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說進養老院必須子女簽字同意,沒有子女,但有錢,可以進收費的養老院嗎
因在民政部門工作,養老設施建設和管理是部門的法定職責,我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關於沒有子女的農村老人的簡單分類
題主的問題說得很含糊,年齡、身份、收入等方面的情況一概沒提。簡單地說,這類老人分為兩類:
1、特困供養老人。依據目前政策,只有符合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老人,才有可能免費進入養老院養老。其具體條件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或者有法定贍養人但無贍養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無人員」中的老人。這類老人年齡必須達到60周歲以上。正是因為符合特困人員供養條件,經過法定程序批准,才按月發給特困人員供養金,保障日常生活;同時按生活自理能力的具體情況,發給特困人員照護補貼。整個社會,符合特困人員條件的老人比例是很小的,大概只有0.5%左右。
必須指出的是:所謂的「免費」,不是不要錢,而是所有的衣、食、住、行、醫、葬等各方面的費用,都由國家財政資金予以支付。
2、特困人員供養范圍以外的老人。這類老人,或由兒女或家庭安排居家養老;或領取固定養老金,按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養老方式。都不可能免費進入養老院養老。即使進入養老院養老,也必須由自己或家庭承擔養老費用,不存在免費這種說法。
三、沒有子女的農村老人能免費進入養老院嗎?
綜上,目前我們只能這樣說:只有特困人員中的老人,在當地有養老機構、有空閑床位的情況下,才能免費進入養老機構養老;不符合特困人員條件的老人,不可能免費養老,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里要重點強調一下: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一旦進入養老機構集中供養,其供養金也由分散供養標准改為集中供養標准。其供養金則集中拔付給養老機構,由養老機構統一使用,不再發給個人,只是每人每月發幾十元零花錢而己。對此,欲進入養老機構養老的持困人員也要心中有數。
對於絕大多數農村老人來說,居家養老依然是主要的養老方式。即:由兒女們負責生活和日常照料、護理。並且,在可見的近些年裡,情況不會發生大的變化。要進入私營養老機構,那高昂的養老費用也不是一般的農村家庭所能承受的。對此,全社會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和了解。
2. 沒有兒女的老人可以去養老院嗎
法律分析:可以。一般只要有監護人就可以,可能也有個別養老院要求必須有子女,因為入養老院時要和醫院簽協議,協議上一般都由監護人簽字,所以即使沒有子女,只要有監護人也可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十三條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第三十四條 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3. 在養老院去世沒有子女怎麼辦
法律分析:要是正常死亡的話,養老院是沒有責任的。正常死亡處理流程:
通知老人家屬或遠親或老人記錄表上的聯系人,
如在醫院過世,醫院開取相關證明,或去政府機關開死亡證明 送去殯儀館火化,入土為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4. 養老院會真心對待老人嗎沒有子女的人年邁後如何度過晚年
現在隨著大家思想觀念的變化,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進入到養老院養老,社會也為一些年老的人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和條件,讓這些老年人去安度晚年,其實養老院是會真心對待老人的,因為養老院的人也都是有父母的,所以他們在照顧老人上也是會比較用心的。沒有子女的人年邁後想要安度晚年的話可以去到養老院,如果有些沒去養老院的話,其實也可以自己照顧自己,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社區服務,小時工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最後作為老人平時也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要多鍛煉,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年輕人也應該給到老年人多一些的關懷。
5. 無子女老人進養老院要交錢嗎你怎麼看
無子女老人進養老院其實也是需要交錢的,畢竟養老院它也屬於一個盈利單位,如果說不交錢的話,那麼多老人的生活也沒有辦法得到保障。如果你被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之內的話,進養老院不需要交錢。這個其實也是在告訴大家養老院並不是我們想進就進的,在沒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情況下你還進不去,所以從現在開始攢錢吧。
但養老院生活其實還是可以的,我們每天都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很豐富,不過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備,如果說你現在不想結婚,或者說你想聽課的話,提前攢錢,這樣就能夠讓我們在到了年紀之後進入到養老院生活。
6. 如果老了,沒有子女,在養老院被虐待,怎麼辦
有子女的老人可能更會受到養老院的重視。畢竟作為兒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在養老院受到好的對待,如果發現不好,肯定會立馬將自己的父母轉去其他的地方,因此養老院會對有子女的老人非常的好,就是為了收住大家。
對於那些沒有子女的老人來說,可能養老院就不會那麼重視了。因為沒有子女撐腰,他們自己可能也會非常的沒有底氣,而看到有子女來看老人時,他們也會感覺到非常的失落的。
所以這個時候不要再說孩子是自己的牽絆,不想要孩子了。如果你萌生了這種想法,你可以去養老院看一看,感受一下世間的人情冷暖。
如果想選擇丁克生活,那麼你可以在老的時候這樣做,才能夠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無子女的老人以後可以怎樣做
1、 組團養老
現在每一家的經濟壓力都比較大人,老了之後孩子可能都會在外面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老人。而老人在老了之後可能都會比較喜歡熱鬧,如果自己一個人生活,難免會感覺到孤獨和寂寞,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組團兒養老。
浙江有一對老年夫婦,由於經濟條件比較好,有一個大別墅,但是裡面只住著他們兩個人,他們兩個感覺到非常的孤單寂寞。因此,公開招一起結伴養老的人,非常多的老年夫婦踴躍報名兒,他們兩個人最後從中選出了幾對興趣相投的人一起組團養老,這樣不僅不寂寞,還能夠一起發展自己的特長和興趣,著實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情。
2、社區養老
由於現在很多老人都比較孤單,子女沒有時間陪伴,所以現在興起了社區養老,就是很多人都住在同一個小區,不僅能夠一起溝通交流。還提供提供一日三餐,大家可以一起逛街遛彎兒,這樣的養老方式也是讓很多人十分羨慕的,因為這屬於高級式養老方式。
3、旅居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就是在自己喜歡的城市,一起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房子,這樣大家一起住進去,一起養老就叫做旅居養老。其實這種養老與以上兩種養老方式也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是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城市和地點,買了一個大家一起居住的房子而已。
實際上,以上這幾種養老方式,無論有沒有子女都可以,與是否有子女不發生沖突。如果在老的時候,子女沒有時間陪伴父母,那麼可以建議自己的父母採用這種養老方式。
總結:實際上每個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如果作為丁克,還是建議將自己的想法改變一下。如果說真的不想改變,那麼也建議你使用以上這幾種養老方式對於自己來說也是有好處的,畢竟不僅能夠讓自己內心有個美好的寄託,同時也不會感到十分的寂寞。不過還是希望每一個老人在老了之後都能夠有一個老有所養老,老有所依。
7. 無子女的老人怎麼進敬老院
農村老人沒有孩子的人可以免費進養老院嗎?
像農村那樣沒有孩子的老人,實際上在農村被評價為五保戶,五保戶當然可以免費住在農村的老人院,這是大家都說的養老院,現在每個村子的委員會都有養老院,沒有孩子也沒有女人,讓生活困難的老人集中居住。
所以,如果農村有老人和孩子的話,一般可以住在敬老院,也可以住院,出院也可以自由。
幾年前,各村委員會成立了敬老院,農村的養老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了,現在希望進養老院的老人也不少,都有免費的電視可以觀看,更是能夠自己獨立生活,一人一間房間的,農村老人也可以安心養老了。
也就是說,現在沒有孩子的農村老人可以作為五保戶免費進入養老院,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種情況。
8. 無子女的老人進養老院的條件
無子女的老人進養老院的條件如下:
1、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是農村的,無勞動能力,可以享受五保戶待遇。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可以住進民政局辦的敬老院,或村鎮辦的養老院;
2、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是城鎮的,沒有生活來源的,或者生活水平低於低保戶的,可以享受低保待遇。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可以住進民政局辦的敬老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9. 農村的老年人沒有子女的可以免費進養老院嗎
因在民政部門工作,養老設施建設和管理是部門的法定職責,我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關於沒有子女的農村老人的簡單分類題主的問題說得很含糊,年齡、身份、收入等方面的情況一概沒提。簡單地說,這類老人分為兩類:
1、特困供養老人。依據目前政策,只有符合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老人,才有可能免費進入養老院養老。其具體條件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或者有法定贍養人但無贍養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無人員」中的老人。這類老人年齡必須達到60周歲以上。正是因為符合特困人員供養條件,經過法定程序批准,才按月發給特困人員供養金,保障日常生活;同時按生活自理能力的具體情況,發給特困人員照護補貼。整個社會,符合特困人員條件的老人比例是很小的,大概只有0.5%左右。
綜上,目前我們只能這樣說:只有特困人員中的老人,在當地有養老機構、有空閑床位的情況下,才能免費進入養老機構養老;不符合特困人員條件的老人,不可能免費養老,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里要重點強調一下: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一旦進入養老機構集中供養,其供養金也由分散供養標准改為集中供養標准。其供養金則集中拔付給養老機構,由養老機構統一使用,不再發給個人,只是每人每月發幾十元零花錢而己。對此,欲進入養老機構養老的持困人員也要心中有數。
對於絕大多數農村老人來說,居家養老依然是主要的養老方式。即:由兒女們負責生活和日常照料、護理。並且,在可見的近些年裡,情況不會發生大的變化。要進入私營養老機構,那高昂的養老費用也不是一般的農村家庭所能承受的。對此,全社會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