回走失老人的問題。給老人穿一種帶GPS的鞋,並且在指甲蓋上塗一個條碼。一旦老人走失,通過掃指甲上的條碼,警察、社工或社會福利部門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國家每年大概走失老年人是60多萬,這種並不復雜的技術其實特別有用。」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巡視員姚顯會說。
韓國現代公司研發了一種「外骨骼」,也就是老人的助行器。「這個外骨骼的成本不比電動車成本高多少,電池也小型化了,有了助行器以後,癱瘓的老人都可以自行行走——對於這些人群來說,躺著和站立完全是兩回事。原來我們國家也做了一些助行器,但是動力等問題解決不了,東西很笨重。」姚顯會說。
智慧養老的平台業態
「智慧健康養老要包括智能硬體、物聯網、信息化平台和大數據分析等部分。」王中說。
「最終目的是培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新業態,如慢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比如互聯網健康咨詢、智能生活照護、養老機構里的信息化等等,都是一些服務新業態。」他說。
部分應用如今已經落地。山東省某縣就給縣域內的重點人群配備了智慧健康養老的家庭終端,轄區內高血壓發現率提升了5個百分點,干預率提高了10倍,危險率降低了50%,因為關口前移,一年節約了醫保費用800萬。
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需要社會力量的投入。福建省一家民營公司搭建了O2O平台,在社區里設立養老服務活動中心,通過電話、網路等信息化手段,為老人提供標准化、全門類的生活照料服務。北京市民政局采購了1萬套老人手環,可以定位、報警、健康監測、通話,配給一些重點人群。
社會資本如何進入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樂蓮投資董事長許文淵認為,「老人更需要的是一套比較完整的服務鏈和服務體系,所以社會資本投入生產企業直接轉化科研成本是比較難實現的,對資本來說風險比較高。所以我認為應該有一個產業平台的出現來助力解決。」
「在居家養老產業平台上,就不是通過轉化科研成果而去創造出一個需求,因為平台為老人提供的服務鏈里需要某一項科技產品,這個時候再去精準地轉化這項科技成果,直接就融入到服務鏈里,直接服務到用戶需求。」許文淵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15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2億,占總人口的16.1%。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83億,占總人口的34.1%。國泰君安分析指出,中國養老產業2020年將迎來5萬億元的市場空間。
小能伴希望和諸位一起探索中國養老產業市場。
④ 養老服務能提供的老人服務內容有哪些
以家庭為核心,以村(社區)為依託,由公益性組織或中介服務機構向居家老年人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形式,其主要內容是:以生活照料、家政維修、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安全防護、文化體育等;居家養老服務實體,是指依法登記注冊或備案的從事居家養老服務活動的各類機構。 據了解,這種求救求助呼叫系統是由呼叫器、電話線、信息處理平台共同構成的一個信息發送與處理系統。呼叫器裝在孤寡老人家的電話機邊,遇緊急事情或需要幫助時,老人只需按下相應按鈕,求助信號便自動通過電話線,發送到信息管理中心。 「家庭呼叫器」服務項目,只要需要,撥通該醫院熱線服務電話,即可安裝,隨叫隨到,這一應急措施使空巢老人心裡有了底,為該醫院周邊社區20多萬百姓提供了便利;加之該醫院近年來不斷推出便民、利民的醫療服務措施,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贊譽 自費購買服務對象。除政府購買服務對象外,有服務需求、自願自費購買服務的老年人,也可向本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提出服務申請,由服務機構(實體)指派助老服務員提供有償服務。 養老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包括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家政等服務 一是家政服務: (1)安裝維修傢具、家電:門窗、紗窗,熱水器、凈水器、洗衣機、電腦、燈具等安裝維修。 (2)清洗服務:清洗換氣扇、油煙機、煤氣灶類應做到清洗干凈、衛生,符合老年人要求。 (3)疏通服務:水池、浴缸、座便器、蹲坑、地漏疏通等應按照老年人要求進行疏通,疏通後能正常使用。 (4)其他家政類服務。 二是醫療保健服務: (1)預防保健服務:根據老年人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方案。 (2)醫療協助服務:應遵照醫囑及時提醒和監督老年人按時服葯,或陪同就醫;協助開展醫療輔助性工作,應能正確測量血壓、體溫等。 (3)康復護理服務:指導老年人正確執行醫囑,協助老年人正確使用康復、保健儀器。 (4)健康咨詢服務:通過電話、網路及會議報告或老年學校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及老年期營養、心理健康等知識教育。 (5)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100%。 三是生活照料服務: (1)助餐服務:洗、煮飯菜應干凈、衛生,無焦糊;尊重老年人的飲食生活習慣;注意營養,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譜;助餐點應配置符合老年人的無障礙設施,助餐工具應保持清潔衛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送餐上門應及時,有必要的保溫、保鮮設備。 (2)起居服務:協助穿脫衣服和入廁方法得當,老年人無不適現象;衣物整理放置有序;定時為卧床老年人翻身,無褥瘡。 (3)助浴服務:助浴前應進行安全提示,助浴過程應有家屬或助老員在場;上門助浴時應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和浴室內通風。 (4)衛生清理服務:協助刷牙、洗臉、洗腳、按摩動作適當,老年人無不適現象,做到老人容貌整潔、衣著適度、指(趾)甲整潔、無異味;定期清洗、更換床單和衣物,無臟污;定時打掃室內外衛生,做到清潔、干凈。 (5)代辦服務:代換煤氣、代辦各種手續、代繳各種費用等。 其餘是緊急救助服務、精神慰藉服務和其他。分別包括: 呼叫器、求助門鈴、遠紅外感應器等安全防護器材應符合國家規定,質量完好率達100%;其功能符合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 精神支持服務:讀報,耐心傾聽,能與老年人進行談心、交流;心理疏導服務。 提供文化體育服務、法律咨詢服務以及其他老年人需求的服務。
⑤ 智慧養老服務項目盈利點有哪些
1、政府補來貼,向民政局自、工信委、衛計局等各部委單位申請項目扶持資金。
2、通過引入服務機構、供應商等獲取中間利潤,抽取服務傭金、抽取商品銷售利潤或是提成。
3、整合服務項目,打包成服務套餐銷售給會員,會員一定性或定期繳納會員費。
4、平台涉及到智能硬體,在確保質量的基本上選擇利潤空間較大供應商進行合作。
5、定期做活動拉取相應供應商的做廣告或是提供贊助。
6、和通信運營商進行合作。通信運營商的主要收益來源於電話、流量、寬頻,因此和通信運營商談,為入網老人制定一個資費套餐,設置每月低消,入網老人一次預存話費,免費贈送老人機或是智能穿戴式手錶的模式進行推廣;項目運營機構可以向運營商收取一次性的代辦返佣,也可以按月與通信運營商進行分成。
7、通過強大的數據分析可進行大數據運營。系統匯聚了大量的老年人資源,與各行業服務商進行合作,可為老人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項目,獲得增值的利潤,如旅遊、健康、地產等方面,可對老人提供精準營銷及周全的定製化服務。
以上是使用金養通智慧養老平台的常見盈利模式,具體方式還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決定。
⑥ 居家智慧養老中心有哪些服務
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法律維權等服務
利用先進的IT技術手段,開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機構的物聯網系統平台,提供實時、快捷、高效、物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藉助「養老」和「健康」綜合服務平台,將服務、運營商、服務商、個人、家庭連接起來,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智能化、科技化已經成為養老產業新的發展熱點,是目前中國養老產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向。生活照料類:為老人提供托老、購物、送餐、代購物品、家政服務等一般照料和陪護等特殊照顧的服務。醫療保健類:建立健康檔案,為老年人提供陪護、陪伴看病、疾病防治、康復護理、心理衛生、健康教育等服務。文化教育類:為老年人提供老年學校、知識講座、學習培訓、書法繪畫、圖書閱覽等服務。法律維權類: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法規咨詢、法律援助及維護老年人贍養、財產、婚姻等合法權利等服務。體育健身類: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體育健身設施等服務。志願服務類:為老年人提供鄰里互助、定期看望、電話問候、談心交流等服務。應急救援服務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有需要的獨居、有突發疾病的老年人安裝「一鍵通」電話,利用社區服務中心平台,及時發現並緊急處理老人遭遇的各種疾病和意外生活事
⑦ 峽山1126_智慧養老概念是
峽山1126+智慧養老概念是:「1」個智慧養老平台:運用雲技術、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養老服務質量全技術管控。「1」個「助老扶困」基金:通過社會化募捐慈善基金1億元,為政策實施提供資金支撐。「2」是機構養老、居家護理兩大服務領域,通過信息化服務、專業化保障,解決失能人員照護問題。「6」是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浴、助急六大服務板塊,通過社會化購買服務,在全市優選專業化照料服務機構,通過下沉式、訂單化服務,提供6個方面共29項精細化護理。「+」是充分發揮社區及村養老照料中心、基層黨支部、義工協會、志願者等方方面面作用,構建網格化服務體系,形成養老+黨建、養老+文化、養老+培訓、養老+孝德等全方位服務格局。
⑧ 社區養老服務項目都有哪些
在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基礎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與社村通智慧居家養老系統相結合開發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服務管理平台。以雲架構的模式支撐開展智慧養老服務,採取全天候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醫療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 真正做到「讓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讓老人子女放心、省心」。
⑨ 智慧養老是什麼
暢想未來——智慧養老
未富先老、空巢獨居、勞動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這是當今養老服務面臨的三座大山。
受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家庭分工逐步社會化變革的影響,未來的養老一定是商業化、市場化的,需要老人付費來養老。
但是未富先老的現實狀況嚴重製約了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沒有錢怎麼養老?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政府大量投入財政資金,一方面投入到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中;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養老補貼形式,培養老人的付費養老習慣,同時減輕一部分支付壓力。
但政府補貼是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的,隨著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財政收入下降,以及即將迎來的老年人口爆發,這種模式難以為繼,也不符合養老服務市場化、商業化大方向。
面對這樣的形勢,智慧養老能做些什麼呢?
筆者認為,基於現階段科技水平、工業水平的智慧養老,可以在如下幾個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引入「互聯網+養老」概念,搭建覆蓋廣泛區域的養老服務雲平台,將區域內有限的養老服務人力資源、設施資源、設備資源、資金資源等高效復用,降低養老服務成本。
將物聯網、可穿戴設備、自動監測預警等產品和技術手段與線下救助團隊相結合,構建「物聯網+緊急救助服務」的無人值守與救助體系,為居家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提供「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服務」。
將可穿戴設備、自助健康體檢設備等健康監測產品與大數據分析、預測技術結合在一起,在個體上,實現老人個體的健康動態監測、分析、預警、預測,並配合積極的健康、醫療干預,令老人健康狀況維持在較好水平,從而降低醫護費用的支出;在群體上,實現對區域老人整體健康狀況、趨勢的監測、分析、預測、干預,從而實現在區域內醫療費用支出、常用葯品集約化采購等,有效降低區域整體醫療成本支出。
上述這些,各地政府、企業都已經不同程度的在做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從長遠來看,目前市場上呈現出來的智慧養老方案、產品、平台、技術等應對當下的養老服務有餘,但應對未來卻存在很大的不足。
老齡化加劇,出生率低下,年輕人不願從事收入低工作任務繁重的服務性工作,這是未來的大趨勢,這個趨勢在我國已經萌芽,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發展之中。
養老服務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行業。
傳統服務業,如餐飲、快遞、零售,可以利用自動化設備、無人值守設備等減少人力成本投入。
但是養老服務業是對人的服務,貼身的服務,目前還只能由人來提供這些服務。
現在的智慧養老只能在人力資源復用方面,在健康監測方面一定程度上減少和替代人力投入,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獨居老人還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精神慰藉問題,這也是現在智慧養老無法解決的。
筆者認為,未來的智慧養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1、智能看護、機器照料,解決居家老人的生活照料和醫療健康問題。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仿生機器人可以在未來的十年達到可用程度,在未來的二十年達到低成本使用程度。
到那時,我們現在做養老服務不敢想也無法做到的24小時貼身服務,就可以通過智能照護機器人來實現。
現在的年輕人不願從事繁重的老年人服務工作,而且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嚴重不足,導致普通收入老人很難獲得稱心如意的人員服務。
但智能照護機器人一旦成本達到了可以進入普通家庭的程度,養老服務業將不再面臨這些問題。
智能照護機器人可以完美的實現對老人起床、穿衣、做飯、餵食、如廁、洗浴等一系列照護服務。
智能化、自動化的配送體系可以按照老人的需要,自動化實現物品、葯品的采購、配送等工作。
醫生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系統與智能照護機器人配合實現對居家老人的體檢、診斷等,由智能照護機器人實現打針、點滴、按摩、更換胃管尿管等醫護服務。
到那時,養老服務業不再是現在的提供服務人員,而是提供智能照護機器人的銷售、租賃、維修等服務。
2、虛擬現實交互技術、腦機連接技術,解決居家老人的精神慰藉問題。
精神慰藉問題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有溫度的交流和互動問題。
現在我們解決老人的精神慰藉問題,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自理老人提供一個娛樂、社交的場所;第二,派遣專門的服務人員上門與老人聊天互動。
那麼在未來,完全可以利用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在居家老人之間搭建虛擬現實交互場景,老人端坐家中,就可以實現與其他老人、子女、友人進行有溫度的互動交流。
或者像電影《黑客帝國》那樣,通過佩戴虛擬現實頭盔,透過互聯網,以腦機交互的方式,實現沉浸式的虛擬交互之中。
以上就是筆者心目中未來的老年人生活圖景,真實的人不再需要從事具體的照料服務工作,而是成為工程師和管理者,服務的提供全部由自動化體系和機器人來完成。
自理的老人可以像現在這樣與其他老人社交,喪失行動能力的老人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社交,滿足心理需求。
有人可能會覺得,完全有機器人、虛擬現實替代的養老,會不會很冰冷,缺乏人情味。
但筆者認為,這不是把老人放入一個冰冷的環境,而是充分解放人力資源,讓真正的人不再陷入具體的、繁重的勞動中,人可以去做附加值更高,更能發揮人類創造力的工作。
再想一想,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人也是別人的兒女,當他們從為別人服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呢?
寫完這篇文章,筆者覺得自己有些過於放縱自己的想像了,對養老的暢想似乎有些科幻色彩。
但人類的發展潛能是無限的,三十年前,我們誰又能想到笨重的大哥大能發展成現在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並深刻改變著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呢?
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內容來源於養老信息網《暢想未來——智慧養老》,作者: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