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慧居家型養老服務存在哪些缺點不足
智慧居家型養老服務,存在的缺點不足主要是人文的關心陪伴比較少,多數是有信息化數據服務。
2. 老年人缺乏互聯網知識 我們應如何解決智慧養老事情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我國智慧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應當採取的措施:
建立健全智慧養老行業標准與配套法律法規——要加快建立智慧養老行業各方面標准,如軟富雲智慧養老為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理事單位,參與發布了《數字(虛擬)養老機構建設規范》、《數字(虛擬)養老機構運營管理規范》、《數字(虛擬)養老機構服務規范》三個標准來規范智慧養老。同時,國家要加快完善相關配套法律,一方面為發展智慧養老產業提供健康的環境,另一方面也是引導智慧養老產業與當前養老需求相適應的舉措。
智慧養老需要多方協同參與——政府也要積極參與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中來,形成政府、企業、養老機構等多方合作,共同促進智慧養老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智慧養老管理平台選擇——養老平台的選擇是智慧養老事業發展的關鍵之一,因為當前智慧養老事業發展較為緩慢,有些傳統養老機構急於轉型,選擇的智慧養老管理平台並不是從服務老人角度出發搭建的,從而沒有融入到實際應用中去,最後只是一個展示作用的空殼子。
面向老人開展智慧養老宣傳——因為老年人的傳統觀念影響,對智慧養老接受程度較低。作為新型養老模式被接受程度就可想而知。所以要面向老年人開展智慧養老宣傳,改變他們傳統的養老觀念,積極適應智慧養老,同時也可以給老人科普一下智能設備的使用。
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智慧養老產業有不小的商機,大量社會資金看中機會就進入智慧養老行業,但是起點不是從服務老人角度出發的智慧養老產業會擾亂市場,使得真正是為機構提供高效管理,增強老人服務質量的產業被忽略。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行業的監管機制,促進智慧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保護老人隱私——智慧養老服務平台是通過老人個人信息來提供服務,智慧養老設備將老人生理信息通過感測器傳遞至平台的同時,老人的個人隱私也有泄漏風險。這方面還需要政府建立合理監管機制,規范各信息平台運行,保護老年人個人隱私。
3. 智慧養老的缺點是什麼
智能養老主要有兩點缺點,看你能不能接受的了
隱私之憂
有在試點的居民問過一個問題:「上物聯網,我的生活不就是被監控了嗎?」
確實,物聯網「智慧養老」項目,就是利用物聯網的技術,把老人的情況通過各類感測器告知家人,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收集」著老人的隱私。
關於這個問題,有專家說:「這並不是物聯網技術之過,這是一個發展方向,也正是物聯網技術所擅長的領域。」舉例來說,氣象衛星可以告訴我們所在城市的氣象信息,可是要精確到一個小區的氣象,衛星就沒有辦法辦到了。物聯網技術著眼小處,解決的是「微環境」問題,它不管一個城市怎麼樣,但它能精確地發現城市內街道、小區和樓宇的細微改變,甚至個人的健康狀況,都能觀察得一清二楚。想想以前,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電話,確實是隱私保護的很好啊,但你現在能適應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電話的生活么?而且將來通過手段可以避免過多的隱私的泄露。比如說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大家的隱私方面的安全。我覺得這不用太糾結,這種隱私都屬於可控方面,沒有說的這么嚇人。
技術之坎
這里指的物聯網的技術瓶頸。「缺乏物的成分感知」,也是智慧養老中目前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
比如一個剛開始變壞的土豆,大家都知道土豆變壞的話是有劇毒的,如果不注意,吃下去小命就沒了。老年人一不小心沒看清,一糊塗就吃下去了說不定。如果它要通過物聯網的檢測,警報器能不能響起,這是目前物聯網在智慧養老中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沒有方向,光譜檢測加上化學計量學或許能為物聯網在生物檢測方面推一把力。
現在 「智慧養老」是通過感測器傳輸的,只是一些簡單數據,像血壓,血糖。處理這些數據,物聯網已是沒有壓力的,但是如果想要再進一步甚至「未卜先知」,對老人的疾病起到預警作用,則很難完成,畢竟在科學上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因為這涉及到大量遺傳基因的比對和計算。
天津申能科技的智慧養老蠻有名的,有興趣的中老年人可以關注一下。
關於智能養老的缺點,個人覺得第一點不是問題,第二點會隨著技術提高而解決的。
4. 智慧養老解決方案會不會存在安全隱患
以思澄智慧養老項目來說,都是採用專業的認識進行設計,推理將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都進行的考慮,因此大眾所擔心的安全隱患基本都已經排除了。
5. 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呢
如果說我們不能達到智慧養老的話,那麼對於這些在養老機構進行養老的老年人來說的話,就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問題,尤其是對於財務系統的監控更是存在著非常多的爭議。還有就是對於老年人身體健康,以及生活福利方面的一些問題,許多的養老機構因為護理基礎沒有專業的知識人才,而且許多的工作人員也並沒有對這些老年人過多的關心,可能只是一些單方面的為了工資,所以說這些許多原因都造成了我們國家養老機構變得問題很多。
6. 智慧養老如何發展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定義,智能養老設備是緊密結合信息技術,具備顯著智能化、網路化特徵和健康養老服務功能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
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2020年以來,智慧養老產業開始進入行業爆發期,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也隨之加速發展,2020年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規模約在536億元左右。隨著政策支持、技術革新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未來5-10年智能養老設備行業將隨著智慧養老產業的全面爆發而加速發展。
智能養老設備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軟匯科技(833219)、小米集團(1810HK)、魚躍醫療(002223)等。
本文核心數據:智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智能養老設備行業市場規模
1、智能養老設備的發展離不開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定義,智能養老設備是緊密結合信息技術,具備顯著智能化、網路化特徵和健康養老服務功能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近年來,隨著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長,老年人的購買能力與老齡消費需求拉動老齡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2017年及以前都可以歸納為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培育期。在此期間,適應養老服務產業的法規、政策、標准和創新體系及可信交易環境將逐步建立,眾多智慧養老服務企業將不斷推陳出新。2018-2020年左右是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成長期。2020年以來,智慧養老服務產業開始進入行業爆發期,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也隨之加速發展。
2、智能養老設備市場規模隨著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快速增長
根據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智慧養老產業白皮書》,2014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0.17萬億元,2017年則達到了2.2萬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68.24%。從智慧養老產業規模發展來看,2020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規模估算突破4萬億元。
隨著智慧養老行業的加速發展,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根據Age
club的數據,近四年來我國智能養老設備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15-2019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5%,2019年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規模達到429億元,按照智慧養老行業的發展速度,前瞻測算2020年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規模約在536億元左右。
3、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760億元
2019年12月,《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發展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
隨著政策支持、技術革新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未來5-10年智能養老設備行業將隨著智慧養老產業的全面爆發而加速發展。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規模增速將在20%-25%之間,到2026年智能養老設備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760億元。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設備製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7. 智慧養老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行業概況
1、定義:科技賦能養老行業
智能養老是指融合應用健康醫療電子、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和產品,採集人體體征、居家環境等數據,實現家庭、社區醫療機構、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專業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分析處理,提供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健康養老需求。
根據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健委三部門聯合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分類,我國智能健康養老產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類設備、攜帶型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和家庭機器人五大類。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8. 智慧養老是什麼
暢想未來——智慧養老
未富先老、空巢獨居、勞動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這是當今養老服務面臨的三座大山。
受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家庭分工逐步社會化變革的影響,未來的養老一定是商業化、市場化的,需要老人付費來養老。
但是未富先老的現實狀況嚴重製約了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沒有錢怎麼養老?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政府大量投入財政資金,一方面投入到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中;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養老補貼形式,培養老人的付費養老習慣,同時減輕一部分支付壓力。
但政府補貼是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的,隨著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財政收入下降,以及即將迎來的老年人口爆發,這種模式難以為繼,也不符合養老服務市場化、商業化大方向。
面對這樣的形勢,智慧養老能做些什麼呢?
筆者認為,基於現階段科技水平、工業水平的智慧養老,可以在如下幾個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引入「互聯網+養老」概念,搭建覆蓋廣泛區域的養老服務雲平台,將區域內有限的養老服務人力資源、設施資源、設備資源、資金資源等高效復用,降低養老服務成本。
將物聯網、可穿戴設備、自動監測預警等產品和技術手段與線下救助團隊相結合,構建「物聯網+緊急救助服務」的無人值守與救助體系,為居家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提供「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服務」。
將可穿戴設備、自助健康體檢設備等健康監測產品與大數據分析、預測技術結合在一起,在個體上,實現老人個體的健康動態監測、分析、預警、預測,並配合積極的健康、醫療干預,令老人健康狀況維持在較好水平,從而降低醫護費用的支出;在群體上,實現對區域老人整體健康狀況、趨勢的監測、分析、預測、干預,從而實現在區域內醫療費用支出、常用葯品集約化采購等,有效降低區域整體醫療成本支出。
上述這些,各地政府、企業都已經不同程度的在做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從長遠來看,目前市場上呈現出來的智慧養老方案、產品、平台、技術等應對當下的養老服務有餘,但應對未來卻存在很大的不足。
老齡化加劇,出生率低下,年輕人不願從事收入低工作任務繁重的服務性工作,這是未來的大趨勢,這個趨勢在我國已經萌芽,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發展之中。
養老服務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行業。
傳統服務業,如餐飲、快遞、零售,可以利用自動化設備、無人值守設備等減少人力成本投入。
但是養老服務業是對人的服務,貼身的服務,目前還只能由人來提供這些服務。
現在的智慧養老只能在人力資源復用方面,在健康監測方面一定程度上減少和替代人力投入,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獨居老人還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精神慰藉問題,這也是現在智慧養老無法解決的。
筆者認為,未來的智慧養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1、智能看護、機器照料,解決居家老人的生活照料和醫療健康問題。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仿生機器人可以在未來的十年達到可用程度,在未來的二十年達到低成本使用程度。
到那時,我們現在做養老服務不敢想也無法做到的24小時貼身服務,就可以通過智能照護機器人來實現。
現在的年輕人不願從事繁重的老年人服務工作,而且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嚴重不足,導致普通收入老人很難獲得稱心如意的人員服務。
但智能照護機器人一旦成本達到了可以進入普通家庭的程度,養老服務業將不再面臨這些問題。
智能照護機器人可以完美的實現對老人起床、穿衣、做飯、餵食、如廁、洗浴等一系列照護服務。
智能化、自動化的配送體系可以按照老人的需要,自動化實現物品、葯品的采購、配送等工作。
醫生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系統與智能照護機器人配合實現對居家老人的體檢、診斷等,由智能照護機器人實現打針、點滴、按摩、更換胃管尿管等醫護服務。
到那時,養老服務業不再是現在的提供服務人員,而是提供智能照護機器人的銷售、租賃、維修等服務。
2、虛擬現實交互技術、腦機連接技術,解決居家老人的精神慰藉問題。
精神慰藉問題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有溫度的交流和互動問題。
現在我們解決老人的精神慰藉問題,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自理老人提供一個娛樂、社交的場所;第二,派遣專門的服務人員上門與老人聊天互動。
那麼在未來,完全可以利用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在居家老人之間搭建虛擬現實交互場景,老人端坐家中,就可以實現與其他老人、子女、友人進行有溫度的互動交流。
或者像電影《黑客帝國》那樣,通過佩戴虛擬現實頭盔,透過互聯網,以腦機交互的方式,實現沉浸式的虛擬交互之中。
以上就是筆者心目中未來的老年人生活圖景,真實的人不再需要從事具體的照料服務工作,而是成為工程師和管理者,服務的提供全部由自動化體系和機器人來完成。
自理的老人可以像現在這樣與其他老人社交,喪失行動能力的老人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社交,滿足心理需求。
有人可能會覺得,完全有機器人、虛擬現實替代的養老,會不會很冰冷,缺乏人情味。
但筆者認為,這不是把老人放入一個冰冷的環境,而是充分解放人力資源,讓真正的人不再陷入具體的、繁重的勞動中,人可以去做附加值更高,更能發揮人類創造力的工作。
再想一想,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人也是別人的兒女,當他們從為別人服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呢?
寫完這篇文章,筆者覺得自己有些過於放縱自己的想像了,對養老的暢想似乎有些科幻色彩。
但人類的發展潛能是無限的,三十年前,我們誰又能想到笨重的大哥大能發展成現在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並深刻改變著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呢?
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內容來源於養老信息網《暢想未來——智慧養老》,作者: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