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人員退休金,為什麼通常只有2000多塊錢這正常嗎
這是正常現象,因為企業為員工繳納的養老保險並不多,所以退休以後只有2000多塊錢的養老金。
總結:企業人員退休以後,養老金額通常有2000多塊錢,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很多企業的工資本身就不高,所以員工在單位上班的時候,企業為員工繳納的養老保險金額比較少,導致員工退休以後能給我領取的退休金,數額也就比較低。
B. 職工養老保險當前個人賬戶額度變少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那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根據個人賬戶的總金額除以計發月數來計算的。而個人賬戶的總金額與你歷年來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是成正比的。
2.個人賬戶的金額是怎麼來的呢?是根據個人繳費基數的8%全部計入個人賬戶,有單位的,也就是說自己交的錢,都計入個人賬戶。
所以個人的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那麼個人賬戶的總金額就越高。那個人賬戶總金額越高,計發月數越少,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3.個人賬戶的錢,也是可以計算利息的,養老金的利率,2019年的利率為7.6%。比銀行存款利率是要高很多的。
C. 2021年5月份連雲港市企退人員養老金為何會變少了
摘要 1、人口老齡化嚴重
D. 交了將近三十年的社保,為何退休金比別人領的要少很多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個人賬戶資金的金額上。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個人賬戶資金本息總額除以月數。一般男性60歲退休,但除以139個月;如果婦女在50歲退休,則除以195個月;如果女性在55歲退休,則除以170個月。發放的月份越多,每個月分配到個人賬戶的養老金就越少。也就是付出了同樣22年的男女,他們的養老金差距也很大,而且男性高於女性。
E. 退休金為什麼會少下去
退休金為什麼會少下去?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按照有關規定,退休金每年都有提高,不會少下去,已經十七連漲了,隨著市場物價提高,每年都有漲退休金,二0二一年,上漲百分之4.5,所以說,退休金是逐年提高,不會少。
F. 為什麼企業退休之後退休金給那麼少之後還會漲嗎
假設同樣10000元月薪的兩個人,公職人員單位繳納基數10000元整,而企業繳納已最低標准5000元,同樣任職30年,按個人繳納8%來計算,個人賬戶部分就是一倍的差額;另外加上補貼的差異(公職人員是國家補貼、企業員工為地方補貼的差異),就更加明顯的拉開差距了。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我們需要供養的人員越來越多,有限的社保制度收支和國家財力收支之下,只能確定我們的養老水平比較低,即使工作一輩子40年左右的人,養老金的替代率也只會在百分之六七十左右。這也是國家要將事業單位兒從財政供養,剝離出來的原因。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曾經和在職的職工一樣增長,現在開始也和企業退休職工一樣按照基本養老保險的方式增長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現在一直是由國務院每年提出增長水平,但是沒有建立正常的增長機制。
G. 退休金會比在職時工資要少一些,少的這部分是什麼呢
退休金會比在職時工資要少一些,少的這部分是什麼呢?
首先因為退休人員,已經不在職工作了,沒有在為單位做貢獻,所以少了一些,第二也可能是因為把少的那一部分繳納了社保。
在一個單位工作了一輩子,盡職盡責的幹活,為的也是退休後領著退休金的生活能過得輕松點,退休後享受生活,沒事的時候可以和朋友下下棋,散散步,就很悠閑,但是有的人會發現,退休金比在職時的工資少了一些,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有的錢在社保里,錢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但如果單獨比較他們的工資的話,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工資低了很多,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對社保計劃不是很了解,甚至覺得不需要那麼早交社保。這是浪費金錢。其實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在工作的時候,會得到工作報酬,這與你的職位、職責、貢獻有關。退休後拿到養老金,工作上的情況會體現在養老金上,這就夠了。
H. 為什麼我入職時候養老金單位交的多,越來越交的少
有人問,為什麼退休工資比年輕人月薪還高?很多年輕網友紛紛表示,這太不公平了,心理不平衡。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討論,不是來拉仇恨的,好嗎?
前不久,某企業搞自願申請提前內退,單位大院的大門差點被擠破。在職時工資3200元,內退變成4200元,內退回家收入還漲了,所以,許多四十歲以上的員工爭先恐後申請內退。對企業來說,員工內退了,省的錢不止4200元,只要有人上班,各種成本就要嘩嘩流出,效益不好,還不如讓他們內退呢。
僅僅因為內退就漲1000元,估計還不夠吸引大家報名的,單位還承諾,在內退期間,在職員工漲工資,內退人員也漲「內退金」,以保證正式退休後,收入不降低。有的人算了,熬到正式退休後,養老金高的可以拿到六七千,甚至七八千。
用膝蓋都能算過賬來,如果不辦理內退,在崗位上無所事事,工資也就3000出頭。內退回家,要麼玩,要麼找點事情做賺錢,收入比在職還高,何樂而不為?
有人說,企業怎麼這么傻呀?其實,企業一點也不傻。一是這么多人上班,又沒有活干,不消耗成本嗎?二是企業又不是自己的,為何不給員工辦好事呢?三是企業內部員工都是鄉里鄉親的,管理層也有提高內退待遇的心態。
第一,內退和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比年輕在職人員高,這種「工資倒掛」現象部分存在。
就像上面的例子,企業不調高內退待遇,誰內退啊?那麼,對企業就有好處嗎?一大群員工上班,又沒有效益,產生更多的問題。如果沒有好處,員工也不內退啊。所以,一個政策的制定,總要符合人們的需求,否則,就無法執行。
為什麼退休後養老金又高一塊呢?這是因為社會統籌機制在發生作用,比如,企業效益好的時候,員工繳的養老保險高,當地的社平工資也高,社會統籌的資金就足,這個地區的退休金標准就高。在職年輕員工,有的起薪才2000多元,高一點的3000多元,與五六千、七八千的退休金相比,確實有點「倒掛」。原因是多樣的,見下一節分析。
第二,退休人員比在職年輕人收入高,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當地公務員、事業編退休後,基本執行在職時的工資,有的人退休前還故意安慰式提職加薪,就是為了提高退休金標准。比如,山東某地的公務員、事業編(比如教師),退休後養老金低的五六千元,中的七八千元,高的(處級以上人員)退休金可達萬元。請問,當地一些國企、私企的年輕員工,月薪低的兩三千元,中的三四千元,高的七八千元。退休的普遍比在職的高,這不很正常嗎?
二是當地國企、央企的員工退休金,不如公務員、事業編高,但如果企業有企業統籌,或者當年社保基數高,退休金也是比較高的。低的三四千,中的五六千,高的七八千。那些國企剛入職的年輕人起薪才三四千元。
三是當地的私企員工退休金不算高,因為當年交的社保基數低,比如,退休金三四千元。私企新入職的員工起薪也是三四千元,可是扣除五險一金之後,就在三千左右了。感覺在職的不如退休的高。
第三,如何正確看待退休工資與在職工資的局部「倒掛」現象呢?
一是,這是好事啊。誰都父母,自己也有老的時候,退休金高一點,讓老人老有所依、頤養天年不好嗎?父母退休金高了,不需要子女補貼,甚至還可以補貼子女,減輕子女負擔,不好嗎?再說了,你也老的時候吧,當你退休時候也可以享受這個待遇啊。
二是,退休金比在職工資高,這是因為地區社平工資、地區社會統籌金、當地平均水平決定的。人家在職時交社保交的多,為什麼退休後不能高工資啊?!再說人家拿的退休金也是當年人家年輕時繳納的呀。還有人家地區社保金充足,社會統籌部分標准高一點,你攀比不著呀。
三是,當地公務員、事業編退休隊伍越來越龐大,他們的退休金普遍比較高,有些人退休之後心理不平衡,愛吹牛說工資高,自己給自己找平衡,給當地年輕人造成退休人員工資高的這種「錯覺」。
總之,年輕人要這么想,你們的青春剛開始,現在起薪低,不等於未來也低,你們的工資會越來越高,有一天可能達到兩三萬、三四萬,遠遠超過退休工資。那些退休老人,還能活多久,他們這點退休金還能拿多久。人總有老的時候,老人好才是真的好,老人頤養天年,才是最好的社會。
I. 公司交的養老保險會比個人交的還少!怎麼回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30
J. 企業職工為什麼在同等條件下退休越晚養老金越少
摘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