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老存在的問題
法律分析:(1)養老服務業整體發展缺乏長遠規劃。部分地區養老服務業起步晚,還處於摸索階段,在整體發展上缺乏長遠規劃。(2)政策缺乏靈活性,未充分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缺乏有效的政府投入資金的績效考量機制。目前有關政策法規對於些具體事項的規定過於呆板。(3)養老機構比例不合理,城鎮養老床位佔比較少。總體來看,大部分床位面向城鎮「三無」和農村五保人員、農村老年人,面向城鎮區域老年人的服務設施佔比較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② 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呢
如果說我們不能達到智慧養老的話,那麼對於這些在養老機構進行養老的老年人來說的話,就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問題,尤其是對於財務系統的監控更是存在著非常多的爭議。還有就是對於老年人身體健康,以及生活福利方面的一些問題,許多的養老機構因為護理基礎沒有專業的知識人才,而且許多的工作人員也並沒有對這些老年人過多的關心,可能只是一些單方面的為了工資,所以說這些許多原因都造成了我們國家養老機構變得問題很多。
③ 養老產業面臨哪些問題
我國是「跑步」進入老齡化的。從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看,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五個方面。
養老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國的養老產業才剛起步,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以養老床位測算,按照國際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進入機構養老標准,我國至少需要800多萬張床位,而現在只有約250萬張,缺口達550多萬張。特別是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養老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供給不足,產業化程度較低。近10年來,中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已超過2000萬,居家和社區養老產品供給不足,遠遠不能滿足需要。2013年年底,我國共有養老床位500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5張,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7%的比例,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2%~3%的水平。
發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養老產業區域、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農村養老機構基礎差、起步晚,面臨問題更為突出。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布局,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和床位閑置現象並存,結構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大量老人無床位養老,另一方面許多高端床位被空置。尤其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養老需求更加得不到滿足,提供一站式養老服務的機構更加少。
政策支持力度較大,但落實不到位。近幾年來,國家為了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或參與養老產業的發展,在土地供應、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由於一些地方未將國家政策具體化,缺少相應的配套實施機制,土地供應、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在一些地方難以落實,未能充分發揮優惠政策對社會力量發展養老產業興辦養老機構的激勵扶持作用。
專業人才缺乏,服務標准化水平不高。老齡人口的增多對醫療衛生、休閑保健、託管托養、家政服務專業服務人員的需求大幅增長,潛在需求在1000萬左右。但目前一些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管理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管理水平不高。全國從業人員不足百萬,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的僅有幾萬人,大部分養老機構缺乏醫生、護士、營養師、康復師等專業人員,尚不能適應社會不同收入群體的不同養老需求。
網路摘抄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由慧明養老服務回答,請採納哦
④ 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是什麼
存在的問題:①、雖然「尊老、敬老」的觀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數農村的年輕人接受了正規教育走出村莊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而是選擇在城市紮根立足的大背景下,農村」空巢「現象突出,農村老年人負擔加重。
②、在建立社會的養老體系包括制度、基礎設施、人員配備上,農村的進度遠遠慢於城市,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實在有限,一些養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駐率和利用率都無法達到一定程度就更別談農村了。
③、沒有專人負責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於農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觀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終致殘或致貧,加重了養老負擔。
⑤ 目前農村養老服務現狀及突出問題有哪些
一、農村養老現狀
農村老人的養老金來源一部分是家庭供給。家庭供給部分與家庭經濟收入、子女狀況等密切相關。中東部發達地區、發達鄉鎮農村老人家庭供給相對充足,西部及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老年人家庭經濟狀況不容樂觀。一部分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農村老人精神慰藉少。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不留在農村的老人身邊,並且回家探望也多是短暫的。所以農村老年人就在干農活和盼兒孫中度日,大部分農村老年人並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精神生活狀況不容樂觀。
(4)農村老年人預防意識差。一方面,農村老人疾病預防意識差。大部分農村老人都做過繁重的農業勞動,身體不舒服或者拖延不治或者在家自己吃葯醫治,這往往延誤病情,由小病轉變為重病,從而導致因病返貧。另一方面,農村老人安全預防意識相對較差。一些詐騙分子通過現場演示引誘、虛標價格等手段向農村老人兜假冒售偽劣產品。還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向其宣傳不良觀點,引誘農村老人信奉非法邪教等。
⑥ 我國農村養老服務存在哪些現實問題
1.養老服務對象定位不準確
首先,我國群眾深受集體主義文化「滋養」,在廣大農村地區 60 年代出生的老年人對自己的養老服務需求表達不清,沒有通過社會養老的意識。即使社區中有居家養老的機構存在,大都以「自上而下」的形式進行服務,老年人所接收到的養老服務並非是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而是政府或者相關部門認為的需求,這使得社區養老服務的供給效率降低。其次,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當前能夠享受到養老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少數的特殊老年群體,而非是絕大多數年紀大、兒女未在身邊照顧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這使得服務對象的范圍過窄。
二是家庭養老制度的資源逐漸萎縮。其主要表現為:父輩對財產等資源的控制地位不復存在,他們可用於與子女交換贍養的物質基礎非常有限;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快,農村照顧老人的人力資源短缺;新的養老政策開始實施或新的資源開始進入,但是缺乏驅動力。
⑦ 養老機構的現存問題
1、養老服務機構供需矛盾突出。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長,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加大,而社會養老機構數量較少、質量較差、增速較慢,形成很大的矛盾。正面臨著急劇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給老年人帶來諸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困難。2、農村養老亟需加強。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五保」老人逐步轉變為城市「三無」老人。加之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和農民就業方式的改變,留守或「空巢」老人增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發展的需求。3、養老機構的經營管理困難較多。現有養老機構大部分經營收入不多,營利微薄,規模小,設備簡陋,投入少,服務水平不高,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管理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管理水平不高。尚不能適應社會不同收入群體的不同養老需求。4、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一方面是促進養老業發展的法規政策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扶持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優惠措施落實不到位。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在獲取土地劃撥等方面還有許多困難和制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本投入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積極性。5、發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還很艱難。一是選址難。大部分民辦養老機構場所是租用的,選擇相對獨立而交通便利的地址難,且消防措施難以落實。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對經營中發生的機構內的傷病、死亡等重大問題沒有相應明確的解決辦法,時有糾紛困擾經營者。三是養醫結合難。大部分民辦機構規模小,軟硬體設施跟不上,入住的老年人看醫用葯無法就地刷IC卡,造成看病難。總之,公辦養老機構體制機制不活、服務成本較高、經濟效益較低;民辦養老機構數量少、發展不平衡;農村養老機構點多分散、不利於管理和集中供養;個性化服務項目少,服務內容單一;缺乏政策扶持,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⑧ 養老問題的基本現狀及解決方法是什麼
1、養老問題的基本現狀:
我國的養老設施建設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二十幾年來,養老設施諸如養老公寓、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等層出不窮,並且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也迫使我國的養老基礎設施數量持續快速增加。
但這些類型的養老機構並不能切實地滿足老人的真正需要,既沒有抓住解決問題的要害。缺乏人文關懷及對老人心理需求的滿足是現階段我國養老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2、對目前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案:
(1)提高養老機構對老人心靈的關懷,多組織志願活動陪老人聊天游戲等,關心老人的心理健康,使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但類似的志願活動在組織時要做到適量適度,並且要長期堅持,而不是響應一時的口號。
(2)組織一些宣傳演講活動,介紹現代化養老設施能給老人帶來的好處,幫助老人走出思想誤區,更好地接受養老機構等新事物,減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現象的產生。建設社區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支持有條件的社區開辦小型養老院或敬老院,提升居家養老社區化服務功能。
(3)推進社區「老年餐桌」惠民工程建設。政府花錢買服務,社區老人得實惠。開辦「老年餐桌」試點服務項目,解決老年人中午就餐問題,很受社會歡迎。可以將其作為街道社區居家養老事業建設的重點發展項目,把「老年餐桌」辦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窗口」。
(4)增加用於養老保障的專項財政資金,並出台相關法律法規以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到位,減輕家庭的養老成本。
(5)另外,一些配套措施也應逐步完善。例如,加大對養老設施的監管力度,堅決杜絕虐待老人或住宿條件差等惡劣問題;
加快養老機構的市場化進程,通過市場競爭等手段降低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成本;提高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等的國家負擔比重,從各方面減輕老人的生存成本,降低老人和家人的生活壓力。
影響我國養老模式的主要因素:
1、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崇尚「孝道」,將父母送進養老院在某種程度上有違這種「孝」文化。孝敬和照顧父母是子女應盡的責任,而將父母交給養老院里的護工照料,很多子女都感到於心不忍。因此,他們就算沒有時間陪伴父母,也希望父母能繼續住在家中。
2、老年人思想的影響
老年人思想保守,並不願意離開自己居住多年的住宅,甚至部分老人會認為住進養老機構無異於「寄人籬下」。
3、經濟因素的影響
由於我國的養老設施發展還不夠成熟,市場化程度不高,部分養老機構的費用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可能偏高。並且我國仍然處於經濟發展期,屬於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和實際養老需求存在一些矛盾,福利政策的力度受到客觀經濟條件的限制。
⑨ 我國 養老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有以下方面,一政府養老的功能占市場比例比較小,二私人開為辦養老機構的數量不多,三養老服務開展的不平衡。
⑩ 農村老年人養老存在哪些問題
農村老年人養老,存在最大的就是養老金問題。還有就是「無人照料」的問題。
目前的農村,大量的年輕人、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經商,留在農村的多是老人、兒童,這些老人不但沒有人照料,而且還要照顧孫子、外孫,背負著留守家庭主要成員的重擔,這也是影響農村事實上老人度過幸福晚年的一個突出問題。
就目前農村60歲老人的養老情況看,養老金不足是一個突出問題,也就是說錢不夠花,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還有就是「醫療費」的問題。
目前的農村60歲以上老人,經年在農村干農活兒,身體狀況大多不好,多數身體都不好,有的甚至患有多種疾病,如果遇到一個大病,花掉幾萬、十幾萬那也就是一兩年的事,有的家庭一下子就回到了解放前,所以說農村老人醫療費用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