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沒有社保的農村60歲以上老人如何養老
說實話60歲了才想起來交社保,實在是有點晚。不過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老人沒有繳納社保的意識,這樣也是比較常見的。在新型社保制度施行之前已經年滿60歲的老人,不用繳納社保也可以享受居民基礎養老金。現在年滿60歲想要領取養老金,那麼首先要滿足繳費條件,可以一次性補繳。
很多人說養老保險不是不能補繳了嗎?不能補繳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過去職工養老保險還能補繳,但是現在只有少部分特殊情況的人可以補繳。不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因為養老保險普及率低、繳費水平低,還是允許一次性補繳的。
60歲怎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主要參保對象是未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其他本地戶口城鄉居民,因此對參保年齡沒有上限限制。現在60歲以上按規定仍可參保。
根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規定距繳滿15年不滿15年的人員,可以一次性繳納也可以每年繳納一次,已年滿60周歲即已年滿領取待遇年齡,可以到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或街道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費補繳完畢後可開始領取基本養老金。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水平不高,國家規定的是繳費檔次一般是100元-3000元之間,各地區執行的標准有所不同,即使一次性交完15年的,對大部分人來說壓力也不算太大。
我們的養老金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檔次影響城鄉居民退休後養老金待遇,城鄉居民養老金和城鎮職工養老金計算方式是一樣的,都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加上基礎養老金,不過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不一樣,一般是固定的。
目前國家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93元,在全國最低基礎養老金的標准之外,各級地方也可以進行額外補貼,基礎養老金是多少,以當地政策為准。
所以居民養老保險繳費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越多,退休後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最近,很多地區都宣布了提高居民養老金的消息,比如,江蘇省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由每人每月160元提高至173元,實現「十連增」。居民養老金待遇正在逐漸提高。
❷ 60歲以上的老人找老伴60歲以上的老人在哪裡找老伴
60歲以上的孤獨老人想找一個伴安度晚年,可以通過熟人介紹,或者是以前的同學,同事,再一個辦法就是去廣場,老年大學等地方去看看。千萬別去什麼"中介",哪個地方忽悠人的事太多,不要老伴沒找到卻找了一肚子的氣。
❸ 60歲以上的女人想找老伴,她們是咋想的
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也想找一個能夠分享自己的開心和快樂以及悲傷的人,而且這個年紀的女人兒女都已經大了,她們其實很孤單的,就是想找個夥伴。
❹ 怎樣解決農村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問題
1.借用精準扶貧思路 其實農村老人還是有一部分能夠老有所依的,所以直接按人頭發錢不是很科學。可以借用精準扶貧的思路,建檔立卡,給真正需要的人發補貼。
2.設立養老院 可以統一建設養老院,用來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這樣的話也會比直接發養老金更省錢。而且也不一定非要全免費,可以用一個比較優惠的價格來接納農村老人。只是如...
3.設立公益基金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富裕的道路,衣食無憂的他們也...
❺ 我大姑年輕時是丁克,現在60歲了想讓我養老,我該怎麼辦
前言
養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以及一些財力。大姑年輕時是丁克,但是現在60歲想讓你養老,具體該怎麼做,還是需要根據現實情況作出正確判斷。
替大姑養老在法律上,侄子或者侄女對自己的姑姑是沒有贍養義務的。在編者看來,替大姑養老也是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的。
生活中,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大可不必心慈手軟。因為在他們的心中除了利益就是利益,絕對的利益之上,毫無感情可言。
結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個物質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否認物質的重要性,但是也不能唯物至上。
人始終是感情動物,做事做人一定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良心。在尋求利益的同時也要記得做人最基本的准則,百善孝為先。
遺產繼承是指生前享有財產因死亡而轉移給他人的死者為被繼承人;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為遺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的合法遺囑承接被繼承人遺產的人為繼承人;繼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或者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遺囑享有的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就是繼承權。
在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分為如下四種: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遺贈撫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財產在其死後轉歸扶養人所有。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系的遠近確定的順序。
如果同時出現2種以上的繼承情況,在這4種繼承方式中,遺囑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
❻ 年過60歲的阿姨,想找好的老伴到底有多難
潘毓成 的《逆流集》里說:
「談戀愛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品,兒女子孫不是再婚的障礙,中老年人談戀愛或祖父母當著孫子面前舉行婚禮,既不荒唐也不可笑,而是一種幸福。人均難熬孤寂,人均有情有愛,豈只年輕人如此?如果真有苦惱真有情愛,而勇於擺脫生活的苦惱,敢於表達真情真愛,是可羞的事嗎?」都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可以想像,對於老年女人來說,其實他們內心還是想要有個伴的。只是很多時候,現實太不美好,才會讓她們對婚姻望而卻步。那麼,對於老年女人來說,再婚的路上,想要找個好老伴到底有多難呢?
❼ 農村的70、80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農村的70、80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我個人認為,農村裡的70、80歲以上的老人養老,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採用何種養老方法。
所以,作為農村老人來說,要想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快樂,就必須自己有足夠養老的錢,自己有錢,就不用跟子女要錢。另外,自己有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❽ 農村老人如何居家養老
受各種因素影響,農村老人養老,還是以家庭式養老為主,由子女輪流或者固定一家照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空心村。
如果換在以前,很難想像,一個村子裡面,基本90%的家庭都生了兩個左右的孩子,到現在居然是冷冷清清,沒幾個人的樣子。
換做以前,村裡的小孩早就圍在一起研究著去哪裡抓魚了,而現在,農村的田地大多都租出去了,小孩也沒幾個了,年輕人基本看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50多歲以上的人,以60歲70歲的老人居多。
這個也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農村人大量的外出打工,一直到現在,很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過了,這樣的家庭,子女都不回來了,老人去找什麼子女養老呢?
無非就是自我養老罷了,這也是農村孤寡老人被迫選擇的結果,如果可以,誰不想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
2、子女經濟壓力大。
相對於那些空心村,那種靠近縣城的村子情況會好一點,但也存在著自己的問題。
雖然老人的子女沒有因為打工的事情離家太遠,老人還是可以依靠子女進行養老的,但在農村裡面,大多數家庭,都只能局限於解決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的問題,其他方面的問題,只是有心無力了。
3、老人與子女不和。
誰都想家庭和睦,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去為這個家努力奮斗,但總有各種問題,讓家裡面的老人與子女與兒媳婦等相處不和睦。
對於老人來說,自己需要靠子女養老,但他們心裡大多都認為這是子女應該做的,子女一句有意無意的話語、一個無意的動作,總會讓這些老人去揣摩其中的意圖,到最後讓自己內心很難受,也讓子女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