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老保險漏交了一年怎麼辦
法律分析:可以進行補繳,累計交夠15年就可以了。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2. 如何查詢養老保險交了多少年
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查詢方法有以下幾種:
1.使用華為p30EMUI9.1系統登陸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或者社會保險服務平台,查詢個人社保賬戶信息,裡面就包括了養老保險已繳時間。
2.撥打社保電話12333,沒有開通12333熱線的,可以撥打當地社保局電話,查詢個人社保信息。
3.攜帶個人身份證等,前往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窗口辦理養老保險查詢業務。
【拓展資料】
社保知識: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的管理
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就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社會保障號碼(居民身份證號碼),為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每人建立一個終身不變的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用於記錄參保人員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從單位繳費中劃轉記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以及上述兩部份的利息金額。個人賬戶是參保人員在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辦理退休手續後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主要依據。參保人員在參保期間發生流動時,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個人賬戶也隨之轉移。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按照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要求建立、健全職工基礎資料,到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手續,並按要求填報《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登記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員繳費情況表》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員變化情況表》。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單位申報情況將數據輸入微機管理,同時相應建立參保單位繳費台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並根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員變化情況表》,相應核定調整單位和職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對於因某種原因單位或個人不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視為欠繳。欠繳月份無論全額欠繳還是部分欠繳均暫不記入個人帳戶,待單位或個人按規定補齊欠繳金額後方可補記入個人帳戶。
職工所在企業欠繳養老保險費用期間,職工個人可以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所足額繳納的費用記入個人帳戶,並計算為職工實際繳費年限。
3. 我有一年的社保忘記交了,怎麼辦
社保有一年沒交是沒有關系的,因為養老保險的年數是可以累計計算的,只要你繼續繳納就可以
4. 社會養老保險忘記繳費了怎麼辦
摘要 養老保險忘記交了,有兩種辦法。一種就是讓單位幫你進行補繳,還有一種就是等退休後一次性補繳。只要累計繳滿15年就可以了。
5.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忘記交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可以補交。養老保險每個人都有個專門的存摺。退休前建議你在該存摺上多存一些,每年由農保部門直接扣除當年保費,避免欠費的麻煩。退休後,農保補助也會直接打到該存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6. 養老保險有一年忘記交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農村養老保險忘記交一年,可以本人帶身份證到當地政府服務中心,找到養老保險代辦處,並開出往年未交費的繳款單,到當地銀行櫃台即可補交,你的養老保險賬戶余額也就隨即調整過來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7. 養老保險怎麼查詢交了多少年了
一、怎麼查養老保險交了多少年
可以到當地鄉鎮人社部門查詢
群眾可以攜帶身份證到當地的鄉鎮人社部門讓工作人員查詢居民養老保險歷年的繳費情況,工作人員有義務幫助查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