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我的養老金每月要扣出基礎性養老金194元
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構成。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本人首次領取基本養老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首次領取基本養老金時視同繳費賬戶總額÷計發月數+100元
過渡性養老金包括兩部分,其中100元是人人都享有的;其餘部分只有具有視同繳費權益並建立了視同繳費賬戶的參保人,退休時才發給。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平均繳費指數×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B. 為什麼我的工資總共才1162元,養老金就扣除了288元,失業保險金扣除了36,醫療保險金扣除了72
個人繳納比例:養老8%,醫療2%,失業1%,另外還有5塊錢的大額醫療,按照你扣除的金額來看你的繳費基數是3600.
C. 關於養老金的問題
你應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金(以個人身份),直至達到退休年齡為止,否則到退休時會有麻煩(補繳欠費)。若有關部門允許,你可在原賬戶繼續履行繳費義務,按20%的比例全額繳納養老保險金。若經濟條件允許,你可買一份商業保險作為補充,不失為最佳選擇。社會保險是政府行為,可信度無可挑剔,商業保險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屬商業行為。由於你的繳費情況等資料我都不掌握,無法為你計算準確的退休養老金待遇,所以,只能告訴你計算方法啦。各地情況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從2006年1月起執行。因比較專業,你的慢慢學,才會計算。以下是計算方法,你自己算吧!
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
二、 「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見附件)執行。
三、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 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附:
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
一、統賬結合時間
統賬結合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統賬結合時間,2005年12月31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按照繳費工資基數11%或12%計入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2006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建立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
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指依據有關規定實行個人繳費至職工退休時,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前,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計發辦法中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月數除以12換算,保留兩位小數。
三、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使用的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以統計部門公布的盟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參加自治區統籌的原養老保險行業統籌企業、電力企業,以統計部門公布的自治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其他企業要逐步過渡到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四、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005年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新辦法中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以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和盟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1998年以前以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按下列公式計算: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上式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下列公式計算: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職工退休當年、前一年,二年......n-1年的年繳費工資基數,年繳費工資基數等於每個月的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 職工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繳費月數除以12換算。
五、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按本人退休年齡所對應的下表所列標准執行。非整數年齡按月數除以12換算後四捨五入。
退休年齡/ 計發月數
40/ 233
50/ 195
60/ 139
41/ 230
51/ 190
61/ 132
42/ 226
52/ 185
62/ 125
43/ 223
53/ 180
63/ 117
44/ 220
54/ 175
64/ 109
45/ 216
55/ 170
65/ 101
46/ 212
56/ 164
66/ 93
47/ 208
57/ 158
67/ 84
48/ 204
58/ 152
68/ 75
49/ 199
59/ 145
69/ 65
70/ 56
D. 靈活就業人員個人養老金如何交
一、政策規定:
1.單位職工的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20%
,個人繳納8%
2.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費:個人繳納20%
二、單位職工的繳費金額(以繳費基數1500元為例,下同):
1.單位繳納:1500*20%=300元
2.個人繳納:1500*8%=120元
繳費金額合計420元
三、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金額:
個人繳納:1500*20%=300元
四、你的實際情況:
1.單位支付:1500*28%*60%=252元
2.個人支付:1500*28%*40%=168元
繳費金額合計420元
三、比較:
1.如果你作為單位職工,實際繳費金額比國家政策規定的多支付:168-120=48元
2.如果你作為臨時工(靈活就業人員),實際繳費金額比國家政策規定的少支付:300-168=132元
E. 為什麼社保養老險這個月扣1029元
看你按多少社保基數交的,就是按照多少工資交的,才能一個扣款
參保人員社會保險月繳費標准分為最低檔(40%)、一檔(60%)、二檔(80%)、三檔(100%)四個檔次。是指上年社會平工均工資繳費基數,比方去年社會平工均工資為3000元,你如選80%,你如果是企業工作人員個人月應繳納8%,即繳納192元。檔次交得越高以後領得越多,這就是繳的越多領的越多,當然領錢多少還與繳納社保年限有關。
個人繳費是按照全市去年的平均收入,比如說廣州,2017年全市平均收入是7000元左右,這樣的話,養老佔20%,失業佔1%,個人醫療是5%,簡單的乘一下,差不多每月需要繳納1800多元,一年下來就是22000元左右。單位繳費是工傷保險:每個月繳納0.5%,生育保險:每個月繳納0.8%。剩下的是政府給予補貼。
(5)為什麼養老金有限高扣132元擴展閱讀:
社保的檔次按理來說是越高越好,交的越多,交的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就越多。但是也要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如果有足夠的錢,還是建議
交較高的檔位。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
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F. 北京城鄉養老保險
你所說的是養來老保險源的交費基數,交費基數的高低,只能是你賬戶裡面的資金的多少,而養老金的領取是有兩塊組成,個人賬戶的資金除上138個月,加上統籌賬戶,平均工資乘上你的交費年限的百分比,應記發月數是55歲退休是按198個月除,而60退休就按138個月除,社保養老是個均衡養老金,交的多不一定領的多。
G. 每個月交養老金317元,醫療費132元。18年後退休每月能領取多少退休金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同時,今後經濟發展狀況沒有辦法預估也就沒法估算養老金
養老金計算主要涉及到了參保人繳費時長、歷年繳費基數、當地歷年社平工資、具體退休時間等因素,計算時是一個精密的計算過程。另外還涉及到了歷年繳費的歷年利率問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不要想那麼多,把身體養好的同時及時足額參保繳費就是了
H. 寧夏養老保險政策 制度
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老人」「中人」「新人」各不同
據國家勞動保障部測算,目前,我國退休人員退休後一般要生活25年以上(生命周期表),按現行計發辦法,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領取10年後就沒有錢了。因此,這種不夠合理的養老金計發辦法應當改變。此次計發辦法改革,是以參保繳費年限為基礎,以計發基數、計發比例和計發月數調整為重點,採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的方式來改革。「新人」指1996年1月1日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制度以後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和調節金;「中人」指1995年12月31日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制度以前參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在發給基本養老金和調節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是對「中人」1995年底以前沒有建立個人賬戶或個人賬戶積累額很少,導致個人賬戶養老金缺失的補償;「老人」指本決定實施前已經離退休的參保人員,他們仍然按照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同時隨基本養老金調整而增加養老保險待遇。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從2006年1月1日起執行。對文件出台前,2006年已經辦理退休的人員,先按老辦法計發養老金,待新辦法出台後,再重新計算一次,少的給補發。
繳費年限不夠15年:不發給基礎養老金
寧夏原政策規定1996年1月1日以前參加工作的職工,繳費年限滿10年退休時就可以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但新辦法明確規定,到達退休年齡但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參保人員,不發給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只能將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並按繳費年限每滿1年再發給1個月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如果本人申請自願延續參保繳費時間的,可以延續繳費時間,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辦理延續參保繳費的人員要與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延續繳費年限協議書》,延續繳費時間以後達到滿15年繳費年限的,可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逐步增加私企繳費比例:由現行的10%調整到12%
近年來,私營企業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如何既減輕企業的繳費壓力,又調動企業參保繳費的積極性,保證寧夏私營企業的平穩發展?自治區勞動保障廳決定,逐步調整私營企業單位繳費比例。從2006年1月1日起,由現行的10%調整到12%,以後每1年提高兩個百分點,到2010年達到20%的全區企業統一費率。以2005年為對比基數,繳費比例每1年提高2個百分點,2006年增加繳費金額為560萬元左右。通過5年過渡期逐步增加企業繳費比例,既減輕了企業的繳費壓力,又保證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原始積累。
個體工商戶及從業人員:參保繳費比例調整為20%
國務院規定,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為20%%,繳費基數統一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而目前,寧夏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繳費比例僅為18%%。根據自治區勞動保障部門統計,2005年寧夏共有8.39萬名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其中選擇以自治區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作為繳費基數的有7.84萬人,占參保總人數的93.4%%,人均月繳費為132元。也就是說,寧夏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完全有能力接受繳費比例的調整。
個人賬戶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
目前,我國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既要發揮社會統籌的當期共濟作用,又要實現個人賬戶的未來積累。為了調整基本養老金的結構,使其更加合理。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寧夏決定將個人賬戶的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經過改革,以寧夏職工繳費年限35年退休為例,改革前基本養老金的目標替代率是58.5%,其中20%為基礎養老金,38.5%為個人賬戶養老金;改革後目標替代率將達到59.2%,其中基礎養老金替代率增長為35%,個人賬戶養老金替代率調整為24.2%,減輕了個人繳費的壓力。
新老辦法過渡期為5年:基本養老金按比例逐年遞增
自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為新老養老保險政策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實行新辦法與老辦法對比。按老辦法計算的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的全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基數截止到2005年底。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按老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過渡期內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高於按老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的高出部分予以封頂限制,分年度按一定比例逐年遞增,即: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10%%,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50%%,2009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10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11年以後退休的不再實行新老辦法對比,直接按新辦法計算基本養老金。
新辦法實施後,按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轉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在轉制過渡期內,先按轉制的有關規定計算基本養老金,再與本計發辦法進行銜接。事業單位的原固定職工因單位轉制為企業、由機關事業單位調入企業工作或辭職、辭退後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其參保前原有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指數,按每一年指數1.0×視同繳費年限確定。按國家規定辦理的因病或非因工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提前退休和破產企業以及按國家政策提前退休人員,在按本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不再實行扣減基本養老金2%%的政策。但在過渡期內,新計發辦法與原計發辦法進行待遇對比時,按原計發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然執行扣減2%的政策。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I. 深圳社保退休調工資,我去年調130元,為什麼今年才調133元,今年才比多3元!
今年的深圳退休工資上調比例,並不比去年高,調整依然是按照以下方案進行。
定額調整
深圳養老金定額調整標准為每人每月定額加發60元。
掛鉤調整
1、每人每月按照本人調整前基本養老金月標準的2.2%加發;
2、繳費年限每滿1年,月標准增加1元,超過15年部分每滿1年再增加1元。
傾斜調整
在2019年深圳養老金調整方案中,將分6檔進行傾斜調整。2019年6月30日以後達到一定年齡的退休人員,可享受此次傾斜調整政策。
1、年滿70周歲不滿75周歲,每人每月增加50元;
2、年滿75周歲不滿80周歲,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3、年滿80周歲不滿85周歲,每人每月增加150元;
4、滿 85 周歲不滿90周歲,每人每月增加200元;
5、年滿90周歲不滿100周歲,每人每月增加300元;
6、年滿10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增加500元。
如果你只比去年多了三塊錢,那說明你的繳費年限比較少。因為你去年的養老金未說明,那麼只能估計一下今年。假設你的繳費年限只有20年,現養老金是2400塊,在掛鉤調整這一項里,共有2400×2.2%=53元+年數20=73元,再加定額60=133元。
那去年養老金就是2400-133=2267元。去年掛勾為2267*2.2%=49.87≈50元,加年限20,加定額60,等於130元。
133-130=3元
所以您只比去年多了三元,一方面是今年的上調政策維持去年的水平沒變,另一方面就是計算的因素裡面都跟個人的現有養老金水平以及繳費年限有關系,養老金水平越低,繳費年限越低,那上調的金額就越低。
本次上調,最低的100來塊錢,最高的超300。假設某一個退休者的現有養老金是1萬塊,繳費年限40年,那他光掛鉤這一項就是220,加上他的繳費年限40年的上調65,共285,加上定額60,共345元。如果這名退休者超過70歲或者80歲或者90歲,那還有傾斜上調,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