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養老產業有哪些書籍

養老產業有哪些書籍

發布時間:2022-07-11 10:27:21

❶ 有沒有管理養老院方面的書籍

有,由中國老年協會出版的《養老院管理指南》,但是內部發行,市面上沒有賣。

❷ 關於養老行業的雜志有哪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主要研究人群是老年人口 據說關於這方面的核心期刊有 《人口學刊》、 《人口研究》、 《中國人口科學》、《 人口與發展 》、《人口與經濟 》等

❸ 有哪些適合中老年人看的養生方面的書籍

現代人的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這樣的基礎上,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方面,開始注重健康養生之道,另一方面,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那麼,市場上有沒有適合老人看的養生類的書籍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的書不光有,還不少呢。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本:

❹ 請問有沒有什麼關於醫養融合或者是養老的書籍可以推薦

你可以看一下《中國創新性醫養融合建設設計探索》這本書。該書從「醫養融合」項目的建設規模、配套要求、醫院科室建設、養老環境建設等全面提出了建設設計與規劃構想。把「醫養融合」項目真正意義上建設成為有專業醫療護理保障、且近在身邊的養老項目。讓更多的老人能夠享受到有健康保障的醫療養老便利條件和環境。

❺ 我想找一些有關養老,照顧老人的書籍,有沒有推薦啊《居家養老》這本書怎麼樣

《居家養老》是一本在總結和綜合了美國家庭醫療護理的經驗和技回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居家答養老實際情況編寫的有關養老照護的書籍。是一本很不錯的居家養老教材,作者是有多年臨床醫學經驗,目前在美國從事內科,老年病學,康復醫學,預防保健學的李小賓醫學博士和張仲羽醫學博士。

❻ 急求!有沒有雜志是關於養老產業的非常感謝!30分!如果推薦的多,可以再加分!

娛樂養老
中國社會保障研究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社會福利

❼ 求書籍 論文 城鎮社區的養老模式 老年人養老模式

一、我國城鎮社區互助養老實踐探索
(一) 青島模式
1、整合資源,不斷創新。為了有效緩解養老問題對市民家庭、政府和社會造成的負擔,青島市結合實際情況,重新整合資源,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傳統的養老模式的基礎上,創新建立了社區互助養老模式,成效十分顯著。
青島市建立的這種養老模式中,在各個社區設立互助養老點,由政府負責為互助養老點購買娛樂設施、補貼水電費等,並加強引導扶持、組織開展活動,經濟條件相對寬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動場所,或者由社區內企事業單位提供閑置場所或提供贊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會和家庭資源。同時,養老互助點以老年人「自願結合、互助養老、互相幫助、共建和諧」為基本原則,以「為社區老人養老創造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為理念,倡導由低齡老人照看高齡老人、身體狀況好的老人照顧身體偏弱的老人,使老年人活動由以前的扎堆娛樂型向團結互助型發展,形成老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照應、互相牽掛、相互幫助的良好局面。
2、和諧社區,成效顯著。在政府的引導下,互助養老點經常組織開展撲克比賽等有益的活動,參與鄰居節、讀書節等全區性的文化活動,有效地提高了老人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互助養老點還充分發揮老人們自身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組織競技性文體活動,讓老人們重新體驗到比學趕超的樂趣,促使自我價值的實現,豐富老人晚年的精神生活。
3、互助養老,任重道遠。社區互助養老是對現代社會養老模式的探索創新,但由於經濟條件、觀念更新等主客觀方面因素的限制,當前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推廣與老年人對社區互助養老服務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如何使之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總體目標,必須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健全網路。
青島市四方區根據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和特殊需求,著眼於在社區養老上下功夫,通過政府在政策、資金、環境上的扶持和引導,探索創新了新型的社區互助養老模式,不僅滿足了老年人高層次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了四方區的精神文明建設,也體現了政府高度的公共服務意識。可以說,社區互助養老模式是社區養老的一種嶄新的嘗試,十分值得肯定。
(二)江蘇海安模式
海安縣在職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員達11萬,離退休人員2.9萬,在職人員與離退休人員的比例是4:1,通俗地講就是4個在職人員負擔1個老職工,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再過30年,這一比例將下降為2:1,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是「未富先老」。每年4月是海安退休職工到社區養老認證的日子,退休人員狀況一覽無余。我們發現,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對社區周圍發生的事情很少關心,很少參與社區內的活動,也極少運用社區資源。
江蘇海安社區以記錄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方式安排50-60歲老年人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裡,像小時工一樣為老人提供居家清潔、代繳水電費、心理防護,陪老人聊聊天、解解悶等等。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不發生任何經濟關系,只是把勞動時間進行「存」和「取」,這樣既解決了部分高齡老人雇不起保姆的困難,又解決了部分工資偏低的低齡老人居家養老的後顧之憂,體現了社會統籌養老的精神所在。
(三)北京豐台模式
北京市豐台區西窪地社區是一個老社區,建於上世紀50年代,常住1006戶,60歲以上老人占社區總人口的31.2%,空巢戶占總戶數的46%,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西窪地社區周邊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服務網點較少,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較多,2008年成立的居家養老互助會,受到了社區居民的好評,居家養老互助會實行會員制,分紅本、綠本兩種會員,持紅本者為志願者,持綠本者為受助者。考慮到社區老人不想麻煩別人及自卑心理,社區內決定讓需要服務的居民每年交10元會費,用於互助會購買必要的服務用品。志願者的付出,也將作為「愛心儲蓄」,提供義務服務滿5年,今後可終身享受服務。
二、互助養老探索階段的主要問題
互助養老模式目前已經在多個省市試點,在許多地區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針對社區互助這一養老方式,各個社區中的居民有的反對有的贊成,在實施不斷進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一)老年人的個人自由受限
目前,我們發現許多老年人對社區發生的事情很少關心,他們平時的生活大多局限於在家裡做些家務,照看孫子、孫女等。所以有的老年人認為這種新型的社區「互助型」養老模式,會影響到個人自由,使他們沒有時間去照料家中的事。所以這種養老模式需要轉變為以自願為前提,在不限制老年人個人自由的基礎上去實施。
(二)「銀色銀行」制度設計缺陷
江漢區「銀色銀行」於2009年8月28日正式啟動。該區老齡辦主任方三勤介紹,當時是採取老年人自願報名、社區群干推薦等方式,根據社區最需要幫扶的老年人數量,按一定比例招募社區老年志願者,上門為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服務。當志願者本人及配偶需要幫助時,可向社區老協提出申請,由老協安排護理人員上門服務。
這一模式啟動三年來,發展並不順利,有的服務單靠手寫記錄,一旦記錄丟失就無法找回,並且志願者們有「存」無「取」至今無一人回領「愛心服務」。 「銀色銀行」發展遇到瓶頸,並不代表它是失敗的。只是它的組織體系尚未成熟,市民養老觀念尚未轉變。資金、技術等也不充足。需要民政、教育、工青婦等部門都應參與配合,必要時請企業和專業養老機構參與管理,這一制度就能有很大的改觀。
(三)互助養老缺乏穩定性
呼和浩特市成立的首家自發組織的互助敬老院,使首批空巢老人過上了集體生活。形成了集中養老、吃住免費、自管互助的敬老院,給老人們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最基本、最迫切的生活困難。目前,互助敬老院完全靠社會愛心人士捐助,但是這樣的大鍋飯能吃多久,仍然是個未知數。
隱憂的是,目前這種互助養老模式並不穩定。要是有一天養老院沒了糧食,辦不下去了,老人們就要先各回各家。等化緣回來有了錢、有了糧食才能再開伙。這意味著,愛心力量稍有鬆懈,老人們就得恢復從前的生活狀態。雖然當今公益事業蓬勃發展,但僅靠愛心人士支撐,互助養老能走多遠還真是個問號。
(四)由自發向自覺轉變缺乏制度安排
現階段的城鎮社區老年群體「互助養老」還處於探索階段,處於老年群體的自發摸索階段。如何從老年群體的自發轉向自覺探索,自覺普及,我國城鎮管理制度設計方面,還處於制度設計的空白或缺失。如,對互助養老的資金支持制度、設施投入制度、互助養老內容統一、規范化制度設計等等,所有這些制度性安排,還沒有成為政府管理制度的有機部分,至少在縣區一級政府還沒有成為公共管理制度安排的構成要素。
三、日本互助養老的經驗借鑒
(一)日本「鄰里互助網路」建立的經驗
日本社會轉型後所形成的現代都市社區,居民間共通性的減少和異質性的增多,使得社區內部無法達到均衡和共同的意識,而培養市民(居民)的主體意識,更多地顧及個體的需要,在社區層面上發展個性化的組織生活以構建公共性社區生活的要求便日趨迫切。共建和諧美好的社區生活,除了如相當於居民委員會這樣的傳統地緣組織的協助之外,更需要居民自身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如自發組成的鄰里互助網路。這些團體在吸收志願者成員之後,將人力資源進一步組織化和合理配置,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人際網路,促進了社區組織結構的優化。
(二)互助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快樂化
鄰里互助網路主要是通過協會所組織的各種活動來實現高齡老人之間的互助或對他們的幫助。從已開展的活動來看,主要包括聚會、聚餐、無障礙旅遊及健身等幾個類型。而且在活動展開時,主辦人將一些關懷主題如醫療保健、生活防範及實務援助等融入其中。這樣,使老人們既排遣了孤獨,又增加了自我保護等生活技能。
(三)日本互助養老生活方式的啟示
這樣的鄰里互助關系網路之所以能夠建立起來,得益於以下幾方面的因素:第一,來自於市民、居民的自覺性和主體性。第二,來自於夥伴意識和平等民主的觀念。第三,來自於家庭主婦們的生活智慧和靈活處理事情的方式。第四,核心人物的領導能力和「專業」的態度。
四、普及城鎮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制度設計與管理思路
(一)普及老年群體的互助倫理觀念
1、普及老年助人為樂的道德規范。老年倫理最大誤區之一就是「以鄰為壑」,一些老年朋友總是把不愉快的生活挫折匯集大腦,在社區互助養老的模式下,我們要多向老年人普及助人為樂的道德規范,鼓勵他們慈悲為懷樂於去幫助他人,尤其是身邊其他需要幫助的老年人,讓他們了解助人為樂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能增強老人獨立完成某種工作的自信心,提高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減少他們的孤獨感。這樣,就能使這種互幫互助的養老模式更好地開展下去。
2、支持各種宗教組織的慈善信仰教育。要教育老年人有信仰,因為有信仰的人,無論信佛陀、主、上帝或者其他,都是信仰善、信仰美、信仰真!因為有信仰,才能舍棄財富,花費精力,純粹幫助別人,不求回報。要教育老年人有信仰,教育他們把與人為善落實在彼此之間互幫互助的行動上,這樣才會改變社會的風氣,讓善長存。
3、樹立互助型的老有所為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榜樣更是無窮中之無窮。互助組織定期選出思想健康向上、具有長者風范、家庭和睦、在群眾中有較高威信的老年人,作為榜樣。評為「老有所為楷模」,這一做法十分值得互助型養老模式去借鑒,社區可以定期評比出年度或季度「老有所為之星」調動老年人互相幫助的積極性,同時優秀典範的實際也值得大家一起學習。
(二)城鎮社區互助養老機構設置
1、完全自願進出制度設計。城鎮社區老年群體「互助養老」模式要建立在民主、自由的基礎上,在照顧老年人生活的同時,不影響和剝奪老年人自身的權利。完全自願進出制度是指社區里的老年人可以自願加入到互助養老的隊伍中,享受社區互助服務。也可以不參加到這一模式中,是否加入全憑老年人自己的意願。
2、互助領袖民主選舉制度設計。互助養老團體中的領軍人物是不可或缺的。遵循民主原則,這一領袖人物,需要由社區互助養老群體自身選舉產生。他們本身需要有專業的態度,甚至為了這項事業不斷學習,取得專業資格,即使如此,在處理重要問題上,他們還會將自己放在「渠道」的中介位置,而藉助專家和專門機構的優勢,尋求最快最妥當的解決方式。這樣,選舉產生的老年領袖有威信和說服力,在協調各項事務上也更加有優勢。
3、資金管理完全公開透明。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資金管理和來源要完全公開透明化,讓社區居民了解每一筆互助養老資金的來源和用處。資金來源主要分為四大部分:財政補貼或福利基金、慈善基金、社區居民捐助、縣區范圍的社會捐助。將這四部分資金來源分類輸入社區網路平台,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資金,認真規劃老年群體在生活娛樂上的補貼。同時,多為老年人的健康著想,運用資金對老年人做定期體檢,並為老年人購置常用的醫療器械、葯物等。
4、明確互助重點對象以及重點內容。要建立互幫互助的群體養老模式,首先要明確重點幫扶對象,在社區中重點需要幫扶的老年人類型有:空巢老人、喪失自理能力的高齡老人、具備自理能力的中高齡老人、殘疾老人和獨居老人。不同種類的老人需要的幫助內容是不同的。 喪失自理能力的高齡老人社區互助組織需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洗滌、購物、送飯、心理疏導等生活照料服務;針對空巢家庭的老人,因身邊沒有子女照料需要比較多的生活服務,如家政服務、醫療服務,同時可以鼓勵他們多參加社會公共活動,更好地體現他們的重要性,提升他們內心的存在感,使他們身心得到愉悅;具備自理能力的中、高齡老人,可以為他們設立一個康復護理中心,白天在社區一同進行康復護理活動,同時可以消除寂寞有益於身體健康;殘疾老人、獨居老人需要結合政府救助,為他們開設應急呼叫電話、組織其他老年人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以保障他們的安全。
(四)互助養老的老年互助技能培訓
1、邀請醫療、心理等各類相關專業人士志願培訓。由於許多老年人缺乏醫療急救知識和對老年人的護理知識,使互助養老模式無法正常開展,對此社區可以邀請專業的醫療工作者以及專業的心理健康人士,為社區老年群體提供義務輔導。
2、駐地企業無償提供培訓基地的溝通。邀請社區內企事業單位提供閑置場所為互助老年群體進行培訓,不僅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十分有效地整合社區資源,同時要落實老年群體互助的培訓地點。
3、鼓勵支持知識型老年人參加互助技能培訓。社區可以建立老年人人才中心,讓有一技之長的老年人自願報名,實現老有所教、老有所學,鼓勵知識型老人為其他老年人進行培訓學習,這樣,不僅可以使老年人學到東西,而且還實現了許多老年人的自身價值,彌補了他們在退休後心靈上的空缺。鼓勵大家互助互學,相互咨詢,定期交流學習心得。
(五)完善社區互助養老服務設施
1、老年養生講座。為使社區老人們了解健康生活常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互助養老組織可以定期舉辦老年養生知識講座,讓老年人學習現實生活中的相關養生保健知識,對老人飲食、運動、心態調整等方面給予科學指導,增加對疾病的認識,轉變觀念,從過去的看病、醫病向防病保健的意識轉變。教會老年人通過科學方法,平衡膳食,適度運動以促進身體健康。
2、老年心理咨詢服務。社區中很多獨居、空巢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卻很少有人能主動找心理咨詢師咨詢。所以,互助組織要為老年人開設專門的心理咨詢服務。老年人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很復雜,一般都是環境、人格等多重因素長期作用形成的。很多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後,都會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失眠、食慾降低、焦慮、煩躁等,這些現象的背後其實是心理疾病在作怪,所以,必須要防治老年人患上心理疾病。社區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就要發揮互助組織的作用,通過一幫一互助的方式,定期上門服務,根據每個老人的情況,量身打造個性化的服務菜單,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3、老年自我保護幫扶和預警教育。為提高老年人自我保護和安全防範能力,保證他們安定和諧的生活,社區互助組織可以定期舉辦「老年人自我保護知識講座」,邀請社區民警結合當前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採取以案講法的形式,向老年人講解安全防範知識。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加強安全防範,看病、購買物品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商場,不能因貪圖小便宜而吃虧上當,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組織大家觀看「安全防範」宣傳片。
4、老年文體活動中心。互助組織要多在社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例如:老年合唱團、健身操、戲曲俱樂部等活動。堅持以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社區文體活動,愉悅老年人身心,豐富廣大老年人精神生活。積極挖掘社區文化資源,從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入手,利用社區活動廣場等資源,組織文藝匯演、親子互動游戲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把社區文化滲透到街道的各個角落。同時,社區的圖書室、棋牌室、微機室、健身室等活動場所,無償向社區老年人開放,實現了社區資源共享,讓老年群體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中,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所有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健康發展。

❽ 養老產業鏈包括哪些內容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遊等。
7、老年餐飲。
如何利用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助力健康老齡化

應對老齡化不僅需要加強醫療衛生和生活照料制度體系建設,也需要技術進步和產業支撐,這是解決老齡化背景下服務人力資源不足,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普遍的努力方向。健康養老產業涉及很多內容,本研究主要關注醫葯產品、健康保險、智慧醫養、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康輔器具等產業,這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關鍵領域。中國相關產業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相比老齡化需求並對照先進國家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未來一個時期,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速推進發展。

一、提升供給和保障水平,滿足日益增大的老年醫葯產品和服務需求

1.老年疾病用葯及治療手段不足問題十分突出

基於既有的疾病譜及其變化規律,中國老年人群腫瘤患病率仍會繼續走高,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會維持高位,阿爾茨海默病、罕見病等新的疾病負擔上升,新的感染風險和問題不容忽視,導致傷殘影響自主生活能力的疾病也需關注。從這些臨床需求看,老年人的葯物及治療手段的可及性仍然不足。主要問題表現為: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部分罕見病等,迄今為止國際上尚未研發出有效的葯物和治療手段;
●針對部分惡性腫瘤,雖已有葯物和治療手段,但有效性不足;
●針對部分疾病,國際上已開發出較為有效的葯物,但價格高昂,患者負擔較重,如針對部分腫瘤的靶向葯物和生物製品;
●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葯物給葯途徑、作用機制有待優化,便利性、安全性有待提升;
●由於疾病譜差異,部分中國特有高發疾病如肝癌、食管癌、胃癌等葯物和治療手段研發不足。
●預防性產品如針對各類感染的疫苗、早期診斷性產品如各類試劑、功能恢復性產品如人工髖關節等耗材、生活質量提升葯品如疼痛管理等,存在短缺、質量不高及價格高昂等問題。

圖1 中國疾病臨床需求滿足情況及葯物貢獻度

2.提升老年用葯及治療手段可及性需重點解決的若干問題

●鼓勵創新,加強重點領域新葯和技術手段的研發。綜合運用稅收和金融支持措施,強化對企業創新激勵;強化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結合老年人疾病需求變化,確定重點領域,制定更加明確的醫葯產業發展戰略。推進醫葯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鼓勵中外企業及研究機構在醫葯研發領域深度合作。

●進一步完善審評審批制度,加快創新葯物及新的治療手段的引進。在葯物審批特殊通道建設中更多考慮老年人急需的葯品和治療手段。積極總結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有關經驗,並適時加以推廣。

●完善仿製葯政策。在進一步強化對專利葯保護的同時,完善對仿製葯研發的支持政策,加快仿製葯對專利過期的原研葯的替代速度;提高仿製葯企業產業集中度,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加強監管和一致性評價,確保仿製葯質量。

❾ 誰能推薦幾本有關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模式的書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透析與問題解答》、城鄉養老保障模式比較研究/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叢書、《中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究 》

❿ 與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有關的英文書籍


是美國政府的作品
中文書籍的話有《中國創新性醫養融合建設設計探索》這本書。《人口與發展》《中國民康醫學》《中醫葯管理雜志》《中國護理管理》這些書也可以做為參考。《中國創新性醫養融合建設設計探索》這本書從「醫養融合」項目的建設規模、配套要求、醫院科室建設、養老環境建設等全面提出了建設設計與規劃構想。把「醫養融合」項目真正意義上建設成為有專業醫療護理保障、且近在身邊的養老項目。讓更多的老人能夠享受到有健康保障的醫療養老便利條件和環境。

閱讀全文

與養老產業有哪些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交養老保險比例是多少 瀏覽:665
15年剛退休的老師退休工資 瀏覽:918
寶雞市敬老院價格 瀏覽:822
政府辦的老年大學適合社會嗎 瀏覽:74
2019年江陰市退休金計算公式 瀏覽:303
養老院慰問老人文章 瀏覽:998
慈溪市補繳養老金 瀏覽:80
孩子一直沒有體檢過怎麼辦 瀏覽:74
爹媽都不孝敬男人 瀏覽:813
我父母的關系用英語怎麼翻譯 瀏覽:506
老年人買電動汽車需要哪些手續 瀏覽:972
餐飲部門體檢是些什麼項目 瀏覽:325
孝順這兩個字含義 瀏覽:84
中國高校教授多少歲退休年齡 瀏覽:700
2015年退休年齡時間表 瀏覽:712
核酸檢測抗體檢測結果怎麼看 瀏覽:858
老年人帶金子的好處 瀏覽:611
社區工作者體檢合格後多少天到崗 瀏覽:296
乳腺癌早期體檢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瀏覽:430
冬天長壽花開過之後怎麼處理 瀏覽:914