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中國養老的未來發展方向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的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063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8.3%;高齡(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13.9%,達到3100萬。他們當前的養老服務需求已經凸顯,對養老設施、醫療、護理等一系列養老服務提出更高要求。預計到2026年,隨著上世紀四十和五十年代出生的低齡老人集體邁向高齡階段,我國養老產業界將形成空前的照護壓力。但是從我國老年照護體系的發展現狀來看,還相當薄弱,養老機構維持在以保障基本生活為主,以健康老年人為主,以保障貧困人口為主的傳統格局。
截至2015年底我國358.1萬張養老機構床位中,年末收住老年人214.7萬人,接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僅63.7萬人,占總體收住人數的比例僅為29.7%,說明護理型床位依然不足。同時,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全國僅30萬養老護理人員。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91號)等文件中有關「將養老資源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傾斜,進一步擴大護理型服務資源」的要求,2017年,我國還將實施有行動力的老年照護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方略,加緊建設以養老護理人員隊伍、養老護理教育培訓、養老護理技術標准、養老護理設施、養老護理政策、養老護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內容的養老照護服務體系,滿足符合老人身心特徵的護理需求。
未來,中國老齡產業的市場供給將更加充裕。當前,由於只有部分剛性有效需求,老齡產業的供給沖動被巨量無效需求所壓抑。隨著剛性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在2020年前後,巨量市場供給將得到釋放,老齡產業市場供求矛盾將得到緩解,但仍然潛伏巨量供給沖動,並在2025年前後隨著黃金井噴期的到來得到充分釋放。需要關注的焦點是,要跟蹤有效剛性需求的變化態勢設計產業的發展戰略和運營策略,尤為重要的是在剛性有效需求戰略的導向下發展有效產業鏈、培育成熟業態,為迎接黃金井噴期到來做好充分准備。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建設,老年人口城鎮化也將成為我國老齡化的一大特點。2016年9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72號)出台,要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年均轉戶1300萬人以上;到2020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按照2015年底全國老齡化平均程度16.1%測算,每年將有200餘萬老年人城鎮化。
同時,《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我國流動老人數量已佔2.47億流動人口總數的7.2%,他們向非中心城市地區的流動比例正在提升。結合我國城鎮化的發展特徵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國辦發〔2011〕60號)等文件的有關要求,這些即將城鎮化的老年人口將集中於縣和鄉鎮,對未來我國縣鄉兩級的養老服務提出較大需求。
此外,益養老認為,根據《2016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15年底,全國社區養老機構和以及互助養老設施共8.8萬個,其中農村社區服務機構和互助養老設施7.2萬個,81.7%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分布在農村。即使在養老產業發展較為迅速的浙江省,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雖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但功能不夠完善,很多偏重文體娛樂功能,而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功能十分不足。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縣鄉兩級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將承受更大的服務壓力,需要加大建設力度。
2. 養老基數是什麼意思
養老基數一般指「養老保險基數」,該基數指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計算現在應當交納養老保險費比例的基數。
這個基數主要與本人的工資基數有關,與未來的養老金數額、與社會平均工資一般無關。但是如果你的實際收入額過高或過低於社會平均工資時,這個基數則需要調整。
一般情況下,該基數上一年度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確定,除以12便為月繳費基數。
特殊情況:
(1)若你的工資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月工資3倍時,繳費基數就是按社會平均月工資的3倍計算,以上部分不作為繳費基數計算;
(2)若你的工資收入低於社會平均月工資60%時,繳費基數就按社會平均月工資的60%計算。
(2)中國養老運營發展指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實現中國養老基金中長期收支平衡,需要著重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
一、是急需明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制度的具體要求;
二、是認真測算養老保險基金中長期收支缺口;
三、促進養老金投資運營,實現養老基金保值增值。
3. 中國養老未來六大趨勢是什麼
中國養老未來六大趨勢是:
一、居家養老:多數人的歸宿
無論從情感還是現實來看,居家養老都將是未來「中國式養老」的主流。從民政部獲悉,「十三五」期間居家社區養老將成為政策投放的重點。
二、機構養老:讓「剛需」老人「有的進」
雖然機構養老不是健康老人們的首選,但卻可以為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近年來,養老機構的「兜底」作用正日益強化。讓「剛需」老人「有的進」,也要使更多老人「有的選」,這將是未來中國養老機構擔負的「雙重職責」。
三、以地養老:為農村養老「破題」
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大的農村人口,也擁有世界上最為復雜的農村養老問題。數據顯示,中國農村老年人口已超過1億,同時,留守老人的數量正逐年增多。除了沒有子女在身邊照料外,農村留守老人養老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退休金,他們只能靠土地維持生活,一旦失去勞動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
四、老老相助:養老方式的特色補充
「小老人」照顧「老老人」,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的,鄰里鄉親照顧留守、空巢老人……這種更強調普通百姓之間相互幫扶與慰藉的養老模式,將成為未來中國城鄉居家和機構養老的特色補充。
五、專業服務:未來養老產業「必修課」
養老護理不是家政服務,養老護理員也不是保姆。目前中國養老服務業專業化水平不高的現實影響著養老服務質量的提高。從發展趨勢看,專業化將是養老機構的「必修課」。
六、護理保險:老年人尊嚴的保障
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3500萬。由於護理費用長期無法納入醫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為許多困難家庭的真實寫照,也使許多失能老人無力保持最起碼的尊嚴。
4. 養老保險指數是什麼
繳費基數是以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為准,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為3000元,今年繳費基數上限為9000元,下線為1800元。職工按實際收入繳納,低於1800按1800繳納,當年繳費指數為0.6,如月平均工資2000元,年收入為24000/36000元=年繳費指數0667。【自由職業者可選擇繳費基數0.6、0.7、0.8、0.9、1】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歷年繳費指數之和/繳費年限=平均指數。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什麼是人口老齡結構綜合發展指數
什麼是人口老齡結構綜合發展指數?
人口老齡結構綜合發展指數就是老年人所佔用的比例,這種結構,這數值的變化就是發展指數。
6. 發展指數指的是什麼意思。具體怎麼計算
發展指數是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集健康指數、教育指數、生活水平指數、社會環境指數等單項指數的綜合測評指數。
7. 浙江省養老保險 指數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指數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通過測算2011年的數據指出,雖然全國養老保險待遇有所提高,但替代率呈下降趨勢。其中上海市替代率僅為36.97%,在各省區市中排名最低。全國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明顯提高,各省區市間差距明顯,最高的北京市為97.18%。
本報告由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編著,旨在通過建立指標指數體系等量化工具評價中國社會保障發展現狀,判斷中國社會保障發展趨勢。
各省養老保險參保率差距明顯北京最高97%
報告指出,全國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明顯提高,由2010年的39%升至2011年的59.26%。但各省區市間差距明顯,最高的北京市為97.18%,最低的廣西僅為29.05%。
在褚福靈的評價體系中,北京、上海以超過90%的城鄉養老保險覆蓋率被評為優秀。廣西、吉林、四川的覆蓋率均不足40%,被認為屬於較差水平。
在全國城鄉養老保障覆蓋率方面,報告認為水平在不斷提高,由2010年的42.78%擴大至2011年的62.38%。這一指標涵蓋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農保、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和優撫制度。
通過指數化分析,重慶市是唯一在這一指標中被評為優秀的地區,覆蓋率達到81.51%。青海、山東、寧夏緊隨其後。內蒙古、黑龍江、天津覆蓋率均未超過50%,位列最後三席。
養老保險替代率呈下降趨勢上海最低37%
報告指出,雖然全國養老保險待遇有所提高,但替代率呈下降趨勢。全國城鎮職工養老金支出由2010年的月人均1395元,提高到2011年的1558元;相比之下,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卻由2010年的51.92%,下降到2011年的51.18%。
從各省區市情況看,替代率差距也較為明顯。山東、海南和新疆分別以71.34%、64.73%和64.62%的替代率排名前三;上海、天津及北京的替代率水平位列末席,其中上海只有36.97%,是唯一一個在這一指標體系中被認為處於較差水平的省級地區。
在褚福靈看來,提高替代率需要提高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只交15年肯定無法達到50%-60%的替代率水平,30年的繳費年限比較合適。
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各地不均衡
報告認為,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系數為1.5274,基本處於合理區間。但各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系數差距明顯,存在不均衡現象。
結余系數的計算是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除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根據測算,廣東省的結余系數最高,達到4.0656,表示能用四年多;浙江省為2.7985,位於次席;山西達到2.4043,位於第三。
結余系數少於1的省市包括福建、海南、黑龍江、陝西、上海、天津和重慶。養老負擔相對較重的上海市,結余系數僅為0.5613,為31個省區市中最低。
褚福靈認為,從全國總體情況看,個別省份養老金缺口現象是存在的,但這是在沒有中央補貼的情況下。如果加上累計結余和中央轉移支付的部分,就不會有缺口現象。
8. 養老金里有一項是38當年指數,什麼意思
繳費指數是當事人繳費基數與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的比例,作為今後計算養老金之用
指數每年的繳費基數與前年的當地月平均工資的比值
全部加起來求平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上面求得那個值乘以退休時的當地月平均工資。
比如:2000年當地月平均為1000,2001年你月交納基數為2000,那麼那一年的指數是2。如果你一直這么交,每年的指數都是2,最後退休的時候,平均指數也是2。
那麼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
2*退休時當地月平均工資。
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國家有一個統計,人的平均壽命(男女不同)。
比如:男的平均壽命80歲,退休年齡為60歲。
那麼通常一個男的退休要領20*12=240個月的退休金。
個人賬戶的錢就要按240個月領完來計算每個月發多少。
但是個人賬戶還是有利息的。
所以根據每年的利息,還有240個月的長度,會得到一個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計發月數就是每個月可以從個人賬戶領取的錢,保證你240個月領空。
如果萬一活得長了,社保局就要從統籌基金里拿出錢來貼補了
按退休金籌措方式:
在實務中,企業制訂的退休金的籌措方式可分為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和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一、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由其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由信託機構從退休基金中支付退休金。企業除非已完全履行退休金給付義務,否則不得將退休基金收回。
二、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未提取退休基金交付信託機構保管運用,或者企業雖提取了退休基金,但自行保管運用,而未交付給信託機構保管使用,在職工退休時,企業自行籌措資金支付退休金。這種辦法與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相比,職工的退休金缺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